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脈法六十五

問曰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脈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而解也。

脈大而浮數,陽氣盛旺,陰邪不能遏郁,故不戰而汗解也。

白話文:

有人問:疾病有不發抖卻流汗而痊癒的,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因為脈象呈現又大又浮又快的樣子,所以知道病人不會發抖,而是流汗後病就好了。

脈象又大又浮又快,代表身體的陽氣很旺盛,陰邪無法阻礙陽氣的運行,所以不會發抖,而是透過流汗來解除病症。

2. 脈法六十六

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其脈自微弱,則表裡無邪,此以曾經發汗、吐下、亡血,失津陰不濟陽,未免煩熱時作。然表裡邪去,病根已除,遲而津液續復,陰陽自和,必當自愈,故不戰不汗而亦解。

白話文:

有人問:有些疾病沒有發冷發抖,也沒有流汗就自己好了,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說:那是因為他的脈象自己變得微弱了。這是因為病人之前曾經發過汗、或吐過、或瀉過、或失血,導致體內缺乏水分,這樣一來,陰陽二氣自然會調和,病也就自然會好,所以才會沒有發冷發抖,也沒有流汗就痊癒了。

如果脈象自己變得微弱無力,就表示身體內外都沒有邪氣了。這也是因為病人之前曾經發過汗、吐過、瀉過、失血,導致身體水分流失,陰液不足,無法滋養陽氣,所以偶爾還會覺得煩躁發熱。但因為體表和體內的邪氣都已經去除,病根也已經拔除了,只要過一陣子,體內的水分慢慢恢復,陰陽二氣就會調和,病也一定會自己好,所以才會沒有發冷發抖,也沒有流汗就痊癒。

3. 脈法六十七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慄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脈浮而遲,面色熱赤而身體戰慄者,陽郁欲發虛而不遽發,故面熱而身搖。待至六七日經盡,陽復當汗出而解。若反熱者,則解期差遲。以脈遲是為無陽。無陽則但能發熱而不能作汗,氣鬱皮腠,其身必癢也。

(陽復則病愈,陽虛則解遲,陽盡則命絕。此下命絕數章發明,首章陽病見陰脈者死之義。病無陽復而死者,亦無陽盡而生者也。)

白話文:

如果把脈發現脈象浮在表面又跳動緩慢,同時臉色發熱發紅且身體發抖,這種情況大約六七天後會流汗而痊癒。如果反而發燒,那痊癒的時間就會比較晚。脈搏緩慢代表體內陽氣不足,無法產生汗液,身體一定會發癢。

這種脈象是陽氣被鬱積,想要發散卻又無法立刻發散,所以臉發熱而身體搖動。等到六七天後,陽氣恢復正常,就會流汗而痊癒。如果反而發燒,那痊癒的時間就會比較晚。因為脈搏緩慢代表體內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就只能發熱而無法出汗,氣悶在皮膚毛孔,身體一定會發癢。

(陽氣恢復就病癒,陽氣虛弱就痊癒得慢,陽氣耗盡就沒命了。以下幾章會說明陽氣耗盡會死亡的情況,第一章說明有陽病卻出現陰脈是會死的。沒有陽氣恢復卻病死的,也沒有陽氣耗盡卻活下來的。)

4. 脈法六十八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脈微,陽氣衰也;尺脈緊,陰氣盛也;虛損多汗,衛敗而不斂也;脈證見此,是絕陰而無陽也。

白話文:

寸口脈搏微弱,尺部脈搏緊實,這個人通常是虛弱虧損、容易出汗的體質,可以知道體內陰氣偏盛,完全看不到陽氣的表現。

寸口脈搏微弱,代表陽氣衰退;尺部脈搏緊實,代表陰氣旺盛;虛弱虧損又容易出汗,是衛氣虛敗無法固攝的原因;脈象和身體症狀出現這種情況,是陰氣過盛而陽氣虛絕的表現。

5. 脈法六十九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脈浮而洪,陽不根陰也。身汗如油,難經所謂「絕汗乃出」(引《靈樞》語),大如貫珠,轉出不流也。喘而不休,氣不歸根也。水漿不下,胃氣敗也。形體不仁,營衛之敗也。乍靜乍亂,神明之敗也。

白話文:

