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下卷 (11)

第一集下卷 (11)

13. 第八七案,歷節(其二,佐景醫案)

張先生,(住靜安寺路潤康村一六八號)

天時與疾病有密切之關係,尤以宿恙為然。刻診脈苔均和,惟右腿按之尚覺微痛,再擬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白話文:

  1. 天氣與疾病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宿疾。現在診脈看苔象都沒有問題,只有右腿按壓時仍覺得微痛,再擬用桂枝芍藥知母湯來治療。

桂枝(三錢),淨麻黃(一錢),青防風(一錢)大白芍(三錢,酒炒),生白朮(三錢),熟附片(一錢)知母(二錢),生甘草(二錢),生薑(一片)

白話文:

  1. 川桂枝(三錢):川桂枝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肌肉疼痛的中藥材。 淨麻黃(一錢):淨麻黃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的中藥材。 青防風(一錢):青防風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肌肉疼痛的中藥材。 大白芍(三錢,酒炒):大白芍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的中藥材。 生白朮(三錢):生白朮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便溏的中藥材。 熟附片(一錢):熟附片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腎虛、腰膝痠痛、遺精、早洩的中藥材。 知母(二錢):知母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陰虛、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的中藥材。 生甘草(二錢):生甘草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便溏的中藥材。 生薑(一片):生薑是一種常規用於治療感冒、咳嗽、頭痛、肌肉疼痛的中藥材。

佐景按,張聿修先生病右腿膝蓋關節處酸楚,不堪長日行

走,曾歷三四年矣,屢治未愈。今年請治於西醫,服藥注射達五月之久,亦未見功。而心悸、頭眩、納呆、便結、遺精、溲混,諸恙迭作。不得已問治及下工。以情不可卻勉治之。余先用芳香之劑開其胃納,緩下之劑(制川軍不可省)通其大便,繼用炙甘草湯安其心臟,仿十全大補意補其腦力,又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止其遺精,五苓散利其小便,如是諸恙愈而神振矣。乃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治其腿部酸楚,我以為是即歷節之類也。投之,酸楚果減,有時且覺全除。張君喜不自勝,不知何以謝吾。

適時值節氣屆臨,天雨潮濕,張君之患處又覺微發,故本案脈案中「天時與疾病有密切之關係」云者,即指此而言也。余初與張君言此,君似不信,因有西醫之言為先入之見故也。後注意考察,果於天雨之先一日即發微微酸楚,而舊曆大節氣之前後尤顯,張君乃信服。夫宿恙與天時關係之密切,乃鐵一般之事實,誠以天時變則空氣之組織成分亦變,人生空氣之中,無異魚居水中,息息相關,無時或休故也。此義至關重要,特借本案表之。

白話文:

  1. 適逢時節交替,天降雨水,潮濕天氣下,張先生患處又有輕微發作跡象,所以本案的脈案中提到「天時與疾病有密切關係」,就是指這個意思。我當初與張先生談論此事時,張先生似乎不太相信,這是因為他先入為主地相信西醫的說法。但後來經他仔細觀察後,發現果然在下雨前一天就會有微微痠痛的感覺,而且在舊曆的大節氣前後尤其明顯,張先生才終於信服。慢性疾病與天時有密切關係,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因為天時變化,空氣的成分就會跟著改變,人生活在空氣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息息相關,沒有間斷。這個道理非常重要,所以特別借本案來說明。

張君之宿恙雖隨天時之轉變時愈時微發,但我則秉不折不撓之精神,為君立方,君亦出再接再厲之毅力,依我服藥。現方日向全愈程中,總冀人定以勝天也!

白話文:

  1. 張君的長期疾病隨著季節的變化時而痊癒時而復發,但我始終不懈地為君立方,你也有毅力地依照我的藥方服藥。現在病情正在逐步好轉中,希望最終能戰勝疾病。

14. 第八八案,發背腦疽,(穎師親撰)

師曰,人體外證之屬寒者,除流注外,發背腦疽最

為重大。惟世傳陽和湯一方,與仲師當發其癰之旨最合,若誤投寒涼敗毒之品,十不活一。所以然者,為血絡凝於寒濕,非療毒流火之屬於陽證者比也。附陽和湯方如下:,

麻黃(三錢,去根節),炮姜(三錢),熟地黃(一兩),鹿角膠(三錢),肉桂(一錢,寒重加附子

白話文:

  1. 麻黃(三錢,去除根部和節點),炮製過的生薑(三錢),熟地黃(一兩),鹿角膠(三錢),肉桂(一錢,如果寒氣重,則加入附子)

佐景按,友人周慕蓮君患腦疽,初起,察其屬陰性,法當與

陽和湯,顧大便五日未行,疑其有熱結,為之躊躇者再。誰知服湯後,次早項背轉動便易,大便暢下,乃悟其大便之閉,亦屬寒性故也。其外用膏藥,為陽和膏

又有友人周煥根君患腦疽,發於項後偏右,皮色不變而結塊,脈微細,大便亦不行。採鄰居之言,購番瀉葉值銅元十枚服之,大下而自止,疽反日劇。予仍以陽和湯投之,二日不應。易醫,又投陽和湯加減,二日,又不應。易名醫,投和榮通絡輕劑,不更衣,則無暇問也。如是二日,疽依然,而大便之不行也如故。

