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忌梔子證二十一(太陽九十一)

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梔子苦寒之性,泄脾胃而滑大腸。凡用梔子諸湯,設病人舊日脾陽素虛,大便微溏者,不可與服也。

2. 太陽壞病入少陰去路(十七章)

少陰以寒水而化君火,平人水火交則腎水溫。陰盛之人,水旺火衰,腎氣原寒。病在太陽,表陽外郁,內寒已動,一有汗下溫針之,逆陽亡土敗,寒水無制,水邪泛溢,死不旋踵。扶陽明而抑少陰,良工當思患而預防也。

3. 太陽壞病入少陰桂枝附子證一(太陽九十二)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衛陽汗泄,皮毛失斂,是以汗漏不止;表虛,是以惡風;汗亡血中溫氣,木鬱不能行水,是以小便難;陽亡土敗,不能溫養四肢,是以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腎主五液,入心為汗,腎氣者諸陽之本,汗漏不止,則腎中陽根泄而不藏。桂枝附子湯:桂枝達肝木之郁陷,芍藥斂風氣之疏泄,姜甘大棗補脾精而和中氣,附子暖腎水以益陽根也。

4. 桂枝加附子湯(三十二)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破八片) 生薑(三兩)

桂枝內加附子一枚,破八片,余依前法。

5. 芍藥甘草附子證二(太陽九十三)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汗泄血中溫氣,木鬱陽陷,故表病不解而反加惡寒。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清風而斂營血,甘草培土而榮木氣,附子暖水以補溫氣也。

6.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附子(一枚炮破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服。

7. 內外俱虛證三(太陽九十四)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申明上章惡寒之義。汗下亡陽,必身體振寒,而經脈細微。所以然者,以下傷其內,汗泄其外,內外之陽俱虛故也。

8. 苓桂術甘證四(太陽九十五)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吐傷胃陽則病上逆,濁氣衝塞,故心逆滿,陽氣浮升而無根,故起則頭眩。下泄脾陽則病下陷,風木抑鬱,故脈沉緊。木愈鬱而愈升,升發太過而不得平,故氣上衝胸。又復發汗以亡經中之陽,溫氣脫泄,木枯風動,於是身體振搖,勢如懸旌。此緣於水旺土濕而風木鬱動也。苓桂朮甘湯,苓朮泄水,桂枝疏木而甘草補中也。

9. 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三十四)

茯苓(四兩) 甘草(二兩炙) 桂枝(二兩) 白朮(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10. 真武湯證五(太陽九十六)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方在少陰十九)

陽虛之人,發汗過多,土敗陽飛,則頭目眩暈;風木動搖,則心悸肉瞤。蓋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寒土濕,木鬱風生。是以悸動,根本搖撼則悸在臍間,枝葉振搖則悸在心下。振振欲擗地者,風動神搖,欲穴地以自安也。木鬱風動,原於土濕而水寒。真武湯生薑降濁而止嘔,苓朮泄水而燥土,芍藥清風而安振搖,附子溫腎水以培陽根也。

(真武湯治少陰病內有水氣,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嘔者。)

11. 桂枝甘草證六(太陽九十七)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汗亡心液,火泄神虛,故叉手自冒其心(冒者覆也)。汗多陽亡,溫氣泄脫,風木不寧而土敗,胃逆濁氣填塞,風木上行,升路郁阻,故心下動悸,欲得手按以寧神宇。桂枝甘草湯,桂枝疏木而安動搖,甘草補土以培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