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蜜煎導方(六十)

蜜(七合)

上一味入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

白話文:

將蜂蜜(約七合)放入銅製容器中,用小火慢慢熬煮,稍微變得濃稠像麥芽糖的狀態時,要不斷攪拌,避免燒焦沾鍋。想要製作成丸狀或用手搓成錐形條狀都可以,頂端做成尖的,大小像手指頭,長度約兩寸左右。趁熱趕快製作,冷卻後會變硬。使用時將它塞入肛門,用手按住,等有便意時再取出。

2. 豬膽方(六十一)

大豬膽(一枚)

上一味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白話文:

取一顆大豬膽,將膽汁擠出來,加入少許醋混合。然後將混合好的汁液灌入肛門內,大約過一頓飯的時間,就會排出大便。

3. 麻仁丸證八(陽明二十七)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摶,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陽明胃經自頭走足,行於足趺動脈,曰衝陽,故名趺陽。陽盛則脈浮,浮則胃氣強壯也。血虛則脈澀,澀則風木疏泄而小便數也。浮澀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則難。其脾氣約結而糞粒堅小,此太陽陽明之證也。(八章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潤燥而滑腸,芍藥大黃清風而泄熱,厚朴枳實行滯而開結也。

白話文:

足背動脈的脈象呈現浮而且澀的狀態,浮代表胃氣強盛,澀代表小便次數頻繁。浮澀兩種脈象交雜出現,就會導致大便困難。這是因為脾的津液不足,形成約束的狀態,此時適合使用麻仁丸來治療。

陽明胃經的經脈從頭部走向腳部,經過足背動脈,這個部位叫做衝陽,所以也稱為趺陽。陽氣旺盛時,脈象會呈現浮的狀態,浮代表胃氣強壯。血液虛少時,脈象會呈現澀的狀態,澀代表風邪疏泄導致小便次數增多。當浮和澀兩種脈象同時出現時,表示脾土乾燥、水液枯竭,就會導致大便難以排出。這是由於脾氣受到約束而凝結,導致糞便變得堅硬細小,這是太陽陽明合併的症狀。(第八章提到太陽陽明證的脾約,指的就是這種情況。)適合使用麻仁丸。麻仁和杏仁可以滋潤乾燥並滑利腸道,芍藥和大黃可以清除風邪並瀉除熱邪,厚朴和枳實可以疏通行滯並打開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