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太陽經上篇(五十三章)
3. 太陽本病
太陽以寒水主令,統領六經。膀胱者太陽之腑,太陽者膀胱之經。六經之次,三陰在裡,三陽在表。太陽主皮毛之分,次則陽明,次則少陽,次則太陰,少陰,厥陰,總以太陽為主。陽盛於外,在外之陽謂之衛氣。衛者,衛外而為固也。衛氣之內則為營血。營者,營運而不息也。
營司於肝,為衛之根;衛司於肺,為營之葉。營衛二氣化於中宮,飲食入胃,遊溢精氣,傳輸經絡。精專者行於脈中,命曰營氣;慓悍者行於脈外,命曰衛氣。營衛分司於金木,而皆統於太陽。故太陽經病,有傷衛傷營之不同。衛氣為陽,營血為陰。然血升而化神魂,是陰含陽也。
故肝血溫暖而升散,氣降而化精魄,是陽含陰也。故肺氣清涼而降斂。人之汗孔,冬闔而夏開者,以肝心主營,木火旺於春夏,則營血溫散而竅開;肺腎主衛,金水旺於秋冬,則衛氣清斂而竅闔。寒去溫來,而木火不得發泄,衛氣斂閉而孔竅常闔,襲之以風,氣欲斂而不能斂,故傷在衛氣。
熱退涼生,而金水不得斂藏,營血發散而孔竅常開,侵之以寒,血欲散而不能散,故傷在營血。風傷衛者,因於氣涼而竅閉也。寒傷營者,因於天溫而竅開也。春夏而竅開,則病寒而不病風;秋冬而竅闔,則病風而不病寒。故秋冬寒盛,而非不中風;春夏風多,而亦有傷寒。
靈樞歲露,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因其開也,其入深,其病人也卒以暴;因其閉也,其入淺,其病人也徐以遲。開則傷營,閉則傷衛,以營深而衛淺也。風性疏泄而寒性閉塞,氣性收斂而血性發揚。衛斂而竅閉,中風則氣欲斂而風泄之,是以有汗,風愈泄而氣愈欲斂,故內遏營血而生裡熱。
營泄而竅開,傷寒則血欲泄而寒束之,是以無汗,寒愈束而血愈欲泄,故外閉衛氣而生表寒。人之本氣不鬱則不盛,鬱則陽虛之人,臟陰內盛而為寒;陰虛之人,經陽外盛而為熱。是傳腑傳臟之由來也。而其入腑入臟,必先施於皮毛。故六經之病,總起於太陽一經,以其在外而先傷也。
邪在營衛,失於解散,則或入於腑,或入於臟,視其人之裡氣為分途。陽衰則入太陰而為寒,陰衰則入陽明而為熱,無異路也。貴於營衛方。病初治不瘥,則後日諸變無自生矣。
衛行脈外而內交於營,營行脈中而外交於衛,營衛調和,是謂平人。寒邪傷營,則營血束閉其衛氣,故衛鬱而生表寒。風邪傷衛,則衛氣遏閉其營血,故營鬱而生裡熱。營衛外發則病解,營衛內陷則病進。陷而敗沒則死也。傷寒中風之死證,皆營衛之陷敗也。衛氣之外發,賴乎經中之陽盛;營血之外發,賴於臟中之陰盛。
陽統於陽明,陰統於太陰。陽明之經氣旺,則衛氣外發而汗出。其陽虛者,衛郁欲發而不能
白話文:
太陽經的疾病
太陽經以寒冷的水氣為主導,統領全身的六條經脈。膀胱是太陽經的腑,太陽經是膀胱的經脈。在六條經脈的排列次序上,三條陰經在裡,三條陽經在外。太陽經主掌皮膚毛髮的分佈,其次是陽明經,接著是少陽經,再是太陰經、少陰經和厥陰經,但總體而言以太陽經為主。陽氣在體外旺盛,在外的陽氣稱為衛氣。衛氣的作用是防禦外邪,保衛體表。衛氣在內則為營血。營血的作用是運行全身,不停歇。
