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調胃承氣證十四(少陽十五入陽明去路)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郁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方在陽明二十)。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便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白話文:

太陽病經過十多天後,心中溫熱想嘔吐,同時胸部疼痛,大便稀溏,腹部微脹,心情鬱悶煩躁。在此之前曾經劇烈嘔吐腹瀉的人,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方子在陽明篇第二十)。若不是這樣的人,就不要服用。只是想嘔吐、胸部疼痛、大便稀溏的,這不是柴胡的證候。因為嘔吐,所以知道曾經有過劇烈的嘔吐和腹瀉。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應不在少陽。其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郁微煩,又似少陽柴胡證(胃土迫於膽木,其見證如此)。豈有少陽證如此之日久者?若先此時自己曾極吐下者,則是少陽之傳陽明。少陽之經證微,在陽明之腑證已成,可與調胃承氣湯,無事柴胡也。

白話文:

太陽病經過十多天,應當不會變為少陽病。如果患者出現以下症狀:心中溫熱、噁心想吐、胸痛、大便偏軟、小腹微脹、心情鬱悶煩躁,這些症狀與少陽病的柴胡證類似(由於胃土受到膽木牽制,所以症狀表現與此類似)。但少陽病的症狀怎麼會持續這麼久?如果患者在此之前曾經大量嘔吐或腹瀉,那麼就是少陽病轉為陽明病。少陽經的症狀已經不明顯,而陽明腑的症狀已經形成,此時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不用再服用柴胡。

以少陽之傳陽明,經迫腑郁,必見吐下。大柴胡證,吐下盛作,正是少陽陽明經腑雙病之秋。故大柴胡,柴胡與承氣並用,雙解經腑之邪。此已吐下在先,僅存欲吐便溏,止是少陽餘波,故不用柴胡而用承氣。若非由自極吐下而得者,便是太陰證,不可與承氣也。所以知其自吐下來者,以今日之欲吐與便溏,少陽之餘波猶在故也。

白話文:

少陽病轉為陽明病,經絡受阻,腑氣鬱結,必定會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大柴胡湯證,嘔吐腹瀉特別嚴重,正是少陽和陽明經絡和腑臟同時患病的階段。因此,大柴胡湯中同時使用柴胡和承氣湯,雙管齊下解除經絡和腑臟的邪氣。此時已經先出現過嘔吐腹瀉,只殘留有想吐和排便稀溏的症狀,這只是少陽經的餘波,因此不用柴胡,而使用承氣湯。如果沒有自行出現過嘔吐腹瀉,那就屬於太陰病,不能使用承氣湯。我們判斷是否自行嘔吐腹瀉,是根據今日想吐和便溏的症狀,少陽經的餘波仍然存在。

2. 少陽傳經一(少陽十六)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白話文:

傷寒到了第三天,如果少陽經的脈象變弱小,這是病情想要恢復的徵兆。

傷寒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陽明篇:傷寒三日陽明脈大。若三日而見少陽之小脈,不見陽明之大脈,是不傳陽明之腑而病欲已也。此與太陽經: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義同。言六經俱遍,邪不里傳,自能汗解也。

白話文:

傷寒的第一天涉及太陽經,第二天涉及陽明經,第三天涉及少陽經。

陽明經篇: 傷寒第三天,陽明脈博跳動明顯。如果第三天出現少陽脈搏細小,而陽明脈搏跳動不明顯,這說明疾病沒有傳入陽明腑,病情將要好轉。

這跟太陽經的情況類似:傷寒第一天,太陽經主脈如果平靜,表示疾病沒有傳入太陽經。

說明六經病邪都已遍及,不再繼續傳入,自然就能夠出汗痊癒。

3. 傳經二(少陽十七)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白話文:

這個人得了傷寒三天,本來三陽經應該已經都被邪氣影響完了,接下來應該是三陰經要受到邪氣了。但是這個人反而能夠進食,沒有噁心嘔吐的情況,這顯示三陰經並未受到邪氣的影響。

