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五 (5)

卷五 (5)

33. 甘草瀉心湯(五十)

甘草(四兩) 大棗(十二枚) 乾薑(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芩(三兩) 黃連(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34. 石脂禹餘糧證七(太陽一百二十九)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傷寒誤服寒涼湯藥,傷其中氣,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下利未止,謂其中有積熱,復以他藥下之,陽氣脫陷,下利不止,醫又意中寒,以理中與之,其利益甚。理中者,但理中焦。此之下利在於下焦滑脫,何以能止?宜赤石脂、禹餘糧湯固下焦之滑脫,利乃可止也。

若使複利不止者,必由土濕水停,前竅不通而後注二腸,當利其小便,水道開而穀道合矣。

35. 赤石脂禹餘糧湯(五十一)

赤石脂(一斤) 禹餘糧(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36. 五苓散證八(太陽一百三十)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煩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在太陽四十二)

本以攻下之故,得心下痞證,是宜服瀉心,乃與瀉心湯。而痞不解,其人土濕水停,口渴心煩,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泄水燥土,以利小便。土燥則中氣轉運,濁降清升,痞硬自消也。痞證必兼下利,上章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利小便之法,五苓散是也。五苓證痞與下利兼醫,此但言痞而不言下利者,省文也。

37. 旋覆代赭證九(太陽一百三十一)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湯主之。

傷寒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以外證雖解而汗下傷中土,敗胃逆礙膽經降路,胃口痞塞,肺氣鬱蒸而化痰飲,胃土壅遏而生噦噫。旋覆花代赭石湯,參甘大棗補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氣。旋覆花行痰飲而開鬱濁也。濁氣上填痞悶噫氣,以旋覆花代赭石補虛降逆,噫氣立除。若除後再用,則病下陷,不可常服也。

38. 旋覆花代赭石湯(五十二)

旋覆花(三兩) 代赭石(一兩) 生薑(五兩) 半夏(半斤洗) 甘草(三兩炙) 人參(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39. 瓜蒂散證十(太陽一百三十二)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諸亡血家不可與。

病如桂枝證,但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其內則心中痞硬,氣上衝於咽喉不得喘息,此為心有寒痰阻塞竅隧,故令肺氣壅塞不得布散也。法當吐之,宜瓜蒂散。香豉行其滯,小豆泄其濕,瓜蒂湧其寒痰。若諸亡血之家,血慣上逆,不可與也。

40. 瓜蒂散(五十三)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利乃止。

41. 經脈動惕證十一(太陽一百三十三)

傷寒吐下後發汗,陽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吐下而又發汗,陽虛生煩,脈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疼痛,緣陽亡土敗,胃氣上逆,礙膽經降路,膽脈自胃口而循兩脅,膽經壅塞,故心下痞而脅下痛,胃口堵塞,肺氣不得下行,故上衝咽喉,肺胃上逆,陽氣升浮,旋轉不寧,故頭目眩冒,濁氣鬱蓄而不疏通,經脈莫容,故動惕不安。如是者,久而成痿。

蓋肝司營血而主筋脈,血旺筋柔,是以不痿。甲木逆升,相火上炎,乙木下降,鬱而生風,營血瘀澀,經氣不暢,風木抑遏,是以動搖,久而經脈失養,故成痿病也。

素問痿病,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絡之海,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衝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而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陽明下降則化金水,金水收藏,相火下秘而溫腎,肝木氣滋榮,故筋脈輕健而不痿軟。

陽明不降,胃逆膽升,火泄而水寒生,氣枯槁,筋脈不榮,是以成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