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脈法二十一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陽氣不足而為寒,芤則陰血不充而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革者,如鼓之皮,外實而內空也。衛統於肺,營藏於肝。衛衰則外減,營衰則內芤。減者,衛衰而氣寒也;芤者,營衰而血虛也。氣血虛寒,脈如皮革。婦人見此則半產漏下,男子見此則亡血失精,以其中氣頹敗,不能交濟水火。

水下寒而火上熱,水木下陷則內為虛寒,火金上逆則外為弦大。金水不藏而木火善泄,故胎墮而經漏,血脫而精遺也。(漏下者,非月期而血下崩,如堤防崩潰而水暴流;漏如銅壺漏滴而水續下也。)

2. 脈法二十二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之衰,澀者營氣之不足。衛生於胃,衛衰則戊土虛而面色黃;營藏於肝,營不足則乙木枯而面色青。營為衛根,衛為營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諸證皆作,以土敗不能生金故也。

3. 脈法二十三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谷消而化水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營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之疏疏則其皮膚空豁而不密緻;緩者胃氣之實實則谷消而化水也。(靈樞·津液五別中熱則胃中消穀,腸胃充廓故胃緩也。)血脈者水穀之所化生,谷入於胃,布散於外脈道乃行,水入於經,變化而赤而血乃成。谷消水化而入血脈則營成矣。肺主氣,氣盛則清涼而收斂;肝主血,血盛則溫暖而發散。

營為衛根,二氣調和則營不獨盛。營血獨盛則血愈溫散而氣不清斂,汗孔開泄,是以其膚必疏疏,則三焦經絡之血盡化汗液泄於毛皮,是以名曰血崩。所謂奪汗者勿血,奪血者勿汗。汗即血之醞釀而成者也。

4. 脈法二十四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之不足,緩者胃氣之有餘。有餘者,胃氣上逆壅滿不降,名為有餘,實則胃陽之不足也。上脘壅滯,則噫氣吞酸,食卒不下,濁氣填塞於膈上也。 (吞酸者,胃氣痞塞,乙木不得升達,鬱而為酸也。)

5. 脈法二十五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之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溫氣外泄而發熱。衛為氣,氣微則心內空虛而若飢然,陽虛氣滯,胃口痞滿,雖飢而不能食也。

6. 脈法二十六

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趺陽脈伏而澀,伏則胃虛不能化谷而吐逆;澀則胃逆不能納穀而食不得入,名曰關格。水穀不化而吐逆是反胃之病,食不得入而噎塞是膈噎之病。伏者胃氣之鬱伏,陽衰於下故不化谷;澀者胃氣之凝澀,陰填於上故不納食。

7. 脈法二十七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既虛而又實者,人身之氣,實則清空,而虛則痞塞。所謂實則虛而虛則實也。(子華子語)蓋陰平陽密,則陽交於陰而不見浮。大陰盛陽虛,則陽泄於外而浮大見焉。其浮者,陽之內虛也。其大者,陽之外實也。此脈在尺則陽氣下陷而為關,在寸則陰氣上逆而為格。

關者,陰閡於下,清氣沉鬱而不升也。肝木一陷,疏泄之令莫行,故不得小便。格者,陽浮於上,濁陰沖塞而不降也。胃土既逆,受盛之官失職,故吐逆也。靈樞脈度:「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不能榮也,故曰格。」以陽氣下降而化濁陰,陰氣上升而化清陽。

清陽升則水利而不癃,濁陰降則谷入而不嘔。陰盛於下,致陽陷而不升,故肝氣下鬱而水不行。陽盛於上緣陰逆而不降,故胃氣上鬱而食不下也。

8. 脈法二十八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腹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𩜺。

凡寸口脈浮大,則非裡實之證,而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為寒。蓋裡氣虛寒,故脈浮而大也。裡寒凝澀,則木氣衝激,而為腹鳴。醫乃不知,以其血寒發熱,而反飲以冷水,令汗大出,水得里之寒氣,寒冷相合,搏結不散,其人即咽喉噎塞,氣閉而食阻也。𩜺與噎通。漢書賈山至言祝𩜺在前,祝鯁在後。

9. 脈法二十九

趺陽脈浮浮則為虛,虛浮相搏,故令氣𩜺。言胃氣虛竭也。脈滑則為噦。此為醫咎。貴虛取實,守空迫血。脈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趺陽脈浮浮則為虛,虛浮相合,故令氣𩜺。緣胃氣虛竭則痞塞不通也。若脈滑則胃氣上逆而為噦。此為醫工之咎。以浮則為虛,反責其內虛以為實,而下以取之。浮則無血,反守其中空,以為滿而汗以遏之。陽亡陰升,填塞清道,故非噎即噦也。若脈浮鼻中乾燥者,必將為衄。以中虛而氣逆,故血隨氣升而為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