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桂枝甘草湯(三十五)

桂枝(四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白話文:

桂枝四兩、炙甘草二兩,將這兩味藥材,用水兩升煎煮,煮取一升後,去除藥渣,一次服用。

2. 陽虛耳聾證七(太陽九十八)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五臟陰也,陰中有陽,清陽升發開竅五官,濁陰下降七竅空靈,故能聞見。汗傷中氣,肝脾不升,肺胃不降,清陽下陷,濁陰上逆,濁氣堙塞聽宮障蔽,是以聾也。

白話文:

在還沒把脈時,病人會兩手交疊放在胸口上,醫生因此試著叫病人咳嗽,如果病人咳不出來,這必定是兩耳聽不見聲音的耳聾。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過度發汗導致身體虛弱。五臟屬於陰,陰中也有陽,清陽之氣上升散發,可以使五官通暢,濁陰之氣下降,則可使七竅靈敏。因為出汗過多損傷了中焦之氣,導致肝脾之氣無法上升,肺胃之氣無法下降,清陽之氣因此下陷,濁陰之氣反而上逆,濁氣堵塞聽覺的通道,造成聽力障礙,所以就耳聾了。

3. 身重心悸證八(太陽九十九)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若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裡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浮數之脈,當以汗解。設在下後,而見身重心悸之證,雖有浮數之脈,不可發汗。當使其自汗出乃愈。蓋水旺土濕,則身體重濁。木鬱風生,則心下悸動。以其傷肝脾之陽故也。所以然者,寸口雖見浮數,而尺中則脈微弱。寸口主表,尺中主裡。寸口浮數,雖為表實,而尺脈微弱,則為裡虛。

須裡氣漸復,表裡俱實,則裡氣內拒,表氣外發。邪無內陷之慮,便自汗出而愈。醫家於此,貴有實里解表之法。雖汗出而無虛虛之嫌,則以人巧而代天工矣。

白話文:

如果脈象呈現浮而且快的現象,正常來說應該發汗就會痊癒。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導致身體沉重、心悸,就不能再用發汗的方式。如果能自己出汗就會好轉。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寸關尺的尺脈微弱,這是體內虛弱的表現。必須等到體內和體表都恢復強壯,體液自行調和,自然就會出汗而痊癒。

脈象浮而快的,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用了瀉下的方式後,出現身體沉重、心悸的症狀,即使脈象呈現浮而快,也不能用發汗的方式治療。應該讓它自己出汗才會痊癒。這是因為水氣過盛導致脾土濕氣過重,所以身體才會感覺沉重;肝氣鬱結導致內風產生,所以心下才會悸動。這是由於傷害了肝脾的陽氣所導致的。會這樣的原因是,寸口脈雖然呈現浮而快,但是尺脈卻很微弱。寸口脈主管體表,尺脈主管體內。寸口脈浮而快,雖然是體表的實證,但是尺脈微弱,就是體內虛弱。

必須等到體內的氣逐漸恢復,體內體表都變得強壯,體內的氣才能抵抗病邪,體表的氣才能將病邪發散出去。這樣就不用擔心病邪會侵入體內,自然就會出汗而痊癒。醫生在治療這種情況時,最重要的是要能補強體內虛弱,同時又能解體表的病邪。這樣就算發汗也不會有使身體更虛弱的疑慮,這就如同醫生能運用技巧來代替自然的運作了。

4. 桂苓甘棗證九(太陽一百)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汗亡血中溫氣,風木鬱動,是以振悸。枝葉不寧則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則悸在臍間。臍下振悸,根本撼搖,則奔豚欲作矣。奔豚者,風木奔騰,狀如驚豚,上衝胸膈,及乎咽喉、腹脅、心首諸病,皆作喘呼,閉塞七竅,火生,病勢凶惡,莫此為劇。仲景、扁鵲以為腎邪(仲景霍亂臍上築者,腎氣動也;扁鵲難經腎之積曰奔豚),其實純是肝氣。蓋木氣奔沖,原於陽亡而水寒也。

苓桂甘棗湯,茯苓桂枝泄癸水而疏乙木,甘草大棗補脾精以滋肝血也。

白話文:

這個人發汗之後,如果肚臍下方出現跳動的感覺,這表示快要發作奔豚病了。可以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發汗過多,導致血液中溫煦之氣不足,風木之氣受到壓抑而躁動,才會產生跳動的感覺。如果這種跳動不安的感覺在心窩下,那是因為枝葉不安寧;如果跳動不安的感覺在肚臍之間,那是因為根本不穩固。肚臍下方跳動,是根本動搖的表現,表示奔豚病快要發作了。所謂的奔豚病,是風木之氣奔騰衝撞,像受驚的豬一樣,向上衝到胸膈,甚至衝到咽喉,還會引發腹部、脅部、心部、頭部等各種疾病,都會出現喘氣、呼吸急促,阻塞七竅的症狀。這時火氣會跟著上來,病情會非常嚴重,沒有比這個更糟糕的了。張仲景和扁鵲認為這是腎邪引起的(張仲景說霍亂時肚臍上面有跳動感,是腎氣發動;扁鵲在《難經》中說腎臟的積病叫做奔豚),但實際上完全是肝氣的問題。因為木氣奔騰衝撞,是起源於陽氣耗損和水氣寒冷。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這個方子,用茯苓和桂枝來疏導體內的癸水,疏通肝的乙木之氣;用甘草和大棗來補養脾的精氣,滋養肝的血液。

