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下卷 (30)
第一集下卷 (30)
1. 第八五案,奔豚(其二,佐景醫案)
不知仲聖早經自作註釋,曰「加溫針,必驚也」,曰「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曰「奔豚,……皆從驚發得之」。合而觀之,則燒針所以發奔豚之理寧非至明?故以經解經,反勝贅說多多。惟其人腸中本有宿氣,待時而動,此乃可斷言者也。
雖然,余之假說尚不止於此,設閱者能稍耐煩,容當續陳其義。余曰:此上所述之奔豚病為第一種奔豚,更有第二種奔豚與此稍異,即奔豚湯所主之奔豚病是也。
此二種奔豚乃同源而異流者。同源者何?蓋同種因於腹中之瓦斯是也。異流者何?蓋一則逆大動脈而犯心臟,一則溢入淋巴管,逆胸導管亦犯心臟,甚且犯胸與咽喉。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又曰:「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即是此一種犯淋巴系之奔豚。
試更詳為之證,胸導管之上端適當胸部,其位高於心臟,故曰「上衝胸」,而不僅曰「上至心」,此可證者一也。咽中如有炙臠者,屬半夏厚朴湯證,其病在咽喉部分之淋巴系,屬少陽,與此處所謂上衝咽喉極相類,此可證者二也。淋巴系病即中醫所謂少陽病,義詳本書第二集。
少陽病以「寒熱往來」為主證,故曰「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此可證者三也。試察奔豚湯方內有半芩姜草,酷如少陽之主方小柴胡湯,此可證者四也。吾師曾用奔豚湯原方治愈此種奔豚病,其案情詳《金匱發微》。讀者欲知其詳,請自檢之,此可證者五也。有此五證,此第二種奔豚病乃告成立。
是故姑以六經言,二種奔豚病同生於太陰,一則發於太陽,一則發於少陽。以生理言,二種奔豚病同生於腸中瓦斯,一則發於循環系,一則發於淋巴系。考之實例,發於循環系者多,發於淋巴系者少,故桂枝加桂湯之用常較奔豚湯為廣。東哲有言曰:「奔豚主劑雖多,特加桂湯為最可也。
」即緣此故耳。至奔豚病之劇者,其逆氣同犯循環、淋巴二系,亦屬可能之事,故用方亦不妨併合。
筆述至此,奔豚病似可告一段落,倘有讀者更欲追問腸中瓦斯之所由來,太陰病之所由成,我又安得無言?曰,以生理言,腸中瓦斯之成,實由於胃乏消化力,即西醫所謂消化不良症是也。故欲治腸,當先健胃。猶欲求流之長,必先浚其源。雖然,是乃粗淺之言,不值一笑,今當進一步從心理方面言,曰,腸胃機能之所以不良者,乃憂思傷感有以造成之耳。試觀吾人偶逢憂傷,則食不下,即下亦不能化,可作明證。
故中醫謂憂能傷脾,又謂脾主運化,猶言憂令人消化不良也。本此,用敢不揣冒昧。續伸仲聖之說曰:「奔豚病,皆從驚恐發之,而從憂傷積之。」蓋發於驟,而積於漸也。
白話文:
仲景先生早就自己做過註解,說「加上溫針,一定會驚恐」,又說「醫生用火來逼迫,導致陽氣耗盡,一定會驚狂」,還說「奔豚病,…都是從驚嚇發生的」。綜合來看,用燒針來引發奔豚病的道理不是非常明顯嗎?所以用經典來解釋經典,反而勝過許多多餘的說法。只是因為這個人腸子裡本來就有積存的氣,等待時機發作,這是可以斷定的。
雖然如此,我假設的觀點還不僅止於此,如果讀者能稍微耐心一點,我會繼續說明其中的道理。我說:以上所說的奔豚病是第一種奔豚,還有第二種奔豚與它稍有不同,也就是奔豚湯所治療的奔豚病。
這兩種奔豚病是同一個源頭,但流向不同。同源是指:都因為腹中的瓦斯(氣體)。流向不同是指:一種是氣逆向大動脈,侵犯心臟;另一種是氣溢入淋巴管,逆向胸導管,也侵犯心臟,甚至侵犯胸部和咽喉。仲景先生說:「奔豚病,從少腹開始往上衝到咽喉,發作時感覺快要死了。」又說:「奔豚之氣往上衝胸,腹痛,時冷時熱,用奔豚湯治療。」指的就是這種侵犯淋巴系統的奔豚。
讓我更詳細地說明,胸導管的上端正好在胸部,位置高於心臟,所以說是「上衝胸」,而不僅僅是「上至心」,這是可以證明的第一點。咽喉中感覺像有烤肉一樣,屬於半夏厚朴湯的症狀,病在咽喉部分的淋巴系統,屬於少陽,和這裡所說的「上衝咽喉」極為相似,這是可以證明的第二點。淋巴系統的病就是中醫所說的少陽病,詳細的內容在本書第二集。
少陽病以「時冷時熱」為主要症狀,所以說「時冷時熱,用奔豚湯治療」,這是可以證明的第三點。仔細觀察奔豚湯的組成,有半夏、黃芩、生薑、甘草,很像少陽的主要方劑小柴胡湯,這是可以證明的第四點。我的老師曾經用奔豚湯的原方治好這種奔豚病,詳細的案例在《金匱發微》裡。讀者如果想知道詳細情形,請自行查閱,這是可以證明的第五點。有了這五點證明,這第二種奔豚病就成立了。
所以,暫且用六經來說,兩種奔豚病都源於太陰,一種發於太陽,一種發於少陽。從生理學來說,兩種奔豚病都源於腸中的瓦斯,一種發於循環系統,一種發於淋巴系統。從實際案例來看,發於循環系統的比較多,發於淋巴系統的比較少,所以使用桂枝加桂湯的機會常常比奔豚湯廣泛。東哲說:「治療奔豚病的主要方劑雖然很多,但以桂枝加桂湯最為有效。」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至於病情嚴重的奔豚病,其逆氣同時侵犯循環和淋巴兩個系統,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用藥時不妨合併使用。
寫到這裡,關於奔豚病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還有讀者想繼續追問腸中瓦斯的來源,以及太陰病是如何形成的,我又怎麼能不說呢?我說: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腸中瓦斯的形成,實際上是因為胃的消化能力不足,也就是西醫所說的消化不良。所以想要治療腸道疾病,必須先強健脾胃。就像想要水流長遠,必須先疏通源頭。雖然這些是粗淺的說法,不值得一笑,現在我將從心理方面進一步說明,我說,腸胃機能之所以不好,是因為憂愁思慮、悲傷感懷造成的。看看我們如果偶爾遇到憂愁悲傷的事情,就會吃不下飯,即使勉強吃了也不能消化,這就是明顯的證據。
所以中醫認為憂愁會傷害脾,又說脾主管運化,也就是說憂愁會讓人消化不良。基於這個觀點,我冒昧地繼續延伸仲景先生的說法,說:「奔豚病,都是從驚恐發生的,而從憂傷累積的。」意思是說:驚恐是突然發生的,而憂傷是逐漸累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