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14)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上卷 (14)

1. 第一八案,白虎湯證(其二,穎師講授,佐景筆記)

師曰,江陰繆姓女,予族侄子良婦也,自江陰來上海,居小西門寓所,偶受風寒,惡風自汗,脈浮,兩太陽穴痛,投以輕劑桂枝湯,計桂枝二錢,芍藥三錢,甘草一錢,生薑二片,大棗三枚。汗出,頭痛差,寒熱亦止。不料一日後,忽又發熱,脈轉大,身煩亂,因與白虎湯。

生石膏(八錢),知母(五錢),生草(三錢),粳米(一撮)

服後,病如故。次日,又服白虎湯,孰知身熱更高,煩躁更甚,大渴引飲,汗出如漿。又增重藥量為:石膏二兩、知母一兩、生草五錢、粳米二杯,並加鮮生地二兩、天花粉一兩、大小薊各五錢、丹皮五錢。令以大鍋煎汁,口渴即飲。共飲三大碗,神志略清,頭不痛,壯熱退,並能自起大小便。

盡劑後,煩躁亦安,口渴大減。翌日停服。至第三日,熱又發,且加劇,周身骨節疼痛,思飲冰涼之品,夜中令其子取自來水飲之,盡一桶。因思此證乍發乍止,發則加劇,熱又不退,證大可疑。適餘子湘人在,曰:論證情,確係白虎,其勢盛,則用藥亦宜加重。第就白虎湯原方,加石膏至八兩,余仍其舊。

仍以大鍋煎汁冷飲。服後,大汗如注,濕透衣襟,諸恙悉除,不復發。惟大便不行,用麻仁丸二錢,芒硝湯送下,一劑而瘥。

佐景按,白虎湯證有由直中天時之熱而起者,有由自身積熱而起者,若前案所引是也。有非直起於熱,而由寒化熱者,即由桂枝湯證轉為白虎湯證者,若本案所言是也。

仲聖曰:「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即由寒化熱之明證。本條之意若曰:「有患桂枝湯證者於此,醫者認證不誤,予以桂枝湯。服湯已,應熱退病除,但病者忽大汗出後,反大煩渴不解,脈且轉為洪大。是蓋其人素有蘊熱,因藥引起,或藥量過劑所致。

但勿懼,可以白虎加人參湯一劑愈之。其屬有蘊熱者,可以順便除之;其屬藥量過劑者,此即補救法也。」本條即示桂枝湯證化為白虎湯證之一例。

人多以桂枝麻黃二湯齊稱,我今且撇開麻黃,而以白虎合桂枝二湯並論之。余曰,桂枝湯為溫和腸胃(若以其重要言,當曰胃腸)之方,白虎湯則為涼和腸胃之方。桂枝證之腸胃失之過寒,故當溫之,溫之則能和。由虎證之腸胃失之過熱,故當涼之,涼之則亦能和。和者,平也,猶今人所謂水平或標準也。

失此標準則病,故曰太過等於不及,猶言其病一也。桂枝湯證腸胃之虛寒,或由於病者素體積弱使然,或由於偶受風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湯證腸胃之實熱,容吾重複言之,或由於病者素體積熱使然,或由於由寒化熱(即腸胃機能自起救濟,一發而不能自已之謂)使然,或竟由直受熱邪使然,或竟合諸因而兼有之。來路不一,證狀參差,而醫者予以方,求其和則同。

方藥不一,而方意則同。桂枝湯有桂芍以激血,生薑以止嘔,同是溫胃。白虎湯之石膏知母同是涼胃。大棗免胃液之傷,粳米求胃津之凝。餘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腸,防其下傳。兩相對勘,一無遁形。試更妙為之譬,則患桂枝湯證者服桂枝湯,無異冬日啜咖啡茶。見自虎湯證者進白虎湯,不啻夏月飲冰雪水。

溫涼既得,舒適恰同。此情至真,此理至明,雖三尺童子,聞之首肯。然則幻鏡拆穿,令人失笑,誰謂仲聖之道猶天高而地遠耶?

吾師治白虎湯證之直起於熱者,用白虎湯,治白虎湯證之由寒化熱者,亦用白虎湯,無所謂傷寒,無所謂溫熱,是乃仲聖之正傳。乃溫熱家硬欲分傷寒溫熱為爾我彼此,謂由寒化熱者是傷寒,由熱直起者是溫熱。然則治傷寒之白虎湯證用白虎湯,治溫熱之白虎湯證,曷不用其他神湯妙藥,而終不脫石膏知母耶?是故所謂溫熱傷寒之分,廢話而已,廢話而已。

白話文:

第一八案,白虎湯證(其二)

老師說,江陰繆姓女子,是我族侄子良的妻子,從江陰來到上海,住在小西門的住所。她偶然受了風寒,怕風、自汗,脈象浮起,兩側太陽穴疼痛。我給她開了輕劑的桂枝湯,用了桂枝二錢、芍藥三錢、甘草一錢、生薑兩片、大棗三枚。服藥後出了汗,頭痛減輕,寒熱也止住了。沒想到一天後,忽然又發熱,脈象變大,身體煩躁不安,於是給她開了白虎湯。

