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大承氣證十六(陽明三十五)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下之而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再攻也。平人燥屎俱在大腸,陽明病熱盛津枯,糟粕在胃已成結燥,不須至腸,故曰胃中有燥屎。內無燥屎,胃氣未至郁遏,故腹不大滿也。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用瀉下藥治療後,病人心中仍然感到煩躁不安,而且胃裡面有乾硬的糞便,這種情況可以再用瀉下藥治療。腹部只是稍微脹滿,一開始大便會硬,之後一定會變稀,這種情況不可以用瀉下藥。如果確實有乾硬的糞便,就應該用大承氣湯。

如果用瀉下藥治療後,病人心中仍然感到煩躁不安,而且胃裡面有乾硬的糞便,這種情況可以再次用瀉下藥治療。一般人的乾硬糞便都在大腸,而陽明病是因為熱氣過盛導致津液枯竭,食物殘渣在胃裡就已經結成乾硬的糞便,不需要等到進入腸道,所以才說胃裡有乾硬糞便。如果胃裡沒有乾硬糞便,表示胃氣還沒有被堵住,所以腹部不會太脹滿。

2. 大承氣證十七(陽明三十六)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燥屎結塞,濁氣上衝,則不能食。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出現說胡話、有像潮水一樣規律發作的發熱,反而吃不下東西的情況,那胃裡面一定有五六枚乾燥的糞便堵塞。應該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如果還能吃得下東西,就只是大便變硬而已。乾燥的糞便結塊堵塞,導致腸胃的穢濁之氣往上衝,才會造成吃不下東西。

3. 大承氣證十八(陽明三十七)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土燥水枯则小便不利,气有通塞则大便乍难乍易,胃热内燔则肌表时有微热,胃气郁遏则喘阻昏冒不得寝卧,此有燥屎堵塞之故也。素问腹中论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脉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白話文:

病人小便不順暢,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有時候會微微發熱,呼吸急促到無法躺臥,這是因為腸道有乾燥的糞便堵塞的緣故,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土壤乾燥導致水分枯竭,所以小便不順;氣的運行有阻塞,所以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胃熱在體內燃燒,所以皮膚表面有時會微微發熱;胃氣鬱積受阻,所以呼吸急促,昏昏沉沉,無法躺臥。這些都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堵塞的緣故。《素問·腹中論》提到,無法躺臥而且呼吸有聲音,這是陽明經氣逆行的表現。足三陽經脈應該向下運行,現在卻逆向上行,所以呼吸有聲音。陽明經脈是胃的脈絡,胃是六腑之海,它的脈絡也應該向下運行,現在陽明經氣逆行,無法順著正常的道路運行,所以導致病人無法躺臥。

4. 大承氣證十九(陽明三十八)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胃氣鬱遏,無泄之竅,故繞臍作痛。

白話文:

病人大約五六天都沒排便,而且肚臍周圍會感到疼痛,同時還會煩躁不安,這種情況有時會發作,這是因為腸道裡有乾燥的糞便堆積,才會導致無法順利排便。胃部的氣機被阻礙,沒有辦法通暢地向下排泄,所以才會造成肚臍周圍疼痛。

5. 大承氣證二十(陽明三十九)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本有宿食未消,被胃火煉成燥屎,阻礙腸胃之竅。胃氣以下行為順,下竅不通,胃氣壅遏不得降泄,逆為上行,故生煩躁而滿痛也。

白話文:

服用大劑瀉藥後六七天沒有排便,煩躁不安的情況沒有解除,肚子脹滿疼痛,這是因為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堆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原本就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積留在體內。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原本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還沒消化完畢,被胃火煎熬煉化成乾燥的糞便,阻塞了腸胃的通道。胃氣向下運行是順暢的,但下方的排泄通道不通暢,導致胃氣壅塞無法向下排泄,反而逆向向上,所以產生煩躁不安和腹部脹滿疼痛的症狀。

6. 大承氣證二十一(陽明四十)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病,膽經郁迫胃氣壅遏,失其受盛之職,故必下利。甲木為賊,土氣未敗則脈不負。不負為順,負則木賊土敗,是之為失。負者互相剋賊之名。宿食阻礙經氣浮蕩,故振滑而數。胃主受盛,脾主消化。水穀入胃,以脾土之濕濟胃土之燥。燥濕互濟,陰陽交蒸,是以消爛腐化,中無宿物。

