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脈法五十三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傷寒腹滿譫語,是脾病也,寸口脈浮而緊,見肝家之弦脈,此肝木乘脾土也,名曰縱,當刺厥陰之期門以泄肝氣。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脈法三十九)肝脈弦,故知為肝乘。

白話文:

因為傷寒導致腹脹、胡言亂語,把脈時寸口脈摸起來浮在表面又繃緊,這是肝氣過於旺盛而壓制到脾的現象,這種情況稱為「縱」,應該針刺期門穴。

因為傷寒導致腹脹、胡言亂語,這是脾臟生病的表現。把脈時寸口脈摸起來浮在表面又繃緊,同時又摸到肝脈的弦脈,這是因為肝木的氣過盛而壓制到脾土的緣故,這種情況稱為「縱」,應該針刺足厥陰肝經的期門穴來疏泄肝氣。脈象浮且繃緊,就稱作弦脈。肝脈本身就呈現弦脈,所以知道這是肝氣過盛所導致。

2. 脈法五十四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是肺病也;自汗出,小便利,見風木之疏泄,此肝乘肺金也,名曰橫,亦當刺厥陰之期門,以泄肝熱。肺統衛氣而性收斂,肝司營血而性疏泄,發熱惡寒大渴腹滿,是金氣斂閉而木不能泄也;汗出便利,是木氣發泄而金不能收也,營泄而衛宣,故其病欲解。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發燒,感覺身體微微發熱,怕冷,非常口渴,想喝水,肚子一定會脹滿。如果同時出現自己出汗、小便順暢的狀況,這個病就快要好了。這是因為肝氣過於強盛,影響到肺的功能,這種狀況叫做「橫」,應該針刺期門穴來治療。

傷寒引起的發燒,感覺身體微微發熱,怕冷,非常口渴,想喝水,肚子脹滿,這是肺病造成的。如果同時出現自己出汗、小便順暢的狀況,代表肝的疏泄功能太過,這是肝氣過於強盛,影響到肺的功能,這種狀況也叫做「橫」,也應該針刺厥陰經的期門穴,來疏泄肝的熱氣。肺主導身體的防禦之氣,特性是收斂;肝主導血液的運行,特性是疏泄。發燒、怕冷、非常口渴、肚子脹滿,是因為肺氣被閉塞,肝氣無法疏泄的緣故;出汗、小便順暢,則是因為肝氣發散,肺氣無法收斂。身體的血液運行通暢,防禦之氣也通暢,所以這個病就快要好了。

3. 脈法五十五

問曰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答曰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以陽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洒洒惡寒也。曰何以陰不足?答曰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

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太陽之病也。陰脈不足,陽往從之,則為發熱;陽脈不足,陰往乘之,則為惡寒。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乘虛而上入於陽中,則洒洒而惡寒也。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乘虛而下陷於陰中,則發熱也。蓋寸主衛,尺主營。營行脈中而盛於下,衛行脈外而盛於上,一定之理也。

病則衛閉而不得外達,乃內乘陰位而陽遂虛;營擾不得內守,乃外乘陽位而陰遂虛。陰位虛而陽乘之,陽鬱於內則發熱;陽位虛而陰乘之,陰束於外則惡寒。此營衛易位之故也。

白話文:

問:病人出現發冷發抖,又反覆發熱,這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因為陰脈氣血不足,陽氣因此跟著上浮;或是陽脈氣血不足,陰氣趁虛而上。 問:為什麼會陽氣不足呢? 答:如果寸口脈象微弱,就表示陽氣不足,陰氣就會向上侵入陽氣的領域,導致發冷發抖。 問:為什麼會陰氣不足呢? 答:如果尺脈脈象虛弱,就表示陰氣不足,陽氣就會向下侵入陰氣的領域,導致發熱。

這種先發冷發抖又發熱的現象,是太陽經的疾病。陰脈不足,陽氣跟著上浮,就會發熱;陽脈不足,陰氣趁虛上乘,就會發冷。如果寸口脈微弱,表示陽氣不足,陰氣趁虛進入陽氣領域,就會發冷發抖。如果尺脈虛弱,表示陰氣不足,陽氣趁虛下陷到陰氣領域,就會發熱。寸口脈主要掌管衛氣,尺脈主要掌管營氣。營氣在脈管中運行,且在下部較旺盛;衛氣在脈管外運行,且在上部較旺盛,這是固定的道理。

生病時,衛氣閉塞而無法向外散發,反而向內侵入陰的部位,導致陽氣虛弱;營氣紊亂而無法固守內部,反而向外侵入陽的部位,導致陰氣虛弱。陰的部位虛弱而陽氣侵入,陽氣鬱積在內就會發熱;陽的部位虛弱而陰氣侵入,陰氣束縛在外部就會發冷。這就是營氣和衛氣位置顛倒的原因。

4. 脈法五十六

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其脈沉者,營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營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而不行,更發熱而煩躁也。

寸為陽,尺為陰。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以養筋,血虛則筋急。陰脈曰弱,不曰浮,則脈沉。可知其脈沉者,營氣之微也。營微而陽乘之,此所以發熱之原也。而陽脈之浮,亦非陽盛。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之衰。衛衰而陰乘之者,所以惡寒之原也。營氣微者,必發熱。

若加燒針以爍其血,則血之流者,必燥結而不行。衛氣阻郁,遂乃更發熱而益以煩躁。是發熱之故也。陽虛於上,則脈浮,以其不根於下也。陰虛於下,則脈沉,以其不根於上也。陰陽俱盛者,寸不甚浮,有關以降之。尺不甚沉,有關以升之。故陰陽不盛於尺寸,而盛於關上。

以關者,陰陽之中氣,升降浮沉之樞軸也。

白話文:

陽脈浮在表面,陰脈微弱的,代表身體血虛,血虛就會導致筋脈拘急。如果脈象沉在裡面,代表營氣不足。如果脈象浮在表面,而且汗出像水珠般不停,代表衛氣衰弱。營氣不足時,如果用燒針治療,反而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更加發熱和煩躁不安。

寸脈屬於陽,尺脈屬於陰。陽脈浮在表面,陰脈微弱的,就代表血虛。血是用來滋養筋脈的,血虛就會導致筋脈拘急。陰脈說微弱,而不說浮,就表示脈是沉在裡面的。可以知道脈沉,就代表營氣不足。營氣不足,陽氣就會侵襲,這就是發熱的原因。而陽脈浮在表面,也不是代表陽氣過盛。如果脈象浮在表面,而且汗出如水珠般不停,代表衛氣衰弱。衛氣衰弱,陰氣就會侵襲,這就是怕冷的原因。營氣不足,一定會發熱。

如果用燒針來灼傷血液,血液就會變得乾枯凝結,無法順利流動。衛氣也會被阻礙,更加導致發熱和煩躁。這就是發熱的原因。陽氣在上虛弱,脈象就會浮在表面,因為它沒有根基在下。陰氣在下虛弱,脈象就會沉在裡面,因為它沒有根基在上。如果陰陽都很旺盛,寸脈不會很浮,關脈可以使它下降。尺脈不會很沉,關脈可以使它上升。所以陰陽的盛衰不是在寸尺之間,而是體現在關脈上。

因為關脈是陰陽之中的中氣,是升降浮沉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