5.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三十六)

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白話文: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四種藥材,用甘瀾水一斗(約兩千毫升)煮,先煮茯苓讓水量減少兩升,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約六百毫升),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約兩百毫升),一天服用三次。甘瀾水的製作方法是:取水兩斗(約四千毫升),放在大盆中,用勺子不斷攪動,使水面上產生五六千顆細小水珠,就可取用。

6. 桂枝加桂證十(太陽一百零一)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

汗後陽虛,脾陷木氣不舒,一被外寒閉其針孔,風木鬱動,必發奔豚。若氣從少腹上衝心胸,便是奔豚發作,宜先灸核上各一壯,散其外寒,即以桂枝加桂湯,更加桂枝,以疏風木而降奔豚也。(桂枝加桂者,於桂枝湯內更加桂枝也。)

白話文:

用燒針的方式使其發汗,如果針刺的部位被寒氣侵襲,導致局部腫起發紅,就必定會引發奔豚病,症狀是氣從下腹部向上衝到心胸。這時要灸腫起的地方,各灸一壯(一壯指艾灸的單位),然後服用桂枝加桂湯,並且再多加二兩桂枝。

發汗後,身體陽氣虛弱,脾臟功能下降,肝氣也不舒暢,一旦被外來的寒氣封閉針孔,肝氣就會鬱結躁動,一定會引發奔豚病。如果感覺氣從下腹部往上衝到心胸,就是奔豚病發作了。應該先灸腫起的地方各一壯,驅散外來的寒氣,然後服用桂枝加桂湯,再多加桂枝,用來疏通肝氣,平降奔豚。 (桂枝加桂湯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多加桂枝)

7. 桂枝加桂湯(三十七)

桂枝(五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於桂枝湯內更加桂枝二兩,共五兩,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

這是將桂枝湯的配方,桂枝的用量從原本的的三兩增加到五兩,其他藥材用量和煎煮方法都和原本的桂枝湯一樣。

8. 桂枝加桂證十一(太陽一百零二)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

下後其氣上衝,是奔豚發作,也可與桂枝湯,用如前法,疏風木而降奔沖。若不上衝者,奔豚未作,不可與前湯也。

白話文:

太陽病經過攻下治療後,如果出現氣往上衝的現象,可以使用桂枝湯,依照之前的方法服用。如果沒有氣往上衝的現象,就不可以使用桂枝湯。

攻下治療後,如果出現氣往上衝,這是奔豚症發作,也可以使用桂枝湯,依照之前的方法服用,來疏散風邪、平降上逆的氣。如果沒有氣往上衝的現象,表示奔豚症還沒有發作,就不可以使用之前的湯藥。

9.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證十二(太陽一百零三)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

汗多亡陽,君火飛騰,神魂失歸,是以驚;生濁氣上逆,化生敗濁,迷塞心宮,是以狂作。桂枝加蜀漆、龍骨、牡蠣湯,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薑、大棗補脾而降逆,蜀漆吐腐瘀而療狂,龍骨、牡蠣斂神魂而止驚也。

白話文:

傷寒病,脈象浮在表面,醫生卻用火攻的方式強行逼汗,這樣會導致陽氣耗散,一定會出現驚恐發狂、坐立不安的症狀。這時候,應該使用桂枝湯去除芍藥,再加入蜀漆、龍骨、牡蠣組成的救逆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汗出太多導致陽氣耗損,體內的君火(指心火)向上浮動,使得神魂無法歸位,所以會出現驚恐;同時體內產生濁氣向上逆行,轉化成腐敗污濁之物,堵塞心臟,所以會發狂。桂枝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中,桂枝和甘草可以疏通肝木並補養中焦脾胃,生薑和大棗可以補養脾胃並降逆氣,蜀漆可以吐出腐敗瘀血並治療發狂,龍骨和牡蠣可以收斂神魂並停止驚恐。

10.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三十八)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蜀漆(三兩洗去腥) 龍骨(四兩) 牡蠣(五兩熬)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話文:

將桂枝(三兩,去除外皮)、甘草(二兩,炙烤過)、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蜀漆(三兩,洗去腥味)、龍骨(四兩)、牡蠣(五兩,熬煮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水一斗二升(古代容量單位),先煮蜀漆至水量減少二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