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桂枝越婢證二(太陽二十九)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此申明上章之義。前章發熱惡寒,發熱多而惡寒少,是形作傷寒也。傷寒脈當弦緊,乃脈微而惡寒(微即弱之變文),其脈不弦緊而弱,必緣血虛。血虛脈弱者必滿,若被火薰愈爍其血,不止渴也,必作譫語。脈弱是以發熱偏多。脈法諸弱發熱是也。發熱是營氣之虛,而惡寒是衛氣亦虛也。

故上章謂之陰陽俱虛。然虛而外見惡寒,非無表證。有表證脈必浮,如其發熱而脈浮,則陰陽雖俱虛而解之之法,究當令其汗出而愈。但發汗另有善方,不可以他藥發表耳。下章桂枝二越婢一湯則美善而無弊矣。

白話文:

這種情況看起來像是得了傷寒,但脈象不是弦緊而是虛弱。脈象虛弱的人一定會口渴,如果又用火烤身體,就會開始說胡話。脈象虛弱的人會發燒,而且脈象是浮的,治療方法應該要讓他出汗,這樣才會好。

這段話是在解釋上一章的意思。上一章說發燒怕冷,發燒比怕冷更嚴重,這種情況看起來就像是得了傷寒。傷寒的脈象應該是弦緊的,但現在脈象卻是微弱而且怕冷(微弱就是虛弱的另一種說法),脈象不是弦緊而是虛弱,這一定是血虛的緣故。血虛脈弱的人一定會覺得口渴,如果又用火烤身體,會更加消耗血液,不只會口渴,還會開始說胡話。脈象虛弱的人發燒的情況會比較嚴重。脈象各種虛弱的情況都代表發燒。發燒是營氣虛弱的表現,而怕冷則是衛氣也虛弱的表現。

所以上一章說這種情況是陰陽都虛。雖然虛弱,但外表看起來還是怕冷,表示還是有表證。有表證的話,脈象一定是浮的。如果發燒而且脈象是浮的,就表示陰陽雖然都虛,但治療的方法還是要讓他出汗才會好。只是發汗有比較好的方法,不可以用其他的藥來發汗。下一章的桂枝二越婢一湯是很好而且沒有副作用的藥方。

2. 桂枝越婢證三(太陽三十)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此申明上二章之義,前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形作傷寒,而其脈不弦緊而微弱者,以血藏於肝而內胎君火,實以陰質而抱陽氣,血虛脈弱是無陽也,其惡寒雖少不可不解,發熱既多不可不清,但不可更以他藥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重泄營血,輕泄衛氣,而兼清內熱,則表裡全瘳矣。此無陽也,即前章陰陽俱虛意。

此不可更汗,發明前章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句義,言尋常汗吐下法俱不可更用,當另有汗法,桂枝越婢是也。(此章包上發熱脈浮意)二章是首章脈微惡寒一條治法。

白話文:

太陽病發作,出現發燒怕冷,但發熱比怕冷更明顯,而且脈象微弱,這表示體內陽氣不足,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應該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

這段話是為了說明前面兩段的意義。之前說到的發燒怕冷,發熱比怕冷明顯,看起來像是傷寒的症狀,但脈象不是弦緊而是微弱,是因為肝臟儲藏血液,內含君火,本質是陰性卻包藏著陽氣。血液虛少導致脈象微弱,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雖然怕冷的感覺比較輕微,但還是要解決,發熱既然比較明顯,也要加以清除。只是不能再用其他藥物來發汗,應該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這個方子可以重點地疏泄營血,輕微地疏泄衛氣,同時清除體內熱氣,這樣一來表裡都能痊癒。這裡說的陽氣不足,和前面提到的陰陽俱虛是同樣的意思。

這裡的「不可更汗」,是為了進一步說明前面說的「不可再發汗、瀉下、催吐」的意思。意思是說,一般常用的發汗、催吐、瀉下等方法都不能再用了,應該用其他發汗的方法,而桂枝越婢湯就是一種。這段話也包含著之前說的發熱脈浮的意思。前面第二段的內容,是第一段提到的脈微怕冷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

3. 桂枝二越婢一湯(四)

桂枝(十八銖) 芍藥(十八銖) 甘草(十八銖) 大棗(四枚) 生薑(一兩三錢) 麻黃(十八銖) 石膏(十四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三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

白話文:

將桂枝、芍藥、甘草各取十八銖,大棗四枚,生薑一兩三錢,麻黃十八銖,石膏十四銖。

將以上七味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五升水,先將麻黃煮沸三次,撈去浮沫,再將其他藥材放入一起煮,煮至剩二升藥液,溫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