脈象浮且洪大,身體出汗像油一樣,氣喘不停,水和漿都喝不下去,身體感覺麻木不仁,時而安靜時而躁動,這種情況是生命要終結的徵兆。

脈象浮且洪大,是因為陽氣沒有陰氣的根基。身體出汗像油一樣,就像《難經》所說的「絕汗將出」,汗珠大如貫穿的珠子,滾出卻不流動。氣喘不停,是因為氣沒有回到根源。水和漿都喝不下去,是因為胃氣衰敗。身體感覺麻木不仁,是因為營氣和衛氣都衰敗了。時而安靜時而躁動,是因為神明衰敗了。

6. 脈法七十

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此為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為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

命絕者(上章)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肺主氣而藏津,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津液脫而氣絕根,此為肺先絕也。心為火而藏神,若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火獨光而神明敗,此為心絕也。肝色青而主風,若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木剋土而風淫生(左傳云風淫末病漐習者,風氣發而四末戰搖也),此為肝絕也。脾竅於口而色黃,若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水侮土而氣外脫,此為脾絕也。

腎主二便而藏志,若溲便遺失,狂言反目直視者,腎陽脫而志意亂,此為腎絕也。腎與太陽膀胱為表裡,太陽起於目眥,行身之背,目反直視者,即為診要經終論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是也。

白話文:

如果不知道是哪個臟腑先出現衰竭的徵兆,如果出現大量流汗且皮膚濕潤,呼吸急促不停,這是肺臟先衰竭的表現。如果身體其他部位都虛弱,只有陽氣獨留,身體看起來像被煙燻過一樣,眼睛直視且頭部搖晃,這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如果嘴唇周圍發青,四肢抽動,這是肝臟衰竭的表現。如果嘴唇周圍發黑,出汗時汗液呈現黃色,這是脾臟衰竭的表現。如果大小便失禁,胡言亂語且眼睛向上翻,這是腎臟衰竭的表現。

(上一段說)如果不知道哪個臟腑先衰竭,肺臟主管氣和津液,如果大量流汗且皮膚濕潤,呼吸急促不停,這是因為津液大量流失導致氣的根本耗盡,這是肺臟先衰竭的表現。心臟屬火,主管神志,如果身體其他部位都虛弱,只有陽氣獨留,身體看起來像被煙燻過一樣,眼睛直視且頭部搖晃,這是因為火氣獨旺導致神志昏亂,這是心臟衰竭的表現。肝臟顏色青,主管風,如果嘴唇周圍發青,四肢抽動,這是因為肝木過旺克制脾土,導致風邪產生(《左傳》說風邪太盛會導致肢體抽動),這是肝臟衰竭的表現。脾臟的孔竅在口,顏色為黃色,如果嘴唇周圍發黑,出汗時汗液呈現黃色,這是因為水邪過盛反侮脾土,導致脾氣外脫,這是脾臟衰竭的表現。

腎臟主管大小便,並儲藏意志,如果大小便失禁,胡言亂語且眼睛向上翻直視,這是因為腎陽脫失導致意志混亂,這是腎臟衰竭的表現。腎臟與太陽膀胱經互為表裡,太陽經從眼角開始,循行於背部,眼睛向上翻直視,這就是診斷經脈終結的關鍵,也是太陽經的終結表現,眼睛翻白向上看就是這個意思。

7. 脈法七十一

又未知何臟陰陽先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青者木色,肝腎皆陰也;赤者火色,心肺皆陽也。腋下心下者陽之部,溫熱者陽之氣也。

白話文:

如果無法判斷是哪個臟腑的陰陽之氣先衰竭,若是陽氣先衰竭而陰氣後衰竭,這個人死後身體的顏色必定是青色;若是陰氣先衰竭而陽氣後衰竭,這個人死後身體的顏色必定是赤色。如果腋下溫熱,代表心下部位也發熱。

青色是屬於木的顏色,肝和腎都屬陰;赤色是屬於火的顏色,心和肺都屬陽。腋下和心下部位是陽氣所屬的區域,溫熱則代表陽氣旺盛。

8. 脈法七十二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尺寸之脈發現於上下,而氣根於中焦。中焦者,所以升降陰陽而使之相交,其脈現於關上。若寸脈下不至關,則陽根下斷,是謂陽絕。尺脈上不至關,則陰根上斷,是謂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此際雖生命之餘耳。若計算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之節氣克之。如木弱忌金,火弱忌水,一交金水之節氣,則死期至矣。

白話文:

醫生說,如果寸脈的脈象往下摸不到關脈的位置,就代表陽氣斷絕;如果尺脈的脈象往上摸不到關脈的位置,就代表陰氣斷絕。這兩種情況都無法醫治,必定會死亡。如果要推算剩餘壽命的期限,可以用當月節氣相剋的道理來判斷。

