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一 (4)
卷一 (4)
1. 脈法九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胃氣之寒,微則為胃氣之虛,微緊相合,虛而且寒,濁陰凝塞,清氣不升,則為短氣。胃氣虛寒,腎陽必敗。少陰脈弱而澀,弱則血虛而微煩,澀則血寒而厥逆也。
白話文:
足背動脈(趺陽脈)如果摸起來細微又緊繃,緊繃代表身體有寒氣,細微則代表身體虛弱。如果細微和緊繃的脈象同時出現,就會導致呼吸短促。少陰脈(通常指手腕內側的動脈)如果摸起來虛弱又阻塞不順,虛弱代表身體有點煩躁,阻塞不順則代表手腳冰冷。
足背動脈(趺陽脈)如果摸起來細微又緊繃,緊繃代表胃的機能受寒,細微代表胃的機能虛弱。如果細微和緊繃的脈象同時出現,表示既虛弱又寒冷,體內陰濁之氣凝結阻塞,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就會導致呼吸短促。如果胃的機能虛弱又寒冷,腎的陽氣必定會衰敗。少陰脈(通常指手腕內側的動脈)如果摸起來虛弱又阻塞不順,虛弱代表血液不足且有些煩躁,阻塞不順則代表血液受寒而導致手腳冰冷。
2. 脈法十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趺陽脈不出,胃氣虛敗,則脾不運行,中脘滯塞,不能上下升降,故身冷膚硬,以陽虛不能外達,無以溫分肉而柔肌膚也。
白話文:
腳背上的脈搏摸不到,代表脾胃功能失調,無法正常運作,身體會感到寒冷,皮膚也會變得僵硬。
這是因為腳背脈搏摸不到,表示胃氣已經非常虛弱衰敗,導致脾臟無法正常運行,使得中脘部位(約在肚臍上方)氣機阻塞,無法正常地向上升提或向下疏通。因此,身體會感到寒冷,皮膚也會變得僵硬,這是由於陽氣虛弱,無法向外輸送到身體表面,也就無法溫暖肌肉,使其柔軟有彈性。
3. 脈法十一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之實,緊者脾氣之強,一實一強,兩者不和,必至相擊,持胃氣之實擊脾氣之強,強不受擊,則痛還自傷,譬之以手抱刃,自傷坐作金瘡也。(此陰陽相干之義,乃太過不及之可怪者。)
白話文:
足背動脈的脈象摸起來滑順又緊繃,滑順代表胃氣充實,緊繃代表脾氣強健。如果以充實的胃氣去衝擊強健的脾氣,就像用手去抓刀刃一樣,反而會導致自身受傷,進而產生瘡瘍。
足背動脈的脈象摸起來滑順又緊繃,滑順代表胃氣的充實,緊繃代表脾氣的強盛。一個充實、一個強盛,兩者不協調,必定會互相衝擊。如果以充實的胃氣去衝擊強盛的脾氣,強盛的脾氣不會被擊退,反而會反過來傷害自己,就像用手去抓刀刃,自己就會受傷,進而產生金屬外傷一樣。(這是在說明陰陽相互影響的道理,是太過或不及而產生奇怪現象的例子。)
4. 脈法十二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趺陽脈沉而數,為內實數,則消穀是胃陽之盛者也。設使兼緊者,則病為難治矣。緊者陽為邪鬱而不達也。(風寒外束甲木鬱迫,故見緊象。)
白話文:
寸口脈(或稱趺陽脈)摸起來沉在底下而且跳動快速,沉表示體內有實邪,快則代表消化食物的速度過快。如果脈象又緊又繃,那麼這個病就很難治療了。
寸口脈(或稱趺陽脈)摸起來沉在底下而且跳動快速,表示體內有實邪而且快,是因為胃部的陽氣過於旺盛,導致消化食物過快。如果脈象還出現緊繃的現象,那麼這個病就很難處理了。緊繃的脈象代表陽氣被邪氣阻礙,無法正常運行。(就像是風寒等外邪束縛住體內的陽氣,使其鬱結不通,所以脈象才會出現緊繃的樣子。)
5. 脈法十三
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趺陽脈大而緊者,胃陽為膽經所郁,不能容納水穀,當即下利,此為難治。(汗下宜忌篇: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即此證也。)
白話文:
