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脈法三十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脈浮而大,浮則風氣之虛,風泄於外也;大為衛氣之強,氣閉於內也。外風與內氣相搏,風外泄而氣內閉,營郁不宣,必成癮疹。蓋風性疏泄而氣性收斂,風欲泄而氣閉之,泄之不透,則營鬱而為熱。血熱外發,則為斑點,而不能透發,鬱於皮腠之內,隱而不顯,是為癮疹之家。

營郁衛閉,欲發不能,則身體為癢癢者,是為泄風。素問風論:「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泄風者,風之欲泄而不透者也。風不透泄,經血鬱熱,久而營氣蒸腐,則為痂癩。風論:「風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癩者,營氣熱腐,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癩風。肺統衛氣而主皮毛,開竅於鼻,是以鼻柱壞而皮膚潰也。

白話文:

脈象浮而大,浮表示風邪虛弱,風氣外洩;大表示衛氣強盛,氣機內閉。外風與內氣相互衝突,風氣外洩而衛氣內閉,導致營氣鬱滯不通,必定形成隱疹。這是因為風性疏洩而氣性收斂,風想外洩卻被氣閉阻,無法完全透發,營氣鬱結而生熱。血熱向外發散,形成斑點,但無法透出皮膚,鬱積在皮肉之間,隱約不顯,這就是隱疹的成因。

營氣鬱滯、衛氣閉塞,想發散卻無法做到,就會導致身體發癢,稱為「洩風」。《素問·風論》提到:「風邪在腠理之間,就會形成洩風。」洩風是指風邪想外洩卻無法透發的狀態。風邪不能透發,經血鬱熱,時間久了營氣蒸騰腐敗,就會形成痂癩。《風論》又說:「風邪與太陽經一同侵入,運行於經脈俞穴,散佈在肌肉之間,與衛氣相互乾擾,氣機運行不暢,因此使肌肉腫脹潰爛。衛氣凝滯不行,所以肌肉會感覺麻木。」

痂癩是因營氣熱腐,氣血不清,導致鼻樑塌陷、面色敗壞,皮膚潰爛。風寒之邪長期滯留脈中不去,稱為「癩風」。肺主衛氣、掌管皮毛,開竅於鼻,因此會出現鼻樑損壞和皮膚潰爛的症狀。

2. 脈法三十一

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者,此為不治。

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與實合,脈必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加以數疾,再復發熱汗出者,陰陽消亡,此為不治難。經脈一呼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正此浮滑數疾之脈也。

白話文:

脈象浮而滑,浮代表陽氣外越,滑表示邪氣盛實,陽氣與邪實相互搏擊,脈搏就會快速急迫,導致衛氣運行失常。如果浮滑的脈象加上快速急促,又出現發熱汗出的症狀,表示陰陽之氣即將耗盡,這是難以治癒的危重症狀。

經脈診斷中提到:一呼之間脈搏跳動三次稱為「離經」,四次稱為「奪精」,五次稱為「死脈」,六次則是「命絕」,這些都是形容浮滑而數疾的危險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