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甘草瀉心湯證六(太陽一百二十八)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其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傷寒中風,應當解表,醫反下之,敗其中氣,水穀不化,土木皆郁,升降倒行。脾陷而賊於乙木,則腹中雷鳴而下利;胃逆而迫於甲木,則心下痞硬而乾嘔;君相二火皆升而心煩。醫以痞為結熱,而復下之,其痞益甚。不知此非結熱,但以胃中陽虛,不能堤障陰邪,陰中客氣上逆陽位,故使心下結硬也。

甘草瀉心湯。甘草、薑、棗,補中而溫下寒;半夏、芩、連,降逆而清上熱也。

白話文:

甘草瀉心湯證六(太陽一百二十八)

當患者罹患傷寒或中風時,醫生錯誤地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導致患者每日腹瀉數十次,食物未消化即排出,腹部出現雷鳴般的響聲,心窩部脹滿硬痛,乾嘔,心煩不寧。醫生見其心窩部位脹滿,誤以為病邪未除盡,再次使用瀉下法,結果脹滿感更加嚴重。這並非熱邪結聚所致,而是胃氣虛弱,邪氣上逆所造成的脹硬感,此時應以甘草瀉心湯治療。

本來傷寒中風應當用解表法治療,但醫生誤用瀉下法損傷了中焦氣機,導致飲食無法正常消化,脾胃功能紊亂。脾氣下陷影響肝氣,出現腹中雷鳴和腹瀉;胃氣上逆影響膽氣,造成心窩脹硬和乾嘔;心火與相火都上升而引起心煩。

醫生誤將脹滿當作熱結,再次瀉下後脹滿更嚴重。殊不知這並非熱結,而是胃中陽氣虛弱,無力阻擋陰邪,導致陰中之邪氣上犯陽位,在心窩部形成硬結。

甘草瀉心湯中,甘草、生薑、大棗能補益中氣、溫暖下焦寒氣;半夏、黃芩、黃連則能降逆氣、清上焦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