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小柴胡證二(少陽三)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之病,緣太陽陽明之經,外感風寒,經氣鬱勃,逼侵少陽。少陽之經,因於二陽之侵,血弱氣盡,腠理開泄。二陽經邪,因而內入,與本經正氣,兩相搏戰。經氣鬱迫,結滯脅下。少陽之經,自頭走足,脈循脅肋。病則經氣不降,橫塞脅肋。此胸脅苦滿,脅下痞硬之故也。

正氣病則,正亦為邪。陰鬱而為寒,是為陰邪。陽鬱而為熱,是為陽邪。邪正分爭,休作有時。此往來寒熱之故也。分爭之久,正氣困乏,精神衰倦,靜默無言,飲食不思。此默默不欲飲食之故也。脾臟胃腑,以膜相連。一被木邪,則胃氣上逆,脾氣下陷。脾氣既陷,則肝氣抑遏,而克脾土。

其痛必在下部。此腹中作痛之故也。胃土既逆,則上脘填塞,君火不降,濁氣湧翻。於是心煩而喜嘔吐。胃土逆則邪高,脾下陷則痛下。痛下而邪高,此心煩喜嘔之故也是。皆小柴胡證,宜以主之。邪氣入內者,正氣病而成邪。是即邪氣之內傳,非必風寒之裡入也。

白話文:

當身體氣血虛弱、氣力耗盡時,皮膚的毛孔就會打開,導致外來的邪氣趁虛而入,與體內的正氣互相搏鬥,結聚在脅肋部位。正氣和邪氣互相爭戰,就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發作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而且會感到默默地不想吃東西。由於內臟互相連接,病痛一定會向下延伸。當邪氣向上竄時,痛感卻會向下,因此會想嘔吐。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少陽病通常是因為太陽經和陽明經受到外感風寒侵襲,經絡氣機受到壓迫,進而侵犯到少陽經。少陽經受到太陽和陽明兩條經脈邪氣的侵擾,導致氣血虛弱、氣力耗盡,皮膚毛孔開泄。這兩條經脈的邪氣因而進入體內,與少陽經本身的正氣互相搏鬥。經絡氣機受到壓迫,結滯在脅肋部位。少陽經的走向是從頭到腳,脈絡循著脅肋行走。如果生病,經脈氣機無法順暢下降,就會阻塞在脅肋部位,這就是胸脅脹滿、脅下痞硬的原因。

當正氣生病時,正氣也會變成邪氣。陰氣鬱積會轉化為寒邪,陽氣鬱積會轉化為熱邪。正邪互相爭戰,發作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這就是忽冷忽熱的原因。經過長時間的爭戰,正氣會變得虛弱疲乏,精神也會變得衰弱倦怠,沉默不語,沒有食慾。這就是默默地不想吃東西的原因。脾臟和胃腑之間有膜相連,一旦受到木邪侵擾,就會導致胃氣上逆,脾氣下陷。脾氣一旦下陷,肝氣就會受到抑制,反過來剋制脾土。

所以病痛一定會在下腹部出現,這就是肚子疼痛的原因。胃氣上逆時,上脘部位會感到阻塞,心火無法下降,濁氣會向上翻騰,於是就會感到心煩想吐。胃氣上逆表示邪氣高,脾氣下陷表示痛感向下。痛感向下,邪氣卻向上,這就是心煩想吐的原因。這些都是小柴胡湯證,應該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邪氣進入體內,正氣生病轉變為邪氣,這是邪氣的內傳,不一定是因為風寒直接進入體內造成的。

2. 小柴胡證三(少陽四)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總結上二章柴胡諸證言。

白話文:

傷寒或中風,只要出現柴胡湯證的其中一個症狀,就可以使用柴胡湯,不必等到所有症狀都出現才用藥。

這段話是總結前兩篇關於柴胡湯證的論述。

3. 小柴胡證四(少陽五)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寒,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頸項強是太陽之病,而肝膽主司筋脈,相火旺則筋脈燥急,少陽之經自頭下行而循頸項,故亦有頸項強證;脅下滿者,少陽之病;手足溫者,陽明之病,四肢秉氣於胃,胃陽盛旺則手足溫,而手少陽自手走頭,足少陽自頭走足,故亦有手足溫證,是宜小柴胡湯也。

