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逵

《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十二支年分運氣

民病,疫癘溫毒,寒熱伏邪。

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歲氣寒化之候。

太陽寒水者,足膀胱經也,與足少陰腎經合為表裡,屬北方壬癸水。

太陰濕土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脾胃受邪,瀉咸助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氣早暖,草早榮,溫風至。

民病,瘟疫寒熱,頭痛嘔吐瘡瘍。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心火受邪,瀉酸補甘。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春寒多雨,寒濕無時。

民病,氣鬱中病,浮腫寒熱。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以上克下,瀉咸助苦。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暴熱乍涼,疾風暴雨。

民病,寒熱吐痢,心煩悶亂,癰疽瘡瘍。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木旺土衰,瀉甘補酸。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風濕交爭,雨生羽蟲,暴風疾雨。

民病,大熱短氣,赤白痢瀉。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金生水旺,制咸益苦。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濕熱而行客主令。

民病,氣虛客熱,血熱妄行,肺氣壅盛。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水盛水衰,瀉酸助苦。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凝寒雨雪,地氣正,濕令行。

民病,病乃悽慘,孕婦多災,脾受濕,肺旺肝衰。

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歲氣風化之候。

厥陰風木者,足厥陰肝經也,肝屬東方甲乙木,春旺七十二日也。

少陽相火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脾胃受邪,瀉酸補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寒始肅,客行主令,殺氣方至。

民病,寒居右脅氣滯,脾胃虛壅。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火旺金衰,瀉心補肺。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寒不去,霜雪冰,殺氣施,木草焦,寒雨至。

民病,熱中,氣血不升降。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肺經受邪,瀉苦益辛。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風熱大作,雨生羽蟲。

民病,淚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木土相刑,瀉酸益甘。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熱氣返用,山澤浮雲,暴雨溽濕。

民病,心受邪,黃疸,面為浮腫。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以金刑木,瀉肺益肝。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燥濕更朦,沉陰乃布,風雨乃行。

民病,寒氣及體,肺受風,脾受濕,發為瘧。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主助客勝,瀉酸補甘。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畏火司令,陽乃化火,蟄蟲出現,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

民病,瘟疫,心腎相制。

白話文:

十二支年分運氣

辰戌年,因太陽寒水司天,當年氣候偏寒。太陽寒水指的是足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表裡相通,屬北方壬癸水。太陰濕土則潛藏於地。

第一個階段(大寒至驚蟄):厥陰風木當令,脾胃易受邪氣侵犯,治療應瀉鹹味,增補甘味。此時天氣回暖較早,草木開始生長,溫暖的風開始吹拂。常見疾病為瘟疫、寒熱、頭痛、嘔吐和瘡瘍。

第二個階段(春分至立夏):少陰君火當令,心火易受邪氣侵犯,治療應瀉酸味,增補甘味。此時春天寒冷多雨,寒濕之氣盛行。常見疾病為氣鬱導致的中病、浮腫和寒熱。

第三個階段(小滿至小暑):少陽相火當令,上克下,治療應瀉鹹味,增補苦味。此時天氣忽冷忽熱,伴有疾風暴雨。常見疾病為寒熱、吐瀉、心煩意亂、癰疽和瘡瘍。

第四個階段(大暑至白露):太陰濕土當令,木氣旺盛,土氣衰弱,治療應瀉甘味,增補酸味。此時風濕之氣交爭,雨水滋生羽蟲,常有暴風疾雨。常見疾病為大熱、氣短、赤白痢疾。

第五個階段(秋分至立冬):陽明燥金當令,金生水旺,治療應抑制鹹味,增補苦味。此時濕熱之氣盛行。常見疾病為氣虛、客熱、血熱妄行、肺氣壅盛。

第六個階段(小雪至小寒):太陽寒水當令,水氣盛衰交替,治療應瀉酸味,增補苦味。此時天氣寒冷,雨雪紛飛,地氣開始蓄積,濕氣盛行。常見疾病表現為病情危重,孕婦易受災禍,脾受濕邪,肺氣旺盛,肝氣衰弱。

巳亥年,因厥陰風木司天,當年氣候以風為主。厥陰風木指的是足厥陰肝經,肝屬東方甲乙木,春天為其旺盛時期,約七十二天。少陽相火則潛藏於地。

第一個階段(大寒至驚蟄):厥陰風木當令,脾胃易受邪氣侵犯,治療應瀉酸味,增補甘味。此時天氣寒冷肅殺,客氣開始運行,寒氣開始盛行。常見疾病為寒邪聚集於右脅,氣滯,脾胃虛弱壅塞。

第二個階段(春分至立夏):少陰君火當令,火旺金衰,治療應瀉心火,增補肺氣。此時寒氣未退,霜雪冰凍,寒氣盛行,草木枯焦,寒雨連綿。常見疾病為內熱,氣血運行失調。

第三個階段(小滿至小暑):少陽相火當令,肺經易受邪氣侵犯,治療應瀉苦味,增補辛味。此時風熱之氣盛行,雨水滋生羽蟲。常見疾病為流淚、耳鳴、頭暈目眩。

第四個階段(大暑至白露):太陰濕土當令,木土相刑,治療應瀉酸味,增補甘味。此時暑熱之氣回歸,山澤雲霧瀰漫,暴雨和濕氣盛行。常見疾病為心臟受邪,黃疸,面部浮腫。

第五個階段(秋分至立冬):陽明燥金當令,金克木,治療應瀉肺氣,增補肝氣。此時燥濕之氣交替,陰氣開始佈散,風雨時有發生。常見疾病為寒邪侵體,肺受風邪,脾受濕邪,瘧疾。

第六個階段(小雪至小寒):太陽寒水當令,主氣助長客氣,治療應瀉酸味,增補甘味。此時天氣寒冷,但陽氣開始轉化為火,蟄蟲開始出現,流水不結冰,地氣蓬勃,草木開始生長。常見疾病為瘟疫,心腎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