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36)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上卷 (36)

1. 第二四案,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其四)

乃就原方去麻、石,加輕藥,懸擬予之。三日,病又急,不得已抽暇前往親診,依然賴麻、石而安。嘻,麻杏甘石之足以去病,辛涼淡藥之莫能逐邪,有如是者!是故余謂辛涼甘潤是發源於麻杏甘石,但治麻杏甘石之輕證一說,乃從臨床實驗中細心體察而來,絕非文字上之偶合。

使我但藉雕蟲之小技,空添諸君酒後之資、茶餘之助,則《經方實驗錄》同是可焚之書,安有價值足言?使其不然,諸君中有未曾用過麻杏甘石湯者,他日遇此的證,不解於他醫之辛涼輕劑,乃用此湯而獲效者,方是本錄發揚權威之時,亦正仲聖絕學復興之日也。

曹穎甫曰,治病用藥,當觀其通,苟得其空靈妙悟,則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何嘗非活人之聖藥?予亡友丁甘仁先生云:古人於重證始出方治,今人用之於類似之證,往往失效,非古方之不可用也,為其藥石之太過也。藥力太過,則當擇藥力稍輕者而代之。無如近代醫生見避重就輕之有效,竟廢古方而不用,一人倡之,百人和之,遂成積重不反之勢,醫道所以日趨於苟簡耳。今姜生具此通識,使甘仁先生可作,吾知必許為通才,謂不料有此再傳弟子也。

白話文:

我於是針對原本的處方,拿掉麻黃和石膏,改用藥性較輕的藥,打算給他服用。過了三天,病情又轉急,我不得已抽空親自去診斷,結果還是得靠麻黃和石膏才能讓他好轉。唉,麻杏甘草石膏湯能夠治好這個病,藥性辛涼又清淡的藥卻不能驅逐病邪,情況就是這樣啊!所以我說,辛涼甘潤的治法是從麻杏甘草石膏湯衍生出來的,但說只用麻杏甘草石膏湯來治療輕微的病症,這是我從臨床實驗中仔細觀察得來的,絕不是文字上的巧合。

如果我只靠雕蟲小技,來增加各位茶餘飯後的話題,那麼《經方實驗錄》這本書就跟廢紙一樣,哪裡有什麼價值可言?如果不是這樣,各位之中有誰還沒用過麻杏甘草石膏湯,將來遇到這種確切的病症,如果其他醫生用辛涼輕劑治不好,你改用這個湯方卻見效了,那麼這本書就能展現它的權威,也正是張仲景的學問復興的時候。

曹穎甫說,治病用藥,要看整體情況,如果能掌握其中的靈活奧妙,那麼就算是牛的尿、馬的糞、破鼓的皮,也可能成為救命的良藥。我已故的朋友丁甘仁先生說:古人都是針對重病才開立處方,現代人拿來治療類似的病症,往往效果不佳,並不是古方不能用,而是藥力太強了。藥力太強,就應該選擇藥力稍輕的藥來代替。無奈近代醫生看到用藥力輕的藥有效,就乾脆廢掉古方不用,一個人這樣做,一百個人跟著做,就形成了積習難改的局面,醫學才會越來越簡陋。現在姜先生能有這樣的見識,如果甘仁先生還在世,我認為他一定會稱讚他是個通才,想不到有這樣的再傳弟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