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脈法六十五

問曰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脈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而解也。

脈大而浮數,陽氣盛旺,陰邪不能遏郁,故不戰而汗解也。

2. 脈法六十六

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其脈自微弱,則表裡無邪,此以曾經發汗、吐下、亡血,失津陰不濟陽,未免煩熱時作。然表裡邪去,病根已除,遲而津液續復,陰陽自和,必當自愈,故不戰不汗而亦解。

3. 脈法六十七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慄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脈浮而遲,面色熱赤而身體戰慄者,陽郁欲發虛而不遽發,故面熱而身搖。待至六七日經盡,陽復當汗出而解。若反熱者,則解期差遲。以脈遲是為無陽。無陽則但能發熱而不能作汗,氣鬱皮腠,其身必癢也。

(陽復則病愈,陽虛則解遲,陽盡則命絕。此下命絕數章發明,首章陽病見陰脈者死之義。病無陽復而死者,亦無陽盡而生者也。)

4. 脈法六十八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脈微,陽氣衰也;尺脈緊,陰氣盛也;虛損多汗,衛敗而不斂也;脈證見此,是絕陰而無陽也。

5. 脈法六十九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脈浮而洪,陽不根陰也。身汗如油,難經所謂「絕汗乃出」(引《靈樞》語),大如貫珠,轉出不流也。喘而不休,氣不歸根也。水漿不下,胃氣敗也。形體不仁,營衛之敗也。乍靜乍亂,神明之敗也。

6. 脈法七十

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此為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為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

命絕者(上章)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肺主氣而藏津,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津液脫而氣絕根,此為肺先絕也。心為火而藏神,若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火獨光而神明敗,此為心絕也。肝色青而主風,若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木剋土而風淫生(左傳云風淫末病漐習者,風氣發而四末戰搖也),此為肝絕也。脾竅於口而色黃,若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水侮土而氣外脫,此為脾絕也。

腎主二便而藏志,若溲便遺失,狂言反目直視者,腎陽脫而志意亂,此為腎絕也。腎與太陽膀胱為表裡,太陽起於目眥,行身之背,目反直視者,即為診要經終論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是也。

7. 脈法七十一

又未知何臟陰陽先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青者木色,肝腎皆陰也;赤者火色,心肺皆陽也。腋下心下者陽之部,溫熱者陽之氣也。

8. 脈法七十二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尺寸之脈發現於上下,而氣根於中焦。中焦者,所以升降陰陽而使之相交,其脈現於關上。若寸脈下不至關,則陽根下斷,是謂陽絕。尺脈上不至關,則陰根上斷,是謂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此際雖生命之餘耳。若計算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之節氣克之。如木弱忌金,火弱忌水,一交金水之節氣,則死期至矣。

9. 脈法七十三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咳逆上氣,是胃土上逆肺金不降。肺主氣而性收,脈散者金氣之不收也。氣敗則死,蓋氣所以薰膚而充身,氣散則骨枯肉陷而形損故也。

10. 脈法七十四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其脈病而無王氣。倘卒然眩僕不識人者,值其人之短命則死矣。人病脈不病者,名曰內虛,以其穀神之不旺。病在形骸而不在精神,雖困無妨也。

11. 脈法七十五

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願聞其說。師曰:病家人請云病人若發熱身體疼,病人自臥,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其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裡有病者脈當沉而細,今脈浮大故知其愈也。

發熱身痛自臥是表病也,診脈沉遲知表病瘥也,以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不浮大而反沉遲故知其愈也。腹痛是里病也,診脈浮大知里病瘥也,以里有病者脈當沉細,今不沉細而反浮大故知其愈也。(此提望聞問切之綱,下章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