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四 (9)
卷四 (9)
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二十五)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茯苓(三兩) 白朮(三兩)
於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餘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則愈。
白話文:
白芍藥 三兩
甘草 二兩
大棗 十二枚
生薑 三兩
茯苓 三兩
白朮 三兩
製作方法:在桂枝湯的配方中,去除桂枝,加入茯苓和白朮各三兩,其餘的藥材和煎煮方法依照原先的方式進行。服用後若小便通暢,即表示病情好轉。
2. 厚朴姜夏參甘證十六(太陽八十六)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胃不偏燥脾不偏濕,脾升胃降,中氣轉運,胸腹沖和,故不脹滿。汗泄中氣,陽虛濕旺,樞軸不運,脾陷胃逆,則生脹滿。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人參甘草補中而扶陽,樸夏生薑降濁而行郁也。
白話文:
主題: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的適應證第十六(太陽病第八十六條)
內容:
發汗後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應當使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來治療。
在正常情況下,胃不偏向乾燥,脾不偏向濕潤。脾氣上升,胃氣下降,中焦氣機運轉順暢,胸腹部氣血平和,因此不會產生脹滿感。然而,發汗過度會耗損中氣,導致陽氣虛弱、濕氣旺盛,脾胃升降的樞紐功能失常,脾氣下陷、胃氣上逆,就會引發脹滿。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中,人參和甘草能夠補益中氣、扶助陽氣;厚朴、半夏和生薑則能降濁氣、疏通鬱滯。
3.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二十六)
厚朴(一斤去皮) 生薑(半斤) 甘草(二兩炙) 半夏(半升洗) 人參(一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二十六)
厚朴(一斤,去皮)、生薑(半斤)、甘草(二兩,炙)、半夏(半升,洗淨)、人參(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一斗水煮沸後煎煮至剩三升藥液,濾去藥渣,溫熱服用,每次一升,每日三次。
4. 梔子厚朴證十七(太陽八十七)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下傷中氣,樞軸不運,是以腹滿;陽明上逆,濁陰不降,腐敗壅塞,宮城不清,是以心煩;煩極則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厚朴、枳實泄滿而降逆,梔子吐濁瘀而除煩也。
白話文:
梔子厚朴證十七(太陽八十七)
傷寒病使用瀉下法治療後,出現心中煩悶、腹部脹滿,以及坐臥不安的症狀,此時應當使用梔子厚朴湯來治療。
瀉下法損傷了中焦之氣,導致氣機運行不暢,因此腹部脹滿;陽明胃氣上逆,使濁陰之氣無法下降,郁積堵塞,導致心神不寧,因而心中煩悶;煩悶至極則坐臥難安。梔子厚朴湯中,厚朴、枳實能消除脹滿並降逆氣,梔子則可排出郁積的濁氣,從而解除煩悶。
5. 梔子厚朴湯(二十七)
梔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兩,姜炙) 枳實(四枚,水浸去穰,炒)
以上三味,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厚朴湯(二十七)
材料:
梔子(14顆,剖開)
厚朴(4兩,用薑炙烤過)
枳實(4枚,先用水浸泡去除內瓤,再炒過)
做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兩升半的水,煮沸後熬煮至剩一升半的藥液,濾掉藥渣。分兩次溫服。若喝第一次後出現嘔吐,則停止服用第二次。
6. 梔子乾薑證十八(太陽八十八)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大下敗其中氣濁,陰上逆,瘀生腐敗,阻格君火,不得下秘,故身熱而心煩。梔子乾薑湯,乾薑降逆而溫中,梔子吐瘀而除煩也。
白話文:
主題:【梔子乾姜湯證第十八(太陽病第八十八條)】
內容:
傷寒病中,醫生誤用丸藥進行強力瀉下,導致體內中氣受損,濁陰之氣上逆,進而產生瘀血與腐敗物質,阻礙心火無法下達,因此出現身體發熱與輕微心煩的症狀。此時應以梔子乾姜湯治療。方中乾姜能溫補脾胃、降逆止嘔,梔子則可清解瘀熱、消除煩悶。
7. 梔子乾薑湯(二十八)
梔子(十四枚) 乾薑(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升半,去滓分三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乾薑湯(二十八)
藥材:
梔子(14個)
乾薑(1兩)
煎服方法: 將上述兩種藥材加入三升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升半的藥液,過濾掉藥渣後分為三份服用。服用時需溫熱,若服用第一份後出現嘔吐現象,則停止後續服用。
8. 梔子香豉證十九(太陽八十九)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汗下敗其中氣,胃土上逆,濁氣填瘀,君火不得下行,故心宮煩熱,胸中窒塞。梔子豉湯香豉調中氣而開窒塞,梔子吐濁瘀而除煩熱也。
白話文:
主題:梔子香豉證十九(太陽八十九)
內容:因發汗或瀉下而損傷體內中氣,導致胃氣上逆,濁氣鬱滯阻塞,心火無法下行,所以心中煩熱、胸腔感覺窒悶。梔子豉湯中,香豉能調和中氣、疏通胸中窒塞,梔子則能排出濁氣鬱滯、消除煩熱。
9. 梔子豉湯(二十九)
梔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兩,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豉湯(二十九)
材料:
梔子(14顆,剖開)
香豉(4兩,用棉布包好)
做法:
將這兩種藥材加入四升水,先煮梔子,煮到剩下二升半的水時,再加入香豉,繼續煮到剩一升半的水量。過濾掉藥渣,將藥液分成兩份,溫熱服用。
服用方式:
如果喝第一次後有嘔吐現象,就停止服用第二次。
10. 梔子香豉證二十(太陽九十)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者,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發汗吐下,土敗胃逆,君火不降,故虛煩不得臥眠。劇則陳菀填塞,濁氣薰心,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吐其瘀濁,則陽降而煩止矣。若少氣者,加甘草以益氣。若嘔者,加生薑以止逆也。
白話文:
梔子香豉證二十(太陽九十)
治療在發汗、催吐、瀉下之後出現虛弱煩躁、無法入睡的症狀,如果情況嚴重,患者會反覆翻身、心中煩悶不安,此時可用梔子豉湯來治療。若兼有氣短無力,則使用梔子甘草豉湯;若兼有嘔吐,則使用梔子生薑豉湯。
因發汗、催吐、瀉下後,脾胃受損、胃氣上逆,導致心火無法下降,因而虛煩失眠。若病情加重,體內鬱滯阻塞,濁氣擾亂心神,便會使人輾轉難安、煩躁不適。梔子豉湯能清除體內瘀濁,使陽氣下降而消除煩躁。若氣虛乏力,可加甘草補氣;若嘔吐,則加生薑以降逆止嘔。
11. 梔子甘草豉湯(三十)
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兩綿裹) 甘草(二兩)
於梔子豉湯內加甘草二兩,餘依前法。得吐者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兩,用棉布包裹) 甘草(二兩)
在梔子豉湯的配方中加入二兩甘草,其餘製作方法與之前相同。如果服藥後出現嘔吐現象,即可停止繼續服用。
12. 梔子生薑豉湯(三十一)
梔子(十二枚) 香豉(四兩綿裹) 生薑(五兩)
於梔子豉湯加入生薑五兩餘,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生薑豉湯(三十一)
配方:
- 梔子(12枚)
- 香豉(4兩,以棉布包裹)
- 生薑(5兩)
製法:於梔子豉湯中加入生薑5兩,其餘步驟與先前方法相同。服用後若出現嘔吐即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