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22)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上卷 (22)

1. 第一四案,葛根湯證(其三,穎師講授,佐景筆記)

聊攝於風溫為病全節註文,又何嘗說到少陰上去?所以近賢亦有謂是節病證皆在陽明,仲景雖未有方,然治此風溫變證,宜用仲景陽明之例,以白虎為主方。言簡而賅,淺顯曉暢,是謂正直蕩平之坦道。所最可怪者,喻嘉言自詡絕世聰明,舍正路而不由,故意索隱行怪,以仲師風溫諸證一一附會少陰,自謂能讀《素問》冬不藏精一語。《尚論後篇》幾無一句不是牛鬼蛇神、奇形怪狀,遂開後人專言伏氣之謬。

一似溫熱為病,無一不從少陰來者,直不許世間有外感之溫熱。蓋著書者以為但講外感為病,盡人能知,似不足顯出作者識見之玄奧,必扭之捏之,說得伏氣若天花亂墜,方見得入木三分,造詣獨到。總是好名太過,務求其深,而不自知其走入魔道。以王孟英之臨證輕奇,處方熨帖,亙古幾無敵手,而《經緯》一編尚沿襲嘉言之謬,完全比附於伏氣二字,令人不能索解,更何論乎餘子碌碌。

然每見高談伏氣者,試一察其臨證用藥,何嘗有伏氣及外感之別,則仍是見證治證,了不異人,斷不能劃分兩路,無非故為高論,自欺欺人。即以仲景風溫為病諸證言之,嘉言雖謂一一顯出少陰經證,而陸九芝辯之,謂是一一皆陽明經證,且謂嘉言所言少陰,則處處聱牙,余所言之陽明,則句句吻合,至精且確。

始於黑暗獄中,大放光明,功德及人,頤以為不下於孟子拒楊墨,放淫辭,最是吾道之絕大幹城。《世補齋》文第九卷中,論喻嘉言者三篇,誠不愧字字珠璣,言言金玉。石頑此案妄稱伏氣,亦中嘉言之毒,究竟壯熱神昏,語言難出,自利溏黑,舌苔黑燥,唇焦鼻煤,無一非陽明熱證,而乃誤於發散,即是仲師所謂發汗已之風溫。所顯各證,亦與仲師本條處處吻合。

藥用涼膈加味,仍是陽明正治,又何必妄引少陰急下之例,捨近求遠,治法是而持論實乖。不過好奇之心勝,而故以驚世駭俗為高明,最是醫界之魔障。須知此是切理饜心實用之學,斷不可故求新穎,徒托空談。尚願好學之士,弗再蹈此習氣,庶乎易說易行,可以與人共喻。

世苟有以頤為好辯者,頤亦受之而不辭。」余讀此議,不禁折節歎賞,謂為擲地有金石聲,又豈溢譽之辭?張公以老成之年,發少壯之論,直可愧死今日一般青年之呆煞於舊經句下者!使當張公在日,余能早以仲聖所謂溫病為近陽明屬太陽一說進,諒來不受呵斥。然則今日之張公誰乎?我當師事之。

白話文:

關於風溫病,文獻記載說這種病會影響全身的關節,但從來沒有提到會影響到少陰經。因此,近代的醫學家認為,關節疼痛的病症都屬於陽明經的範疇。雖然張仲景沒有明確說明治療方法,但處理風溫的變證,應該遵循仲景治療陽明經病症的原則,以白虎湯為主方。這種說法簡潔明瞭,淺顯易懂,是正大光明的正確道路。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喻嘉言自認為非常聰明,卻不走正道,故意鑽研隱晦難懂的理論,把仲景所說的風溫病症都附會到少陰經,還自稱讀懂了《素問》中「冬不藏精」的含義。他所寫的《尚論後篇》幾乎沒有一句話不是荒誕離奇、怪異不經,從而開啟了後人專門談論伏氣邪氣的錯誤觀點。

這種觀點似乎認為,所有溫熱病都來自少陰經,完全不承認世間有外感引起的溫熱病。著書的人認為,如果只講外感引起的疾病,大家都懂,無法顯示作者見識的高深,所以必須扭曲事實,把伏氣說得天花亂墜,才能顯得自己見解深刻、獨到。總之,他們是太過追求名聲,務求高深,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火入魔。王孟英的臨證經驗非常豐富,用藥精準,在醫學界幾乎無人能及,但他所寫的《經緯》仍然沿襲了喻嘉言的錯誤觀點,完全附會於伏氣邪氣,讓人難以理解,更何況是那些資質平庸的人。

然而,每次看到那些高談闊論伏氣的人,仔細觀察他們臨床用藥,並沒有區分伏氣和外感,仍然是根據症狀來治療,和一般醫生沒有什麼不同,根本無法區分兩條不同的治療思路,他們只是故意發表高論,自欺欺人。就拿仲景所說的風溫病症來說,喻嘉言認為每個症狀都顯示出是少陰經的病症,而陸九芝則反駁說,這些都是陽明經的病症。陸九芝認為喻嘉言所說的少陰經,處處都牽強附會,而他所說的陽明經,則每一句話都精確吻合,非常精闢。

陸九芝的觀點就像從黑暗的監獄中發出了光明,功德廣大,我認為他的貢獻不亞於孟子拒絕楊朱、墨翟的學說,遏制了錯誤的言論,是我們醫學道路上最堅固的堡壘。《世補齋》文第九卷中有三篇評論喻嘉言的文章,可以說字字珠璣,句句都是真理。石頑的案例妄稱是伏氣病,也是中了喻嘉言的毒,其實病人壯熱、神智不清、說話困難、大便溏泄黑色、舌苔黑燥、嘴唇焦裂、鼻孔乾燥,這些都是陽明經的熱證,卻被誤診為發散之證,這就是仲景所說的發汗後造成的風溫病。病人所表現的各種症狀,也與仲景原書的描述完全一致。

用涼膈散加減治療,仍然是治療陽明經的正確方法,又何必妄引少陰經的急下法,捨近求遠?這種錯誤的治療方法是因為好奇心太強,故意標新立異,想藉此顯示自己的高明,這正是醫學界的魔障。必須知道,醫學是一門切實可行的學問,不應該故意追求新穎,只談空洞的理論。希望那些好學的人,不要再重蹈覆轍,這樣才能更容易理解和實踐,才能讓大家共同領悟。

如果世人認為我好辯,我也會接受,不推辭。我讀到這番議論,不禁感嘆和讚賞,覺得這些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絕不是過譽之詞。張公以老邁之年,發出了年輕氣盛的言論,實在讓今天那些只會死讀經書的年輕人感到羞愧。如果張公還在世,我能早點把仲景所說的溫病屬於陽明、靠近太陽經的觀點告訴他,相信他不會呵斥我。那麼,今天的張公又在哪裡呢?我應該拜他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