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大陷胸湯(四十二)

大黃(六兩)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匕)

上二味以水六升,先煎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2. 大陷胸證二(太陽一百一十二)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六七日後結胸而膈熱內實,心下滿痛,按之如石之硬者,是真大陷胸證也。結胸之脈寸浮而關沉,後章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是也。脈沉而緊,指關上言,抵當湯證。脈微而沉,反不結胸。蓋結胸之脈關上必沉也。後章小結胸病正在心下,脈浮滑者,太陽病下之脈浮者,必結胸也。皆指寸脈言。

3. 大陷胸證三(太陽一百一十三)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時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結胸證,攻下後下寒逼熱在上,病但在胸不至少腹,此從心上至於少腹硬滿而痛,是結胸而兼陽明腑證也。合之,舌上燥渴,日晡潮熱,全是胃腑燥熱,但小有潮熱,腑邪尚輕,故用陷胸而不用承氣也。

4. 大陷胸丸證四(太陽一百一十四)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胸膈痞塞,濕熱薰沖,俯則痛甚,故項常反折,狀如柔痙。大陷胸丸,硝黃蕩其結熱,杏仁破其滯氣,葶藶泄其水飲,變湯為丸,病連項頸,恐湯之速下也。

5. 大陷胸丸(四十三)

大黃(半斤) 芒硝(半升) 葶藶(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熬)

上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合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6. 結胸忌下證五(太陽一百一十五)

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結胸之脈寸浮關沉,寸浮則上熱,關沉則中寒。上熱甚而中寒不甚,則浮多而沉少,是以可下。若其脈浮大,絕無沉意,非是無中寒也,乃中寒之極,陽氣全格於上,是以但見浮大而不見其沉下,之中氣敗竭,必死無疑也。結胸可以下愈者,下焦之陽未至絕根,故推陷其上郁之陽,使之通達於下,以接下焦之根,是以愈也。其脈浮大,則陽已絕根於下,是中虛外寒之診,下之所以速其死也。

7. 結胸煩躁證六(太陽一百一十六)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遷延日久,結胸證無一不具。若見煩躁,則熱極矣。上熱極者,下寒必極。如是者,雖不下而亦死。非死於上熱,非死於下寒,乃死於中氣之敗也。

8. 小結胸證七(太陽一百一十七)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位,與大結胸同;但按之則痛,未如大結胸之不按亦痛也;脈則浮滑,亦不如大結胸之寸浮關沉,白虎湯證脈浮滑者。此里有熱,表有寒也。此雖不如大結胸之熱實,而亦有裡熱;較之大結胸證同而病輕。小陷胸湯黃連泄熱,半夏降逆而滌飲,栝蔞清金而去垢,是即大陷胸之制變而從輕者也。

9. 小陷胸湯(四十四)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內諸藥,煮出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10. 臟結證八(太陽一百一十八)

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何謂臟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細小沉緊,名曰臟結。舌上白苔滑者,難治。

結胸證不按亦痛。前章膈內拒痛,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心下不按亦痛。此曰按之痛者,按之則痛劇耳。寸脈浮者,膈上有熱也。關脈沉者,腹中寒也。臟結如結胸狀,病因陰邪逆沖,即太陰之心下結硬而上無熱者也。其脈寸浮關沉,亦與結胸無異。加以脈小細緊,則陰邪獨結而無陽也。

關主中焦。人之衛氣出於下焦,升清陽於濁陰者,中焦也。宗氣出於上焦,降濁陰於清陽者,中焦也。今關脈細小沉緊,則積寒內結,有陰無陽。是謂死陰,故名臟結。心竅於舌,白苔滑者,心火敗而肺津凝也。金性收斂,得火以溫之,則霧氣飄灑而不凝,所謂相剋而實相成也。

火衰則肺氣不布,而津液郁濁膠塞心宮。故舌上苔生滑者,氣滯而津凝也。土燥則津枯而黃澀,金濕則液凝而白滑。寒熱之分也。舌苔白滑,火敗金鬱,是以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