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9)

1. 麻仁丸方(六十二)

麻子(二升) 芍藥(半斤) 杏仁(一升熬別作脂) 大黃(一斤去皮) 厚朴(一斤) 枳實(半斤炙)

上六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為度。

白話文:

麻仁丸方(六十二)

材料:
麻子二升
芍藥半斤
杏仁一升(炒熟後研磨成油脂狀)
大黃一斤(去除外皮)
厚朴一斤
枳實半斤(烤炙過)

製作方法: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劑量,以達到最佳效果為止。

2. 大承氣證九(陽明二十八)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與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得病二三日,脈弱而無太陽少陽表證,乃煩躁而心下硬滿,是非少陽之證而實陽明之證也。蓋膽胃之經自頭走足,悉由胃口下行。少陽病則以甲木而迫戊土,陽明病則以戊土而遏甲木,經氣不降,痞結胃口,皆有心下硬滿之證。而此則無少陽表證而見煩躁,故定屬陽明而不關少陽也。

至四五日,雖猶能食,然腑邪已成,可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和之,令其煩躁少安;至六日,邪實之時,與承氣湯一升,以利之,則腑熱泄矣。若不大便六七日,計期可下,而小便少者,則大便必不硬。便硬腸結,胃熱不得下泄,濁氣薰沖,必不能食。此證雖不能食,然胃非乾燥,其大便初頭結硬,阻濁氣下泄之路,故不能食;其後必是稀溏,未至結硬而遽攻之,必成溏泄。須小便利,後津亡土燥,屎定全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也。

白話文:

大承氣證九(陽明二十八)

生病兩三天時,脈象虛弱,沒有太陽病或柴胡湯證的症狀,卻感到煩躁不安,心窩部位硬結;到了第四五天,雖然還能吃東西,可以給予少量的小承氣湯,少量服用使症狀稍微緩和,讓病人稍感安適;到了第六天,再給予一升承氣湯。如果六七天不大便,小便量少,雖然食慾不佳,但大便只是開頭硬結,後段必定稀軟,這時大腸尚未完全燥結,若貿然攻下必導致腹瀉。必須等到小便通暢,大便完全硬結時,才可用峻下法,此時宜用大承氣湯。

生病兩三天,脈弱而沒有太陽或少陽的表證,卻煩躁不安、心窩硬滿,這不是少陽病症狀而是陽明病症狀。膽經和胃經都從頭部向下延伸到腳部,都經過胃口向下運行。少陽病是因甲木(膽)壓迫戊土(胃),陽明病則是戊土(胃)阻遏甲木(膽),經氣無法下行,在胃口處結滯,都會出現心窩硬滿的症狀。但此處沒有少陽表證而出現煩躁,所以確定屬於陽明病而非少陽病。

到了第四五天,雖然還能進食,但腑邪已經形成,可以少量給予小承氣湯調和,使煩躁稍緩;到第六天邪實盛時,再給予一升承氣湯通利,就能夠排泄腑熱。若六七天不大便,按理可以攻下,但小便量少者,大便必定不硬。如果大便硬結阻滯腸道,胃熱無法下洩,濁氣上薰,就會食慾不振。這種情況雖然沒有食慾,但胃部並不乾燥,大便只是前段硬結阻礙濁氣下洩,所以不想進食;後段必定稀軟,如果在大便尚未完全硬結時就急於攻下,必然導致腹瀉。必須等到小便通暢,津液耗損、脾胃乾燥,大便完全硬結時,才可峻下,此時宜用大承氣湯。

3. 小承氣證十(陽明二十九)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燥屎阻礙滯氣之郁遏者,多小承氣泄其壅滯,隧道略通,故轉失穢氣。此當以大承氣攻之。若不轉失氣,則胃無燥屎,攻之敗其中氣,必脹滿不能食也。與水則噦,亦不能飲;雖其後陽回發熱,大便堅矣,而糞必少也。以其不能食,故亦止可以小承氣湯和之,不可攻也。

白話文:

【小承氣湯證十(陽明病二十九)】

陽明病患者出現潮熱,若大便稍硬,可給予大承氣湯;若大便不硬,則不可用。若六七日未排便,可能有燥屎(乾硬糞便)。判斷方法:先少量服用小承氣湯,若服藥後腹中排氣,說明有燥屎,可用瀉下法治療;若無排氣,則僅是糞便前端硬、後端稀軟,此時若誤用瀉下法,會導致腹脹滿悶、無法進食。若患者想喝水,喝水後卻打嗝;之後又發熱的,糞便雖可能再次變硬,但量少。此時宜用小承氣湯調和,不可強攻。

燥屎阻滯氣機郁結時,多先用小承氣湯疏通壅滯,使腸道稍通而排氣,此時才適合用大承氣湯攻下。若無排氣,表明胃中無燥屎,誤攻會損傷中氣,引發腹脹不食。飲水後打嗝,亦無法正常飲水;即使之後發熱、大便轉硬,量也必然少。因患者食慾不佳,只可用小承氣湯調和,切忌峻瀉。

4. 小承氣證十一(陽明三十)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一升,腹中轉失氣,更服一升。若不轉失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脈滑而疾者,血熱而陽旺也。脈反微澀者,血寒而陽虛也。

白話文:

小承氣證十一(陽明三十)

患者出現陽明病的症狀,有胡言亂語、像潮水一樣定時發熱的症狀,脈象滑且快速,此時適合用小承氣湯治療。服用一升承氣湯後,如果腹部有排氣(轉失氣),可以再服用一升;如果沒有排氣,就不要再繼續服用。如果第二天仍然沒有排便,脈象反而變得微弱且不流利,這是體內虛寒的表現,病情較難治療,此時不可再使用承氣湯。

脈象滑且快速,表示體內血熱且陽氣旺盛;脈象反而微弱而不流利,則表示體內血寒且陽氣虛弱。

5. 大承氣證十二(陽明三十一)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耳。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煩躁之極則循衣摸床。木燥風生則惕而不安。氣阻肺熱則微喘。血枯繫結則直視。弦則木氣猶存故生澀。則營血已槁故死。

白話文:

大承氣湯適用症狀十二(陽明病第三十一條)

傷寒病患者若經過催吐或瀉下治療後病情仍未緩解,持續五六天甚至十多天未排便,傍晚時分出現潮熱,不怕冷,並出現自言自語、如見鬼神的幻覺。嚴重者發作時會神志不清、不認識人,出現不自主拉扯衣物或摸索床鋪的動作,內心恐懼不安、輕微氣喘、雙眼直視不動。若脈象弦緊,尚有生機;若脈象澀滯,則預後凶險。輕微症狀者僅表現發熱和說胡話,此時可用大承氣湯治療。若服用一次後腹瀉停止,便不必再服。

(補充說明:)
極度煩躁時會不自主拉扯衣物或摸索床鋪。肝氣燥動化風則心神不寧、驚恐不安。氣機阻滯兼肺熱會引發輕微氣喘。陰血枯竭、筋脈失養則導致雙眼直視。脈弦表示肝氣尚存,故有生機;脈澀則反映營血枯竭,故預後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