腳踝上的動脈(趺陽脈)如果摸起來又大又緊,這表示病人會立刻腹瀉,而且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腳踝動脈摸起來又大又緊,代表胃的陽氣被膽經的氣機阻礙,導致胃無法容納食物和水,所以會馬上腹瀉,這種情況是難以治癒的。(按照汗法、下法的宜忌篇章所述,脈搏又大又緊,表示陽氣中帶有陰氣,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這裡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6. 脈法十四
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潔也;濁邪中下,名曰渾也。陰中於邪,必內慄也。表氣微虛,里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為陽中霧露之氣也。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慄,足膝厥冷,溺便妄出。
表氣微虛,里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臟氣相薰,口爛食齦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為濁,營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嗢,咽塞。
寒厥相逐,為熱所壅,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築湫痛,命將難全。
寸口脈尺寸俱緊者,此有外邪之迫束也。寸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尺緊者,法當濁邪中於下焦。清邪潔清,名曰潔也;濁邪渾濁,名曰渾也。下焦陰中於邪,必陽氣內虛而戰慄也。此因表氣之微虛,里氣之不守,故使邪中於陰部也。上焦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謂陽中霧露之氣也。
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以其同類之相感召,金匱霧傷於上,濕傷於下,正此意也。清邪中上,則為內熱;濁邪中下,則為內寒。上熱下寒,陰陽俱病,而陽病則輕,陰病則重,以邪之清濁不同也。今以濁邪之中下者言之。陰中於邪,內寒而慄,陽不下達足膝,逆冷氣不下攝,便溺妄出。
此其表氣微虛,故外邪乘襲,不能斂閉。裡氣亦微郁,作滿急,故三焦溷亂,內外不通。三焦俱病,其狀自別。其上焦之怫鬱也,熱蒸於髒,髒氣相薰,口爛食齦也。此以上焦外有表邪之感,內有下寒之逼,火鬱於上,故證見如此。其中焦之不治也,胃氣逆行而上衝,脾氣鬱陷而不轉,胃中為濁氣所填,營衛滯塞不通,血因凝而不流。以營衛流行賴乎中氣之運,中氣不運,故氣血阻隔也。
若衛陽前通乎下者,氣降於水,則小便赤黃。衛氣將通而未通,必鬱而為熱。衛氣與臟中之熱相合,衛氣所到之處,熱亦隨之。是因熱而作使也。衛與熱遊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蒸腐而為癰膿。是衛陽通而熱傷於內也。若里陰前通於上者,陽氣厥寒而微弱,不能作熱,陰無所使,下焦客氣之內入於胸膈者,衝動肺氣上逆,嚏而出之,出之不及,乃聲嗢而咽塞。下焦寒厥攻逐於上,為上熱所壅,寒熱相搏,前之凝血自下,狀如豚肝。
陰陽俱致厥逆,濁氣不降,清氣不升,則脾氣孤弱,不能統攝五臟之精液,五液
白話文:
如果寸口脈的陰陽兩側都呈現緊繃的狀態,這表示病邪分別侵入了身體的上焦和下焦。清澈的邪氣侵入上焦,稱為「潔」;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稱為「渾」。陰氣受到邪氣侵襲,身體內部必定會產生寒顫。這是因為體表的防禦能力虛弱,體內的氣機也不穩定,所以邪氣才會侵入陰分。陽氣受到邪氣侵襲,必定會發熱,並伴隨頭痛、脖子僵硬、頸部抽搐、腰痛、小腿痠痛等症狀,這就是陽氣受到霧露之氣侵襲的表現。因此說,清澈的邪氣侵入上焦,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陰氣受邪會導致寒顫,手腳冰冷,小便失禁。
