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六 (4)
卷六 (4)
1. 大承氣湯(五十八)
大黃(四兩) 芒硝(三兩) 枳實(五枚炙) 厚朴(半斤炙去皮)
白話文:
大黃:4 兩 芒硝:3 兩 枳實:5 枚 (烤過) 厚朴:半斤 (烤過,去皮)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樸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白話文:
先取上述四種藥材放入一斗水煮沸,煮枳樸後取五升藥液,過濾後加入大黃再煮取二升藥液,過濾後加入芒硝,再加熱煮沸一兩次。將藥液溫熱後分兩次服下,如果服藥後有排便,則應停止服用。
2. 小承氣湯證三(陽明二十二)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白話文:
陽明經病脈搏緩慢,雖然出汗但並不畏寒,身體必感到沉重、氣短、腹脹難受、喘氣,並且發作時有陣熱感,這種情況,病情已經向外發散,可以用攻裡的方法治療。四肢皮膚出現滑膩的汗水,這是大便已經變硬的徵兆,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出汗很多,微熱並且畏寒,這是外邪未散的表現,此時熱度並非陣發性發作,還不能服用大承氣湯。如果腹脹滿而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緩和胃氣,避免大瀉。
陽明病而見脈遲,是濕旺之診。雖汗出不惡寒者,表證已解,然而裡熱未成,以其土濕也。其身必重,濁濡滯。迨至胃熱已盛,燥奪其濕,肺腑壅遏,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證欲解,可攻裡也。再驗其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胃熱盛實,大便已硬也。宜以大承氣泄之。
白話文:
陽明病脈搏跳動遲緩,這是濕氣過多的證兆。即使出汗也不怕冷,表示表證已經解除,但裡熱還沒有形成,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患者一定會感到身體沉重、渾濁黏膩。等到胃熱已經嚴重,燥氣耗盡濕氣,肺腑受到阻礙,出現呼吸短促、腹脹、喘息,並且有潮熱症狀,這表示表證即將解除,可以攻治裡證。再觀察手腳如果感到浮腫而汗出,表示胃熱旺盛,大便已經乾燥變硬。此時應當服用大承氣湯泄下濕熱。
蓋四肢秉氣於胃,胃寒則四肢厥冷,胃熱則四肢氣蒸汗泄,故手足汗出,是為胃熱之極,大便硬也。若汗雖多,猶微發熱而惡寒者,外未解也,不可攻裡。即外已解而其熱不潮,尚非可下之時,未可與承氣湯。若腹中大滿不通者,急不能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通其大滿而止,勿令大泄下也。
白話文:
身體的四肢接受了胃部的氣血,所以如果胃部寒涼,四肢就會冰涼疼痛;如果胃部過熱,四肢就會氣蒸發熱並且出汗。因此,手腳大量出汗表示胃熱極盛,大便也可能會比較硬。
如果雖然出汗很多,但依然有些微發燒和怕冷,代表外邪尚未驅除,不能夠用攻裡的方式治療。即使外邪已經驅除,但餘熱未退,還不到可以使用承氣湯的時候。
如果腹部脹滿不通,情況危急必須立刻處理,可以使用小承氣湯,輕微調和胃氣,緩解脹滿即可,不要讓它大量瀉下。
3. 小承氣湯(五十九)
大黃(四兩) 厚朴(二兩) 枳實(二枚煮)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更衣者勿服也。
白話文:
**大黃:**4 兩 厚朴: 2 兩 枳實: 2 枚,煮熟使用
4. 小承氣證五(陽明二十三)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嘔吐、拉肚子、發汗,輕微煩躁、小便頻繁、大便硬結,可用小承氣湯治療。
吐下發汗,傷其津液,微覺心煩,小便數行,大便因硬者,此將來之大承氣證,宜早以小承氣湯和之,即愈也。
白話文:
嘔吐、瀉下和發汗會損傷體液,導致輕微的心煩,頻尿,大便因乾燥而硬,這是未來會發展成大承氣證的徵兆,建議及早用小承氣湯調理,即可痊癒。
5. 調胃承氣證五(陽明二十四)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有陽明病,病人沒有嘔吐也沒有腹瀉,但是感到心裡煩躁,可以給他服用調胃承氣湯。
不因吐下而心煩者,胃陽原盛,所謂正陽陽明也。燥土耗傷津液則煩。心煩即譫語之根,甚則譫語。此亦大承氣之初證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服用催吐或瀉藥後不會出現心煩的症狀,說明胃陽原本旺盛,這屬於正陽陽明證。乾燥的胃熱會消耗津液,導致煩躁不安。心煩是神志不清的根源,嚴重的話會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症狀。這也是大承氣湯初期常見的症狀。
6. 亡津便硬證六(陽明二十五)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白話文:
陽明病本就容易出汗,醫生又大量發汗,病人病癒後,仍略感不適,渾渾噩噩的,這是因為大便一定很硬。這是因為津液不足,胃中乾燥,所以導致大便硬結。應詢問病人每天小便的次數。如果原本每天小便三四次,現在一天只小便一兩次,就能知道大便不會很快排出。現在小便次數少,是津液迴流胃中,所以知道很快就會排便。
本自汗出,又重發其汗熱隨汗泄,病已瘥矣,尚微煩,而不了了者,此過汗亡津,胃中乾燥,大便必硬。當問其小便一日幾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則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還入胃中,腸胃滋潤故也。
白話文:
原本汗出,但又再次出現發汗發熱,隨著汗液排出,病情已經好轉,但還有點不舒服,而且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揮之不去。這是因為過度出汗導致體液流失,胃部乾燥,大便肯定會變硬。應該詢問病人一天小便的次數。如果過去小便次數多,現在少了,那麼大便肯定很快就會排出,這是因為體液又回到了胃中,腸胃得到滋潤的緣故。
7. 蜜煎導證七(陽明二十六)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以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白話文:
患有陽明病的人如果自發出汗,若是使用發汗藥物後小便自動通利,那麼認為是津液內部枯竭,即使病情嚴重也無法用攻法治療。應該等患者自行想要大便,可以用蜂蜜煎服導瀉藥來通便。如果用土瓜根或豬膽汁,也可以當作導瀉藥使用。
本自汗出,若又發其汗,或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非胃熱土燥可比。大便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結而不下,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土瓜根汁入少水筒吹入肛門,大便立通)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也。
白話文:
本來就已經出汗了,如果再發汗,或是自己小便通暢的人,這是因為體內津液耗盡,而不是胃熱、土燥引起的。大便雖然硬,也不可攻下。
當大便自己想要出來卻出不來時,可以用蜂蜜煎水導引排便。如果使用土瓜根(將土瓜根汁放入小水筒吹入肛門,大便會立刻通暢)和豬膽汁,也可以起到導便的作用。
8. 蜜煎導方(六十)
蜜(七合)
上一味入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
白話文:
將上一種藥材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煎煮。等到稍稍凝結,像飴糖一樣,要攪拌它,不要讓它燒焦。當它能夠製成丸子時,用手將它捏成條狀,讓它的前端尖銳,像手指一樣大,長約兩寸左右。趁藥材還熱的時候趕緊做,冷了就會變硬。將這個藥條塞入肛門中,用手緊緊抱住,想要大便的時候再把它取出。
9. 豬膽方(六十一)
大豬膽(一枚)
上一味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白話文:
取一個豬膽。
將豬膽汁混合少量醋後,灌入腸道中,約莫一顿飯的時間後,就會有大便排出。
10. 麻仁丸證八(陽明二十七)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摶,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白話文:
趺陽脈搏動浮起且澀滯,浮起表示胃氣旺盛,澀滯則小便頻繁。浮起和澀滯同時出現,則大便難解。此時脾氣鬱結,可用麻仁丸治療。
陽明胃經自頭走足,行於足趺動脈,曰衝陽,故名趺陽。陽盛則脈浮,浮則胃氣強壯也。血虛則脈澀,澀則風木疏泄而小便數也。浮澀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則難。其脾氣約結而糞粒堅小,此太陽陽明之證也。(八章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潤燥而滑腸,芍藥大黃清風而泄熱,厚朴枳實行滯而開結也。
白話文:
胃經從頭部沿著足部運行,在足背脈絡處,稱為衝陽,因此取名為趺陽。陽氣過盛,脈象就會浮現,浮脈表示胃氣旺盛。血虛導致脈象澀滯,澀滯表示風氣通暢而小便頻繁。浮脈和澀脈同時出現,表示土虛水枯,大便會困難。脾氣凝聚而糞便堅硬細小,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的證狀。(八章中所說的太陽陽明證,就是脾氣凝滯。)宜服用麻仁丸。麻仁和杏仁滋潤乾結並潤滑腸道,芍藥和大黃能清風熱,厚朴和枳實能緩解停滯並打開結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