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脈法二十一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陽氣不足而為寒,芤則陰血不充而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革者,如鼓之皮,外實而內空也。衛統於肺,營藏於肝。衛衰則外減,營衰則內芤。減者,衛衰而氣寒也;芤者,營衰而血虛也。氣血虛寒,脈如皮革。婦人見此則半產漏下,男子見此則亡血失精,以其中氣頹敗,不能交濟水火。

水下寒而火上熱,水木下陷則內為虛寒,火金上逆則外為弦大。金水不藏而木火善泄,故胎墮而經漏,血脫而精遺也。(漏下者,非月期而血下崩,如堤防崩潰而水暴流;漏如銅壺漏滴而水續下也。)

白話文:

脈法二十一

脈象弦而大,弦脈表示陽氣減弱,大脈則為芤脈。陽氣減弱代表體內有寒,芤脈則表示陰血不足而導致虛寒。虛與寒相互影響,這種脈象稱為「革脈」。女性若有此脈象,容易發生流產或非經期出血;男性則可能出現失血或遺精的情況。

脈象弦而大,弦脈是因陽氣不足而產生寒象,大脈(芤脈)則因陰血虧虛而形成虛寒。虛寒交雜,即為革脈。革脈如同鼓皮,外表緊繃但內裡空虛。衛氣由肺主導,營血藏於肝臟。衛氣衰弱則外顯減弱之象,營血不足則內呈芤脈。減弱代表衛氣衰退而氣寒,芤脈則反映營血不足而血虛。氣血虛寒,脈象便如皮革般緊繃空虛。

女性出現此脈象,可能導致流產或非經期出血;男性則可能失血或遺精,這是因為中氣衰敗,無法調和水火平衡。

2. 脈法二十二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之衰,澀者營氣之不足。衛生於胃,衛衰則戊土虛而面色黃;營藏於肝,營不足則乙木枯而面色青。營為衛根,衛為營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諸證皆作,以土敗不能生金故也。

白話文:

脈法二十二

寸口脈象微弱且不流暢,微弱表示衛氣衰弱,不流暢表示營氣不足。衛氣衰弱時,面色會發黃;營氣不足時,面色會發青。營氣如同樹根,衛氣如同樹葉。若營衛之氣皆虛弱,就像根葉枯槁,會出現發冷顫抖、咳嗽氣逆、吐出腥臭痰液或涎沫等症狀。

寸口脈象微弱且不流暢,微弱是因衛氣衰弱,不流暢是因營氣不足。衛氣源自於胃,衛氣衰弱則胃(戊土)虛弱,導致面色發黃;營氣藏於肝,營氣不足則肝(乙木)枯竭,導致面色發青。營氣是衛氣的根基,衛氣是營氣的枝葉。若營衛之氣皆虛弱,根基與枝葉便會枯竭,進而引發發冷顫抖、咳嗽氣逆、吐出腥臭痰液或涎沫等症狀,這是因為脾胃(土)虛弱,無法滋養肺(金)的緣故。

3. 脈法二十三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谷消而化水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營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之疏疏則其皮膚空豁而不密緻;緩者胃氣之實實則谷消而化水也。(靈樞·津液五別中熱則胃中消穀,腸胃充廓故胃緩也。)血脈者水穀之所化生,谷入於胃,布散於外脈道乃行,水入於經,變化而赤而血乃成。谷消水化而入血脈則營成矣。肺主氣,氣盛則清涼而收斂;肝主血,血盛則溫暖而發散。

營為衛根,二氣調和則營不獨盛。營血獨盛則血愈溫散而氣不清斂,汗孔開泄,是以其膚必疏疏,則三焦經絡之血盡化汗液泄於毛皮,是以名曰血崩。所謂奪汗者勿血,奪血者勿汗。汗即血之醞釀而成者也。

白話文:

脈法二十三

寸口的脈象微弱而緩慢。微弱表示衛氣虛散,皮膚鬆弛不緊密;緩慢則表示胃氣充實,能消化食物並轉化為水液。食物進入胃中,經脈運行才能通暢;水液進入經絡,才能化生為血液。若營氣過盛,皮膚必然疏鬆,導致三焦經絡功能失常,稱為「血崩」。

(《靈樞·津液五別》提到:體內有熱時,胃能快速消化食物,腸胃充盈,因此胃氣緩慢。)血脈由水穀精微化生,食物進入胃後,精微散布於外,經脈運行;水液進入經絡,轉化為紅色血液。食物消化、水液轉化並進入血脈後,營氣便形成。肺主導氣,氣盛則清涼收斂;肝主導血,血盛則溫暖發散。

營氣是衛氣的基礎,兩者調和則營氣不會過盛。若營血獨盛,血液過度溫熱發散而氣無法清涼收斂,汗孔開洩,因此皮膚必然疏鬆。此時三焦經絡的血液全化為汗液,從皮毛外洩,故稱「血崩」。所謂「失汗者勿再耗血,失血者勿再發汗」,因汗液實為血液所化生。

4. 脈法二十四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之不足,緩者胃氣之有餘。有餘者,胃氣上逆壅滿不降,名為有餘,實則胃陽之不足也。上脘壅滯,則噫氣吞酸,食卒不下,濁氣填塞於膈上也。 (吞酸者,胃氣痞塞,乙木不得升達,鬱而為酸也。)

白話文:

脈法二十四

寸口脈象虛弱而緩慢,虛弱表示陽氣不足,緩慢則表示胃氣過剩。患者會出現打嗝、反酸、食物難以吞嚥的症狀,這是因為濁氣阻塞在橫膈膜上方所致。

寸口脈象虛弱而緩慢,虛弱代表陽氣不足,緩慢則代表胃氣過剩。所謂「過剩」,其實是胃氣上逆、壅塞不降,表面看似有餘,實際上是胃陽不足的表現。上脘(胃的上部)氣機阻塞,就會導致打嗝、反酸、食物難以下嚥,這是因為濁氣積聚在橫膈膜上方。(反酸是由於胃氣鬱滯,肝氣(乙木)無法正常升發,鬱結而化酸所致。)

5. 脈法二十五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之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溫氣外泄而發熱。衛為氣,氣微則心內空虛而若飢然,陽虛氣滯,胃口痞滿,雖飢而不能食也。

白話文:

寸口的脈象微弱而緩慢,微弱表示衛氣不足,緩慢表示營氣受寒。營氣主血,血中寒氣會導致體溫外散而發熱。衛氣主氣,氣虛則心中空虛似飢餓感,陽氣不足導致氣機停滯,胃脘脹滿,即使感到飢餓也無法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