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上卷 (5)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上卷 (5)

1. 第七案,麻黃湯證(其一,穎師醫案)

範(左),傷寒六七日,形寒發熱,無汗而喘,頭項、腰脊強痛,兩脈浮緊,為不傳也,麻黃主之。

白話文:

範(姓),患傷寒六七天了,身體寒冷,發燒,沒有汗,喘息,頭、脖子、腰、脊背疼痛,兩條脈浮起而緊,這是因為邪氣沒有散發出來的緣故,用麻黃來治療。

麻黃(一錢),桂枝(一錢),炙草(八分),杏仁(三錢)

白話文:

  • 麻黃:1 錢

  • 桂枝:1 錢

  • 甘草:0.8 錢

  • 杏仁:3 錢

佐景按,此吾師早年之方也,觀其藥量之輕,可以證矣。師近日所疏麻桂之量,常在三五錢之間,因是一劑即可愈疾。師常詔余儕曰:「予之用大量,實由漸逐加而來,非敢以人命為兒戲也。夫輕劑愈疾也緩,重量愈病也迅。醫者以愈病為職者也,然則予之用重量,又豈得已也哉?」

白話文:

佐景按語,這個藥方是我老師早年的方子,看他用的藥量這麼少,就可以證明瞭。老師最近疏通麻桂的劑量,通常在三到五錢之間,因此一劑就能治好疾病。老師經常告訴我們:「我用大量的藥,實際上是逐漸增加的,不是敢拿人的性命開玩笑。輕量的藥治癒疾病的速度會慢,重量的藥治癒疾病的速度會快。醫生的職責是治癒疾病,那麼我使用重量的藥,也是不得已的。」

何公度先生作《悼惲鐵樵先生》文中之一節云:「……越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繼病傷寒殤。先生痛定思痛,乃苦攻《傷寒論》……如是者有年,而四公子又病傷寒。發熱,無汗,而喘。遍請諸醫家,其所疏方,仍不外乎歷次所用之豆豉、山梔、豆卷、桑葉、菊花、薄荷、連翹、杏仁、象貝等味。服藥後,熱勢依然,喘益加劇。

白話文:

何公度先生在《悼念惲鐵樵先生》一文中寫到:「……第二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繼病傷寒而去世。先生悲痛欲絕,於是發奮研究《傷寒論》……這樣過了幾年,四公子又得了傷寒。發熱,不汗,而且喘息。遍請各科醫生,他們所開的方子,仍然不外乎過去用過的豆豉、山梔、豆卷、桑葉、菊花、薄荷、連翹、杏仁、象貝等藥。服藥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喘息反而加劇。

先生乃終夜不寢,繞室躊躇。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非《傷寒論》『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筆書:麻黃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錢,炙草五分。持方與夫人曰:『吾三兒皆死於是,今四兒病,醫家又謝不敏。

白話文:

這位大夫徹夜難眠,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等到天快亮了,他終於堅定地說:「這不就是《傷寒論》裡說的『太陽病,頭痛,發熱,全身疼痛,腰痛,骨節疼痛,怕風,不流汗,還喘氣,用麻黃湯治療』的病嗎?」於是,他拿起筆寫道:「麻黃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錢,炙草五分。」他把藥方交給夫人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死於這種病,現在第四個孩子也得了這個病,醫生們都束手無策。

與其坐而待斃,曷若含藥而亡!』夫人默然。嗣以計無他出,乃即配藥煎服。先生則仍至商務印書館服務。及歸,見病兒喘較平,肌膚有潤意,乃更續予藥,竟得汗出喘平而愈。四公子既慶更生,先生乃益信傷寒方……」(錄《現代中醫月刊》第二卷第九期)。以上所引文字,不過寥寥數行。

白話文: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服用藥物而死!這個婦人聽後默然無語。無奈之下,只得按照醫生的方子配藥煎服。那位先生仍然照常去商務印書館上班。等他下班回來以後,看見患兒的呼吸比以前平穩了,皮膚也有些潤澤了。於是他就繼續給孩子喂藥,一直到孩子出汗,喘息平定,病就好了。四公子既已死裏逃生,先生就更加相信《傷寒論》的方劑了……(摘自《現代中醫月刊》第二卷第九期)。以上所引文字,不過寥寥數行。

然而以吾觀之,其中含蓄之精義實多。時醫遇風熱輕證,能以桑菊梔翹愈之,一遇傷寒重恙,遂不能用麻黃主方。罹其殃者,夫豈惟惲氏三兒而已哉?此其一義也。惲先生苦攻《傷寒論》有年,及用輕劑麻黃湯,尚且繞室躊躇,足見醫學之難。此其二義也。然此諸義非吾所欲討究,吾之所求者,藉以表白麻黃湯全證耳。

白話文:

但是我認為,麻黃湯中蘊含的精妙意義其實很多。現在的醫生遇到風熱輕症,可以用桑葉、菊花、梔子、翹皮來治癒;一旦遇到傷寒重症,就無法使用麻黃方。因此而受害的,何止是惲家三兄弟呢?這其中就包含了一層意義。惲先生苦讀《傷寒論》多年,當要用到輕劑麻黃湯的時候,仍然在房間裡猶豫不決,可見學醫之難。這又是第二層意義。但是諸多的含義我並不是想要探討清楚的,我只是想藉此來表明麻黃湯的全證罷了。

麻黃湯之全部脈證,厥為喘,其甚者鼻扇,兩脈浮緊,按之鼓指,頭痛,惡寒,無汗,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嘔逆,身疼腰痛,骨節痠疼等等。考其簡要病理:厥為寒氣外犯皮毛,內侵肺臟。肺臟因寒而閉,呼吸不利,故上逆而作喘。肺臟既失職,鼻管起代償動作,故鼻扇。

白話文:

麻黃湯適用於的所有脈象和症狀,總的來說是喘,嚴重的會鼻孔張大扇動,兩條脈搏浮起而且緊繃,按壓會感到跳動,頭痛,怕冷,沒有汗,有的已經發燒,有的還沒發燒,嘔吐反胃,全身疼痛,腰痛,骨節痠痛等等。分析其簡要的病理:是由於寒氣侵犯了皮毛,又侵入肺臟。肺臟因寒氣而閉塞,呼吸不順暢,所以會逆上而喘。肺臟失去了功能,鼻孔就要擔任代償性的動作,所以鼻孔張大扇動。

皮毛因寒而收,排泄失司,故凜冽而惡寒。血液循環起救濟,故發熱。血運呈緊張,故脈緊。胃受影響,故嘔。神經不舒,故痛。若欲求其詳,雖長篇累牘難以盡之。但憑脈證以施治,已足以效如桴鼓,此仲聖之教,所以為萬世法也!

白話文:

當皮膚因寒冷而收縮,排泄失調,因此感到嚴寒刺骨。血液循環為了救援,因此發熱。血流緊張,因此脈搏緊。胃受到影響,因此嘔吐。神經不安,因此疼痛。如果想要詳細瞭解,即使寫滿長篇累牘也難以說盡。但是憑藉脈象和病證來施行治療,已經足夠迅速有效,這是仲景的教導,所以成為萬世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