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上卷 (6)

1. 第八案,麻黃湯證(其二,穎師醫案)

黃(漢棟),夜行風雪中,冒寒,因而惡寒,時欲嘔,脈浮緊,宜麻黃

麻黃(三錢),川桂枝(三錢),光杏仁(三錢),生甘草(錢半)

拙巢注,漢棟服後,汗出,繼以桔梗五錢、生草三錢,泡湯飲之,愈。

佐景按,麻黃湯全部脈證固如前案拙按所云,但並不謂必如此諸狀悉具,乃可用本湯,若缺其一,即不可施也。反之,若病者體內之變化,確屬麻黃湯證之病理,則雖見證稍異,亦可以用之而效。緣病者體氣不同,各如其面,加以受邪有輕重之別,時令有寒熱之殊,故雖同一湯證,彼此亦有差池。若前按所引,有喘而無嘔,本案所載,則有嘔而無喘是也。大論曰:「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竊謂此「必」字,猶言「多」也,並非一定之謂。蓋其人胃氣本弱,或有濕痰,故牽引而作嘔。若夫喘,則實為麻黃湯之主證,較嘔著要多多,此吾人所當了然於胸中者也。

舍親童君公邃供職江都營業稅徵收局,客冬來函告云:「弟日前亦患傷寒,初起頭痛、發熱、胸悶、咳多而喘、脈浮而緊。微風著身,即毛骨悚然。服豆豉、蔥白、杏仁、桑枝等二劑,汗仍不出,反惡寒加甚。疊被三床,亦不覺其暖。於是乃疏麻黃湯方三分之二量(佐景注:此所謂量,諒係指本書樣本中本湯之藥量)。

半服而汗出,愈矣。當其未服之先,同事無不阻之。而閱歷深富之邗上名醫亦言不可服。弟以各證既具,長沙必不我欺,毅然決然而行之。不及二小時之久,而疾頓瘳。可見時醫不讀書往往如此,可嘆也。」如皋姚世琛先生亦惠書相告,曰「客冬余與內人彤影同患傷寒,發熱無汗,體痛嘔逆,呼吸窒促,乃共以麻黃治之。一劑既已,因篤信仲聖之學」云云。

足見有此證,用此方,得此方,消此證,時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曾無二致也。

2. 第九案,麻黃湯證(其三,穎師講授,佐景筆記)

師曰,予憶得丁甘仁先生逝世之一年,若華之母於六月二十三日親至小西門外觀看房屋。迨回家,已入暮。曰:今夜我不能親視舉炊,急欲睡矣。遂蓋被臥,惡寒甚,覆以重衾,亦不溫。口角生瘡,而目紅,又似熱證。腹中和,脈息浮緊有力。溫覆已久,汗仍不出,身仍無熱。當以天時炎暑,但予:

麻黃(二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甘草(一錢)

服後,溫覆一時,不動聲色。再作一劑,麻桂均改為三錢,仍不效。更予一劑,如是續作續投,計天明至中午,連進四劑,了無影響。計無所出,乃請章生次公來商。次公按脈察證,曰:先生膽量,何其小也?曰:如之何?曰:當予麻桂各五錢,甘杏如前。服後,果不滿半小時,熱作,汗大出,臭氣及於房外,二房東來視,掩鼻而立。

人立房外內望,見病者被上騰出熱氣。於是太陽病罷,隨轉屬陽明,口乾渴,脈洪大,而煩躁。乃以調胃承氣下之。嗣後病證反復,調理月餘方愈。周身皮肉多作紫黑色,歷久乃退。

佐景按,本案示證重藥輕難能去病之例,醫者所當深曉。惟竊意藥之能起瞑眩,亦當待相當時間。麻黃雖號峻方,其服後之致汗當亦須三五小時。若分量過峻,求功過急,則出汗固得,而汗後之過分化燥,亦當並顧及之。故醫者宜權衡輕重,不當有偏執之見也。若夫世之一般時醫,視麻黃若蛇蠍,終身不以入藥籠者有之,或謂麻不過三(分)、桂不過五(分)者有之,是所謂畏首畏尾,身其餘幾?余恐一家之言猶不足以信服讀者,爰再引選論一則,以為佐證。

埜燁先生作《麻黃用量實驗記》曰:「麻黃為利尿發汗藥,表劑之猛將。然其用量尚未有確切之考定也。仲景大青龍湯麻黃之藥用量多至六兩,近世醫家之用麻黃,其量自三分至錢半而止,未聞有至三四錢者。然以余近日所身受之經驗考之,則麻黃之藥用量固不止錢半已也。

今歲季夏六月,壯暑酷熱,揮扇成風,汗下如雨。余性好游泳,體格壯實,腠理堅強,苦熱尤甚。每日必泳水三四小時,始能適意。否則鬱郁終日,神氣不舒也。某日假期往浴,入水凡七小時。泳時赤日懸空,赤帝施威。歸途忽密雲作態,沛然下雨。地上起白氣一陣,余大意吸之,歸而遂病。

脈浮而緊,一息六至,頭疼惡寒,發大熱,全體如焚,神思憒憒,昏不知人,但全身乾燥無汗,口亦不渴耳。請甲醫診之,投以桑菊飲梔子五錢,二劑熱退,而他證如故。乙醫以杏蘇飲杏仁投之,亦如故。後續投以清絡飲,倍其分量,二劑弗效。遷延二來復,熱雖退而胸滿氣喘,兼有咳聲無痰。

至三星期後,乃就診於本地頗負時譽之劉醫,斷為傷暑伏熱,脈沉緊而微,法仍當主表,投以滑石羌活等清暑利濕之藥,用麻黃三錢半。余初意頗畏之,後以古人用之有至六兩之先例,且現今醫界正以其用量未得解決,亦何妨親身一行實驗也,遂如量煎服之。服後三十分鐘,覺脈搏增加,血行旺盛,體溫略覺增高,出汗三次,量不甚多,微透衣襟而已。五小時內,小便者三次,量較未服藥前約增二分之一。

此外並未感覺其他不良副作用之發生。翌日復診,脈之緊張者已去其泰半,後進以他劑,二服而安,今已還我康健矣。以余之實驗推之,則麻黃之藥用量可至四錢也。海內賢彥其有所研究討論而昭示焉,斯不獨餘個人之幸,亦醫林之幸也。」(錄《醫界春秋》第六十四期)。

經驗之言,彌足珍貴。所謂「出汗三次,量不甚多,」堪作「微似汗」或「微續汗」三字之無上妙注。然則大論麻黃湯方後云「覆取微似汗」,又豈非至真之言?我願天下醫士,遇麻黃湯重證,能大膽用麻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