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14)
第一集上卷 (14)
1. 第一一案,麻黃湯證(其五,穎師醫案)
佐景又按,以上錄桂枝麻黃二湯證既竟,請再略伸數語,以明二湯之異趣。前人恆謂桂枝湯治風傷衛,麻黃湯治寒傷營,即今日之學子亦有篤奉此說者,竊意此說大非,當闢之。
余曰:桂枝湯為治太陽病之屬於腸胃虛寒者,麻黃湯為治太陽病之屬於肺臟寒實者。故余伸述桂枝湯之義,凡六則,計八千餘言,獨不一及肺字。及述麻黃湯證,即著重肺字,此其彰明較著者也。為桂枝湯為治虛,故余曰桂枝湯為補方;麻黃湯為治實,故余曰麻黃湯為攻方。
為其為補方,故桂枝湯可以常服;為其為攻方,故麻黃湯未可妄試。攻補互異,此二湯之所攸分。惟其對象同是寒,故曰二湯為傷寒(廣義的)之主方;為此二證常見於傷寒(廣義的)之初起。故曰二湯為太陽之主方。試更以西醫之名詞為說,則可曰桂枝湯為消化器系之感冒方,麻黃湯為呼吸器系之感冒方。
學者能知乎此,方明二湯之真趣,更當審風寒營衛之舊說,將不堪一擊矣!
夫曰風以喻邪之輕,曰寒以喻邪之重,猶可說也,獨不聞衛氣為肺所主,既知麻黃湯為治肺之良方,當曰麻黃湯主治寒傷衛乎?獨不聞營氣為血之精,既知桂枝湯有活血之桂芍,當曰桂枝湯主治風傷營乎?明明顛倒是非,人乃熟視無睹,抑亦何哉?豈其見大論《辨脈法篇》有「風則傷衛,寒則傷營」之文,遂致賢賢相傳,造成此失耶。然而《辨脈法篇》非仲聖原文,又固盡人所知也。
即《太陽篇》中言營衛處,每亦自相矛盾。例如原文曰:「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又曰:「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夫首條言桂枝湯治營和衛不諧,次條又言本湯治營弱衛強。強固不諧之謂,若夫弱又安得謂之曰和?仲聖之言豈竟若是紛亂耶?又《太陽篇》原文,營衛必相提,且必與桂枝湯並論。若言麻黃湯,既不及衛,更不及營。豈後人嫌麻黃湯之寂寞寡伴,乃強分桂枝湯之營以歸之耶?故精鑿言之,《傷寒論》中言營衛處既不多,且決不似仲聖口吻。然則營衛云何哉,我寧暫舍之!
或曰:子以為營衛不足恃,拜聞命矣。然則太陽經病府病之說如何?謹答曰:是說之謬較營衛尤甚,其入人之深,賢者不免。余每篤信章氏太炎之醫論,然而章氏曰:「《傷寒論》之太陽病,應分別論之。初起時之麻黃湯證桂枝湯證,僅為太陽之前驅證,猶非太陽正病也。惟水蓄膀胱之五苓散證,及熱結膀胱之桃核承氣湯證,斯為太陽正病。
」竊意未敢贊從。考此所謂經病府病蓄水蓄血說之失,其因有三。一為本《內經》經絡之舊說,二為五苓散及桃核承氣湯悉列《太陽篇》中,而條文復冠以太陽病三字。三為五苓散及桃核承氣湯中,悉有桂枝。夫處處本《內經》之說以釋《傷寒論》,無異御錦繡之衣,行荊棘之途,將無往而不掣肘,此其失一也。
白話文:
佐景又按:以上記錄了桂枝湯和麻黃湯的證候,現在請允許我再稍微多說幾句,來闡明這兩種湯劑的不同之處。以前的人常常說桂枝湯治療風邪侵襲衛表,麻黃湯治療寒邪侵襲營分,即使是現在的學生,也有很多人堅信這種說法。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錯誤,應該加以駁斥。
我認為:桂枝湯是治療太陽病中屬於腸胃虛寒的證候,麻黃湯是治療太陽病中屬於肺臟寒實的證候。因此,我詳細闡述了桂枝湯的意義,總共有六條,大約八千多字,卻沒有提到一個「肺」字。而講到麻黃湯的證候時,就特別強調了「肺」字,這是它們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因為桂枝湯是治療虛證的,所以我說桂枝湯是補益的方劑;麻黃湯是治療實證的,所以我說麻黃湯是攻邪的方劑。
因為桂枝湯是補益的方劑,所以可以經常服用;因為麻黃湯是攻邪的方劑,所以不能隨便嘗試。攻補的性質不同,這是這兩種湯劑的區別所在。但是它們針對的病邪都是寒,所以說這兩種湯劑是治療傷寒(廣義的)的主要方劑;因為這兩種證候常見於傷寒(廣義的)的初期,所以說這兩種湯劑是治療太陽病的主要方劑。如果用西醫的名詞來解釋,可以說桂枝湯是治療消化系統感冒的方劑,麻黃湯是治療呼吸系統感冒的方劑。
學習的人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才能真正理解這兩種湯劑的精髓,也才能看清風寒侵襲營衛的舊說,這種說法將會不堪一擊!