白話文:

患者在感冒四五天後,出現發燒、怕冷、脖子僵硬、胸脅下方脹滿、手腳溫熱且口渴的症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脖子僵硬是太陽經的病症,而肝膽主管筋脈,當相火旺盛時,筋脈會變得乾燥緊繃。少陽經從頭部向下行走,經過頸部,所以也會出現脖子僵硬的症狀;胸脅下方脹滿是少陽經的病症;手腳溫熱是陽明經的病症,因為四肢從胃部獲取能量,當胃陽旺盛時,手腳就會溫熱。另外,手少陽經從手部走向頭部,足少陽經從頭部走向足部,所以也可能出現手腳溫熱的症狀。這些症狀都適合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4. 小柴胡證五(少陽六)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經氣不舒,侵迫陽明胃腑,胃氣上逆,必作嘔吐;相火鬱蒸,是以發熱。少陽之經,往來寒熱。此但云發熱,而不言寒,是半表之陽盛,而將傳於陽明者。是宜小柴胡湯,泄其表熱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嘔吐又發燒的症狀,就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少陽經的氣機不順暢,侵擾到陽明胃腑,導致胃氣向上逆行,所以會嘔吐;同時,體內的相火鬱積蒸騰,因此會發燒。少陽經的病症通常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狀況。這裡只說發燒,沒提到怕冷,表示是半表位的陽氣偏盛,而且將要傳到陽明經了。所以應該用小柴胡湯來疏散體表的熱邪。

5. 柴胡桂枝證六(少陽七)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發熱,惡寒,骨節疼痛。此發熱,惡寒,肢節煩痛者,以太陽之外證未去,而相火旺於半表,故惡寒不甚。甲木侵克戊土,土主四肢,故痛在四肢。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秉氣於胃,胃與四肢氣脈流通,則疼痛不作。胃病而氣不四達,四肢經絡壅滯不行,是以痛生。

節者,四肢之溪谷也。經氣鬱遏,溪谷填塞,故痛在骨節。相火鬱發,是以煩生也。」少陽經自胃口旁下脅肋,故心下支結(支結者,旁支偏結也)。經病多而腑少,故微嘔不甚。此皆少陽之病,而微見惡寒,則太陽之外證未去也。宜柴胡合桂枝,雙解太少之經邪也。小柴胡加減。

外有微熱者,加桂枝。此微惡寒,即外有微熱之互文。少陽以相火化氣,寒往則純是發熱。若但熱無寒,則發熱更劇。無發熱而兼惡寒者,微有惡寒,或外熱輕微,便是太陽外證未去,故與桂枝湯合用。傷寒而不用麻黃者,以其惡寒之微也。

白話文:

生病六七天,出現發燒、稍微怕冷、四肢關節痠痛、輕微想吐、胸口下方有堵塞感,同時身體表面的症狀還沒完全消除的,可以用柴胡桂枝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病人原本是太陽病,症狀有發燒、怕冷、骨頭關節疼痛。現在出現發燒、怕冷、四肢關節痠痛,是因為太陽病表面的症狀還沒解除,體內的相火又開始在半表半裡之間旺盛起來,所以怕冷的感覺不嚴重。同時,肝木的能量過於強盛,抑制了脾土的功能,脾土主管四肢,所以疼痛出現在四肢。正如《素問·太陰陽明論》所說:「四肢的氣血都來自於胃,胃和四肢的氣脈暢通,就不會產生疼痛。如果胃功能失調,氣血無法輸送到四肢,四肢經絡阻塞不通,就會產生疼痛。」

所謂的「節」,指的是四肢關節處的凹陷。因為經絡的氣血鬱積阻塞,導致關節的空隙被堵塞,所以會產生關節疼痛。體內的相火鬱積而發散,所以會感到煩躁。少陽經從胃部旁邊往下延伸到脅肋,所以胸口下方會感覺堵塞(堵塞指的是旁邊的分支有偏斜的阻塞感)。這個病主要是經絡的問題,腑臟的問題較少,所以只是輕微想吐。這些都是少陽的病症,又帶有輕微的怕冷,表示太陽病表面的症狀還沒完全解除。應該用柴胡湯和桂枝湯合在一起,同時解除太陰和少陽的經絡邪氣。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減藥材。