白話文:

  1.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周煥根患了腦瘡,腫塊長在後腦勺偏右的位置,皮膚沒有變色,但已經結成塊狀,脈搏非常微弱細小,大便也不通暢。聽從了鄰居的建議,他花了十個銅板買來番瀉葉服用,大便雖然通暢了,但還是自行停止了,腦瘡反而更加嚴重了。我仍然給他服用陽和湯,但兩天都沒有效果。換了一個醫生,還是給他服用加加減減後的陽和湯,兩天後,仍然沒有效果。換了個名醫,給他服用了和榮通絡的輕劑藥物,當天就不需要更換衣服了,也就沒有時間去問候了。這樣過了兩天,腦瘡依舊存在,而且大便還是不通暢。

無已,予乃囑用甘油錠以潤之,因用之不得法,無效。次日詳告以術,乃下燥矢四五顆,隨以溏薄矢液,自是得安寐竟日。醒來知飢索粥,精神大振。便下皆溏者,濕既有去處,疽乃以漸告愈。事後,余乃悟此為先鞕後溏症,原不可攻,其所以有燥矢結於腸中者,必是番瀉葉之流弊,蓋大下亡陰,液去而矢在,故結而致燥也。病家之藥誤,醫者可不留意哉?

白話文:

  1. 最後,醫生沒轍,我便告訴他使用甘油錠來潤滑,因為使用不當,所以沒什麼效果。隔天仔細介紹方法後,病人排出了四、五顆乾燥的糞便,接著排出了軟便、稀薄的糞便,此後便能安穩入睡一整天。醒來後知道肚子餓了,要求喝粥,精神大振。隨後排出的便便都是軟便,濕氣有了去處,瘡也逐漸痊癒。事後,我才明白這是先便祕後腹瀉的症狀,本就不能攻,腸中會形成乾燥的糞便,必定是因為番瀉葉的副作用,大便太過,陰虛,水分排出而糞便殘留,所以造成乾燥而結塊。病人的藥方錯誤,醫生可以不注意嗎?

葉勁秋先生曰:「民九秋,隨業師診海上某翁疾,翁病發熱神糊,師診視良久,莫名其故。細細問之,該病家微吐,曾病發背,經某德醫診,將瘥,再毋顧慮矣。師請探視,病家堅勿許,其意若謂西醫善外科,中醫優內科。發背初時,潰如碗許,逐漸收口,僅如豆大,即日可全。

白話文:

  1. 葉勁秋先生說:「民國九年秋天,我跟著一位老師在上海給一位老人看病,老人病得發燒,精神恍惚。老師診治了很久,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細細地問了一下,病人家屬才道出了實情,原來老人是背上長了個瘡,經某位德國醫生治療,已經基本痊癒,所以老人不願意再讓中醫看。老師要求探視,但病人家屬堅決不允許,似乎他們認為西醫擅長外科,中醫擅長內科。背上的瘡剛開始時潰爛的有碗那麼大,後來逐漸收口,現在只有豆子那麼大了,再過幾天就能完全好了。

今所病者,發熱神昏系內證,故求中醫。師曰:不觀瘡瘍部分,不足以明病理。旋即解釦探視之,新肉色黯淡不紅,臭味深重。師曰:邪毒攻心,予無能為矣。敬謝不敏。病者果於翌晨歿。」然則內科、外科可分而不可分者也,世之執迷不悟如某翁家人者,可以醒矣!

白話文:

  1. 現在生病的人,發燒神志昏迷屬於內科疾病,因此求助於中醫。醫生說:不觀察瘡瘍部分,不足以釐清病因。隨即解開衣釦查看,新肉顏色暗淡不紅,臭味很重。醫生說:邪毒攻心,我已經無能為力了,告辭離開。病人在隔天早上就去世了。」所以,內科和外科可以分開,也可以不分開。世上像那位老人的家人一樣執迷不悟的人,可以清醒過來了!

又聞有人患發背,受治於西醫,癰化為腐肉,則剪而去之,孰意其外圍之好肉又腐,又腐又剪,又剪又腐,竟至不可收拾。後轉請某中醫外科專家救治,用胡椒粉散其上,兼內服藥,乃腐去新生,漸得收功云。以事未目睹,當待證於高明。

白話文:

  1. 聽說有人患發背,接受了西醫的治療,瘡變成腐肉,於是他切除腐肉,但沒想到它周圍的好肉也變腐肉。又繼續腐爛、切除,反覆不斷,直到沒辦法收拾。後來轉請某位中醫外科專家救治,他用胡椒粉灑在上面,同時服用內服藥。腐肉脫落,新肉生長,於是治療成功。由於本人沒有親眼見證,所以應請教高明的前輩。

腦疽發背亦有皮色鮮紅,化膿甚速,由於濕熱蘊蒸,未必盡屬寒證者,惟居少數耳,亦不可不知。

曹穎甫曰,陽和湯一方,不惟腦疽發背為宜,即膝蓋忽然酸

疼,為鶴膝風初步,用之亦多效。若華母於去冬今春兩次患此,臨睡時服藥,醒即不痛。施之骨槽風病,亦能一服定痛,真神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