陽明病胃強脾弱,燥奪其濕,未及腐化,已成結硬。是宿食者,雖太陰之咎,而實陽明之過也。

白話文:

陽明和少陽兩條經脈同時生病,一定會導致腹瀉,如果脈象沒有出現抵抗的現象,就表示病情還算順利,如果出現抵抗,就表示病情惡化。所謂的「抵抗」是指脈象互相衝突、互相克制。脈象呈現滑而數的現象,表示腸胃裡有積存的食物,這時候就應該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陽明和少陽兩條經脈同時生病,膽經的氣鬱積,壓迫到胃氣,導致胃氣壅塞,無法正常發揮其容納食物的功能,所以一定會產生腹瀉。就像甲木會剋制土一樣,如果土氣沒有衰敗,脈象就不會出現抵抗的現象,沒有抵抗是順利的表現,一旦出現抵抗,就表示木剋土,導致土氣衰敗,病情就惡化了。所謂的「抵抗」是指脈象互相衝突、互相克制。積存的食物阻礙經脈的氣機流通,導致氣機浮動而使脈象呈現滑而數的現象。胃負責容納食物,脾負責消化食物。水穀進入胃部後,需要脾土的濕氣來調濟胃土的乾燥,乾燥與濕潤互相調劑,陰陽互相蒸騰,才能將食物消化腐爛,不會有食物殘留在體內。

陽明病的特點是胃氣強而脾氣弱,乾燥的氣奪走了脾的濕潤,導致食物還沒完全消化腐爛,就已經變得結硬。這種積存的食物雖然是太陰脾虛所導致的,但實際上是陽明胃氣的過失。

7. 三陽合病證二十二(陽明四十一)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太陽傳陽明少陽,陽明腑病,而太少之經邪未解,是為三陽合病。太陽之脈浮,陽明之脈大。膽氣候於左關,胃氣候於右關。膽胃不降,二氣逆行,故脈上關上。膽熱則甲木剋土,土氣困乏,故欲眠睡。平人寐則陽氣內蟄,三陽合病,陽盛於外,寐時陽氣不斂,鬱蒸而開皮毛,故目合則汗也。

白話文:

三陽合病,脈象呈現浮大,而且脈搏跳動的位置偏向上關,患者只想睡覺,眼睛一閉上就容易出汗。

這是因為太陽經的病邪傳到陽明經和少陽經,陽明經的病變已經影響到腸胃等臟腑,而太陽經和少陽經的病邪還沒有解除,所以才會形成三陽合病的狀況。太陽經的脈象是浮的,陽明經的脈象是大的。膽氣在左關這個位置表現出來,胃氣則在右關表現出來。膽和胃的氣機都無法下降,導致兩股氣逆行,所以脈搏的位置會偏向上關。膽經有熱,會導致甲木剋制脾土,使得脾胃的氣虛弱,因此患者會想睡覺。正常人睡覺時陽氣會潛藏於內,但三陽合病時,陽氣過盛於外,睡覺時陽氣無法收斂,鬱積蒸發,打開毛孔,所以眼睛一閉上就容易出汗。

8. 汗多亡津二十三(陽明四十二)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多出者亦為太過。太過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脈陽微(寸為陽)而汗出少,是陽不亢而津未耗,故為自和。陽脈實而汗出多,是陽既亢而津又泄,故為太過。陽絕於里者,極盛而無其匹也。

白話文:

脈象呈現陽脈稍微虛弱,但汗出不多的情況,表示身體狀況自然調和,是正常的。如果汗出過多,就表示過度了。陽脈強實,因為發汗導致汗出很多,也表示過度。這種過度會造成體內陽氣耗竭,津液喪失,導致大便乾硬。

脈象呈現陽脈稍微虛弱(寸脈代表陽),且汗出不多,表示陽氣沒有過於亢盛,津液也沒有過度消耗,所以是身體自然和諧的狀態。陽脈強實,但汗出過多,表示陽氣已經過於亢盛,津液又大量流失,所以是過度的現象。「陽絕於里」的意思是,陽氣極度旺盛,但已經沒有辦法在體內與陰氣相配。