如果體表有輕微發熱,就加桂枝。這裡說的「稍微怕冷」,其實也包含了「體表有輕微發熱」的意思,這兩者是互相呼應的。少陽病是相火在起作用,如果寒氣退去就只有發熱的症狀。如果只有發熱而沒有怕冷的感覺,那發燒的症狀就會更嚴重。如果沒有發燒,只是兼有怕冷,而且是輕微的怕冷,或是體表發熱的狀況不嚴重,就表示太陽病表面的症狀還沒解除,所以要和桂枝湯一起使用。會用桂枝湯而不是麻黃湯,是因為這個症狀的怕冷程度比較輕微。

6. 柴胡桂枝湯(六十六)

柴胡(四兩) 黃芩(一兩五錢) 人參(一兩五錢) 半夏(二合五勺) 大棗(六枚) 生薑(一兩五錢) 桂枝(一兩五錢) 芍藥(一兩五錢) 甘草(一兩炙)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三升,溫服。

白話文:

將柴胡四兩、黃芩一兩五錢、人參一兩五錢、半夏二合五勺、大棗六枚、生薑一兩五錢、桂枝一兩五錢、芍藥一兩五錢、炙甘草一兩,以上九種藥材,加水七升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

7. 小柴胡證(少陽八)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腹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方在太陽二十)

太陽病十日以外,脈浮細而嗜臥者,是太陽之外證已解也。表邪離太陽而入少陽,故浮緊變而為浮細。少陽之脈弦細也。膽熱者善眠,是其嗜臥。必入少陽。設其胸滿脅痛者,又見少陽經證,宜與小柴胡湯。若脈但浮而不細者,則未入少陽而猶是太陽,宜與麻黃湯也。

白話文:

太陽病過了十天,如果脈象變成浮而細,而且病人很想睡覺,這表示表證已經解除了。如果出現胸悶腹痛的症狀,就給予小柴胡湯治療。如果脈象只是浮而沒有細,就給予麻黃湯治療。

太陽病過了十天以上,如果脈象浮而細,而且病人想睡覺,這表示太陽表證已經解除了。表邪離開太陽,進入了少陽,所以脈象從浮緊轉變成浮細。少陽的脈象是弦細的。因為膽有熱所以喜歡睡覺,這是他嗜睡的原因,表示病邪必定已經進入少陽。如果出現胸悶、肋骨疼痛的症狀,就表示出現了少陽經的症狀,應該給予小柴胡湯治療。如果脈象只是浮而沒有細,就表示病邪還沒進入少陽,仍然屬於太陽病,應該給予麻黃湯治療。

8. 小柴胡證八(少陽九)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甲乙同氣,甲木不降則寸脈澀,乙木不升則尺脈弦。甲木上逆而克戊土,法當痛見於胸膈。乙木下陷而克己土,法當痛見於腹脅。木氣枯燥,是以其痛迫急。肝膽合邪,風火鬱發,中氣被賊,勢難延緩。宜先用小建中湯,膠飴甘棗補脾精而緩急痛,薑桂芍藥達木鬱而清風火。若不瘥者,仍與柴胡再泄其相火也。此申明首章腹痛者加芍藥之義。

白話文:

如果傷寒導致陽脈變得阻塞不順,陰脈變得像琴弦一樣緊繃,按理說應該會出現腹部急痛的狀況,這種情況應該先用小建中湯治療,如果沒有好轉,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甲木和乙木同屬木氣,甲木如果無法下降,就會導致寸脈阻塞不順,乙木如果無法上升,就會導致尺脈像琴弦一樣緊繃。甲木氣往上逆行而克制戊土,按照道理疼痛應該會出現在胸膈部位。乙木氣往下陷而克制己土,按照道理疼痛應該會出現在腹部兩側。木氣如果太過乾燥,疼痛就會變得急迫。肝和膽的邪氣互相勾結,風火之氣鬱結爆發,導致脾胃之氣受到傷害,病情發展迅速難以拖延。應該先用小建中湯,用麥芽糖、甘草、大棗來補養脾的精氣並緩解急迫的疼痛,用生薑、桂枝、芍藥來疏通肝木的鬱結並清除風火。如果還沒有好轉,就再用柴胡來疏泄肝膽的相火。這段話是進一步說明第一章提到腹痛的時候要加芍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