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33)
第一集上卷 (33)
1. 第二三案,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其三)
此又中醫能治急性肺炎之一例。至西醫謂肺炎乃麻疹之合併病,就醫師立場之利害言,我可從其說,就醫學立場之真理言,我不能無疑。何者?彼患麻疹者倘能服藥合度,調護得法,即不致續發肺炎,抑亦何耶?
顧本湯之用卻又不限於喉痧及肺炎,凡屬肺熱生痰,因痰生喘者,本湯皆能治之,且已驗之屢矣。然考之西醫說,於肺病有急性慢性氣管支炎、肺炎、肺水腫種種名目,究其理,不外因細菌或塵埃之侵入而生炎灶,以致氣管支等部分分泌黏液,閉塞孔道,轉致呼吸窒塞,預後不良,與吾中醫說謂肺津為熱熏灼,變為痰涎,因而痰聲如鋸者,如出一轍。使用麻黃、杏仁以開其肺氣,生石膏以清其熱,甘草以和其中,吾知其必可效也。
本湯條文曰:「發汗後(又曰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云云。而惲鐵樵先生竟欲易之為無汗而喘、大熱者。不知麻黃湯證,由或未發熱進為發熱,其證勢為由鬱而發。麻杏甘石湯證,由身大熱轉為身無大熱,其證勢為由表入里(如邪由肺傳腦,則身熱更微矣)。惟其逐漸由表入里,由寒化熱,故無汗漸轉為汗出。
獨其喘則必不除。然後知「熱喘」二字實為本湯之主證。得此一隅,庶幾三反。而經文煌煌,乃可憑私意以塗改之耶!
惲先生又曰:「本湯可治白喉初起。」此言殊可商。蓋真正之白喉忌表,當以養陰解毒為主。或者惲先生之所謂白喉,實喉痧之誤。王潤民先生曾暢發此義,茲不贅。
白話文:
這又是一個中醫能夠治療急性肺炎的案例。西醫認為肺炎是麻疹的併發症,從醫生自身利益的角度來說,我或許可以接受這種說法,但從醫學真理的角度來看,我不能沒有疑問。為什麼呢?如果麻疹患者能夠正確服藥,並得到妥善的照護,就不會繼續引發肺炎,這又是為什麼呢?
不過這個方子(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應用並不只侷限於喉痧(麻疹)和肺炎,凡是肺部有熱、產生痰液,因為痰液而導致喘息的狀況,這個方子都能夠治療,而且已經多次驗證有效。再參考西醫的說法,他們將肺病分為急性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等不同的名稱,究其原理,不外乎是因為細菌或塵埃侵入,產生發炎的病灶,導致支氣管等部位分泌黏液,阻塞了氣道,進而造成呼吸困難,預後不良。這和我們中醫所說的肺津液被熱熏灼,轉變成痰液,因而產生像鋸子一樣的痰聲,其實是同樣的道理。使用麻黃、杏仁來開宣肺氣,用生石膏來清除熱邪,用甘草來調和藥性,我認為肯定會有效。
這個方子的條文說:「發汗之後(或下法之後),不可以再用桂枝湯,如果出現汗出而喘、沒有明顯發熱的狀況,就可以使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但惲鐵樵先生竟然想將其改成「沒有汗而喘、有明顯發熱」的情況。他不知道麻黃湯證(感冒初期)可能從沒有發熱進展到發熱,它的病勢是從鬱悶轉為發散。而麻杏甘石湯證(肺熱喘咳)則是從身體發高燒轉變為沒有明顯發熱,它的病勢是從表入裡(例如邪氣從肺部傳入腦部,身體的發熱會更加不明顯)。正是因為病邪逐漸由表入裡,從寒轉為熱,所以沒有汗會慢慢轉變成汗出。
只有喘的症狀一定不會消失。這樣才知道「熱喘」這兩個字才是這個方子的主要症狀。能夠理解這一個要點,就差不多能舉一反三了。而經文如此明白,怎麼可以憑個人的想法就隨意塗改呢?
惲先生又說:「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白喉的初期。」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真正的白喉是忌用發汗藥的,應該以滋養陰液、清熱解毒為主。或許惲先生所說的白喉,實際上是喉痧的誤解。王潤民先生曾經詳細闡述過這個觀點,這裡就不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