營血由肝臟主管,是衛氣的根本;衛氣由肺臟主管,是營血的枝葉。營氣和衛氣這兩種氣在身體的中部相互轉化。食物進入胃後,會運化出精微物質,並輸送到各條經絡。精純的物質在脈管中運行,稱為營氣;慓悍的物質在脈管外運行,稱為衛氣。營氣和衛氣分別由金(肺)和木(肝)主管,但都統一於太陽經的管理。因此,太陽經的疾病,有損傷衛氣和損傷營血的不同。衛氣屬陽,營血屬陰。但血能上升轉化為精神意識,所以陰中也包含陽氣。
因此,肝血溫暖而向上發散,氣下降則轉化為精魄,所以陽中也包含陰氣。所以肺氣清涼而向下收斂。人的汗孔在冬天關閉,夏天打開,是因為肝和心主掌營血,木和火在春夏兩季旺盛,營血溫散,毛孔就打開;肺和腎主掌衛氣,金和水在秋冬兩季旺盛,衛氣清斂,毛孔就關閉。寒冷退去,溫暖到來,木火之氣無法發散,衛氣收斂關閉,毛孔經常緊閉,如果被風邪侵襲,氣想收斂但無法收斂,所以病邪傷的是衛氣。
熱退去,涼爽產生,金水之氣無法收斂,營血發散,毛孔經常打開,如果被寒邪侵襲,血想發散卻無法發散,所以病邪傷的是營血。風邪傷害衛氣,是因為天氣涼爽毛孔緊閉的緣故。寒邪傷害營血,是因為天氣溫暖毛孔打開的緣故。春夏兩季毛孔打開,容易得寒病而不會得風病;秋冬兩季毛孔緊閉,容易得風病而不會得寒病。所以秋冬兩季寒氣盛行,並非就不會中風;春夏兩季風邪多,也可能會有傷寒。
《靈樞》中說,四時八風會侵襲人體,所以有寒暑的區別。寒邪侵襲,皮膚會收縮,毛孔會關閉;暑邪侵襲,皮膚會鬆弛,毛孔會打開。毛孔打開時,邪氣容易深入,發病迅速而急驟;毛孔關閉時,邪氣容易淺表,發病緩慢而遲緩。毛孔打開時,容易傷營血,毛孔關閉時,容易傷衛氣,因為營血在深部,衛氣在淺表。風邪的性質是疏泄的,寒邪的性質是閉塞的。氣的性質是收斂的,血的性質是發散的。衛氣收斂時,毛孔關閉,中風時,氣想收斂但風邪會將其疏泄,所以會出汗。風邪越疏泄,氣越想收斂,所以會抑制營血,產生內部熱。
營血疏泄時,毛孔打開,傷寒時,血想發散但寒邪會將其束縛,所以不會出汗。寒邪越束縛,血越想發散,所以會阻礙衛氣向外發散,產生體表寒冷。人體的正氣如果不鬱滯,就不會過盛。如果鬱滯,那麼陽虛的人,臟腑的陰氣會內盛而產生寒證;陰虛的人,經脈的陽氣會外盛而產生熱證。這就是邪氣由經脈傳入臟腑的原因。而邪氣進入臟腑,必定先影響到皮膚毛髮。所以六經的疾病,總起於太陽經,因為太陽經在最外層,容易先受損。
邪氣在營血和衛氣之間,沒有及時疏散,就可能會進入腑,也可能進入臟,這要看病人體內的情況而定。陽氣衰弱,邪氣就容易進入太陰經,形成寒證;陰氣衰弱,邪氣就容易進入陽明經,形成熱證。沒有別的途徑。所以治療的關鍵在於調理營血和衛氣。疾病剛開始時沒有治好,那麼之後的變化就可能沒辦法控制了。
衛氣在脈外運行,會與營血在內相交;營血在脈中運行,會與衛氣在外相交。營衛之氣調和,這就是健康的人。寒邪損傷營血,營血就會束縛衛氣,導致衛氣鬱滯,產生體表寒冷。風邪損傷衛氣,衛氣就會抑制營血,導致營血鬱滯,產生內部熱。營衛之氣向外發散,疾病就會好轉。營衛之氣向內陷落,疾病就會加重。陷落而衰竭,就會死亡。傷寒和中風的死亡,都是因為營衛之氣陷落衰竭造成的。衛氣向外發散,有賴於經脈中的陽氣旺盛;營血向外發散,有賴於臟腑中的陰氣旺盛。
陽氣總歸屬於陽明經,陰氣總歸屬於太陰經。陽明經的氣旺盛,那麼衛氣就能向外發散而汗出。陽氣虛弱的人,衛氣鬱滯想發散卻無法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