寸脈和尺脈的脈象雖然表現在手腕的上下部位,但它們的氣根源於中焦。中焦的功能是升降陰陽,使其互相交合,而關脈的脈象就體現了中焦的功能。如果寸脈的脈象往下摸不到關脈,就代表陽氣的根源向下斷絕,這就稱為陽絕。如果尺脈的脈象往上摸不到關脈,就代表陰氣的根源向上斷絕,這就稱為陰絕。這兩種情況都無法醫治,必定會死亡。這時的病人只是殘留一口氣而已。如果想要推算剩餘壽命的期限,可以用當月節氣相剋的道理來判斷。例如,如果木氣虛弱就怕遇到金氣,火氣虛弱就怕遇到水氣,只要一遇到金水相剋的節氣,死亡的期限就到了。

9. 脈法七十三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咳逆上氣,是胃土上逆肺金不降。肺主氣而性收,脈散者金氣之不收也。氣敗則死,蓋氣所以薰膚而充身,氣散則骨枯肉陷而形損故也。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如果脈象呈現散亂無力的情況,代表病情危急,可能會死亡,這是因為身體的精氣已經嚴重耗損的緣故。

咳嗽、氣喘、呼吸困難,是因為胃的土氣往上逆行,導致肺的氣機無法向下順降。肺主導氣的運行,並且有收斂的特性,脈象散亂則表示肺氣失去了收斂的功能。氣一旦衰敗就會導致死亡,因為氣是溫養皮膚、充實身體的重要物質,氣散亂則會導致骨骼乾枯、肌肉萎縮下陷,身體形態也因此損壞。

10. 脈法七十四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其脈病而無王氣。倘卒然眩僕不識人者,值其人之短命則死矣。人病脈不病者,名曰內虛,以其穀神之不旺。病在形骸而不在精神,雖困無妨也。

白話文:

醫師說:如果病人身體沒病,但脈象卻呈現病態,這叫做「行屍」,因為脈象沒有生機,如果突然昏倒、不認得人,這種人如果壽命不長就會死亡。如果病人身體有病,但脈象卻正常,這叫做「內虛」,因為身體的營養精氣不足,雖然感到疲倦,但不會有痛苦。

脈象呈現病態,但身體卻沒有生病,這叫做「行屍」,是因為脈象有病,但卻沒有生命力。如果突然昏倒、不認得人,這種人如果壽命不長就會死亡。如果身體生病,但脈象卻正常,這叫做「內虛」,是因為體內營養精氣不旺盛。病症是在身體外形上,而不是在精神上,雖然感到疲倦,但不會有什麼大礙。

11. 脈法七十五

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願聞其說。師曰:病家人請云病人若發熱身體疼,病人自臥,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其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裡有病者脈當沉而細,今脈浮大故知其愈也。

發熱身痛自臥是表病也,診脈沉遲知表病瘥也,以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不浮大而反沉遲故知其愈也。腹痛是里病也,診脈浮大知里病瘥也,以里有病者脈當沉細,今不沉細而反浮大故知其愈也。(此提望聞問切之綱,下章詳發)

白話文:

有人問:醫術高明的醫生,看一眼就知道病情;中等的醫生,問一問就知道病情;下等的醫生,才需要把脈來了解病情。想請教這裡面的道理。

醫生回答:如果病人的家屬說病人發燒、身體疼痛,病人自己躺在床上,醫生去診脈,發現脈象是沉而遲緩的,就知道病要好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表面的病,脈象應該是浮而大的,現在脈象反而沉而遲緩,所以知道病要好了。

假如病人說肚子突然疼痛,病人自己坐著,醫生去診脈,發現脈象是浮而大的,就知道病要好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內部的病,脈象應該是沉而細的,現在脈象反而浮而大,所以知道病要好了。

發燒、身體疼痛、自己躺著,這些是表面的病症。診脈發現脈象沉而遲緩,就知道表面的病要好了。因為表面的病,脈象應該是浮而大的,現在脈象不是浮而大,反而沉而遲緩,所以知道病要好了。肚子痛是內部的病症。診脈發現脈象浮而大,就知道內部的病要好了。因為內部的病,脈象應該是沉而細的,現在脈象不是沉而細,反而浮而大,所以知道病要好了。

(這裡提出了望、聞、問、切的綱領,下一章會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