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麻黃證三(陽明十五)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經迫腑郁,胃逆肺脹,故喘而胸滿。宜麻黃湯。麻黃髮表而散汗,杏仁降逆而止喘。不可下也。

白話文:

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生的情況,病人會出現呼吸急促且胸部脹滿的症狀,這種情況不能使用瀉下的治療方式,應該使用麻黃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生時,病邪會從經絡侵入臟腑,導致胃氣上逆,肺氣壅塞,所以才會出現呼吸急促和胸部脹滿的症狀。此時應該使用麻黃湯來治療。麻黃具有發散表邪、促進排汗的作用,杏仁則能降逆氣、平喘止咳。因此,這種情況絕對不能使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

2. 桂枝葛根證四(陽明十六)

太陽病項背強,

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陽明經行身之前,自頭下膈而走足;太陽經行身之後,自頭下項循背而走足。太陽經病頭痛項強而已,不至

反汗出惡風者,緣太陽表病不解,鬱遏陽明經腑之氣不得順降,逆沖胸膈背者。胸之腑也,胸膈脹滿則項背壅阻愈格太陽下行之路,故

反汗出惡風者。葛根泄陽明之經氣,降逆而達郁也。

白話文:

太陽病的症狀是脖子和背部僵硬,如果出現反而出汗、怕風的情況,就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

陽明經是運行在身體前面的經絡,從頭部往下經過橫膈膜而到腳;太陽經是運行在身體後面的經絡,從頭部往下經過脖子、順著背部而到腳。太陽經的疾病症狀只有頭痛、脖子僵硬而已,不至於會出現反而出汗、怕風的現象。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陽經的表證沒有解除,導致陽明經腑的氣被鬱積而無法順利下降,反而向上衝擊胸部和背部。胸部是腑的部位,胸部和橫膈膜如果脹滿,就會使脖子和背部的阻塞更加嚴重,阻礙了太陽經向下運行的路徑,所以才會有反而出汗、怕風的現象。葛根可以宣洩陽明經的氣,使逆行的氣下降,從而疏通鬱積。

3. 桂枝加葛根湯(五十四)

桂枝(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切) 葛根(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

白話文:

用桂枝三兩、芍藥二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切好的生薑三兩、葛根四兩,這六味藥材。先用水一斗煮葛根,煮到水量減少二升時,撈掉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三升藥汁,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蓋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好,不需要喝粥。

4. 葛根證五(陽明十七)

太陽病項背強,

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營為寒傷,閉束二陽衛氣。葛根湯:葛根泄陽明之衛,麻黃泄太陽之衛,桂枝、芍藥通經絡而清營血,姜、甘、大棗和中氣而補脾精也。

白話文:

如果得了太陽病,出現脖子後背僵硬,沒有汗,又怕風的情況,就用葛根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營氣受到寒邪侵襲,導致太陽和陽明兩條經絡的衛氣被束縛住。葛根湯的功效在於:葛根可以疏泄陽明經的衛氣,麻黃可以疏泄太陽經的衛氣;桂枝和芍藥可以疏通經絡、清除營血中的邪氣;生薑、甘草、大棗則可以調和中焦之氣,並且補養脾胃的精氣。

5. 葛根湯(五十五)

葛根(四兩) 麻黃(二兩) 桂枝(二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白話文:

將葛根四兩、麻黃二兩、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約合現今2000毫升),先煮麻黃和葛根,煮到水量減少二升(約合現今400毫升)時,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約合現今600毫升),濾去藥渣。將藥液溫熱服用一升(約合現今200毫升),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服用後不需要喝粥,其餘注意事項和禁忌都和桂枝湯的服用方法相同。

6. 葛根證六(陽明十八)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太陽表寒外束,經絡壅迫,郁遏陽明胃氣,不能容納水穀已化之食,必當注泄而下。葛根、麻黃泄二陽之衛郁,以松裡氣也。

白話文:

如果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一定會出現腹瀉。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太陽經受到外來的寒邪束縛,使得經絡阻塞,進而抑制了陽明胃氣的運行,導致胃無法容納已經消化過的食物,所以必然會以腹瀉的方式排出。葛根和麻黃這兩種藥物可以疏泄太陽經和陽明經的阻滯,使體內的氣機順暢。

7. 葛根半夏證七(陽明十九)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二陽合病,經迫腑郁,不能容納水穀未化之食,必當湧吐。而上半夏降胃逆而止嘔吐也。

白話文:

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沒有腹瀉,但是有嘔吐症狀的,使用葛根加半夏湯來治療。

這是指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經絡氣機受到壓迫,腸胃鬱結,無法容納消化不良的食物,必然會發生嘔吐。這裡使用半夏的原因是它能夠降逆胃氣,從而止住嘔吐。

8. 葛根加半夏湯(五十六)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炮去黃汗焙) 桂枝(二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白話文: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炮製過,去除黃色的汗水後烘烤)、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洗淨)。

將以上八味藥材,用水一斗,先煮葛根和麻黃,煮到剩下八升時,撈出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二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服藥後蓋被子,稍微發汗即可。

9. 陽明腑病(二十七章)

陽明病自經傳腑,腑病宜下。其經證未罷,猶見惡寒,則宜先汗而後下。經證已解,惡寒不作,而潮熱汗出,全是腑證,當相其緩急而用下法也。

白話文:

陽明病從經絡傳到腑,變成腑病的時候,就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經絡的症狀還沒有完全消失,仍然有怕冷的現象,就應該先用發汗的方法,然後再用瀉下的方法。如果經絡的症狀已經解除,不再怕冷,而是出現像潮水一樣定時發熱、並且出汗,這完全是腑病的症狀,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選擇適當的瀉下方法。

10. 陽明腑證調胃承氣證一(陽明二十)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太陽病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此但傳經絡而不入臟腑,發汗則解矣。乃當三日少陽之期,發汗不解而反蒸蒸發熱者,此不在經而在胃也。宜早以調胃承氣調之,免後此之用大承氣。此大承氣之初證也。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發作三天,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沒有好轉,反而出現持續發熱的現象,這就表示病邪已經進入胃部,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

太陽病發作兩天,陽明病發作三天,少陽病發作四天,這些情況下,病邪都只是在經絡中傳遞,還沒有進入內臟,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可以痊癒。然而,如果到了少陽病發作的第三天,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沒有好轉,反而出現持續發熱的現象,這就表示病邪不在經絡,而是在胃部。應該及早使用調胃承氣湯來調治,以免之後需要用到更強效的大承氣湯。這就是大承氣湯證的初期症狀。

11. 調胃承氣湯(五十七)

大黃(三兩,清酒浸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斤)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白話文:

將大黃(三兩,用清酒浸泡後去除外皮)、甘草(二兩,烤過)和芒硝(半斤)這三味藥材切碎。加水三升煎煮至剩下一升,濾掉藥渣後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稍微煮沸,稍微放溫後分次少量服用。

12. 大承氣證二(陽明二十一)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二陽並病,太陽經證既罷,但有陽明腑證,潮熱,汗出,大便難而譫語,全是胃腑燥熱閉塞不通,下之泄其胃熱則愈,宜大承氣湯也。潮熱,即日晡發熱,按時發作,期如潮信也。

白話文:

兩個陽經同時生病,太陽經的症狀已經消失,但只剩下發燒且像潮水一樣定時發熱,手腳微微出汗,大便困難而且胡言亂語,這種情況用瀉下的藥物治療就會好轉,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兩個陽經同時生病,太陽經的症狀既然已經解除,就只剩下陽明腑的症狀,像是發燒且像潮水一樣定時發熱,出汗,大便困難而且胡言亂語,這些完全是胃腑燥熱阻塞不通的表現,用瀉下的藥物把胃裡的熱邪排泄出來就會好轉,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所謂的潮熱,就是指在下午發熱,會像潮水的漲退一樣定時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