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忌麻黃證八(太陽二十七)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脈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之?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太陽入少陰去路)

衛候於寸,營候於尺。尺中遲者,營氣不足,以肝脾陽虛而血少故也。汗泄營中溫氣,則生亡陽諸變,故不可發汗。然者,答辭與難經然字同義。

白話文:

脈象浮而緊的人,照理說身體會有疼痛的症狀,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如果脈象在尺部呈現遲緩的狀況,就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為什麼呢?因為這是體內營氣不足、血虛的緣故。(這是太陽病轉入少陰病的途徑)

衛氣在寸部運行,營氣在尺部運行。尺部脈象遲緩,代表營氣不足,是因為肝脾陽虛導致血少。發汗會使營氣中的溫熱之氣流失,因而產生亡陽等變症,所以不可用發汗的方式治療。這裡的「然」字,跟《難經》中的「然」字意思相同,是表示肯定、解釋的原因。

2. 太陽風寒雙感證(四章)

太陽病風則桂枝,寒則麻黃,乃有風寒雙感之證,爰垂桂麻各半之方,營衛兼發,風寒俱去脈法。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傷,當發其汗,此之謂也。若夫風多而寒少,則有桂二麻一之劑,仍是各半法度,因病而小變者也。至於內熱微而表寒輕,桂麻各半之法不相合矣。

用桂枝之二,越婢之一,微宣表寒而輕清裡熱,此頗似大青龍法而實亦不同義更妙也。則桂麻各半所以繼桂麻二方之後,桂枝越婢開青龍一方之先也。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是風邪引起的,就用桂枝湯治療;如果是寒邪引起的,就用麻黃湯治療。但臨床上也會出現風寒同時侵犯身體的情況,所以就有了桂枝湯和麻黃湯各用一半的方子(桂麻各半湯),同時發散營衛之氣,風寒都能祛除。

從脈象來看,風邪會傷害衛氣,寒邪會傷害營氣,當營衛之氣都受損時,就應該發汗來治療,這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風邪較多而寒邪較少,就用桂枝二份、麻黃一份的藥方(桂二麻一),這仍然是各用一半的法則,只是根據病情稍微調整而已。

如果體內有輕微熱象,而體表寒邪也比較輕微,那桂枝湯和麻黃湯各半的方子就不適合了。這時就要用桂枝二份、越婢湯一份的藥方,稍微發散體表寒邪,同時輕微清除體內熱邪,這個方法有點像大青龍湯,但實際藥理又不同,而且更加巧妙。所以說,桂麻各半湯是在桂枝湯和麻黃湯之後,而桂枝越婢湯則在開啟使用大青龍湯之前的一種治療方法。

3. 桂枝各半證一(太陽二十八)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清與圊通。)

如瘧狀者,營陰衛陽之相爭,陽鬱於內則發熱,陰鬱於中則惡寒。蓋風寒雙感,營衛俱傷。寒傷營則營欲泄,風傷衛則衛欲閉。營欲泄而不能泄,則斂束衛氣而為寒;衛欲閉而不能閉,則遏閉營血而為熱。及其衛衰而營血外發,又束衛氣;營衰而衛氣內斂,又遏營血。此先中於風而後傷於寒,營泄衛閉,彼此交爭,故寒熱往來,形狀如瘧也。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之久,證如瘧狀,發熱惡寒,發熱多而惡寒少,此風多於寒,衛傷頗重而營傷頗輕。如其寒熱不能頻作,是後章桂二麻一之證也。若其人上不嘔,下不泄,則中氣未傷。寒熱一日二三度發,則正氣頗旺,頻與邪爭。脈微和緩,則邪氣漸退,是為欲愈,無用治也。

若其脈微弱而又惡寒者,此衛陽營陰之俱虛。蓋營虛則脈微,衛虛則惡寒(後章此無陽也,即解此句)。虛故不可更以他藥發汗吐下也。如其發熱脈浮,是後章桂枝越婢之證也。若外不惡寒而面上反有熱色者,是陽氣蒸發,欲從外解,而表寒鬱迫,未欲解也。使得小汗略出,則陽氣通達,面無熱色矣。

