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七 (3)
卷七 (3)
1. 汗多亡陽證十五(陽明六十六)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汗多亡陽,神敗而發譫語,脈短者陽絕乃死,脈自和者陽復則生。此申明上章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之義。
白話文:
發汗過多,如果再次強行發汗會導致陽氣喪失,病人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如果脈搏顯得短小無力就會致命,但如果脈搏自行恢復平和則不會死亡。
出汗過多會導致陽氣喪失,精神狀態惡化出現胡言亂語,脈搏短小無力代表陽氣即將耗盡會導致死亡,但如果脈搏能自行恢復平和則表示陽氣回復可以存活。這段是進一步說明上一段關於發汗後會產生煩躁不安及胡言亂語的情況。
2. 譫語喘滿證十六(陽明六十七)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直視譫語,陽亡而神敗也;喘滿則胃逆而陽上脫;下利則脾陷而陽下脫,是以皆死。
白話文:
直視並伴有胡言亂語,加上呼吸急促困難的,會死亡;以及有下痢情形的,也會死亡。
直視並伴有胡言亂語,是因為陽氣消亡且精神敗壞;呼吸急促困難表示胃氣逆亂且上部的陽氣脫離;下痢表示脾氣衰弱且下部的陽氣脫離,因此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死亡。
3. 譫語鄭聲證十七(陽明六十八)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
白話文:
如果體內實証,就會出現胡言亂語;如果是虛証,就會有語言不清的情況。這裡的語言不清,指的是重複說話的現象。
陽實則為譫語,陽虛則為鄭聲。鄭聲之義,語之繁絮重複者也。實者,上篇之胃家實是也。虛者,本篇之胃中虛冷是也。此申明上亡陽譫語之義。
白話文:
陽氣實盛時,會出現言語錯亂而多話的症狀,陽氣虛衰時,會出現聲音低微、語言遲緩的症狀。
這裡的「鄭聲」是指說話囉嗦重複。陽氣實盛者,指上一篇中胃家實熱的證候。陽氣虛衰者,指本篇中胃中虛寒的證候。這裏再次闡明上篇中陽氣過盛導致的胡言亂語症狀。
4. 梔子豉證十八(陽明六十九)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方在太陽八十九)
白話文:
當陽明經有熱證、排出大便後,病人仍然感到:手腳溫暖,沒有胸悶的感覺,心中煩躁不安,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只有頭部出汗的狀況,此時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方劑詳見太陽篇第 89 條)
下傷中氣,陽浮於表,故外有熱而手足溫;胃中空虛,客氣動膈,故成結胸。(義在結胸)今不成結胸,只覺心中懊憹,飢不能飲食者,膈下之陰與膈上之陽逼迫鬱蒸而生瘀濁故也;膈熱薰騰,故頭上汗出。此宜梔子豉湯吐瘀濁而清煩熱也。此申明六十五章「若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一段之義。
白話文:
胃部受到損傷,陽氣浮於體表,所以身體表面發熱,手腳溫暖;胃部空虛,寒冷的氣體刺激橫膈膜,所以形成胸部結塊(結胸)。
現在沒有形成胸部結塊,只是感覺心中煩悶,飢餓卻無法進食,這是因為橫膈膜下方的陰氣和上方(胃部)的陽氣互相擠壓,鬱積蒸發而產生瘀血和濁氣;橫膈膜發熱上蒸,所以頭上會出汗。
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梔子豉湯來吐出瘀血和濁氣,清除煩熱。這段文字說明瞭六十五章中的一段話:「如果瀉下,胃中空虛,寒氣刺激橫膈膜,心中煩悶,舌苔厚重,應使用梔子豉湯治療。」
5. 白虎證十九(陽明七十)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此陽明入太陰去路)。若自汗者,白虎湯主之(方在太陽三十七,此陽明承氣初證)。
白話文:
