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四 (6)
卷四 (6)
1. 甘草乾薑湯(十八)
甘草(四兩,炙) 乾薑(二兩,炮)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甘草乾薑湯(十八)
材料:
炙甘草四兩,炮乾薑二兩
做法:
將藥材切碎,加入三升水煮沸,煮至剩下一升半,濾去藥渣,分成兩次溫熱服用。
2. 芍藥甘草湯(十九)
芍藥(四兩) 甘草(四兩炙)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芍藥甘草湯(十九)
材料:芍藥四兩、炙甘草四兩。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後,加入三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升半的藥液,過濾去除藥渣,溫熱分兩次服用。
3. 甘草乾姜證四(太陽七十四)
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干,兩脛拘急而譫語。師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則為虛。風則生其微熱,虛則兩脛攣急病。證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干,煩躁,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溫。脛尚微拘急,重與甘草芍藥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此復述上章,設為問答。證象陽旦,即證象桂枝之互文。(金匱產後中風數十日不解,頭痛惡寒,時時有熱,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林億以為即桂枝湯。按證是桂枝湯無疑。)按法治之,即上章以桂枝攻其表,及此章因加附子,增桂令汗出也。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則為虛。
載在脈法。(脈法: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脈弦而大,大則為芤,芤則為虛也。)所謂風則浮虛也。(脈法語。)風則生其微熱,虛則兩脛攣急病。與桂枝湯證形象符合,而熱微足攣,又似陽虛。因增桂枝而加附子,以發其表。附子溫經汗多,亡陽是以厥逆咽乾而生煩躁。
汗出津枯,胃腑燥結,是以譫語煩亂。不知寸口脈浮大,是陽明之裡實。(陽明篇:大便硬者,脈浮而緩,為陽明病。傷寒三日,陽明脈大。三陽合病,脈浮而大。)而非太陽之表虛。誤以桂附發汗重,亡其陽,裡實變而為裡虛。更飲甘草乾姜,陽回足溫。重與芍藥甘草湯,即脛伸。
少與調胃承氣,變結糞為微溏,止其譫語。藥良法精,應手愈矣。何不可知之有?(喻嘉言誤會陽旦陰旦二湯,謂桂枝加黃芩為陽旦湯,加桂枝為陰旦湯。按法用之,即桂枝加黃芩之法。所以得之便厥,誤在黃芩。仲景即行桂枝之法,增桂枝令其汗出,更加附子溫經。悖繆極矣。
嗣後醫書俱襲其說,皆載陽旦陰旦二方,不通之至。至仲景自有桂枝加桂湯,不名陰旦陰旦之名。荒唐怪誕,所謂不知而妄作也。)
白話文:
甘草乾薑證四(太陽七十四)
有人問:「症狀看似陽旦證(類似桂枝湯證),依常法治療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手腳冰冷、咽喉乾燥、小腿拘急抽搐、胡言亂語等症狀。但醫師預測:半夜時手腳會轉暖,雙腳能伸展。後來果真如醫師所言,這是如何判斷的?」
回答:「診脈時寸口脈浮而大——浮脈代表外感風邪,大脈則屬虛證。風邪會引發輕微發熱,虛證則導致雙腿筋脈攣急。雖症狀類似桂枝湯證,但因患者兼有陽虛,故加附子並增加桂枝用量以發汗。然而過度發汗耗損陽氣,反致四肢冰冷、咽喉乾燥、煩躁不安;且津液虧損後,胃腸燥結而譫語紛亂。」
此時改投甘草乾薑湯,半夜陽氣恢復,雙腳轉暖;但小腿仍微感拘急,再用芍藥甘草湯緩解攣急。待腿腳舒展後,以少量承氣湯通便,使糞便微溏即可止住譫語,疾病因而痊癒。
此段實為前章補充,以問答形式說明。所謂「陽旦證」即桂枝湯證(如《金匱》記載產後中風久未癒,頭痛怕冷、時而發熱、乾嘔出汗,持續呈現陽旦證狀,可服陽旦湯——林億註解即桂枝湯)。
關鍵誤解在於脈象:寸口浮大本是陽明腑實之徵(參見《陽明篇》脈浮緩為便硬、脈大屬陽明病),卻誤判為太陽表虛,過用桂枝、附子發汗,反加重陽虛。後續以甘草乾薑湯回陽、芍藥甘草湯舒筋,再輕用承氣湯潤腸,層次分明而奏效。
(後文駁斥喻嘉言將「陽旦湯」謬解為桂枝加黃芩、陰旦湯為桂枝增量的說法,強調此類附會毫無根據,仲景僅有桂枝加桂湯,從無「陰旦」之名,純屬後人妄撰。)
4. 汗後吐逆證五(太陽七十五)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汗出陽泄,土敗胃逆,水藥不得入口,是謂逆治。若更發汗,陽敗土崩,太陰吐利之證必將俱作,無有止期矣。
白話文:
出汗後無法進食喝水是逆症的表現,如果再強行發汗,必定會引發持續嘔吐腹瀉。
這是因為出汗導致陽氣外散,脾胃功能受損,胃氣上逆,導致無法順利進食飲水,屬於治療失當的逆症。此時若再強行發汗,會造成陽氣耗盡、脾胃功能崩潰,必然出現太陰病典型的嘔吐腹瀉症狀,且症狀將持續不止。
5. 汗後吐逆證六(太陽七十六)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陰陽互根,陽虛脫根,升浮於上,是以脈數數為客熱,升浮不能消化水穀,故作嘔吐。緣其陽亡而胃中虛冷也。
白話文:
主題:汗後吐逆證六(太陽七十六)
內容:病人脈搏頻快,通常表示體內有熱,應該容易消化食物且食慾旺盛,但反而出現嘔吐症狀,這是因為發汗導致陽氣虛弱,膈氣不足,才出現脈搏頻快的現象。這種快速脈搏是暫時的虛熱,無法消化食物,由於胃中虛寒的緣故而引發嘔吐。
陰陽相互依存,陽氣虛弱失去根本,向上浮越,因此脈搏頻快是暫時的虛熱,陽氣上浮無法消化食物,所以產生嘔吐。這是由於陽氣流失導致胃中虛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