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桂枝證二(太陽六)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寸為陽,尺為陰。營候於尺,衛候於寸。風泄衛氣,故寸脈浮;邪不及營,故尺脈弱。風愈泄而氣愈閉,故營鬱而發熱;氣愈閉而風愈泄,故營疏而汗出。嗇嗇淅淅者,皮毛振慄之意;翕翕盛也,猶言陣陣不止也。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皮毛被感,肺氣壅遏,旁無透竅,故上循鼻孔。

而鼻竅窄狹,泄之不及,故沖激作響而為鼻鳴。衛氣閉塞,郁其胃氣,獨陰不降,故生乾嘔。桂枝泄其營鬱,則諸證愈矣。

白話文:

太陽中風,指的是身體的陽氣浮於表面而陰氣虛弱的狀態。陽氣浮於表面,會感到發熱;陰氣虛弱,則會容易出汗。這種情況會伴隨輕微的畏寒、怕風,以及陣陣發熱、鼻塞、乾嘔等症狀,可以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脈象中,寸脈代表陽氣,尺脈代表陰氣。營養物質(營氣)主要在尺脈運行,而防禦外邪的衛氣主要在寸脈運行。風邪會耗散衛氣,所以寸脈會浮在表面;而邪氣尚未深入影響到營氣,所以尺脈會顯得虛弱。風邪持續耗散衛氣,導致氣機閉塞,使得營氣鬱結而發熱;反之,氣機越閉塞,風邪就越耗散衛氣,導致營氣疏散而汗出。所謂輕微的畏寒、怕風,指的是身體皮膚毛孔顫抖的感覺;陣陣發熱則是指發熱的感覺一陣陣地出現。肺主管皮膚毛孔,並從鼻子開竅。當皮膚毛孔受到風邪侵襲,肺氣就會受到阻礙而難以疏通,又沒有其他出口,所以會向上衝至鼻孔。

由於鼻孔狹窄,無法順利排出廢氣,所以會產生鼻鳴的聲音。同時,衛氣被阻塞,會影響到胃氣,導致胃氣不順,不能向下運行,所以會產生乾嘔的症狀。桂枝湯的作用是疏通鬱結的營氣,一旦營氣疏通,各種症狀就會自然消失。

2. 桂枝證三(太陽七)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主之。

營弱衛強,即上章陽浮陰弱之義,衛閉而遏營血也。邪風者,經所謂虛邪賊風也。風隨八節而居八方,自本方來者謂之正風,不傷人也。自沖後來者謂之賊風,傷人者也。如夏至風自南來是正風也,若來自北方是沖後也。義詳靈樞九宮八風篇。

白話文:

太陽病出現發燒且流汗的狀況,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所以才會導致流汗。想要驅除外來的邪風,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

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這跟上一章所說的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的意思相同,也就是衛氣閉塞而阻礙了營血的運行。所謂的邪風,就是經書所說的「虛邪賊風」。風會隨著時節變化而從不同方向吹來,從它本來應該來的方向吹來的風叫做正風,不會傷害人;從相反方向吹來的風叫做賊風,會傷害人。例如夏至時,風從南方吹來是正風,如果從北方吹來就是相反方向的風。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靈樞》的〈九宮八風篇〉。

3. 桂枝證四(太陽八)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於其時發汗則愈。桂枝湯主之。

陽明腑病汗愈出而胃愈燥,故發熱汗出而病不愈。病人臟氣平和,無他胃熱之證,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得風鬱勃而不和也。當先於其時以桂枝發汗則愈。遲恐變生他病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身體其他器官沒有疾病,只是時常發燒、自己會流汗,而且一直好不了,這是因為身體的衛氣不協調。只要在發燒開始時就讓他發汗,病就會好。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

陽明腑病的病人,流汗越多,胃就會越乾燥,所以發燒流汗卻不會好。如果病人身體器官沒有問題,也沒有胃熱的症狀,只是時常發燒、自己會流汗,而且一直好不了,這是因為衛氣受到風邪影響,鬱積而不能和諧運作。應該在發燒開始時就用桂枝湯發汗,病就會好。如果拖延,恐怕會產生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