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桂枝證五(太陽九)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病常自汗出者,營氣疏泄,此為營氣之和。然營氣自和者,必外與衛氣不相調諧,以衛被風斂,內遏營血,不與營氣和諧故耳。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衛鬱而欲內斂,營鬱而欲外泄。究之,衛未全斂而營未透泄,是以有汗而風邪不解,復發其汗,使衛氣不閉,營氣外達,二氣調和則病自愈,宜桂枝湯也。衛閉而營鬱則營不和,衛未全閉而營得汗泄,此為營氣猶和。

然此之和者,衛被風斂而未全閉也。閉則營氣不和矣,以衛常欲斂,不與營氣和諧,終有全閉之時。汗之令營郁透發,則二氣調和也。

白話文:

這個病常常自己出汗,這是因為營氣調和的緣故。營氣調和的話,身體表面就會不協調,這是因為衛氣和營氣不協調的關係。因為營氣在脈管中運行,而衛氣在脈管外運行,如果再次發汗,讓營氣和衛氣調和就會痊癒,應該服用桂枝湯。

這個病常常自己出汗,是因為營氣疏鬆外洩,這也是營氣調和的一種表現。然而營氣自己調和的時候,一定會跟體表的衛氣不協調,這是因為衛氣受到風邪的影響而收斂,進而阻礙營血,不與營氣調和的緣故。因為營氣在脈管中運行,衛氣在脈管外運行,衛氣鬱結而想要內收,營氣鬱結而想要外洩。仔細探究,衛氣沒有完全收斂,而營氣也沒有完全外洩,所以才會出汗,而風邪沒有解除,如果再次發汗,讓衛氣不閉塞,營氣向外通達,兩氣調和,疾病就會自己痊癒,應該服用桂枝湯。如果衛氣閉塞而營氣鬱結,就會營氣不調和,如果衛氣還沒完全閉塞,而營氣能夠通過出汗外洩,這表示營氣還算是調和的。

然而這種調和,是因為衛氣受到風邪收斂但還沒有完全閉塞的緣故。如果衛氣閉塞,營氣就會不調和,因為衛氣總是想要收斂,不跟營氣調和,終究會有完全閉塞的時候。發汗的目的是讓鬱結的營氣透發出來,這樣營氣和衛氣就能調和了。

2. 桂枝證六(太陽十)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風池,足少陽穴;風府,督脈穴,在項後,大椎之上。督與太陽同行於背,而足少陽經亦行項後。兩穴常開,感傷最易,感則傳之太陽。太陽中風之病,皆受自兩穴。服桂枝湯,風應解矣。反煩不解者,風池、風府必有內閉之風,不能散也。先刺以泄兩穴之風,再服桂枝,無不愈矣。

白話文:

太陽病剛開始服用桂枝湯,反而出現煩躁不安且沒有好轉的情況,應該先針刺風池穴和風府穴,然後再給予桂枝湯,這樣就能痊癒。

風池穴是足少陽經的穴位,風府穴是督脈的穴位,在後頸部,大椎穴的上方。督脈和太陽經在背部一同運行,而足少陽經也行於後頸。這兩個穴位常常處於開放的狀態,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一旦感受外邪,就會傳到太陽經。太陽中風的病,都是從這兩個穴位而來的。服用桂枝湯,風邪應該就能解除了。如果反而出現煩躁不安且沒有好轉,說明風池穴和風府穴一定有內閉的風邪,無法散發出去。先針刺來宣洩這兩個穴位的風邪,再服用桂枝湯,沒有不痊癒的。

3. 桂枝證七(太陽十一)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太陽病,失於解表,經熱不泄,則自表達里。然里證雖成而外證不能自解。凡脈見浮弱者,猶當汗解,宜桂枝湯也。外解後,審有里證,乃可議下耳。脈浮弱,即前章陽浮陰弱之義。

白話文:

太陽病,外在的症狀還沒解除,脈象呈現浮且無力的情況,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適合使用桂枝湯。

