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三 (6)
卷三 (6)
1. 忌桂枝十二(太陽十六)
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大棗、甘草,甘味動嘔也。
白話文:
《忌桂枝十二(太陽十六)》的如下:
經常飲酒的人若患病,不可服用桂枝湯。這類患者一旦喝下桂枝湯便容易嘔吐,因為嗜酒之人體質上不適宜甘味藥物。方中的大棗、甘草等甘甜成分,會刺激胃部引發嘔吐反應。
2. 忌桂枝證十三(太陽十七)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大凡服桂枝湯即吐者,胸膈濕熱鬱遏,桂枝益其膈熱下咽即吐。緣其胃氣上逆,心下痞塞,肺郁生熱,無路下達。桂枝辛溫之性,至胸而出,不得入胃腑而行經絡,是以吐也。其後濕熱瘀蒸,必吐膿血。此宜涼辛清利之劑,不宜辛溫也。
白話文:
主題:忌桂枝證十三(太陽十七)
內容:
凡是服用桂枝湯後會嘔吐的人,以後必定會嘔吐膿血。
一般來說,一服桂枝湯就嘔吐的人,是因為胸膈間濕熱鬱結堵塞,桂枝會加重胸膈的熱氣,藥一入口就會嘔吐。這是由於胃氣往上逆衝,心窩部位氣機阻塞,肺部鬱熱無法向下宣通。桂枝的辛溫藥性,到達胸部就被排出,無法進入胃腑和經絡運行,因而引發嘔吐。之後濕熱鬱積蒸灼,必定會導致嘔吐膿血。這種情況適合用涼性、辛散、清熱、通利的藥方,不適合使用辛溫性質的藥物。
3. 忌桂枝證十四(太陽十八)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桂枝本解肌表以散風邪,若其人脈浮而緊,發熱汗不出者,是寒傷營血,營傷則束其衛氣,是當去芍藥之泄營血而用麻黃以泄衛氣,桂枝不可與也。與之表寒不解,反益經熱,是謂之誤。風家用桂枝所以不助經熱者,以其皮毛無寒,孔竅不閉,無須麻黃髮表,但以芍藥之酸寒泄其營血,桂枝之辛溫通其經絡,血熱自能外達。若傷寒服之,衛郁莫泄,經熱愈增,是助邪也。
白話文:
桂枝本是用來解除肌表風邪的,但如果患者脈象浮緊、發熱卻不出汗,就不能使用。必須牢記這一點,避免誤用。
桂枝的作用在於酥鬆肌表、驅散風邪,但如果患者脈浮緊、發熱無汗,這是寒邪損傷營血的表現。營血受損會束縛衛氣,此時應當去除芍藥(因其會耗洩營血)而改用麻黃來疏通衛氣,不可用桂枝。若誤用桂枝,不僅無法解除表寒,反而會加重內熱,這就是治療錯誤。
通常治療風邪用桂枝不會助長內熱,是因為患者體表無寒、毛孔未閉,無需麻黃發汗,只需以芍藥的酸寒之性調和營血,配合桂枝的辛溫作用疏通經絡,使內熱自然外散。但若傷寒患者服用桂枝,衛氣郁結無法宣洩,內熱反而更盛,這是助長病邪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