《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下 (2)
卷下 (2)
1. 二香散
治暑濕相搏,霍亂轉筋,煩渴悶亂。
藿香(二兩),半夏(薑製),廣陳皮,桔梗,白朮(土炒),厚朴(薑汁炒),白茯苓,紫蘇,白芷(各一兩),甘草(二兩五錢),黃連(去須,二兩),香薷(一斤),扁豆(炒,八兩),大腹皮(黑豆水捶洗七次,一兩)
白話文:
治療因暑熱和濕氣交感引發的霍亂、抽筋、口渴、煩躁、神志不清等症狀,可以使用藿香二兩、半夏(用薑汁制)、陳皮、桔梗、白朮(土炒)、厚朴(薑汁炒)、茯苓、紫蘇、白芷(各一兩)、甘草二兩五錢、黃連(去須,二兩)、香薷一斤、扁豆(炒,八兩)、大腹皮(用黑豆水洗七次,一兩)等藥材。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盅,生薑三片,蔥白二根,煎一盅,食後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兩份量,用兩杯水加入三片薑和兩根蔥白一起煮沸,熬至一杯的濃度,於餐後熱服。
2. 九味羌活湯
治發熱惡寒無汗,或自汗頭痛項強,或傷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並宜服之。此藥不犯三陽禁忌,為四時發散之通劑也。溫證如神,暑亦可解。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甘草,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細辛(各一錢,細辛用五分亦或可)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一片,煎至一盅溫服。
白話文:
治療發燒、畏寒、不出汗,或者容易出汗、頭痛、脖子僵硬,或者傷風怕冷、傷寒怕風的症狀,都可以服用此藥。此藥不違背三陽禁忌,是四季都可以使用的通暢藥物。對於溫病效果顯著,暑熱也能夠緩解。
配方為: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甘草、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細辛(各一錢,細辛用五分亦可)。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用兩杯水,加入一片生薑,煎煮至一杯溫熱後服用。
3. 人參敗毒散
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如心經蘊熱,口舌乾燥者,加黃芩,溫暑通用,皆臻神妙。
柴胡(去苗),甘草(炙),桔梗,人參(去蘆),羌活(去苗),川芎,白茯苓(去皮),枳殼(去穰,麩炒),前胡(去苗,洗),獨活(去蘆,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怕冷,以及风痰导致的咳嗽、鼻塞声音沉重。如果心经积热,口舌干燥,可以加黄芩。这方剂适用于温热暑湿,都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方剂组成:柴胡(去苗)、甘草(炙)、桔梗、人参(去芦)、羌活(去苗)、川芎、白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麩炒)、前胡(去苗,洗)、独活(去芦,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盅,姜三片,薄荷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溫服。
以上正氣驅邪之劑,但暑不可汗,微發解之,敗毒散尤為調和之宗也。
白話文:
好的,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上嚼碎後服用,每次用三錢(約10克),加一杯水、三片薑以及少量薄荷一起煮沸至七成熟。去掉渣子後溫熱飲用。 此方是為了提升身體正氣並排除病邪,但是夏天不能出汗太多,只能稍微讓皮膚透出一些汗水來解除病症。而敗毒散更是能夠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一種重要藥物。」
4. 香樸飲
治伏熱吐瀉,虛煩霍亂。
人參(去蘆,八分),茯苓(一錢),甘草(炙,三分),紫蘇葉(七分),木瓜(七分),澤瀉(五分或七分),香薷(一錢),白扁豆(炒,七分),法半夏(湯泡七次,五分),廣陳皮(七分),厚朴(七分),烏梅肉(七分)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個中醫方劑,用於治療伏熱吐瀉和虛煩霍亂。
方劑如下:
- 人參(去蘆,八分):將人參去掉鬚根,取八分量。
- 茯苓(一錢):取茯苓一錢。
- 甘草(炙,三分):將甘草炙烤後,取三分量。
- 紫蘇葉(七分):取紫蘇葉七分量。
- 木瓜(七分):取木瓜七分量。
- 澤瀉(五分或七分):取澤瀉五分或七分量。
- 香薷(一錢):取香薷一錢。
- 白扁豆(炒,七分):將白扁豆炒熟後,取七分量。
- 半夏(湯泡七次,五分):將半夏用湯浸泡七次,取五分量。
- 陳皮(七分):取陳皮七分量。
- 厚朴(七分):取厚朴七分量。
- 烏梅肉(七分):取烏梅肉七分量。
方劑功效:
- 人參、茯苓、甘草:補氣益脾,健脾益氣。
- 紫蘇葉、木瓜:疏風解表,理氣和胃。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化濕。
- 香薷:發表解暑,化濕止嘔。
- 白扁豆:健脾和胃,化濕止瀉。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厚朴:燥濕化痰,行氣止痛。
- 烏梅肉:斂肺止瀉,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
- 以上只是一般藥方參考,實際用藥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生診斷後決定。
- 藥材的比例和用量可能會根據不同的醫案和醫生的經驗而有所調整。
上㕮咀,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一盅,食前熱服。
一發一斂,一驅一補,巧力並中長技也,當與六和湯並善。
白話文:
把藥材切碎,加入兩杯水、三片生薑、一個大棗,煮至一杯。在飯前趁熱服用。 一次放鬆,一次收縮;一次驅除,一次滋補,這是一種巧妙且有效的技巧,應該與六和湯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5. 枇杷葉散
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噦噁心,頭目昏眩。
枇杷葉(去毛,炙,二兩),香薷(七錢五分),白茅根,麥門冬(去心),甘草(炙),乾木瓜(各一兩),廣陳皮(去白),厚朴(去皮,薑汁炒),丁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盅,姜三片,煎服,如止渴燥,去丁香,加知母,冷水調下。
以上辛散之劑。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治療中暑和暑熱引起的症狀,包括口渴想喝水、嘔吐、噁心、頭昏眼花。
方劑如下:
- 枇杷葉(去除毛,烘烤,二兩)
- 香薷(七錢五分)
- 白茅根(一兩)
- 麥門冬(去除心,一兩)
- 甘草(烘烤,一兩)
- 乾木瓜(一兩)
- 廣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一兩)
- 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炒,一兩)
- 丁香(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盅(約200毫升),加入薑片三片,煎煮後服用。
如果服用後口渴燥熱症狀消失,可以去掉丁香,加入知母,用冷水調和服用。
6. 縮脾飲
消暑氣,除煩渴,止吐瀉霍亂。
縮砂仁(研,四兩),乾葛(二兩),白扁豆(炒香,去皮,二兩),烏梅肉,草果(炒,去殼),甘草(炙,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大碗,煎七分,以水沉冷服。
消導解利之劑。
白話文:
將縮砂仁研磨成粉末四兩,乾葛二兩,白扁豆炒香去皮二兩,烏梅肉、草果炒去殼,甘草炙過,各取四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服四錢,用兩大碗水煎煮至七分,待藥汁冷卻後服用,可消暑解熱、止煩渴、止吐瀉霍亂,是消導解利之劑。
7. 黃連解毒湯
治實火燥亂,煩渴蓄熱內甚等證,此所謂實火宜瀉。
黃連(去毛),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
上咀片,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你是因為內熱旺盛,導致心煩口渴、體內積熱等症狀,就屬於實火,需要使用瀉火的方法治療。可以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