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中卷 (30)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中卷 (30)

1. 第六四案,大陷胸湯證(其一)

醫愕然持方者睹狀,驚問曰:藥不可服乎?醫曰:否,此方和平,任何人,任何時,服均無損。於是病家遂與服。服後效否,自在閱者明鑑之中,無庸贅陳。然病家篤信名醫,名醫自為悉心調治。果出白㾦,悉如預言,先後四十餘日,病乃漸瘥。

余深慚從前學植疏淺,及今追憶,此婦之疾,實大陷胸湯證也!觀其胸中苦悶之狀,如頑敵負固而守,恰無二致,不有勁旅,如甘遂硝黃等將軍者,安能披堅陷陣,而底於平哉?然則陷胸二字,其義亦深長矣。

《王孟英醫案》云:「陳赤堂令正患感,面赤不眠,煩躁譫語,口甘渴膩,溲澀而疼,顧聽泉多劑清解未應。孟英切其脈,左弦洪而數,右滑而溢,胸次痞結,大解未行。肝陽上浮,肺氣不降,痰熱阻痹,邪乃逗留。與小陷胸湯,合溫膽雪羹,加旋薤投之,胸結漸開。乃去半薤,而送當歸龍薈丸,譫語止且能眠,參以通幽湯,下其黑矢。

三次後,始進養陰和胃而全。」陸士諤先生按云:「面赤不眠,煩躁譫語,口甘渴膩,溲澀而疼,脈左弦洪而數,右滑而溢,胸次痞結,大解未行,顯然邪熱熏灼,頑痰阻滯。與小陷胸合溫膽雪羹加旋薤,破結舒氣化痰,實為吃緊之治。當歸龍薈丸乃是錢氏方,當歸、龍膽草、山梔、川連、川柏、黃芩、大黃、蘆薈、青黛、木香、麝香專治肝輕實火者。通幽湯則東垣方也,當歸身、升麻梢、桃仁、甘草、紅花、生熟地。

參其法者,吾意升麻熟地當必去也。」以上名案名按相得益彰,與上述肥婦案之名醫用枇杷葉蟬衣者,實有霄壤之別。然此案設逢吾師診治,其必用大陷胸湯無疑。其奏效之捷,吾知必較小陷胸湯加味更勝一籌也。嗚呼!當病勢險急之候,以一劑克奏膚功,此其所以為「疾醫」也!

細考本湯證,顯屬陽明,其由太陽傳來者居多,不必定由誤下所致。蓋太陽發汗不暢,表證雖罷,而宿水積濁,留戀膈上,又加陽明之燥熱閉結於下,炎炎上熏,致濕濁凝為痰涎,欲吐不能,故胸悶特甚。細考其完全見證,厥為發熱,不惡寒,但惡熱,面目赤,喉中有痰聲,痰黏而稠,苦咯之不出。

胸悶之外,甚者微痛,不欲飲,即飲而不多,脈大而實,大便三日以上未行,苔黃膩,不咳者多,其脅或痛或不痛。故必用甘遂方能祛膈間之濁痰;必用硝黃方能除上炎之陽熱;若但用硝黃,不用甘遂,則濕濁上據,下熱得其掩護,將不肯去。否則,徒以白虎清之,則釜底之薪火未除,熱無由減;徒以溫膽化之,則平淡之藥力嫌輕,痰無由化。若汗之,則更不合,所謂清之下愈,汗之不解,於是轉為白㾦之變,而所謂濕溫之病成矣。

以上所論結胸之證,似猶為結胸之一式,若《傷寒論》所言結胸,其義更廣。大論曰:「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此結胸之以心下石鞕為主證者也。又曰:「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此結胸之以胸脅水結為主證者也。

白話文:

一位醫生驚訝地看著開藥的人,看到病人的狀況,驚訝地問:「這藥不能吃嗎?」醫生說:「不是的,這藥性平和,任何人、任何時候吃都沒有壞處。」於是病人家屬就讓病人服藥。服藥後的效果如何,讀者自然會明白,不需要我多說。然而,病人家屬非常信任這位名醫,名醫也親自用心治療。果然,病人的背上長出膿瘡,完全如先前預言的那樣,經過四十多天,病才慢慢好轉。

我深深慚愧以前學識淺薄,現在回想起來,這位婦人的病,其實是大陷胸湯證!看她胸中苦悶的樣子,就像頑固的敵人堅守陣地一樣,絲毫不差,如果沒有像甘遂、硝石、黃連這些猛將,怎麼能攻破堅固的防禦,最終取得勝利呢?由此可見,「陷胸」二字,意義非常深遠。

