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1. 卷五
2. 太陽經下篇(二十五章)
3. 太陽壞病結胸痞證
太陽之病不解於太陽而入陽明之腑,太陰之臟,寒熱之偏勝,危機伏藏,是皆太陽之壞病也。然悠忽失治,離表傳裡,俟其入於陽明而用承氣,入於太陰而用四逆,猶有救壞之方。至於未成,陽明下早而為結胸,將成太陰,誤下而為痞,則陽明不成為陽明,太陰不成為太陰,承氣四逆方俱不可用,是為壞中之壞,莫可救挽者也。仲景於此變承氣四逆而為陷胸瀉心法,挽逆為順,至德神功,無以加矣。
白話文:
太陽病沒有在太陽經治好,反而傳入陽明的腑或太陰的臟,產生寒熱偏盛的狀況,這時危機潛藏,這些都是太陽病的壞病。然而,如果輕忽而沒有及時治療,讓病邪從表傳入裡,等到它傳入陽明經時才用承氣湯,傳入太陰經時才用四逆湯,這樣雖然還有挽救的方法。但是,如果還沒傳入陽明就過早地用下法,就會形成結胸,如果還沒傳入太陰就誤用下法,就會形成痞證,這樣一來,陽明經就無法按照陽明的常態發展,太陰經也無法按照太陰的常態發展,承氣湯和四逆湯都不能使用了,這就是壞病中的壞病,幾乎沒有辦法可以救治。張仲景針對這種情況,變通承氣湯和四逆湯,改用陷胸湯和瀉心湯的治法,把逆轉的病情轉為順利,這種高深的醫術和神奇的功效,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超越了。
4. 太陽壞病結胸痞證提綱一(太陽一百一十)
病發於陽者,多入陽明而為熱;病發於陰者,多入太陰而為寒。病發於陽,俟其表證已解,內熱既實而用下,乃不為早。下早則表陽陷而為結胸,此陽明之壞病也。病發於陰,始終不可用下,誤下則里陰升而為痞,此太陰之壞病也。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承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來(在太陽首篇)。病發於陽,風傷衛也。風傷衛氣,遏逼營血而生內熱。臟陰衰者,多傳於陽明。當其經熱方盛,法宜解表。俟至表熱傳胃,乃可攻下。邪之內傳,腑熱未成,胸熱先作,以陽盛於上也。熱未入腑,下之若早,中氣受傷,升降倒置,胃土上逆,膽木不得下行。
君相合邪為病,而金肺熱愈隆,而皮毛不泄。經絡之熱遂內入胸膈,經腑之氣兩相拒格,硬滿作痛,是為結胸。病發於陰,寒傷營也。寒傷營血,束閉衛氣而生外寒。腑陽弱者,多傳於太陰。誤下則脾陽下陷,陰邪上填,堵塞心下,是謂痞證。未下之前,經熱非盛,故下後原無熱入。
但痞滿不消,久而鬱甚則生熱耳。內傷脾虛之證,往往心下痞滿,誤投寒涼,其痞愈甚,即此病也。結胸上熱下寒,而下寒不甚,故用陷胸湯,泄上焦之濕熱。痞證亦上熱下寒,而下寒較重,故用瀉心湯,清上而溫下。結胸證惟陽明少陽有之,以陽旺而生上熱也。(陽明上逆則少陽不降,二氣鬱升,膈熱壅逼,皮毛不泄,故經熱內入。
)痞證惟太陰有之,以陰旺而生下寒也。結胸因於下早,痞證因於誤下,大不同也。(結胸痞證總因胃氣不舒,甲木上逆,但有陰陽之分。)
白話文:
疾病如果發病於陽,多會傳入陽明經而轉為熱證;如果發病於陰,多會傳入太陰經而轉為寒證。疾病發於陽,要等到表證(身體表面的症狀)解除,內部的熱證確實形成之後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過早使用攻下會導致表陽之氣下陷,形成結胸,這是陽明經的壞病。疾病發於陰,始終都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錯誤地使用攻下會導致體內陰氣上升,形成痞證,這是太陰經的壞病。
疾病發於陽卻反而使用攻下的方法,熱邪會因此進入體內形成結胸;疾病發於陰卻反而使用攻下的方法,會因此形成痞證。之所以會形成結胸,是因為過早使用攻下的方法。
