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三 (10)
卷三 (10)
1. 太陽傳經
傷寒中風,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日傳一經,六日而遍,此定數也。諸所謂不傳者,言不傳臟腑,並非不傳經絡。傷寒惟傳經一事,訛謬百出,道理未為難解,自是醫法不明耳。
白話文:
得了傷寒後,發病的第一天會影響太陽經絡,第二天會影響陽明經絡,第三天會影響少陽經絡,第四天會影響太陰經絡,第五天會影響少陰經絡,第六天會影響厥陰經絡。病邪每天傳遞一個經絡,六天後傳遍全身,這是固定的規律。所謂的不傳,是指病邪不會傳到臟腑,而不是不會傳到經絡。傷寒只會傳遞經絡,造成各種各樣的誤傳,其實道理並不難理解,只是因為醫術不精通罷了。
2. 傳經一(太陽四十八)
太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白話文:
大抵生病後,不管是出汗、催吐、瀉下、失血或是流失津液,如果體內的陰陽能夠自行調和,必定會自然康復。
發汗、吐、下、亡血、亡津液,不無損傷而邪退,正復,陰陽調和,不至偏勝,必自愈也。病非陰勝則陽勝,和而不偏,所以自愈。
白話文:
通過發汗、催吐、瀉下、放血、補充津液等方法,雖然會造成一定損傷,但可以去除病邪,恢復身體正氣,讓陰陽平衡,不偏不倚,身體自然就能康復。疾病要麼是陰氣過盛,要麼是陽氣過盛,只有陰陽協和,不偏不倚,才能自我康復。
3. 傳經二(太陽四十九)
太陽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再作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白話文:
如果太陽穴位置的頭痛能在七天以上自行康復,是因為病氣在其經脈運行完畢自然恢復的原因。假如想要防止頭痛再次發作,可以針刺足陽明經的穴位,讓病不會沿著經絡傳播就會好了。
七日以上自愈者,即發於陽者七日愈之謂。六日六經俱盡故至七日自愈。素問熱論所謂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少愈也。陽莫盛於陽明。陽明之經陽鬱熱盛則六經俱遍而鬱熱未衰,雖不入腑而經邪猶旺不肯外發,勢必再傳六經。針足陽明之經瀉其鬱熱則經不再傳自然愈矣。
白話文:
如果發病超過七天後自然痊癒,就是指發病起於陽氣的病症,到了第七天就會痊癒。因為陽氣的運行週期為六日,六個經絡走完後,到了第七天自然會好轉。
《素問·熱論》中提到:「七天的太陽病症,會出現頭疼減輕、陽氣衰落。」
陽氣在陽明經絡最旺盛。陽明經絡陽氣鬱結,熱氣旺盛,就會蔓延到其他六個經絡,但鬱熱還未完全消退,儘管病邪沒有侵入臟腑,但經絡中的邪氣依然很強勁,不肯從體外發出來,必定會繼續傳遍六個經絡。針灸陽明經絡,疏通鬱熱,經絡中的邪氣不再傳播,自然就能治癒了。
4. 傳經三(太陽五十)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白話文:
患有風症的人,如果表症已經解除但病情還未完全康復,通常會在十二天後痊愈。
素問熱論: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已愈矣。中風表解,自當即愈。設不了了,則餘熱未盡。
俟至十二日,經邪盡解,無不愈矣。風寒與溫熱之病,裡氣不同,而其經脈之絡屬,傷受之日期,無有不同也。
白話文:
《素問·熱論》
- 七天後,陽症衰退,頭痛逐漸好轉。
- 八天後,陽明症衰退,發熱逐漸好轉。
- 九天後,少陽症衰退,耳聾減輕,可以聽到微弱聲音。
- 十天後,太陰症衰退,腹部積液沒有減少,開始想吃東西。
- 十一天後,少陰症衰退,口渴減輕,不再那麼口乾,開始打噴嚏。
- 十二天後,厥陰症衰退,大小便恢復正常,小腹輕微下墜,體內多餘的氣都被排出了,疾病痊癒。
- 如果中風後表證解除,自然會馬上痊癒。如果還沒有完全痊癒,說明體內餘熱未清。
5. 傳經四(太陽五十一)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白話文:
如果在傷寒病的第二到第三天,沒有出現陽明或少陽的症狀,這表示病情不會再傳變發展了。
傷寒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此定法也。二日三日,無不傳陽明少陽之理。若陽明少陽之裡證不見者,是但傳三陽之經而不傳陽明之腑也。陽明病皆腑病,非經病。故曰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胃家一實,則病邪歸腑,終始不遷。雖未嘗不傳三陰之經,而不復入三陰之臟。
白話文:
傷寒病第一日主要影響太陽經,第二日主要影響陽明經,第三日主要影響少陽經。這是病情的固定規律。第二、三日,病情都必定會轉移到陽明和少陽經。如果沒有出現陽明和少陽經方面的症狀,說明病情只轉移到了三條陽經,而沒有轉移到陽明腑。陽明經的病症都是腑病,而不是經病。所以說,陽明經的病症是胃腑實熱。胃腑一旦實熱,病邪就會歸於腑,始終不變。雖然病情可能也會轉移到三條陰經,但不會再進入三條陰臟。