太陽病,如果沒有及時用發汗的方式解除外在的症狀,導致熱邪傳入體內,就會從外在的症狀轉為內在的症狀。然而,雖然內在的症狀已經形成,但外在的症狀並不會自己解除。凡是脈象呈現浮且無力的情況,仍然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適合使用桂枝湯。在外在的症狀解除之後,如果發現有內在的症狀,才可以考慮使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脈象浮且無力,就是前面章節所說的陽脈浮、陰脈弱的意思。

4. 桂枝證八(太陽十二)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外證未解,雖有里證,不可下也,下之,衛陽內陷,此之為逆,欲解外者,不越桂枝也。外解已然,後里證可議下否耳。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身體表面的症狀還沒解除,就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如果用了就會產生反效果。想要解除身體表面的症狀,就應該使用桂枝湯。

太陽病,如果身體表面的症狀還沒解除,即使有裡面的症狀,也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用了會導致保護身體的陽氣向內陷落,這樣就會產生反效果。想要解除身體表面的症狀,沒有比桂枝湯更好的選擇。等身體表面的症狀解除後,再考慮是否可以針對裡面的症狀使用瀉下藥物。

5. 桂枝證九(太陽十三)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便硬耳,設利之為大逆。硬為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陽明腑病脈浮大(陽明篇二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病脈浮大,是有腑證。乃問病者但言覺便硬耳,未至痛滿也,則非急下之證。設遽利之,此為大逆。蓋便硬雖內實而表證尚在,猶須汗出而解,不宜下也。此何以故?其脈大縱屬內實而脈浮則當以汗解也。

白話文:

病人脈象浮大,詢問病情,病人只說大便乾燥而已,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那就大錯特錯了。大便乾燥是屬於裡實證,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為什麼呢?脈象浮,本來就應該用發汗來治療。

陽明腑病的脈象也是浮大(陽明篇的二陽合病,脈象浮大,在關脈上更是明顯),病人的脈象浮大,代表有腑裡的病變。如果詢問病人,病人只說感覺大便乾燥而已,還沒有到腹痛脹滿的程度,這就不是需要緊急用瀉下藥的情況。如果貿然用瀉下藥,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大便乾燥雖然是屬於裡實證,但外表的表證還存在,仍然需要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不適合用瀉下藥。這是為什麼呢?雖然脈大可能屬於裡實證,但脈象浮就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

6. 桂枝證十(太陽十四)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

按:宛鄰本原脫此一條,今補於此文在太陽篇也。黃氏注不可考,大抵亦上條意。

白話文:

想要自行痊癒的,必定會先感到煩躁,然後才會流汗而痊癒。要如何知道會這樣呢?因為脈象浮現,所以知道會流汗而痊癒。

說明:宛鄰版本原本漏掉了這一條,現在補在這裡,這條文屬於太陽篇。黃氏的註解已經無法考證,大概也跟上一條的意思相同。

7. 桂枝證十一(太陽十五)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方在陽明二十)。

太陽表證未解,脈忽尺寸俱停止而不動者,此氣虛不能外發,營衛鬱閉之故也。頃之必先振慄戰搖而後汗出而解。其未停止之先,尺寸之脈必有大小不均。若但寸脈微弱者,是陽鬱於下,必陽氣升發汗出而後解。此先振慄而後汗出者也。若但尺脈微弱者,是陰虛腸燥,下竅堵塞,得汗不解,必下之通其結燥,使胃熱下泄而後解。陽明病腑熱蒸發則汗出表解。

今太陽病表證未解,是內熱未實,此時若欲下之,宜於汗後用調胃承氣,硝黃甘草,調其胃腑之燥熱也。

白話文:

太陽病還沒好,脈象呈現陰脈和陽脈都停滯不動,這種情況一定會先發抖寒顫,然後流汗病才會好。如果只是陽脈比較微弱,會先流汗病就好。如果只是陰脈比較微弱,用瀉下的方法病才會好。如果想要用瀉下的方法,可以用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的表證還沒解除,脈象突然呈現寸脈和尺脈都停止不動,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虛弱,無法向外散發,導致營氣和衛氣鬱悶閉塞的緣故。過一會兒一定會先發抖寒顫,然後流汗病才會好。在脈象停止不動之前,寸脈和尺脈的大小一定會不平均。如果只是寸脈比較微弱,是陽氣鬱積在下,一定要陽氣向上升發,流汗後病才會好。這是先發抖寒顫然後才流汗的情況。如果只是尺脈比較微弱,是陰虛導致腸道乾燥,下竅堵塞,即使流汗病也不會好,一定要用瀉下的方法,疏通腸道的燥結,使胃熱向下排泄後病才會好。陽明病的腸胃燥熱蒸發,就會流汗病就會好。

現在太陽病的表證還沒解除,是身體裡面的熱還沒真正累積,這時候如果想要用瀉下的方法,適合在流汗之後使用調胃承氣湯,用芒硝、大黃、甘草來調理腸胃的燥熱。

8. 忌桂枝十二(太陽十六)

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大棗、甘草,甘味動嘔也。

白話文:

飲酒過多的人生病,不可以給他服用桂枝湯,如果喝了桂枝湯就會想吐,因為飲酒過多的人不喜歡甜味。

桂枝湯裡的紅棗和甘草,這些甜味會引起嘔吐。

9. 忌桂枝證十三(太陽十七)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大凡服桂枝湯即吐者,胸膈濕熱鬱遏,桂枝益其膈熱下咽即吐。緣其胃氣上逆,心下痞塞,肺郁生熱,無路下達。桂枝辛溫之性,至胸而出,不得入胃腑而行經絡,是以吐也。其後濕熱瘀蒸,必吐膿血。此宜涼辛清利之劑,不宜辛溫也。

白話文:

凡是服用桂枝湯後嘔吐的人,之後一定會吐出膿血。

一般來說,服用桂枝湯就嘔吐的人,是因為胸腔和膈膜之間有濕熱鬱積,桂枝會加重膈膜的熱,藥一下咽就吐出來。這是因為胃氣上逆,心下感覺痞塞不舒服,肺氣鬱結產生熱,無法向下疏通。桂枝藥性辛溫,藥力走到胸部就散發出來,無法進入胃腑而運行經絡,所以才會嘔吐。之後,濕熱瘀積蒸騰,一定會吐膿血。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涼性辛散、清利濕熱的藥劑,不適合使用辛溫的藥。

10. 忌桂枝證十四(太陽十八)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桂枝本解肌表以散風邪,若其人脈浮而緊,發熱汗不出者,是寒傷營血,營傷則束其衛氣,是當去芍藥之泄營血而用麻黃以泄衛氣,桂枝不可與也。與之表寒不解,反益經熱,是謂之誤。風家用桂枝所以不助經熱者,以其皮毛無寒,孔竅不閉,無須麻黃髮表,但以芍藥之酸寒泄其營血,桂枝之辛溫通其經絡,血熱自能外達。若傷寒服之,衛郁莫泄,經熱愈增,是助邪也。

白話文:

桂枝原本是用来疏通肌肉表面的,如果这个人脉象是浮紧的,而且发热却不出汗,就不可以使用桂枝。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要用错了。

桂枝本来是用来解肌表、驱散风邪的,如果这个人脉象是浮而且紧,发热又不出汗,这是寒邪伤到了营血,营血受损就会束缚卫气,这时候应该去除芍药这种会耗散营血的药,而改用麻黄来疏泄卫气,不能使用桂枝。用了桂枝,表面的寒邪不能解除,反而会加重经络里的热邪,这就是用错了。通常使用桂枝的人之所以不会助长经络热邪,是因为他们的皮肤毛孔没有受寒,毛孔也没有闭塞,不需要用麻黄来发散外邪,只需要用芍药的酸寒之性来耗散营血,用桂枝的辛温之性来疏通经络,血热自然就能到达体表。如果是伤寒(感受寒邪)的人服用桂枝,卫气郁滞不能疏泄,经络里的热邪会更加严重,这就是帮助邪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