如果病情有發熱怕冷的症狀,是發於陽;如果沒有發熱只怕冷,是發於陰。(這在太陽篇的首篇提到過)。疾病發於陽,是風邪侵傷衛氣所致。風邪損傷衛氣,會阻礙營血的運行而產生內熱。如果臟腑的陰氣衰弱,多會傳入陽明經。當經絡的熱邪正盛時,應該用解表的方法來治療。等到表熱傳到胃部,才可以攻下。邪氣內傳,臟腑的熱證還未形成,胸部的熱邪會先出現,這是因為陽氣盛於上的緣故。熱邪還沒進入腑臟,如果太早使用攻下,會傷害中氣,導致升降功能顛倒,胃氣上逆,膽木之氣無法下行。
君火(心火)和相火(肝火)一同作亂產生疾病,而肺金的熱邪更加旺盛,導致皮膚毛孔無法正常疏泄。經絡的熱邪於是內入胸膈,經脈和腑臟之氣相互拒絕格擋,產生硬結脹滿疼痛,這就是結胸。疾病發於陰,是寒邪損傷營血所致。寒邪損傷營血,會束縛衛氣,導致體表發冷。如果臟腑的陽氣衰弱,多會傳入太陰經。錯誤地使用攻下,會導致脾陽下陷,陰邪上填,堵塞在心下,這就是痞證。在還沒使用攻下的時候,經絡的熱邪並不是太旺盛,所以使用攻下之後並不會有熱邪內入的情況。
只是因為痞滿無法消散,時間久了鬱結嚴重就會產生熱邪罷了。內傷導致脾虛的病證,常常會出現心下痞滿,如果錯誤地使用寒涼的藥物,痞證會更加嚴重,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結胸是上熱下寒,但下寒並不是很嚴重,所以可以使用陷胸湯,來疏泄上焦的濕熱。痞證也是上熱下寒,但下寒比較嚴重,所以要使用瀉心湯,來清上溫下。結胸的病證只會出現在陽明經和少陽經,是因為陽氣旺盛而產生上熱。(陽明上逆會導致少陽不降,二氣鬱積上升,膈部產生熱邪,阻塞壓迫,皮膚毛孔無法正常疏泄,所以經絡的熱邪才會內入)。
痞證只會出現在太陰經,是因為陰氣旺盛而產生下寒。結胸是因為過早使用攻下導致,痞證是因為錯誤使用攻下導致,兩者大不相同。(結胸和痞證總是因為胃氣不舒暢,肝木上逆導致,但有陰陽之分。)
5. 太陽壞病結胸證(十二章)
結胸者異日之陽明,今日下早而成者也。胃腑燥熱,汗亡其陰則成陽明;胸膈濕熱,下陷其陽則成結胸。若遲延數日,濕被燥奪,表寒已解,腑熱既實,一下而愈,何至於此?故太陽而見陽明之證,寧遲遲而用承氣,勿匆匆而用陷胸。蓋結胸乃陽明之壞病也。陽明之病在腹,結胸之病在胸。承氣泄下焦之燥熱,陷胸泄上焦之濕熱。高下不同,燥濕亦異也。
白話文:
結胸這種病,是太陽病日後轉變成陽明病的一種情況,也就是說,是因為今天太早使用攻下藥而造成的。胃腸的燥熱,導致汗液流失、陰液耗損,就會變成陽明病;胸膈的濕熱,使得陽氣下陷,就會形成結胸。如果能夠延遲幾天,讓濕邪被燥熱之邪消耗掉,表面的寒邪也已經解除,腸胃的熱邪也已經結實,只要使用攻下藥就能痊癒,又怎麼會演變成結胸呢?所以,太陽病出現陽明病的症狀,寧可慢慢地使用承氣湯,也不要急著使用陷胸湯。因為結胸病是陽明病的壞病。陽明病的病位在腹部,結胸病的病位在胸部。承氣湯是瀉下焦的燥熱,陷胸湯是瀉上焦的濕熱。病位高低不同,燥熱和濕熱的性質也不同。
6. 太陽壞病結胸大陷胸證一(太陽一百一十一)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者,身必發黃也。
太陽病脈浮而兼動數,浮則為表中於風,數則為營郁發熱,動則為經氣莫泄,郁迫而生疼痛,數從浮見,尚非內實,是以曰虛。其證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邪未解故也。醫不解表而反下之,動數之脈變而為遲,則胃氣敗矣。陽敗胃逆,礙膽木降路,逆沖胸膈,膽胃相拒,則膈內疼痛。
甲木下行化相火而歸癸水,相火在水,是為下焦主氣。今陽敗胃虛,甲木逆行,以下焦主氣客居膈上,衝動不已,此拒痛所由來也。心肺之氣以下降為順,胃膽逆阻,心肺莫降,相火上炎,助君火而刑辛金,則煩躁懊憹,氣短胸盈,膈熱鬱發,皮毛不開,經中陽氣亦遂內陷。經腑之熱彼此壅塞,心中堅凝,是為結胸。
