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四 (7)
卷四 (7)
1. 忌梔子證二十一(太陽九十一)
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白話文:
凡是使用栀子湯的病人,如果原本就有輕微腹瀉的情況,就不能給他服用。
梔子苦寒之性,泄脾胃而滑大腸。凡用梔子諸湯,設病人舊日脾陽素虛,大便微溏者,不可與服也。
白話文:
梔子性寒苦,會傷脾胃,導致大腸滑泄。凡是用梔子製成的湯藥,如果病人本來就脾陽不足,大便稍有稀溏,那麼就不適合服用。
2. 太陽壞病入少陰去路(十七章)
少陰以寒水而化君火,平人水火交則腎水溫。陰盛之人,水旺火衰,腎氣原寒。病在太陽,表陽外郁,內寒已動,一有汗下溫針之,逆陽亡土敗,寒水無制,水邪泛溢,死不旋踵。扶陽明而抑少陰,良工當思患而預防也。
白話文:
在人體中,「少陰」屬水,負責調控「君火」(心火),讓身體保持平衡。對於身體健康的普通人,水火相濟,腎水溫熱。
但對於陰氣過盛的人,水氣旺盛,火氣衰弱,腎氣本就偏寒。如果此時病症在陽明經(主表證),表陽被外邪遏制,內寒已經開始活動,此時如果輕易發汗或用溫針治療,就會損耗陽氣,土氣敗壞,寒水失去控制,水邪泛濫,可能迅速死亡。
因此,對於陰盛之人,應當扶助陽明經,抑制少陰經,有經驗的醫生應當提前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3. 太陽壞病入少陰桂枝附子證一(太陽九十二)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當太陽病型態出現發熱症狀後,汗液卻不斷流失,患者畏風,小便困難,四肢末梢微緊,難以彎曲伸展,這時應以桂枝加上附子的湯方來治療。
衛陽汗泄,皮毛失斂,是以汗漏不止;表虛,是以惡風;汗亡血中溫氣,木鬱不能行水,是以小便難;陽亡土敗,不能溫養四肢,是以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腎主五液,入心為汗,腎氣者諸陽之本,汗漏不止,則腎中陽根泄而不藏。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達肝木之郁陷,芍藥斂風氣之疏泄,姜甘大棗補脾精而和中氣,附子暖腎水以益陽根也。
白話文:
衛氣陽氣排出體外,皮膚毛孔無法收斂,因此汗液會不斷流出。身體表層虛弱,因此怕風。汗液會帶走血液中的溫熱之氣,肝氣鬱結無法疏通水分代謝,因此小便困難。陽氣衰退,脾土受損,無法溫養四肢,因此四肢會感到微痛,屈伸困難。腎臟主管五臟液體,會輸送到心臟化為汗液排出,腎氣是所有陽氣的根本,汗液不斷流出,表示腎臟陽氣虧損無法貯藏。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疏通肝木的鬱結,芍藥收斂風氣的疏散,生薑和紅棗甘甜,可以補益脾氣並調和中氣,附子溫暖腎水來滋養陽氣。
4. 桂枝加附子湯(三十二)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破八片) 生薑(三兩)
於桂枝內加附子一枚,破八片,余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60 克 芍藥:60 克 甘草:40 克 大棗:12 枚 附子:1 枚(預先搗碎成 8 片) 生薑:60 克
5. 芍藥甘草附子證二(太陽九十三)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發汗後病還沒有好,反而更怕冷,這是因為體虛的緣故。應該使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來治療。
汗泄血中溫氣,木鬱陽陷,故表病不解而反加惡寒。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清風而斂營血,甘草培土而榮木氣,附子暖水以補溫氣也。
白話文:
汗液不斷流失,血中溫熱的氣血也會隨之流失。這會導致肝氣鬱結,陽氣不足,所以表證(風邪侵襲肌表)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會更加惡化(出現惡寒)。
此時使用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味甘,能清涼平肝,斂住營血;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滋養肝木;附子味辛熱,能溫腎壯陽,補益溫氣。
6.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附子(一枚炮破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服。
白話文:
芍藥:30 克 甘草:30 克,炙用(烤過) 附子:1 枚,炮製後打成八片
7. 內外俱虛證三(太陽九十四)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白話文:
病人在服用瀉下藥後又出汗治療,必定會出現寒戰,脈搏變得微弱細小。這是因為體內外都虛弱的緣故。
申明上章惡寒之義。汗下亡陽,必身體振寒,而經脈細微。所以然者,以下傷其內,汗泄其外,內外之陽俱虛故也。
白話文:
說明上文「惡寒」的意思。出汗或瀉下導致陽氣虛衰,必定會出現身體顫抖,經脈細微的情況。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下法損傷了內在的陽氣,出汗耗損了外在的陽氣,內外陽氣都虛弱了。
8. 苓桂術甘證四(太陽九十五)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對於患上傷寒而嘔吐、腹瀉後心窩不適、滿脹,呼吸不順暢,頭暈目眩,脈搏深沉有力,發汗後會引發陽經發熱,全身發抖的人,可以使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進行治療。
吐傷胃陽則病上逆,濁氣衝塞,故心逆滿,陽氣浮升而無根,故起則頭眩。下泄脾陽則病下陷,風木抑鬱,故脈沉緊。木愈鬱而愈升,升發太過而不得平,故氣上衝胸。又復發汗以亡經中之陽,溫氣脫泄,木枯風動,於是身體振搖,勢如懸旌。此緣於水旺土濕而風木鬱動也。苓桂朮甘湯,苓朮泄水,桂枝疏木而甘草補中也。
白話文:
嘔吐會損傷胃陽氣,導致氣血上逆,濁氣阻滯,出現胸悶氣滿。陽氣上浮,失去根基,所以起身後會頭暈。腹瀉會損傷脾陽氣,致使氣血下陷,肝木鬱結,所以脈搏會沉緊。肝木越是鬱結,就會越往上升,上升過度就會失控,導致氣血衝上胸腔。如果再發汗,就會耗損經脈中的陽氣,溫暖之氣流失,肝木枯竭,風氣激動,於是身體就會搖晃,就像懸掛的旌旗一樣。這是因為水濕過多,脾胃功能失調,導致肝木鬱動造成的。苓桂朮甘湯可以發揮苓朮利水、桂枝疏肝、甘草補中的功效。
9. 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三十四)
茯苓(四兩) 甘草(二兩炙) 桂枝(二兩) 白朮(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茯苓(160 克) 甘草(80 克,炒過) 桂枝(80 克) 白朮(80 克)
10. 真武湯證五(太陽九十六)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方在少陰十九)
白話文:
陽熱之病發出汗後,汗出不止,體溫仍高,心悸、頭暈、身體抽搐,劇烈到想要捶打地面的,使用真武湯治療。(方劑見少陰病第十九條)
陽虛之人,發汗過多,土敗陽飛,則頭目眩暈;風木動搖,則心悸肉瞤。蓋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寒土濕,木鬱風生。是以悸動,根本搖撼則悸在臍間,枝葉振搖則悸在心下。振振欲擗地者,風動神搖,欲穴地以自安也。木鬱風動,原於土濕而水寒。真武湯生薑降濁而止嘔,苓朮泄水而燥土,芍藥清風而安振搖,附子溫腎水以培陽根也。
(真武湯治少陰病內有水氣,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嘔者。)
白話文:
對於陽氣虛弱的人來說,如果發汗過多,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陽氣外泄,從而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而風木之氣受到影響,則會出現心悸和肌肉抽搐。
這是因為肝木生長於腎水,而滋養於脾土。當腎水過寒、脾土過濕時,肝木就會鬱滯,產生風氣。因此,心悸的根本原因在於腎水過寒、脾土過濕,導致肝木鬱滯而生風。
如果心悸的症狀在臍間,表示風氣在肝木的根部;如果心悸的症狀在心下,表示風氣在肝木的枝葉。那種想要挖地鑽洞的表現,則是風氣擾動神志,想要找個洞穴來安身。
導致肝木鬱滯、風氣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脾土過濕、腎水過寒。真武湯中,生薑可以降濁止嘔,茯苓和朮可以利水燥土,芍藥可以清風安撫抽搐,附子可以溫暖腎水以滋養陽氣。
11. 桂枝甘草證六(太陽九十七)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流汗太多,病人會雙手交叉護住胸口,感覺心臟下方悸動不安,希望能夠按壓以緩解不適,這種情況適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
汗亡心液,火泄神虛,故叉手自冒其心(冒者覆也)。汗多陽亡,溫氣泄脫,風木不寧而土敗,胃逆濁氣填塞,風木上行,升路郁阻,故心下動悸,欲得手按以寧神宇。桂枝甘草湯,桂枝疏木而安動搖,甘草補土以培根本也。
白話文:
汗出過多,心臟液體虛耗,陽氣過度發散,導致精神虛弱,所以會交叉手臂,用自己的心氣來覆蓋心臟(覆蓋之意)。汗出過多,陽氣虛弱,溫熱之氣消散,導致肝風旺盛,脾胃虛弱,胃氣上逆,濁氣鬱結,肝風上行,升動之氣受到阻滯,所以心下悸動,想要用手按壓以安撫心神。服用桂枝甘草湯,桂枝能疏散肝氣,安撫動搖,甘草能補益脾胃,培補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