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三 (4)
卷三 (4)
1. 桂枝證二(太陽六)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寸為陽,尺為陰。營候於尺,衛候於寸。風泄衛氣,故寸脈浮;邪不及營,故尺脈弱。風愈泄而氣愈閉,故營鬱而發熱;氣愈閉而風愈泄,故營疏而汗出。嗇嗇淅淅者,皮毛振慄之意;翕翕盛也,猶言陣陣不止也。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皮毛被感,肺氣壅遏,旁無透竅,故上循鼻孔。
而鼻竅窄狹,泄之不及,故沖激作響而為鼻鳴。衛氣閉塞,郁其胃氣,獨陰不降,故生乾嘔。桂枝泄其營鬱,則諸證愈矣。
白話文:
太陽中風的症狀是陽脈浮而陰脈弱。陽脈浮表示體內有熱自然會發熱;陰脈弱則容易自然出汗。患者會有瑟瑟發抖怕冷、微微畏風、陣陣發熱等現象,並伴隨鼻塞聲響與乾嘔症狀,此時應使用桂枝湯治療。
寸脈屬陽,尺脈屬陰。尺脈反映營血狀態,寸脈反映衛氣狀況。風邪侵襲會耗損衛氣,因此寸脈呈現浮象;邪氣未深入影響營血,所以尺脈較弱。風邪越消耗衛氣,氣機就越閉阻,導致營血鬱滯而生熱;氣機越閉塞,風邪消耗衛氣就越嚴重,使得營血不能固攝而汗出。
「嗇嗇、淅淅」形容皮膚毛髮顫抖寒顫的模樣;「翕翕」指熱感強烈,表示熱勢持續不斷。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當皮毛受邪氣侵襲,肺氣就會壅滯不通,周圍無宣洩途徑,只能向上從鼻孔找出路。由於鼻腔空間狹窄,宣洩不及時,氣流急速衝擊就會產生鼻塞聲響。衛氣閉塞會連帶影響胃氣運作,導致陰氣無法下降,因而產生乾嘔的症狀。桂枝能疏通鬱滯的營血,所有症狀便隨之緩解。
2. 桂枝證三(太陽七)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主之。
營弱衛強,即上章陽浮陰弱之義,衛閉而遏營血也。邪風者,經所謂虛邪賊風也。風隨八節而居八方,自本方來者謂之正風,不傷人也。自沖後來者謂之賊風,傷人者也。如夏至風自南來是正風也,若來自北方是沖後也。義詳靈樞九宮八風篇。
白話文:
桂枝證三(太陽七)
太陽病出現發熱、汗出的症狀,這是因為營氣弱而衛氣強,導致汗液外洩。若想治療這種因外感風邪引起的病症,應以桂枝湯為主方。
所謂「營弱衛強」,即是前一章提到的「陽浮陰弱」之意,指的是衛氣閉鬱而壓制營血。「邪風」即醫經所說的「虛邪賊風」。風隨著八節(二十四節氣中的八個主要節氣)而分布在八方,從當令方向吹來的風稱為「正風」,不會傷害人體;而從對沖方向而來的風則稱為「賊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例如,夏至時風從南方吹來是正風,若風來自北方,則是對沖的賊風。詳細道理可參考《靈樞·九宮八風篇》。
3. 桂枝證四(太陽八)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於其時發汗則愈。桂枝湯主之。
陽明腑病汗愈出而胃愈燥,故發熱汗出而病不愈。病人臟氣平和,無他胃熱之證,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得風鬱勃而不和也。當先於其時以桂枝發汗則愈。遲恐變生他病也。
白話文:
[桂枝證四(太陽八)]
病人體內臟腑功能正常,沒有其他疾病,卻時常發熱、自汗且久治不癒,這是因為衛氣失調所致。在症狀發作前及時用發汗法治療即可痊癒,以桂枝湯為主方。
陽明腑病(胃腸熱證)患者出汗越多,胃部津液越容易耗損,因此發熱出汗後病情難以好轉。若病人臟腑氣血調和,無其他胃熱徵象,卻反覆出現發熱自汗且未康復,代表衛氣受風邪鬱阻而失調。應在發作前用桂枝湯發汗,症狀就能消除;若延誤治療,恐怕會引發其他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