白虎湯的藥方是:生石膏(八錢)、知母(五錢)、生甘草(三錢)、粳米(一小撮)。

服藥後,病情依舊沒有好轉。第二天,又服了一次白虎湯,結果身體更熱,煩躁更厲害,口渴得厲害,大量喝水,汗出如漿。我又加重藥量:石膏二兩、知母一兩、生甘草五錢、粳米兩杯,並加了鮮生地二兩、天花粉一兩、大小薊各五錢、丹皮五錢。用大鍋煎藥,讓她口渴就喝。一共喝了三大碗,神志稍微清醒,頭也不痛了,高燒退了,能自己起身大小便。

服完所有藥後,煩躁也平靜了,口渴也大大減少。第二天停止服藥。到了第三天,又發熱了,而且更嚴重,全身關節疼痛,想喝冰涼的東西。晚上讓她兒子去取自來水喝,喝了一桶。我考慮到這個病時好時壞,發作時就更嚴重,而且熱一直不退,病情很可疑。剛好我的兒子湘人在,他說:從病情來看,確實是白虎湯證,而且勢頭很猛,用藥也應該加重。所以就在白虎湯原方的基礎上,把石膏加到八兩,其他藥量不變。

仍然用大鍋煎藥,放涼後給她喝。服藥後,大汗淋漓,濕透了衣服,所有的不適都消除了,也不再復發。只是大便不通暢,用了麻仁丸二錢,用芒硝湯送服,一次就好了。

筆者佐景按:白虎湯證有的直接由天氣熱引起,有的由自身積熱引起,像前面說的案例就是這樣。有的不是直接由熱引起,而是由寒轉化為熱,也就是由桂枝湯證轉為白虎湯證,就像本案所說的這樣。

張仲景說過:「服用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沒有解除,脈象洪大的,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這就是寒轉化為熱的明顯證據。這條的意思是說:「有患桂枝湯證的人,醫生診斷沒錯,給他開了桂枝湯。服藥後,應該熱退病除,但是病人忽然大汗出後,反而大煩渴沒有解除,而且脈象轉為洪大。這大概是因為他本身就有內熱,被藥引發出來,或者是藥量過大導致的。

但是不要害怕,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一劑治好。如果是本身有內熱,可以順便清除內熱;如果是藥量過大,這也是一種補救方法。」這條就說明了桂枝湯證轉化為白虎湯證的一種情況。

人們常常把桂枝湯和麻黃湯並稱為兩種不同的藥方,我現在先不說麻黃湯,只把白虎湯和桂枝湯這兩種藥方放在一起比較。我認為,桂枝湯是溫和腸胃的藥方(如果要說它的重要性,應該說是胃腸),白虎湯則是清涼腸胃的藥方。桂枝湯證的腸胃功能因為過寒而失調,所以要用溫藥來調和,溫和之後就能恢復正常。白虎湯證的腸胃功能因為過熱而失調,所以要用涼藥來調和,涼和之後也能恢復正常。所謂的調和,就是恢復平衡,就像現在人所說的水平或標準一樣。

失去這個標準就會生病,所以說過猶不及,意思是說它們的病理都是一樣的。桂枝湯證腸胃的虛寒,可能是因為病人本身體質虛弱導致,也可能是因為偶然受了風寒導致,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白虎湯證腸胃的實熱,讓我再重複一遍,可能是因為病人本身就有內熱導致,也可能是因為寒轉化為熱(也就是腸胃功能自己啟動救濟功能,一旦啟動就不能自己停止)導致,也可能是直接受到熱邪導致,或者各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疾病的原因各不相同,症狀也有差異,但是醫生用藥的目的都是為了調和。

藥方不一樣,但用藥的道理是一樣的。桂枝湯用桂枝和芍藥來促進血液循環,用生薑來止嘔,它們都是溫和胃的藥。白虎湯的石膏和知母都是清涼胃的藥。大棗可以防止胃液受損,粳米可以幫助胃津液凝結。最後的甘草,同樣是調和腸胃,防止病邪向下傳播。兩相對比,它們的功效都清清楚楚。如果再打個比方,患桂枝湯證的人服用桂枝湯,就像冬天喝咖啡或茶一樣。患白虎湯證的人服用白虎湯,就像夏天喝冰水一樣。

溫涼得到平衡,就會感到舒適,道理就是這麼真切,這麼明白,即使是小孩子聽了也會點頭稱是。這樣一來,就好像拆穿了幻象,令人失笑,誰說張仲景的醫學道理遙不可及呢?

我的老師治療直接由熱引起的白虎湯證,用白虎湯;治療由寒轉化為熱的白虎湯證,也用白虎湯。不論是傷寒還是溫熱,都是用白虎湯,這才是張仲景醫學的正宗傳承。可是溫熱學派的人卻硬要把傷寒和溫熱區分開來,說由寒轉化為熱的是傷寒,由熱直接引起的是溫熱。既然這樣,那治療傷寒的白虎湯證用白虎湯,治療溫熱的白虎湯證,為什麼不用其他神效的藥方,而最終還是離不開石膏和知母呢?所以說,所謂的溫熱傷寒之分,完全是廢話,廢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