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四 (8)
卷四 (8)
1. 新加湯證十(太陽八十)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汗泄血中溫氣,陽虛肝陷,故脈沉遲;經脈凝澀,風木鬱遏,故身疼痛。新加湯甘草補其脾精,桂枝達其肝氣,芍藥清風木之燥,生薑行經絡之瘀,人參補肝脾之陽,以溫營血而充經脈也。
白話文:
新加湯證十(太陽八十)
出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沈遲的人,可用桂枝湯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的新加湯治療。
出汗會耗散血液中的溫熱之氣,導致陽氣虛弱、肝氣下陷,所以脈象沈遲;經脈氣血凝滯不暢,風木之氣鬱結,因此身體疼痛。新加湯中,甘草能補益脾臟精氣,桂枝可疏通肝氣,芍藥能清除風木之燥熱,生薑能化解經絡的瘀滯,人參能溫補肝脾陽氣,以溫暖營血、充盈經脈。
2. 新加湯(二十)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芍藥(四兩) 生薑(四兩) 人參(三兩)
於桂枝湯內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餘依前法。
白話文:
新加湯(二十)
藥材組成: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過)、大棗(十二枚)、芍藥(四兩)、生薑(四兩)、人參(三兩)
製法:
在原本的桂枝湯中,再加入芍藥和生薑各一兩,以及人參三兩,其餘的步驟依照原本的方法製作。
3. 葛根連芩證十一(太陽八十一)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太陽病桂枝證,有表邪而無里邪,醫反下之,敗其中氣,利遂不止,此當溫里。若脈促者,是表未解也。蓋病在經絡,不解表而攻裡,表陽承裡虛而內陷,為里陰所拒,不得下達,表裡束迫,故見促象(脈來數時止復來者曰促)。若喘而汗出者,是胃氣上逆肺阻而為喘,肺郁生熱,氣蒸而為汗也。
雖內有四逆證,外有桂枝證,而熱在胸膈,二方俱不能受,宜葛根連芩湯主之。葛根達陽明之郁,芩連清君相之火,胸膈肅清,然後中下之寒徐可議溫也。桂枝證解表而用葛根,以喘而汗出,胸膈鬱蒸,宜葛根之辛涼,不宜桂枝之辛溫也。
白話文:
主題:葛根黃連黃芩湯證(第十一,太陽病第八十一條)
內容:
原本是太陽病的桂枝湯證,屬於表症而無裏症,醫生卻誤用瀉下法治療,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腹瀉不止。此時應先溫補裏氣。若脈象急促,表示表症仍未解除。原因在於病邪在經絡時,不先解表卻攻裏,表層陽氣因裏虛而內陷,卻被裏層陰邪阻擋,無法下行,表裏互相逼迫,因此脈象顯現急促(脈搏快速而偶爾停頓稱為「促」)。
如果出現氣喘且出汗的症狀,是因胃氣上沖導致肺部受阻而氣喘,肺部鬱滯化熱,熱氣蒸騰而出汗。
此時,即使內部出現四肢冰冷的四逆湯證,外部仍有桂枝湯證,但因熱邪集中在胸膈部位,兩方劑均不適用,應以葛根黃連黃芩湯為主。葛根可疏通陽明經的鬱滯,黃芩、黃連能清除心與三焦的火熱,待胸膈熱邪清除後,再逐步溫補中下焦的寒症。
桂枝湯證需解表,但此處改為使用葛根,是因氣喘汗出的症狀源於胸膈鬱熱,適用辛涼的葛根,而非辛溫的桂枝。
4. 葛根黃連黃芩湯(二十一)
葛根(半斤) 黃連(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煎葛根,減二升,入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葛根黃連黃芩湯(二十一)
葛根半斤,黃連三兩,黃芩二兩,炙甘草二兩。
以上四種藥材,用八升水,先煮葛根,煮到水量減少兩升後,放入其他藥材,再煮到剩下兩升藥液,過濾掉藥渣,分兩次溫熱服用。
5. 桂枝去芍藥證十二(太陽八十二)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下後脈促,表邪未解,是宜桂枝而益以胸滿則陽衰胃逆濁氣衝塞,去芍藥之酸寒以解表邪。若微惡寒者,則不止脾陽之虛而腎陽亦敗,加附子之辛溫以驅裡寒也。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證十二(太陽八十二)
太陽病的患者,經過誤用瀉下法之後,如果出現脈搏急促、胸部脹滿的情況,應以桂枝去芍藥湯治療。若還伴隨輕微怕冷的症狀,則需在桂枝去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來治療。