說「風」是比喻病邪較輕,「寒」是比喻病邪較重,這還說得過去。難道沒有聽說過衛氣是肺所主管的嗎?既然知道麻黃湯是治療肺的良方,就應該說麻黃湯主要治療寒邪侵襲衛表才對吧?難道沒有聽說過營氣是血液的精華嗎?既然知道桂枝湯有活血的桂枝和芍藥,就應該說桂枝湯主要治療風邪侵襲營分才對吧?明明是顛倒是非,人們卻熟視無睹,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看到《傷寒論·辨脈法篇》中有「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的說法,就一代代相傳,造成了這個錯誤嗎?然而《辨脈法篇》並非張仲景的原文,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即使在《太陽篇》中提到營衛的地方,也常常自相矛盾。例如原文說:「病人常常自己出汗,這是營氣調和的表現。營氣調和,則外在的衛氣就不和諧,是因為衛氣不能和營氣一起調和。因為營氣在脈內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再次發汗,營衛調和就會痊癒,應該用桂枝湯治療。」又說:「太陽病,發熱出汗,這是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的表現,所以才會出汗。想要祛除邪風,應該用桂枝湯治療。」第一條說桂枝湯治療營氣調和而衛氣不和諧,第二條又說這個湯治療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強盛本來就是不調和的意思,如果說虛弱,又怎麼能說它調和呢?難道張仲景的說法竟然如此混亂嗎?而且《太陽篇》原文,營衛一定是相提並論的,而且一定和桂枝湯一起討論。如果說麻黃湯,既沒有提到衛,更沒有提到營。難道是後人嫌麻黃湯太過孤單,才強行把桂枝湯的營分歸給它嗎?所以說,仔細推敲,《傷寒論》中提到營衛的地方既不多,而且完全不像張仲景的口吻。那麼營衛到底是什麼呢?我寧可暫時把它放在一邊不談!
有人會說:您認為營衛不足以依賴,我明白了。那麼太陽經病和腑病的說法又怎麼樣呢?謹此回答說:這個說法的謬誤比營衛更甚,它深入人心,連賢者也難以避免。我一直深信章太炎先生的醫學理論,然而章先生說:「《傷寒論》中的太陽病,應該分別討論。初起時的麻黃湯證和桂枝湯證,只不過是太陽病的先期表現,還不是真正的太陽病。只有水蓄膀胱的五苓散證,以及熱結膀胱的桃核承氣湯證,才是真正的太陽病。」我不敢苟同。考察這種所謂的經病腑病和蓄水蓄血說的錯誤,原因有三:一是沿用了《內經》中關於經絡的舊說;二是五苓散和桃核承氣湯都列在《太陽篇》中,而且條文前面都冠以「太陽病」三個字;三是五苓散和桃核承氣湯中都含有桂枝。處處都用《內經》的說法來解釋《傷寒論》,就好比穿著華麗的衣服走在荊棘的路上,將會處處受阻,這就是它的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