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中卷 (13)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中卷 (13)

1. 第五五案,炙甘草湯證(其一)

(穎師講授,佐景筆記)

白話文:

穎師講課,景先生記錄。

師曰,律師姚建,現住小西門外大興街,嘗來請診,眠食無恙,按其脈結代,約十餘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躍不寧,此仲師所謂心動悸,脈結代,炙甘草湯主之之證是也。因書經方與之,服十餘劑而瘥。

白話文:

老師說,律師姚建住在小西門外的大興街,他曾來求診,睡眠和飲食都沒有問題。我按他的脈搏,脈象結代,大約每十幾次到一次停頓,或每二十幾次到三十幾次才停頓一次。他又因為事情繁多,心中常常跳動不安。這符合仲景老師所說的,心動悸,脈搏結代,可以用炙甘草湯來治療的症狀。因此我寫了這個經方給他,他服用了十幾劑後就痊癒了。

炙甘草(四錢),生薑(三錢),桂枝(三錢),潞黨參(二錢),生地(一兩),真阿膠(二錢,烊沖),麥冬(四錢),麻仁(四錢),大棗(四枚)

白話文:

炙甘草(四錢)——烤過的甘草,四錢的份量。

生薑(三錢)——新鮮的生薑,三錢的份量。

桂枝(三錢)——桂樹的樹枝,三錢的份量。

潞黨參(二錢)——潞州產的黨參,二錢的份量。

生地(一兩)——未經炮製的生地黃,一兩的份量。

真阿膠(二錢,烊沖)——正宗的阿膠,二錢的份量,融化後衝服。

麥冬(四錢)——麥冬的根莖,四錢的份量。

麻仁(四錢)——亞麻的種子,四錢的份量。

大棗(四枚)——紅棗,四顆的份量。

佐景按,大論原文煎法,用清酒七升、水八升合煎;吾師生之用本湯,每不用酒,亦效。惟阿膠當另烊衝入,或後納烊消盡,以免膠質為他藥黏去。余用阿膠至少六錢,分二次沖,因其質重故也。

白話文:

附帶說明:仲景原本煎藥的方法,是用七升清酒和八升水一起煎;我的老師使用這個湯藥時,每次都不用酒,也依然有效。只是烏龜膠要另外溶解後沖入,或是在溶解後再倒入,以免烏龜膠的品質被其他藥材沾黏帶走。我使用烏龜膠至少六錢,分兩次沖入,因為它的品質較重。

曹穎甫曰,陽氣結澀不舒,故謂之結,陰氣缺乏不續,故謂之代,代之為言,貸也,恆產告罄,而稱貸以為生,其能久乎?固知《傷寒·太陽篇》所謂難治者,乃專指代脈言,非並指結脈言也。

白話文:

曹穎甫說,陽氣澀滯不通暢,所以稱為「結」;陰氣不足,不能銜接,所以稱為「代」。「代」的意思是借貸。家產用盡,便以借貸維持生計,能持久嗎?所以知道《傷寒論·太陽篇》所說的難治,是指代脈而言,並不是指結脈而言。

2. 第五六案,炙甘草湯證(其二,穎師醫案)

唐(左,史惠甫介紹)

白話文:

唐(左,史惠甫介紹)

此方出自《小品方》,乃唐代史惠甫所創,用於治療齒痛、口臭。

組成:

  • 木香(四兩)
  • 白芷(四兩)
  • 細辛(四兩)
  • 草烏頭(一兩,去皮、生用)
  • 乳香(二兩)
  • 沒藥(二兩)
  • 丁香(二兩)
  • 當歸(二兩)
  • 石膏(二兩,煅存性)
  • 膽礬(二兩,煅紅)
  • 麝香(五錢,另研)

製作方法:

將上述藥材共為細末,和勻。每次取一茶匙,用溫水調服,每日兩次。

功效:

清熱消炎,止痛殺菌,緩解齒痛、口臭。

初診(十月二十日),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此仲景先師之法,不可更變者也。

白話文:

第一次看診(十月二十日),脈搏結代,心悸,用炙甘草湯來治療。這是仲景先師的方法,不可更改。

炙甘草(四錢),川桂枝(三錢),潞黨參(三錢),阿膠珠(二錢),大麻仁(一兩),大麥冬(八錢),大生地(一兩),生薑(五片),紅棗(十枚)

白話文:

  • 炙甘草(四錢):烘烤過的甘草,具有補中益氣、緩解咳嗽的作用。

  • 川桂枝(三錢):四川產的桂枝,具有溫通經脈、止痛的作用。

  • 潞黨參(三錢):山西潞安產的黨參,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

  • 阿膠珠(二錢):由阿膠製成的藥丸,具有補血養顏、潤腸通便的作用。

  • 大麻仁(一兩):大麻的種子,具有潤腸通便、祛風止癢的作用。

  • 大麥冬(八錢):麥冬的根莖,具有清肺潤肺、止咳的作用。

  • 大生地(一兩):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 生薑(五片):生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

  • 紅棗(十枚):紅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

佐景按,唐君居春申,素有心臟病,每年買舟到香港,就診於名醫陳伯壇先生。先生用經方,藥量特重,如桂枝、生薑之屬動以兩計。大鍋煎熬,藥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輒良已。今冬心悸脈結代又發,師與炙甘草湯,服至三五劑,心悸愈,而脈結代漸稀,尚未能悉如健體。蓋宿疾尚賴久劑也。君又素便秘,服藥則易行,停藥則難行,甚須半小時之久,故師方用麻仁一兩之外,更加大黃三錢。

白話文:

景先生說,唐姓男子住在春申,一直都有心臟病,每年都會乘船到香港,去看名醫陳伯壇先生。陳先生用經方治療,藥量特別重,像桂枝、生薑之類的藥物,動不動就用兩來計算。大鍋煎藥,藥味非常辛辣,但唐先生服用後,病情總是很快好轉。今年冬天,唐先生的心悸和脈結代的症狀又發作了,陳先生給他開了炙甘草湯,服用三到五劑後,心悸的症狀就好了,脈結代的症狀也逐漸減少,但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可能是因為舊疾需要長期服藥才能根治。唐先生還一直有便祕的問題,服藥後大便容易排出,停藥後就難以排出,甚至需要半個小時才能排出,所以陳先生在藥方中除了用麻仁一兩之外,還加了大黃三錢。

二診(十月二十三日),二進炙甘草湯,胃納較增,惟口中燥而氣短,左脈結代漸減,右脈尚未盡和,仍宜前法加減。加制軍者,因大便少也。

白話文:

第二次診治(十月二十三日),第二次服用炙甘草湯,食慾較前增加,但口中乾燥,氣息較短,左脈結代(脈搏斷續)現象逐漸減少,但右脈尚未完全恢復正常,仍應繼續服用此藥方並加減藥物。加製軍,是因大便較少。

炙甘草(五錢),川桂枝(四錢),潞黨參(五錢),阿膠珠(二錢),大熟地(一兩),大麻仁(一兩),麥冬(四錢),紫蘇葉(五錢),天花粉(一兩),生薑(三片),紅棗(七枚),制軍(三錢)

白話文:

炙甘草(25克),川桂枝(20克),潞黨參(25克),阿膠珠(10克),大熟地(50克),大麻仁(50克),麥冬(20克),紫蘇葉(25克),天花粉(50克),生薑(3片),紅棗(7顆),制軍(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