體表的防禦能力虛弱,體內的氣機也急迫,導致三焦功能混亂,內外氣機不通暢。上焦氣機鬱悶,臟腑之氣相互熏蒸,會出現口瘡和牙齦潰爛。中焦功能失調,胃氣向上衝逆,脾氣無法正常運轉,導致胃中充滿濁氣,營氣和衛氣運行不暢,血液凝滯不流。如果衛氣向下疏通,就會出現小便赤黃,這是因為熱邪與衛氣相搏,熱邪借助衛氣的力量,遊走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到之處,就會形成癰腫膿瘡。如果陰氣向上疏通,就會導致陽氣虛弱衰退,陰氣無法正常運作,外來的邪氣侵入體內,通過打噴嚏的方式排出,如果無法順利排出,就會出現聲音嘶啞、咽喉堵塞。
寒邪和厥逆之氣相互侵襲,被熱邪壅塞,凝滯的血液從下方排出,呈現類似豬肝的樣子。陰陽氣機都發生厥逆,脾氣虛弱,無法統攝五臟的精液,五液向下流注,下焦無法閉藏,導致小便次數增多且排便困難,肚臍周圍疼痛難忍,這種情況預後不佳。
如果寸口脈的寸部和尺部都呈現緊繃的狀態,這表示有外來的邪氣束縛身體。寸部緊繃,表示清澈的邪氣侵入上焦;尺部緊繃,表示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清澈的邪氣侵入上焦,症狀清爽,稱為「潔」;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症狀混濁,稱為「渾」。下焦陰分受到邪氣侵襲,必定導致陽氣虛弱而出現寒顫,這是因為體表防禦能力虛弱,體內氣機也不穩定,所以邪氣才會侵入陰分。上焦陽分受到邪氣侵襲,必定會發熱,並伴隨頭痛、脖子僵硬、頸部抽搐、腰痛、小腿痠痛等症狀,這就是陽氣受到霧露之氣侵襲的表現。
因此說,清澈的邪氣侵入上焦,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這是因為同類相感召,就像金匱所說的,霧氣損傷上焦,濕氣損傷下焦,意思是一樣的。清澈的邪氣侵入上焦,會導致體內發熱;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會導致體內寒冷。出現上熱下寒的症狀,是陰陽兩方面都生病了,而陽病較輕,陰病較重,這是因為邪氣的清濁不同。現在就以混濁的邪氣侵入下焦來說,陰氣受邪,身體內部會感到寒冷而顫抖,陽氣不能下達到手腳,導致手腳逆冷,氣機不能正常向下運行,就會出現大小便失禁。
這是因為體表的防禦能力虛弱,外邪才會侵襲身體,導致身體不能正常收斂閉藏。體內的氣機也鬱悶,產生脹滿急迫的感覺,所以導致三焦功能紊亂,內外氣機不通暢。三焦都生病,各自的症狀表現也不一樣。上焦氣機鬱悶,熱氣蒸騰於臟腑,臟腑之氣相互熏蒸,就會出現口瘡和牙齦潰爛。這是因為上焦外感表邪,內有下焦寒邪逼迫,導致火熱鬱結於上,所以出現這樣的症狀。中焦功能失調,胃氣逆行向上衝,脾氣鬱陷而不能正常運轉,胃中充滿濁氣,營氣和衛氣運行不暢,血液也因之凝滯不流。這是因為營氣和衛氣的運行依賴於中焦氣機的運轉,中焦氣機不暢,所以氣血就會阻滯。
如果衛陽向下疏通,氣機下降入水,就會出現小便赤黃。衛氣將通而未通時,必定會鬱積而化熱。衛氣與臟腑中的熱邪相合,衛氣所到之處,熱邪也隨之而至。這就是熱邪借助衛氣的力量。衛氣和熱邪遊走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之處,就會腐敗化膿,形成癰腫膿瘡。這是衛陽暢通,但熱邪損傷了內臟。如果里陰向上疏通,陽氣就會虛弱衰退,不能產生熱量,陰氣也無法正常運作。下焦的客邪侵入胸膈,就會衝動肺氣上逆,通過打噴嚏的方式排出。如果無法順利排出,就會出現聲音嘶啞、咽喉堵塞。下焦的寒厥之氣向上侵襲,被上熱所壅塞,寒熱相搏,之前凝滯的血液從下方排出,呈現類似豬肝的樣子。
陰陽氣機都發生厥逆,濁氣不能下降,清氣不能上升,脾氣就會虛弱,不能統攝五臟的精液,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