傷寒一日一經,六日六經俱遍則正復邪退汗出而解。其不應期而解者,陽盛而入陽明之腑,陰盛而入三陰之臟者也。少陽居陽明太陰之介,陽盛則入於腑,陰盛則入於臟。於傷寒三日病在少陽之時,其少陽脈小不傳陽明之腑,是陽不偏盛使陰氣偏盛,當入三陰之臟。是時三陽既盡,三陰當受邪矣。

若其人反能食不嘔,此為三陰之臟不受外邪,再俟三日,但傳三陰之經,自能應當汗解也。

白話文:

傷寒病症在一天內會侵犯一行經脈,六天後六行經脈都被侵犯,則正氣恢復,邪氣解除,出汗後病情就會緩解。如果沒有按預期時間緩解,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進入陽明腑,陰氣過盛而進入三陰臟。少陽經脈位於陽明和太陰經脈之間,陽氣過盛則進入腑,陰氣過盛則進入臟。在傷寒病症第三天,邪氣在少陽經脈,少陽脈微弱,無法將邪氣傳遞到陽明腑,這表明陽氣沒有過盛,而是陰氣過盛,邪氣應該進入三陰臟。此時,三陽經脈的邪氣已全部清除,三陰經脈應當受到邪氣侵襲。

太陰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是臟病而非經病也。故仲景曰:以其臟有寒故也。陽明篇皆言腑病(其經病皆有腑證也),三陰篇皆言臟病,並非經病也。陰陽和平,臟腑可以不傳經,無不傳之理。所謂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必然之數也。六經經證,總統於太陽一經。

白話文:

太陰經出問題,會導致肚子脹滿、嘔吐,無法進食。這是臟腑疾病,而非經絡疾病。所以仲景說:這是因為臟腑受寒所致。陽明經篇章中所說的都是腑臟疾病(經絡疾病都會有腑臟的症狀),而三陰經篇章所說的都是臟腑疾病,並非經絡疾病。陰陽平衡,臟腑疾病可以不傳佈到經絡,不存在不傳佈的情況。所謂陽經發病七天痊癒,陰經發病六天痊癒,這是必然的規律。六經的經絡證候,都歸屬於太陽經。

凡中風在六日之內,不拘何經皆宜桂枝。傷寒在六日之內,不拘何經皆宜麻黃。惟入臟入腑,則陰陽偏勝,愈期不齊,而法亦百變不窮矣。蓋入臟入腑而後太陽證罷,不入臟腑而在經絡,萬無太陽遽罷,但有別經表證者。所謂表者止有皮毛一層,皮毛即開,太陽已罷,則經如何不罷。

白話文:

凡是中風在六天以內,不論是哪條經絡,都適合使用桂枝治療。傷寒在六天以內,不論是哪條經絡,都適合使用麻黃治療。

只有當風寒進入五臟六腑後,陰陽才會失衡,病情變化不一,治療方法也千變萬化。這是因為風寒進入五臟六腑後,太陽病的徵兆才會消失。如果風寒沒有進入五臟六腑,而停留經絡,那麼太陽病的徵兆絕不可能會突然消失,而只能出現其他經絡的表證。

所謂的表證只在皮毛這層,皮毛一開,太陽病就會消失,那麼經絡上的表證怎麼可能不消失呢?

若皮毛未開,太陽何緣遽罷?太陽不罷,是以六經俱盡,總宜麻桂也。程氏謂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傷寒三日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為經亦不傳,悖謬之至。

白話文:

如果身體表層的皮毛症狀還沒有出現,太陽經的邪氣怎麼可能突然停止?太陽經的邪氣沒有停止,因此六條經絡都受到影響。總之,這時候應該使用麻黃和桂枝等溫熱藥物治療。

程氏(指《醫宗金鑑》編輯程應旄)說:如果傷寒病患第一天脈象平靜,表示太陽經的邪氣沒有傳入。如果傷寒病患第三天少陽經的脈象微弱,表示少陽經的邪氣即將退卻。如果傷寒病患第三天三陰經應該受到邪氣侵犯,但病人卻能進食且沒有嘔吐,這表示三陰經沒有受到邪氣侵犯,也就是經絡的邪氣也沒有傳入。這種說法非常荒謬。

4. 傳經三(少陽十八入三陰去路)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煩躁者,此為陽去入陰也。

白話文:

