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太陽本病

太陽以寒水主令,統領六經。膀胱者太陽之腑,太陽者膀胱之經。六經之次,三陰在裡,三陽在表。太陽主皮毛之分,次則陽明,次則少陽,次則太陰,少陰,厥陰,總以太陽為主。陽盛於外,在外之陽謂之衛氣。衛者,衛外而為固也。衛氣之內則為營血。營者,營運而不息也。

營司於肝,為衛之根;衛司於肺,為營之葉。營衛二氣化於中宮,飲食入胃,遊溢精氣,傳輸經絡。精專者行於脈中,命曰營氣;慓悍者行於脈外,命曰衛氣。營衛分司於金木,而皆統於太陽。故太陽經病,有傷衛傷營之不同。衛氣為陽,營血為陰。然血升而化神魂,是陰含陽也。

故肝血溫暖而升散,氣降而化精魄,是陽含陰也。故肺氣清涼而降斂。人之汗孔,冬闔而夏開者,以肝心主營,木火旺於春夏,則營血溫散而竅開;肺腎主衛,金水旺於秋冬,則衛氣清斂而竅闔。寒去溫來,而木火不得發泄,衛氣斂閉而孔竅常闔,襲之以風,氣欲斂而不能斂,故傷在衛氣。

熱退涼生,而金水不得斂藏,營血發散而孔竅常開,侵之以寒,血欲散而不能散,故傷在營血。風傷衛者,因於氣涼而竅閉也。寒傷營者,因於天溫而竅開也。春夏而竅開,則病寒而不病風;秋冬而竅闔,則病風而不病寒。故秋冬寒盛,而非不中風;春夏風多,而亦有傷寒。

靈樞歲露,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因其開也,其入深,其病人也卒以暴;因其閉也,其入淺,其病人也徐以遲。開則傷營,閉則傷衛,以營深而衛淺也。風性疏泄而寒性閉塞,氣性收斂而血性發揚。衛斂而竅閉,中風則氣欲斂而風泄之,是以有汗,風愈泄而氣愈欲斂,故內遏營血而生裡熱。

營泄而竅開,傷寒則血欲泄而寒束之,是以無汗,寒愈束而血愈欲泄,故外閉衛氣而生表寒。人之本氣不鬱則不盛,鬱則陽虛之人,臟陰內盛而為寒;陰虛之人,經陽外盛而為熱。是傳腑傳臟之由來也。而其入腑入臟,必先施於皮毛。故六經之病,總起於太陽一經,以其在外而先傷也。

邪在營衛,失於解散,則或入於腑,或入於臟,視其人之裡氣為分途。陽衰則入太陰而為寒,陰衰則入陽明而為熱,無異路也。貴於營衛方。病初治不瘥,則後日諸變無自生矣。

衛行脈外而內交於營,營行脈中而外交於衛,營衛調和,是謂平人。寒邪傷營,則營血束閉其衛氣,故衛鬱而生表寒。風邪傷衛,則衛氣遏閉其營血,故營鬱而生裡熱。營衛外發則病解,營衛內陷則病進。陷而敗沒則死也。傷寒中風之死證,皆營衛之陷敗也。衛氣之外發,賴乎經中之陽盛;營血之外發,賴於臟中之陰盛。

陽統於陽明,陰統於太陰。陽明之經氣旺,則衛氣外發而汗出。其陽虛者,衛郁欲發而不能

2. 太陽經提綱一(太陽一)

太陽為六經之綱領,其經行身之背,其氣主一身之皮毛,故病則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緣邪在本經,但病其經脈所行之部分,而不及於他經,也在經失解,自此而內傳二陽里入三陰。腑熱作則脈浮,大臟寒作則脈沉細,寒熱鬱發,諸病叢生,太陽之脈證然後變耳。若其初感腑熱未作,臟寒未動之時,太陽之病情未改,證狀猶存,則只有脈浮,頭項強痛,惡寒而已。即合病於別經,別經病見而太陽未罷,亦必見太陽之脈證也。

揣太陽之脈證而分太陽之風寒,何至淆亂於別經,亡羊於歧路也。仲景提太陽之綱,只此一語而太陽之情狀了了,所謂握片言而居要也。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在表,故脈浮。其經行身之背,起於睛明(在目內眥,足太陽經之穴名),自頭下行而走足。病則經氣上郁壅塞不降,故強痛也。風寒閉其營衛,氣鬱不能透泄,則外見惡寒。寒者太陽之令氣也。

3. 風寒總綱一(太陽二)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也。

此中風傷寒之總綱也。衛氣為陽,風傷衛氣是發於陽也;衛傷則遏閉營血而生內熱。營血為陰,寒傷營血是發於陰也;營傷則束閉衛氣而生外寒。故中風之初先見發熱,傷寒之初先見惡寒。中風內熱而營血不宣,亦外見惡寒;傷寒外寒而衛氣不達,乃續見發熱。中風非無外寒,究竟內熱多而外寒少;傷寒非無內熱,究竟內熱少而外寒多。

營司於肝,木升則火化,木火同情,故肝血常溫。衛司於肺,金降則水生,金水同性,故肺氣常涼。肝藏營血,而脾為生血之本;中風營病,臟陰衰者,多傳陽明而為熱。肺藏衛氣,而胃乃化氣之源;傷寒衛病,腑陽弱者,多傳太陰而為寒。風傷衛者,營郁裡熱;若經中陰旺,則營氣不至內蒸,故七日經盡而自愈。

寒傷營者,衛郁表寒;若經中陽旺,則衛氣不至內陷,故六日經盡而自愈。此風寒之順證,在經而不入於臟腑者也。若中風陽盛而入於腑,傷寒陰盛而入於臟,則營衛方憂其內陷,非補泄以救其偏,不能應期而愈也。六日七日,水火之成數,大衍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火陽也,故數七;水陰也,故數六。滿其成數,是以病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