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下卷 (16)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下卷 (16)

1. 第八○案,肺癰(其一,穎師醫案)

凡酒客煙徒大便久秘者,最易生肺熱。《內經》以肺與大腸相表裡,殆千古不刊之論。本案所引熊老醫士之言曰:「總不使其大便秘結,則肺熱有下行之路。」實經驗有得之談。余嘗治前上海晨報館編輯曹陶成先生夫人,患恙已久,其證每當清晨睡未醒即盜汗,汗後周身覺冷,踡臥被中,略似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然而非是,此乃肺癰條之所謂振寒也。

蓋詳察之,大便燥結,三日一行,小溲覺熱,脈弦數,咳吐膿痰,胸中隱隱作痛,經事先期而至,作紫色,日晡必發潮熱,五中煩熱。夫人自分肺病,疾不可為,愁眉緊鎖者多日矣。余曰:毋慮,可治也。用葦莖湯為主方,以治其肺熱,加青蒿、白薇、地骨皮,以退其潮熱;加丹參、丹皮、益母子,以調其經期。二診四劑,諸恙均瘳。

此即後人之所謂陰虛虛勞,實則要略所云肺癰初起之證也。

更有桔梗白散,合桔梗,貝母,巴豆而成,其力更峻。經文雖曰桔梗湯,疑其有誤。本散非但可以治重證之肺癰,且可以盪滌一切頑痰壅塞,在膈上者,能使之吐,在膈下者,能使之瀉。東人多有用之者,吾不願國內之大醫反棄而勿道之。

曹穎甫曰,肺癰一證,咳吐時,胸中必隱隱作痛,所吐濃厚之痰,雜以如米粥者,至地甚有力,漸乃發酵成氣泡,不復平塌地上。蓋胸中熱如沸湯,蒸爛肺之本體,然後吐出如膿之痰,則所吐之物其中實有蒸氣熱力,故吐出而發酵也。此熊醫士所見者,予亦親見之。若夫脈之滑大沉實,與夫大便之燥結,則本證均有之。吾他日得遇熊醫,願為之香花頂禮,為其能為吾醫界中放大光明也。

肺與大腸為表裡,在今日醫林中已成口頭禪。而肺癰用腸癰方治,實為破天荒作用,要不失為仲景遺意。即如痰飲,肺病也,而懸飲內痛,支飲不得息,則用十棗湯以下之。結胸,肺病也,則用甘遂大黃芒硝以下之。要之燥氣在下,則肺臟必受熏灼,非用釜底抽薪之法,不足以清上炎也。

白話文:

經常喝酒抽菸、大便長期不順暢的人,最容易產生肺熱。《黃帝內經》說肺與大腸互為表裡,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這個案例中,熊老醫師說:「總之,不要讓大便阻塞,這樣肺熱才有向下排出的管道。」這是很有經驗的說法。我曾經治療過以前上海晨報館編輯曹陶成先生的夫人,她生病很久,症狀是每天早上還沒醒來就盜汗,流汗後全身覺得冷,縮在被子裡,有點像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證狀,但又不是,這其實是肺癰中說的「發冷顫」。

仔細觀察,她大便乾燥,三天排一次,小便時覺得熱,脈象弦數,咳嗽吐出膿痰,胸口隱隱作痛,月經提前來,顏色是紫色,下午一定會發潮熱,中午覺得煩躁發熱。這位夫人自認為是肺病,覺得病治不好了,每天都愁眉苦臉的。我說:別擔心,可以治療的。我用葦莖湯為主方,來治療她的肺熱,加上青蒿、白薇、地骨皮來退潮熱;加上丹參、丹皮、益母草來調理月經。第二次看診開了四劑藥,各種症狀都好了。

這就是後人所說的陰虛勞損,實際上是《傷寒雜病論》裡肺癰初期的症狀。

還有個藥方叫桔梗白散,是由桔梗、貝母、巴豆組成,藥力更強。雖然經書上寫的是桔梗湯,但我認為可能是筆誤。這個藥散不僅可以治療嚴重的肺癰,還可以清除所有頑固的痰液阻塞,在膈以上的可以讓人吐出來,在膈以下的可以讓人瀉出來。日本醫生很常用這個藥方,我希望國內的醫生不要把它丟棄不用。

曹穎甫說,肺癰這個病,咳嗽時胸口一定會隱隱作痛,吐出的濃稠痰液,混雜著像米粥一樣的東西,吐到地上很有力,漸漸會發酵產生氣泡,不會再平鋪在地上。這是因為胸腔裡的熱像沸水一樣,把肺組織都蒸爛了,然後才吐出像膿一樣的痰,所以吐出來的東西裡面其實有蒸氣的熱力,才會吐出來後發酵。熊醫師看到的現象,我也親眼見過。至於脈象滑大沉實,以及大便乾燥的症狀,這都是這個病常見的現象。我將來有機會遇到熊醫師,一定要向他表達敬意,因為他為我們醫界帶來了光明。

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在今天的醫界已經是常識了。用治療腸癰的藥方來治療肺癰,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做法,但其實並沒有違背張仲景的醫學思想。例如痰飲,是肺的疾病,但如果是懸飲內痛,支飲呼吸困難,就要用十棗湯來瀉下。結胸,也是肺的疾病,就要用甘遂、大黃、芒硝來瀉下。總之,燥熱之氣在下,肺臟一定會被燻灼,不用釜底抽薪的方法,就無法清除上部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