9. 胃熱陽絕證二十四(陽明四十三)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摶,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浮者陽盛而不藏也,芤者陰虛而內空也(外實中空謂之芤)。浮芤相合,陽亡陰枯,定以胃氣生熱,其陽獨絕而無倫也。

白話文:

脈象浮在表面又中間空虛,浮是陽氣的表現,空虛是陰氣的表現。這兩種脈象同時出現,代表胃氣產生熱,陽氣就會衰竭。

脈浮表示陽氣旺盛但無法收斂,脈空表示陰液虛少、內部空虛(外表摸起來實,中間卻是空的就稱為空)。這兩種脈象結合在一起,表示陽氣將要消亡,陰液也枯竭,可以確定是胃氣產生熱,導致陽氣獨自衰竭而毫無轉機。

10. 大承氣證二十五(陽明四十四)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非是表證,乃胃陽之實也。汗之愈亡其陰,燥屎阻其胃火,傷及太陰,故腹滿而痛。陽亢陰亡,則成死證,故當急下之。此下三章,與少陰急下三章,彼此互文。是陽明之陽亢而傷陰者,陽未盛而下早,則亡其陽;陽已亢而下遲,則亡其陰。故有緩攻之法,又有急下之條。此與少陰六七日腹脹不大便章義同。

白話文:

如果發汗後病症沒有解除,反而出現肚子脹滿疼痛的情況,就必須趕快用瀉藥來排除病邪,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發汗後病症沒有解除,並不是因為表證(體表疾病)沒有好,而是因為胃陽(胃的陽氣)過於亢盛。發汗會更加損耗體內的陰液,乾燥的糞便堵塞了胃的火氣,進而傷害到脾胃(太陰),所以會肚子脹滿而且疼痛。如果陽氣過盛而陰液耗竭,就會形成危險的死證,所以必須趕快用瀉藥來排除病邪。這裡接下來的三段文字,和少陰病篇中需要急下藥的三段文字,彼此互相呼應。這是因為陽明病的陽氣過盛而損傷陰液的情況,如果陽氣還沒有過盛就太早用瀉藥,就會損耗陽氣;如果陽氣已經過盛才遲遲用瀉藥,就會損耗陰液。所以有緩慢攻下的方法,也有緊急使用瀉藥的條文。這和少陰病篇中,病了六七天,肚子脹滿卻不大便的章節,意義相同。

11. 大承氣證二十六(陽明四十五)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腎主五液,入心為汗,發熱汗多,木枯土燥,傷及少陰,故當急下。此與少陰口燥咽乾章義同。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出現發燒且大量出汗的症狀,必須趕快用瀉下藥來治療,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腎臟主導體內各種液體的代謝,這些液體進入心臟後會變成汗液。發燒又大量出汗,就像樹木枯萎、土壤乾燥一樣,會傷害到少陰經,所以必須趕快用瀉下藥來治療。這個道理和少陰篇中提到的「口乾咽燥」的病症治療原則是相同的。

12. 大承氣證二十七(陽明四十六)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能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肝竅於目,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胃火傷及厥陰,血亡木枯,目系乾硬,是以睛直,無表裡證,表無寒熱,里無滿痛者,身熱雖微而腑熱則劇,故當急下;此與少陰自利清水色純青章義同;陽明之病,胃家實也,篇中脈實者下之,以表虛里實故也,此為內實也,此為實也,皆發明胃家實之義。

白話文:

病人在感染風寒六七天後,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珠轉動也不靈活,沒有出現表證或裡證的症狀,只是大便困難,身體稍微發熱,這表示體內有實邪,應該立即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肝臟的功能與眼睛相通,眼睛看不清楚、眼珠不協調,這是因為胃火上炎,連帶影響到肝臟(厥陰經),導致血液虧損,肝木枯萎,眼球周圍的組織變得乾硬,所以眼珠轉動不靈活。病人沒有表證,也就是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也沒有裡證,也就是肚子不脹滿疼痛。雖然身體發燒的程度輕微,但腸胃的熱邪卻很嚴重,所以應該立即用瀉下藥治療。這和少陰病腹瀉,排出清澈、顏色純青的病症,意思相同。陽明病的主要問題是腸胃積熱。條文提到脈象強實就要用瀉下藥治療,這是因為表面虛弱但內裡實熱的緣故。這裡所說的內裡有實邪,都在說明陽明病是由於腸胃積熱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