當三陽經脈同時出現病症時,會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嘴脣沒有知覺、臉色發黑,胡言亂語、大小便失禁的症狀。若此時發汗,會加重胡言亂語的症狀;若腹瀉,則額頭上會出汗,手腳冰冷(這是陽明經邪氣進入太陰經的緣故)。如果自發出汗,則使用白虎湯(見太陽經第 37 方)治療(這是陽明承氣證的初期)。
六十五章脈浮而緊為太陽證,咽燥口乾為少陽證,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為陽明證,是三陽合病也。而其腹滿身重,以至難以轉側,則太陰證。脾竅於口,陽虛濕盛,開闔蹇澀,故口不仁。木主五色,土濕木鬱,氣色晦暗,是以面垢。神明不慧,是以譫語。膀胱失約,是以遺尿(此補六十五章未詳之義也)。
白話文:
脈搏浮而緊,是太陽經的症狀;喉嚨乾燥口渴,是少陽經的症狀;發燒出汗,不畏寒反而怕熱,是陽明經的症狀,這三種症狀合在一起,就是三陽經同時生病。而肚子脹滿,身體沉重,以至於難以翻身,則是太陰經的症狀。脾經與口部相連,陽氣虛弱,濕氣盛行,導致氣機開合不暢,因此嘴巴感覺麻木。木氣主宰五色,脾土濕氣阻滯木氣,氣色黯淡,所以臉色污濁。神志不清醒,所以說胡話。膀胱功能失調,所以會漏尿。
若發汗,則為鄭聲之譫語(此復申明若發汗則心憒憒反譫語一段)。若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陽泄而土敗(此復申明上章手足溫頭汗出之義而推廣之,頭汗肢溫是陽虛而上熱,額汗肢冷是陽泄而外寒也)。若汗不止頭額而通身自汗者,則津亡而土燥,宜白虎湯泄熱而清金也。
此復申六十五章白虎湯之義。
白話文:
如果使用發汗法,則會導致心神恍惚的胡言亂語(這是再次強調如果使用發汗法,則會導致心神恍惚而胡言亂語)。如果使用瀉下法,則會導致額頭出汗,手腳冰冷,陽氣外泄、脾胃虛弱(這是進一步闡述上一段手腳溫暖頭出汗的含義。頭出汗而四肢溫暖是陽氣虛弱而上熱,額頭出汗而四肢冰冷是陽氣外泄而外寒)。如果出汗不止於頭額,而是全身自汗,則表明津液不足、脾胃乾燥,應使用白虎湯來祛除熱邪,澄清肺金。
6. 汗多胃燥證二十(陽明七十一)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白話文:
陽明經發熱出汗多而感到口渴的人,不能服用豬苓湯,因為出汗多會導致胃中乾燥,而豬苓湯又會利尿,這會加重胃中乾燥的症狀。
六十五章渴而小便不利者,乃與豬苓湯。若汗出多而渴者,則應白虎,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則胃中已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以亡津也。此申明上章及六十五章豬苓湯之義。
白話文:
如果在感到口渴時小便困難,可以服用豬苓湯。但如果出汗過多導致口渴,則應該服用白虎湯,不能服用豬苓湯。這是因為出汗多會導致胃中乾燥,而豬苓湯會利小便,從而導致身體失水。這句話強調了前一章和第 65 章中關於豬苓湯的說明。
7. 口燥欲衄證二十一(陽明七十二)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
口乾而漱水不咽,以熱在經而不在腑,經熱不泄,此必衄也。
白話文:
患有陽明病的患者,會感覺口腔乾燥,只想要用水漱口但不想吞嚥,這種情況下必定會出現鼻出血的症狀。
患者口乾只想漱水而不願吞下,這是因為熱邪在經絡之中而未影響到腑臟,當經絡中的熱無法釋放時,必定會導致鼻出血。
8. 鼻燥欲衄證二十二(陽明七十三)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脈浮發熱,表寒外束,口乾鼻燥,經熱內蒸,能食則熱不在腑,經熱不能旁泄,則上衄也。
白話文:
如果脉象浮而且有发热的现象,口干舌燥、鼻子干燥,还能正常进食的话,则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的情况。
脉象浮且伴有发热,说明体表受到寒气的束缚,口干舌燥和鼻子干燥是因为体内经络有热气蒸腾,若还能正常进食则表示热邪未影响到内脏,因为体内的热无法从其他途径排解,所以会从鼻腔上部出血。
9. 脈浮盜汗證二十三(陽明七十四)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必盜汗出。
白話文:
患有陽明病的人,如果脈搏浮而且緊,一定會出現像潮水般的發熱,這種發熱會在特定時候發生;如果只是脈搏浮,則一定會出汗。
脈浮而緊,太陽之脈,陽明得之,必潮熱,按時而發,以表寒鬱其腑熱也。若但浮而不緊,則外無表寒而內無裡熱,寐時衛氣不入陰分,皮毛失斂,經熱蒸泄,必盜汗出。凡盜汗之家,皆陰盛臟寒,陽不內交者也。
白話文:
脈象浮而緊,這是太陽經的脈象。陽明經受到太陽經的影響,一定會出現潮熱的症狀,且會在固定的時間發作。這是因為表寒鬱結於腑中,導致熱邪鬱積所致。如果脈象只浮而不緊,則表示外無表寒,內無裡熱,而是因為在睡眠時,衛氣未能入於陰分,導致皮毛失於收斂,經絡中的熱氣蒸發外泄,就會出現盜汗的症狀。凡是出現盜汗的患者,都是因為陰盛臟寒,陽氣不能內交所致。
10. 汗解緊愈證二十四(陽明七十五)
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白話文:
當陽明病剛開始出現想進食的症狀時,卻出現小便不利,但大便正常;患者感到骨節疼痛,身體發熱、躁動不安,並伴有大量出汗而症狀解除。這是因為體內的水液無法勝過穀氣,而汗液與水液同時排出所致;如果脈象緊實有力,則病情就會好轉。
初欲食是有穀氣,小便不利,大便自調,骨節疼(濕流關節故疼),是土濕而水停也。穀氣勝則汗出,水氣勝則汗不出,乃翕翕如有熱狀。忽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穀氣欲發,水氣鬱熱而不能發,是以躁亂髮狂。究之水氣不勝穀氣故濈然汗出,汗出而水氣亦隨汗泄,與汗共並於外,表寒與里水皆去,脈緊自愈也。
白話文:
一開始出現食慾不振、小便困難、大便正常,但關節疼痛(濕氣流竄關節導致疼痛),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重,水氣蓄積所致。濕氣盛則會出汗,水氣盛則不會出汗,身體悶熱就像發燒一樣。突然發狂,流汗後症狀緩解,這是因為濕氣阻滯,使得穀氣(脾胃運化機能)無法發揮,因此導致躁亂發狂。最終水氣無法勝過穀氣,所以才突然流汗,汗液排出後,水氣也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表面的寒氣和體內的積水都消除了,脈象緊繃的狀況也會自然好轉。
11. 發熱色黃證二十五(陽明七十六)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白話文:
陽明病的患者,如果面色呈現合赤色,就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因為這樣必定會導致發燒,皮膚變黃,並且出現小便不順的症狀。
表寒外束,郁其經熱,則面見赤色,此可汗而不可攻,以面之赤色是經熱而非腑熱,腑熱則毛蒸汗泄,陽氣發越,面無赤色,攻之則陽敗,濕作而表寒未解,濕鬱經絡,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白話文:
表層寒邪阻於體外,鬱結化熱於經絡之中,所以面色發紅。這種情況適合發汗治療,但不適合攻擊治療,因為面紅是經絡有熱,而不是臟腑有熱。如果臟腑有熱,就會毛孔擴張出汗,陽氣宣發,面色不會發紅。如果攻伐治療,就會損傷陽氣,邪濕內外夾攻,表層寒邪仍然存在,邪濕鬱結經絡,必定發熱,面色發黃,小便不利。
12. 無汗發黃證二十六(陽明七十七)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而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白話文:
如果有陽明病而沒有出汗,並且小便不通暢,同時感到心煩不安,那麼身體一定會出現黃疸。
飲入於胃,胃陽蒸動化而為氣,氣降則水化,陽氣升發則化水之氣外泄而為汗,陽氣收藏則氣化之水下注而為尿。汗出水利,濕熱發泄,故不發黃。無汗而小便不利,濕氣莫泄,鬱而生熱,薰蒸於上,則心中懊憹,身必發黃也。
白話文:
食物被攝取到胃中,胃中的陽氣會蒸熱並分解食物,化成水氣。水氣下降後會被身體吸收,而陽氣上升則會將水氣化為汗液排出體外。如果陽氣內斂收縮,水氣就會化為尿液排出。
流汗可以利尿,讓濕氣和熱氣發散出來,所以身體不會發黃。如果沒有出汗,而小便也不順利,濕氣無法排出,就會鬱積生熱,上升到頭部,導致心煩意亂,身體也會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