以其正氣頗虛,不得小汗,陽郁皮腠,莫之能通,是其身必當發癢。解之以桂枝麻黃各半湯。營衛俱傷,前後四章,三證,而於首章內一證,三變,伏下三章之線。下三章,分承首章而發明之。

白話文:

病患得到太陽病已經八九天了,症狀像瘧疾一樣,會發燒、怕冷,發燒的感覺比怕冷還要明顯,但病人不會想吐,排便也正常。一天發作二到三次,脈象浮而且緩,表示病快要好了。如果脈象虛弱又怕冷,代表身體的陰陽氣都虛弱了,不能再用發汗、攻下或催吐的方法治療。如果臉色反而有發熱的潮紅,代表病還沒要好。因為這個病人無法出汗,身體一定會發癢,所以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這裡的「清」和「圊」意思相同,都是指排便)。

所謂症狀像瘧疾,是因為營陰和衛陽在互相爭鬥。陽氣鬱積在體內就會發燒,陰氣鬱積在體內就會怕冷。這是因為同時感受風寒,導致營氣和衛氣都受損。寒邪侵犯營氣,營氣想要外洩,風邪侵犯衛氣,衛氣想要閉塞。營氣想要外洩卻無法宣洩,就會收斂衛氣而產生怕冷;衛氣想要閉塞卻無法閉塞,就會阻礙營血而產生發熱。等到衛氣衰弱,營血外發,又會收斂衛氣;營氣衰弱,衛氣內斂,又會阻礙營血。這是先感受風邪,後受寒邪侵犯的狀況,營氣外洩,衛氣閉塞,彼此互相爭鬥,所以會出現忽冷忽熱,症狀像瘧疾。

得到太陽病八九天了,症狀像瘧疾,發燒怕冷,發燒比怕冷嚴重,表示風邪比寒邪多,衛氣受損比較嚴重,營氣受損比較輕微。如果忽冷忽熱的情形沒有頻繁發生,這是之後會提到的桂枝二麻黃一的證候。如果病人沒有想吐,排便也正常,表示中氣沒有受損。忽冷忽熱一天發作二到三次,表示正氣還算旺盛,經常與邪氣抗衡。脈象稍微和緩,表示邪氣正在消退,病即將痊癒,不需要治療。

如果脈象微弱又怕冷,表示衛陽和營陰都虛弱了。營氣虛弱脈象就會微弱,衛氣虛弱就會怕冷。因為虛弱所以不能再用其他藥物來發汗、催吐或攻下。如果發燒脈象浮,這是之後會提到的桂枝越婢湯的證候。如果沒有怕冷的感覺,臉上反而有發熱的潮紅,表示陽氣正在蒸發,想要從體表散發出去,但又被表寒所阻礙,病還沒要好。如果能夠稍微出汗,陽氣就能夠通暢,臉上的潮紅就會消退。

因為病人正氣虛弱,無法順利出汗,陽氣鬱積在皮膚之間,無法疏通,所以身體一定會發癢。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營氣和衛氣都受損的狀況,在這四個章節中出現了三種證候,在第一章節裡就有一種證候出現了三種變化,為之後的三個章節埋下了伏筆。之後的三個章節,都是依據第一章節的內容來發揮說明。

4. 桂枝麻黃各半湯(三)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 大棗(四枚) 生薑(一兩) 麻黃(一兩) 杏仁(三十四枚,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八合。

白話文:

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一兩)、炙甘草(一兩)、大棗(四枚)、生薑(一兩)、麻黃(一兩)、杏仁(三十四枚,去掉皮、尖端以及分成兩半的)。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到兩次沸騰,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一升八合,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八合。

5. 桂枝越婢證二(太陽二十九)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此申明上章之義。前章發熱惡寒,發熱多而惡寒少,是形作傷寒也。傷寒脈當弦緊,乃脈微而惡寒(微即弱之變文),其脈不弦緊而弱,必緣血虛。血虛脈弱者必滿,若被火薰愈爍其血,不止渴也,必作譫語。脈弱是以發熱偏多。脈法諸弱發熱是也。發熱是營氣之虛,而惡寒是衛氣亦虛也。