誤下後脈搏急促,表示表邪仍未解除,此時應使用桂枝湯來解表。但因胸部脹滿,顯示陽氣虛弱、胃氣上逆,導致濁氣阻塞,故去除芍藥的酸寒性質,以專註解除表邪。若還有輕微怕冷的症狀,表示不僅脾陽虛弱,腎陽也已受損,此時需加入辛溫的附子來驅散體內寒氣。
6. 桂枝去芍藥湯(二十二)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於桂枝方內去芍藥,余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湯(二十二)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這個藥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芍藥,其餘的製作和服用方法都依照之前的方式。
7.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二十三)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二十三)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附子(一枚,炮過並去除外皮)。
製作方法:在原本的桂枝湯配方中,去除芍藥,加入一枚炮製後去皮並切成八片的附子,其餘步驟依照桂枝湯原有的方法處理。
8. 桂枝厚朴杏子證十三(太陽八十三)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表病而攻其裡,裡陰上逆而表邪未解,肺氣鬱阻,是以發喘。桂枝加厚朴杏子,降沖逆而破壅塞也。
白話文:
主題:桂枝厚朴杏子證十三(太陽八十三)
內容:
太陽病症狀誤用攻下法後,出現輕微喘息的現象,這是因為表邪尚未解除的緣故。此時應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作為治療主方。
原本表證未除卻誤攻內在,導致體內陰氣上逆而表邪仍在,肺氣受鬱阻礙,因而引發喘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的作用在於降逆上沖之氣並化解鬱塞。
9.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二十四)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厚朴(二兩)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余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二十四)
藥材與用量: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厚朴二兩、杏仁五十枚(需去除外皮和尖端)。
製法:
在原本的桂枝湯配方中,額外加入厚朴二兩與去皮尖的杏仁五十枚,其餘步驟按照桂枝湯原有的煎煮方法進行。
10. 桂枝厚朴杏子證十四(太陽八十四)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仁
平素喘家胃逆肺阻,作桂枝湯解表,宜加樸杏降逆而破壅也。
白話文:
桂枝厚朴杏子證十四(太陽八十四)
平時有氣喘的人,因胃氣上逆、肺氣阻滯,服用桂枝湯解表時,可加入厚朴和杏仁來降逆氣、疏通壅塞。
1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證十五(太陽八十五)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服桂枝湯後,或又下之,仍復頭項強痛,發熱無汗,甚似表證未解而加以心下滿痛,小便不利,非風邪之外束實,緣濕邪之內動也。蓋土虛濕旺,脾陷而肝鬱不能泄水,故小便不利;胃逆而膽郁不能降濁,故心下滿痛;濁氣衝塞,故頭痛發熱。桂枝去桂枝之解表,加茯苓白朮泄濕而燥土也。
白話文:
服用桂枝湯或使用了瀉下法後,仍然感到頭頸部僵硬疼痛,身體持續發熱卻不出汗,心窩部位脹滿伴有輕微疼痛,小便不暢通的情況,此時應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來治療。
患者服用桂枝湯後,或又經過瀉下治療,依然出現頭頸強痛、發熱無汗的症狀,表面看來像是外邪未解,但實際上還合併心窩脹痛和小便不暢。這並非外在風邪束縛所致,而是體內濕邪在內作祟的緣故。根本原因在於脾胃虛弱、濕氣過盛,導致脾氣下陷而肝氣鬱結,無法正常調節水分代謝,因而小便不暢;同時胃氣上逆而膽氣鬱滯,無法降濁,於是心窩脹痛;濁氣上衝阻滯,所以引發頭痛發熱。此方劑去除桂枝的解表作用,加入茯苓和白朮,目的在於利濕以健運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