所謂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以其陽盡而陰退也。至於葛根湯證,則腑病之連經,而胃熱之未實者。即其桂枝麻黃二證,亦陽明之經病,未成陽實之腑病者也。二三日中不見陽明胃家實證,此為不傳陽明之腑也。少陽病小柴胡證,皆臟腑病之連經,亦非但是經病。緣臟腑經絡表裡郁迫,故柴胡諸證久而不罷。
白話文:
所謂的陽明經,是「中土」,是萬物聚集的地方,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再傳達了。因為它的陽氣已經用盡,陰氣就退去了。至於葛根湯證,是腑臟相連的疾病,而胃熱還沒有變成實熱的。即使是桂枝湯和麻黃湯證,也是陽明經的疾病,還沒有成為陽實的腑臟病。如果在二、三天內都沒有看到陽明胃的實證,這就說明疾病沒有傳到陽明腑。少陽病用小柴胡湯證治療,都是臟腑相連的疾病,也不僅僅是經絡上的疾病。因為臟腑經絡表裡鬱結,所以小柴胡證的各種症狀會長時間持續不退。
有至八九日,以及十三日。且有過經十餘日者。若不連臟腑,但在經絡,則三日少陽,四日已見太陰經病證。五日已見少陰經病證。六日經盡而汗解。何得少陽一經之證,如此久遠而不退乎?即其麻黃一證,亦少陽之經病,未成內連臟腑之證者也。二三日中不見少陽柴胡證,此亦為不傳陽明之腑也。
白話文:
有些(發病)時間長達八九天,甚至十三天。還有超過十幾天的。如果(發病)沒有波及臟腑,只在經絡,那麼三天後會出現少陽經病症,四天後會出現太陰經病症。五天後會出現少陰經病症。六天後病症會結束並出汗解除。怎麼會少陽經病症持續如此長久而不能退卻呢?就是這個麻黃症,也是少陽經病症,還沒有發展到波及臟腑。兩三天內看不到少陽經柴胡症,這也是因為沒有傳播到陽明腑。
6. 傳經五(太陽五十二)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煩躁,脈急數者為傳也。
白話文:
如果傷寒病第一天影響的是太陽經,而脈象平穩的話,表示病情不會傳變到下一階段,病人可能會有些想吐的感覺;但如果病人感到煩躁不安,且脈搏急促頻數,這就表示病情會傳變到下一階段。
浮緊之脈斷不能靜,設脈若安靜者為不內傳。若經邪郁迫陽明、少陽之經,胃氣上逆,頗欲作吐;與夫煩躁不寧,脈候急數者,是其表邪束迫之重與經氣鬱遏之極,此為必將內傳也。
白話文:
浮緊的脈象不可能平靜,如果脈象安靜,說明邪氣沒有深入體內。如果外邪鬱結壓迫陽明經和少陽經,胃氣上逆,讓人想嘔吐;加上煩躁不安,脈象急促,說明外邪束縛十分嚴重,經氣鬱結到了極點,這會導致邪氣必定會深入體內。
太陽經病,裡氣和平,陽不偏盛則不內傳於腑,陰不偏盛則不內傳於臟。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安靜者為不傳,謂不傳於臟腑,非謂不傳於六經也。程氏以為溫病傳經,傷寒不傳經。果不傳經,是傷寒一日病在太陽,若脈候安靜,則一日而汗解也。既是傷寒,安有一日即解之理?若不經汗解,六經部次相連,安有太陽既病,但在此經,絕不捱經而內傳者乎?其謂數日仍在太陽,數日方過陽明,支離不通矣。又言或從太陽而陽明,或從太陽而少陽。
白話文:
太陽經脈出現病症時,體內的氣血平和,陽氣不過盛就不會傳入內臟,陰氣不過盛就不會傳入臟器。傷寒在第一天影響太陽經脈,如果脈象平穩,表示病症沒有傳入,也就是沒有傳入臟腑,並不是說病症沒有傳入六經。程氏認為溫病會傳經,而傷寒不會。如果真的不傳經,傷寒在第一天發病於太陽經,脈象如果平穩,那麼一天後就會出汗而解除了。既然是傷寒,怎麼可能一天就解除呢?如果不通過出汗解除,六經的次序是相連的,怎麼可能太陽經生病,只停留在這一條經脈,絕對不會沿著經脈傳入內臟呢?他說的病症好幾天還在太陽經,好幾天後才傳入陽明經,這樣講不通。他又說病症可能從太陽經傳入陽明經,或從太陽經傳入少陽經。
陽明在太陽、少陽之間,既過陽明而傳少陽,陽明何以不病?若不過陽明,何由而及少陽?後世庸妄,舊有直中陰經之說,未知三陽在表,何由超越三陽而內及陰經也。此皆下愚之胡談,不足深辨也。
白話文:
陽明經位於太陽經和少陽經之間,疾病已經經過了陽明經而傳到了少陽經,為什麼陽明經卻沒有出現病狀呢?如果疾病沒有經過陽明經,又怎麼可能直接影響到少陽經呢?後代有些淺薄而妄言的人,曾經提出可以直接感染到陰經的說法,但他們不明白三陽經都在體表層,疾病怎麼可能會跳過三陽經而直接影響到體內的陰經呢。這些都是愚蠢無稽的言論,不值得深入辯論。
7. 太陽解期(太陽五十三)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巳、午、未,太陽得令之時,故解於此。
白話文:
太陽病想要好轉的時候,是在白天的巳時到未時之間。
因為巳時、午時、未時是太陽病勢較弱的時候,所以病情會在此期間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