《王孟英醫案》記載:「陳赤堂的妻子得了感冒,臉色發紅,無法入睡,煩躁不安,說胡話,口中感到甜膩口渴,小便澀痛。找了許多醫生用清熱解毒的藥都沒效果。王孟英診斷她的脈象,左脈弦而洪大且快,右脈滑而充盛,胸部覺得堵塞,大便不通。這是肝陽上亢,肺氣無法下降,痰熱阻礙,邪氣滯留。於是給她開了小陷胸湯,加上溫膽雪羹,再加入旋覆花、薤白。胸部堵塞的情況慢慢打開。接著去掉一半的薤白,改用當歸龍薈丸,胡言亂語的情況停止了,也能夠睡著了。再配合通幽湯,幫助她排出黑色的糞便。

三次治療後,才開始用養陰和胃的藥,讓身體完全恢復。」陸士諤先生的按語說:「臉色發紅,無法入睡,煩躁不安,說胡話,口中感到甜膩口渴,小便澀痛,左脈弦而洪大且快,右脈滑而充盛,胸部覺得堵塞,大便不通,很明顯是邪熱熏灼,頑固的痰阻礙。用小陷胸湯加上溫膽雪羹,再加入旋覆花、薤白,可以破除堵塞,疏通氣機,化解痰,確實是當務之急的治療。當歸龍薈丸是錢乙的方子,由當歸、龍膽草、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蘆薈、青黛、木香、麝香組成,專門治療肝經實火上炎。通幽湯則是李東垣的方子,由當歸身、升麻梢、桃仁、甘草、紅花、生地黃、熟地黃組成。

使用這個方法時,我認為應該去掉升麻和熟地黃。」以上這些著名的醫案和按語,互相輝映,和前面所說的肥胖婦女病例中,名醫用枇杷葉和蟬蛻的治療方法,實在有天壤之別。然而,這個病例如果遇到我的老師診治,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大陷胸湯。而且我知道,大陷胸湯的效果,一定比小陷胸湯加味更好。唉!在病情危急的時候,用一劑藥就能迅速見效,這才是真正的「高明醫生」啊!

仔細研究大陷胸湯證,很明顯屬於陽明病,而且多半是從太陽病傳來的,不一定是由於錯誤的攻下所致。這是因為太陽病發汗不暢,表證雖然解除了,但是體內積存的水液和濁物,還停留在膈膜之上,加上陽明的燥熱向下閉結,熱氣向上蒸騰,導致濕濁凝結成痰涎,想吐卻吐不出來,所以胸悶特別嚴重。仔細分析所有的症狀,應該是發熱,不惡寒,但討厭熱,臉色發紅,喉嚨裡有痰聲,痰液黏稠,很難咳出來。

除了胸悶之外,嚴重的還會微微疼痛,不想喝水,即使喝也喝不多,脈象洪大而有力,大便三天以上沒有排泄,舌苔黃膩,而且多數不咳嗽,胸脅部位有時會痛,有時不會痛。所以必須用甘遂才能祛除膈膜之間的濁痰;必須用硝石、黃連才能清除向上燃燒的陽熱;如果只用硝石、黃連,不用甘遂,那麼濕濁就會停留在上面,下面的熱被它掩護,就不會消退。反之,如果只用白虎湯來清熱,那麼沒有去除釜底的柴火,熱就無法減輕;如果只用溫膽湯來化痰,那麼藥力過於平和,痰液無法化解。如果用發汗的方法,那就更不合適了,所謂「清下可以痊癒,發汗卻不能解決」,於是病情轉為背上長膿瘡,就變成了所謂的濕溫病。

以上所談的結胸證,似乎只是結胸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傷寒論》所說的結胸,它的意義更廣泛。《傷寒論》說:「傷寒病六七天,出現結胸熱實證,脈象沉而緊,心下疼痛,按壓有硬塊,這是用大陷胸湯治療的。」這是以心下有硬塊為主證的結胸。又說:「傷寒病十多天,熱邪結在身體裡面,又出現往來寒熱的症狀,應該用大柴胡湯治療;如果只是結胸,沒有明顯的發熱,這是因為水液結在胸脅部位,但是頭部微微出汗,應該用大陷胸湯治療。」這是以胸脅部位水液結聚為主證的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