故上章謂之陰陽俱虛。然虛而外見惡寒,非無表證。有表證脈必浮,如其發熱而脈浮,則陰陽雖俱虛而解之之法,究當令其汗出而愈。但發汗另有善方,不可以他藥發表耳。下章桂枝二越婢一湯則美善而無弊矣。

白話文:

這種情況看起來像是得了傷寒,但脈象不是弦緊而是虛弱。脈象虛弱的人一定會口渴,如果又用火烤身體,就會開始說胡話。脈象虛弱的人會發燒,而且脈象是浮的,治療方法應該要讓他出汗,這樣才會好。

這段話是在解釋上一章的意思。上一章說發燒怕冷,發燒比怕冷更嚴重,這種情況看起來就像是得了傷寒。傷寒的脈象應該是弦緊的,但現在脈象卻是微弱而且怕冷(微弱就是虛弱的另一種說法),脈象不是弦緊而是虛弱,這一定是血虛的緣故。血虛脈弱的人一定會覺得口渴,如果又用火烤身體,會更加消耗血液,不只會口渴,還會開始說胡話。脈象虛弱的人發燒的情況會比較嚴重。脈象各種虛弱的情況都代表發燒。發燒是營氣虛弱的表現,而怕冷則是衛氣也虛弱的表現。

所以上一章說這種情況是陰陽都虛。雖然虛弱,但外表看起來還是怕冷,表示還是有表證。有表證的話,脈象一定是浮的。如果發燒而且脈象是浮的,就表示陰陽雖然都虛,但治療的方法還是要讓他出汗才會好。只是發汗有比較好的方法,不可以用其他的藥來發汗。下一章的桂枝二越婢一湯是很好而且沒有副作用的藥方。

6. 桂枝越婢證三(太陽三十)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此申明上二章之義,前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形作傷寒,而其脈不弦緊而微弱者,以血藏於肝而內胎君火,實以陰質而抱陽氣,血虛脈弱是無陽也,其惡寒雖少不可不解,發熱既多不可不清,但不可更以他藥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重泄營血,輕泄衛氣,而兼清內熱,則表裡全瘳矣。此無陽也,即前章陰陽俱虛意。

此不可更汗,發明前章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句義,言尋常汗吐下法俱不可更用,當另有汗法,桂枝越婢是也。(此章包上發熱脈浮意)二章是首章脈微惡寒一條治法。

白話文:

太陽病發作,出現發燒怕冷,但發熱比怕冷更明顯,而且脈象微弱,這表示體內陽氣不足,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應該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

這段話是為了說明前面兩段的意義。之前說到的發燒怕冷,發熱比怕冷明顯,看起來像是傷寒的症狀,但脈象不是弦緊而是微弱,是因為肝臟儲藏血液,內含君火,本質是陰性卻包藏著陽氣。血液虛少導致脈象微弱,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雖然怕冷的感覺比較輕微,但還是要解決,發熱既然比較明顯,也要加以清除。只是不能再用其他藥物來發汗,應該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這個方子可以重點地疏泄營血,輕微地疏泄衛氣,同時清除體內熱氣,這樣一來表裡都能痊癒。這裡說的陽氣不足,和前面提到的陰陽俱虛是同樣的意思。

這裡的「不可更汗」,是為了進一步說明前面說的「不可再發汗、瀉下、催吐」的意思。意思是說,一般常用的發汗、催吐、瀉下等方法都不能再用了,應該用其他發汗的方法,而桂枝越婢湯就是一種。這段話也包含著之前說的發熱脈浮的意思。前面第二段的內容,是第一段提到的脈微怕冷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

7. 桂枝二越婢一湯(四)

桂枝(十八銖) 芍藥(十八銖) 甘草(十八銖) 大棗(四枚) 生薑(一兩三錢) 麻黃(十八銖) 石膏(十四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三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

白話文:

將桂枝、芍藥、甘草各取十八銖,大棗四枚,生薑一兩三錢,麻黃十八銖,石膏十四銖。

將以上七味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五升水,先將麻黃煮沸三次,撈去浮沫,再將其他藥材放入一起煮,煮至剩二升藥液,溫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