傷寒到了第六七天時,如果病人沒有高燒,但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這表示病情從陽轉入陰的階段。

傷寒六七日,經盡之期外,無大熱而其人煩躁者,此為陽去而入二陰之臟也。臟陰旺則陽氣離根而失歸,必至煩躁。

白話文:

患上傷寒六、七天後,超過經期結束的時間,患者沒有發高燒,但感到煩躁不安,這是因為陽氣離開身體,進入兩個陰臟(肝臟和腎臟)的緣故。陰臟強盛時,陽氣就會失去根基,無法歸位,因此會導致煩躁不安。

5. 婦人熱入血室一(少陽十九)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泄之。

白話文:

對於患有中風,伴有發熱惡寒的婦女,如果月經剛來,通常持續七、八天後,發熱症狀會消失,但脈搏會變慢,身體會感覺寒冷,胸脅下有脹滿感,猶如患有胸悶症狀,同時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這表明熱氣已經深入血室。此時,應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放血治療。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而值經水適來之時,及得病七八日後,發熱已除而脈遲,身涼,是當解矣,乃胸脅之下脹滿如結胸之狀,而作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熱不在上而在下也。當刺厥陰之期門,隨其經中之實處而泄之,以肝主藏血,肝膽同氣,此與陽明刺期門章義同。

白話文:

一位婦女中風後發燒惡寒,恰逢月經剛來之時。在生病七、八天後,發燒已經退去,但脈搏遲緩,身體發涼,這表示病情即將好轉。然而,此時她的胸脅之下脹滿難受,像得了結胸之症一樣,還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這是因為熱氣進入了血室,熱不在上部而在下部。應該針刺厥陰經的期門穴,根據經絡中實熱的部位針刺放血,因為肝臟負責儲藏血液,肝膽同屬一氣,所以這與陽明經刺期門穴的治療原理相同。

6. 熱入血室二(少陽二十)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婦女中風七八天後,又出現了時有時無的寒熱症狀,經期剛好結束。這是熱氣進入血室所致,血必定凝滯,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發作。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婦人中風七八日後,續得寒熱往來發作有時之證,而值經水適斷之時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當瘀結,熱結血分,少陽之經氣不得外達,陰陽交爭,互相束閉,故使寒熱如瘧發作有時也。小柴胡湯發少陽之經,邪熱去則血可自下,不下然後用抵當攻之。上章因經水適來而熱入是血實之時,此因經水適斷而熱入是血虛之時,實宜清泄,虛宜涼補。

白話文:

一位女性中風七八天後,又出現了時有時無的寒熱發作。恰好這時她的經期剛結束,這是由於熱氣進入血室所致。此時她的血氣必定瘀結,熱氣阻塞了血分,使少陽經脈的氣血無法外達。因此,陰陽交爭,互相阻礙,導致寒熱發作,類似瘧疾。

小柴胡湯可以疏通少陽經脈,驅邪熱,血瘀自然會自行消散。但如果血瘀未散,就需要繼續用抵當湯攻下。

前面提到的情況是經期剛來時熱氣侵入,屬於血實的狀態。而現在經期剛結束時熱氣侵入,屬於血虛的狀態。因此,前者需要清泄,後者需要涼補。

7. 熱入血室三(少陽二十一)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則自愈。

白話文:

婦女患有傷寒並發燒,恰逢月經來潮,白天意識清楚,到了晚上就胡言亂語,表現得好像看到鬼一樣,這是因為熱邪侵入了血室。只要不影響胃氣和上二焦的功能,就會自行康復。

婦人傷寒發熱,而值經水適來之時,晝日清白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以血為陰,夜則陽氣潛入陰分,血熱發作,故譫妄不明也。熱邪在下,治之勿犯中焦胃氣及上焦清氣,必自愈也。

白話文:

一位婦女因傷寒而發燒,剛好遇到經期來臨。白天時,她的神志清楚,但一到晚上,她就會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一樣。這是因為熱邪進入血室,而血屬陰。到了晚上,陽氣潛入陰分,血熱發作,所以才會產生神志不清的胡言亂語。由於熱邪在下焦,治療時應避免損傷中焦的胃氣和上焦的清氣,這樣才能讓病情自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