肺金鬱遏,霧氣淫蒸,津液淤濁,化生痰涎。大陷胸湯硝黃清其鬱熱,甘遂決其痰飲,胸中邪熱推蕩無餘矣。若其不成結胸,但頭上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下,見小便不利者,是苦寒泄其脾陽,濕氣內鬱而無降路,身必發黃也。表熱傳胃則為陽明證,陽明有陽而無陰,故病燥熱。
表熱入膈則為結胸證,結胸上陽而下陰,故病濕熱。臟氣發舒則津液流溢,臟氣堙塞則痰涎凝結,無二理也。
按大陷胸證,表陽即陷而經邪未解,是宜內清胸膈之熱,外解皮毛之邪,使上郁之裡熱固自里散,內陷之表陽還從表出。仲景用大陷胸湯,但泄上焦濕熱,而不用表藥,是救急之法。此處尚可變通,愚意用石膏甘遂枳實麻黃,雙解表裡,得仲景法外之意矣。程氏曰:結胸證用枳實理中丸甚效,欲破其結而軟其堅,則黃芩栝蔞牡蠣為佳。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脈象是浮而且跳動快速,浮代表是風邪,跳動快速代表有熱,跳動代表疼痛,跳動快速也可能代表身體虛弱。如果頭痛發燒,稍微有盜汗,反而怕冷,這表示表證還沒解除。醫生反而用瀉下的藥物,原本跳動快速的脈象變成遲緩,這是因為胃氣受到損傷,導致胸膈內拒絕按壓的疼痛,胃裡面空虛,邪氣入侵到胸膈,造成呼吸急促煩躁,心裡悶悶不舒服,陽氣內陷,心下有硬塊,這就是結胸,需要用大陷胸湯來治療。如果沒有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地方沒有汗,而且脖子以上有汗,小便不利,那麼身體一定會發黃。
太陽病,脈象如果浮而且兼有跳動快速,浮代表風邪侵入體表,跳動快速代表體內氣血鬱積發熱,跳動代表經絡氣機無法宣洩,鬱積而產生疼痛,脈象雖然跳動快速但從浮脈來看,還不是內裡實證,所以說是虛。如果出現頭痛發燒,稍微有盜汗,反而怕冷,這是因為體表邪氣沒有解除的緣故。醫生不解表邪反而用瀉下的藥物,原本跳動快速的脈象變成遲緩,這是因為胃氣敗壞。陽氣衰敗,胃氣上逆,阻礙膽木的下行通道,反而向上衝擊胸膈,膽和胃互相抗拒,所以產生胸膈內疼痛。
甲木的氣機應該向下行化為相火,然後歸於癸水,相火在下焦水中,是下焦的主要氣機。現在因為陽氣衰敗,胃氣虛弱,甲木的氣機反而向上行,使得下焦的主氣停留在胸膈之上,不停衝動,這就是胸膈拒絕按壓疼痛的原因。心肺的氣機應該向下走才順暢,但是因為胃膽的氣機上逆阻礙,心肺的氣機就無法下降,相火就會向上燃燒,助長君火,反過來傷害辛金,就會導致煩躁不安,胸悶氣短,胸膈鬱熱,皮膚毛孔無法打開,經絡中的陽氣也因此內陷。經絡和臟腑的熱互相阻塞,心胸中堅硬凝結,這就是結胸。
肺金受到抑制,濕濁之氣瀰漫,導致津液淤積混濁,形成痰涎。大陷胸湯用芒硝和黃芩來清除鬱熱,用甘遂來排除痰飲,胸中的邪熱就能徹底清除。如果沒有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地方沒有汗,汗水只到脖子,並且小便不利,這是因為苦寒的藥物損傷脾陽,濕氣內鬱而沒有下降的通道,身體一定會發黃。表熱傳入胃就會形成陽明證,陽明證是陽熱旺盛而陰液不足,所以會出現乾燥發熱的症狀。
表熱傳入胸膈就會形成結胸證,結胸證是上焦陽熱而下焦陰虛,所以會出現濕熱的症狀。臟腑氣機舒暢,津液就會正常流動,臟腑氣機鬱塞,痰涎就會凝結,這是同樣的道理。
總之,大陷胸證,雖然表面的陽氣已經內陷,但經絡中的邪氣還沒有解除,所以應該向內清除胸膈的熱,向外解除皮膚毛孔的邪氣,使鬱積在內的熱從內而散,內陷的陽氣從表面散發出去。張仲景使用大陷胸湯,只洩上焦的濕熱,而不用解表的藥物,這是救急的方法。這裡其實可以變通,我認為可以使用石膏、甘遂、枳實、麻黃,同時解除表裡之邪,這也符合張仲景治療原則之外的深意。程氏認為,結胸證使用枳實理中丸效果很好,要打破結塊,軟化堅硬,可以使用黃芩、栝蔞、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