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3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3)

1. 脈法篇

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答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必欲解也。

手足三部脈皆至,言三部大小同等也;今人但知六七日欲作戰汗,脈伏,不知三部脈皆實,而煩躁口噤,亦是作汗之兆,故仲景重申此義以明之。

若脈和,其人大煩,目重,臉內際黃者,此為欲解也。

大煩、目重、臉內際黃,而脈和者,中央之色見於正位,濕熱得以外散也。

病人若發熱,身體疼,病人自臥,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愈也。

本發熱身疼,今熱退靜臥,而脈沉遲,故知邪散病不傳也;設表證誤服下藥,而脈變沉遲,又為結胸入里之候也。

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脈當沉而細,今反浮大,故知愈也。

腹中有寒故痛,所以脈當沉細,今脈變浮大,知陰退陽復,故為愈也;設卒痛便見浮大,又為脈不應證矣。

師曰:病家人來請,云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病人向壁臥,此熱已去也;設令脈不和,處言已愈。

熱退身涼而安靜,雖脈不和,為邪退未久,故尚未平復,不當以脈病人安例之。

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陰得陽則解也。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大,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何緣作此吐利?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名災怪耳。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發潤,喘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燻,直視搖頭者,此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

陽反獨留,孤陽亢極,陰氣先竭也;四肢漐習,振掉不寧也;柔汗,冷汗也。按五臟絕證,有因賊邪勝克而死者,有木臟之邪亢極而死者,有子氣過逆母氣告竭而死者,有本臟之氣衰絕而死者,有臟腑俱絕而死者,不可一概論。

又未知本臟陰陽前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脈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脈至乍疏乍數者,死;脈至如轉索者,其日死;譫言妄語身微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逆冷脈沉細者,不過一日死矣。

傷寒咳逆上氣,肺病也;脈毛甚則散,肺絕之脈也。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陰陽交也。陰陽俱虛,熱不止。津液竭也。乍疏乍數者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也。脈至如轉索者,其目死,純是邪脈,正氣不能為王也。譫妄身微熱,而手足溫,證脈相應故主生;譫妄身大熱,而手足冷,證脈相反故主死也。

白話文:

脈法篇

有人問:要怎麼判斷病是快好了還是沒好?

答:如果把脈時,寸、關、尺三個部位,脈的強弱、浮沉、快慢都一樣,就算病人有發冷發熱的症狀,但這表示體內的陰陽是平衡的,即使病情看起來很嚴重,也會好轉。

如果病人發病六、七天,手、足三個部位的脈搏都變得很大,而且很煩躁、嘴巴緊閉說不出話,坐立不安,這表示快要出汗解熱了。

手足三部脈都變大,指的是三個部位脈的強弱都一樣。現在的人只知道發病六、七天快要出汗時脈會伏,卻不知道三部脈都變得有力、煩躁、嘴巴緊閉也是要出汗的徵兆。所以張仲景特別強調這一點來說明。

如果脈象平和,病人卻很煩躁、眼睛感到沉重、臉部內部發黃,這表示病快好了。

很煩躁、眼睛感到沉重、臉部內部發黃,而且脈象平和,是因為體內濕熱之氣外散,在臉上顯現出來。

病人如果發燒、身體疼痛,自己躺在床上,醫生來診斷,發現脈搏是沉而慢的,就知道病快好了。為什麼呢?因為有表症的人,脈象應該是浮大的,現在脈象反而沉而慢,所以知道是快好了。

本來是發燒、身體疼痛,現在熱退了,安靜地躺著,而且脈象沉而慢,就知道邪氣已經散去,病不會傳變。但如果表證誤用下藥,反而導致脈象變成沉而慢,這就表示病邪入裡,形成結胸。

假設病人說肚子突然劇痛,自己坐著,醫生來把脈,發現脈象是浮而大的,就知道病快好了。為什麼呢?因為肚子有病,脈象應該是沉而細的,現在反而浮而大,所以知道是快好了。

肚子裡面有寒氣所以會疼痛,所以脈象應該是沉而細的,現在脈象變成浮而大,表示陰氣退去,陽氣恢復,所以快好了。但如果突然肚子痛,脈象馬上就變成浮而大,這就表示脈象和症狀不符合。

醫生說,病人家屬來請醫生,說病人發燒非常嚴重,等到明天醫生到時,病人卻背對著牆躺著,表示熱已經退了。就算脈象不太平和,但只要病人說已經好了,就表示病快好了。

熱退了,身體也涼了、安靜了,即使脈象不平和,是因為邪氣剛退,還沒有完全恢復,不應該只看脈象來判斷病人有沒有好。

有人問:要怎麼知道什麼時候發病、什麼時候會好?

答:假設半夜發病,明天中午就會好;中午發病,半夜就會好。為什麼中午發病半夜會好呢?因為陽氣得到陰氣的滋養就會解。半夜發病明天中午會好呢?因為陰氣得到陽氣的滋養就會解。

有人問:脈象出現災怪,是什麼意思?

答:假設有人生病,脈象是陽氣很旺,和病情相符,所以醫生開藥給他。病人服藥不久,卻開始大吐或拉肚子,肚子痛。醫生說,我來的時候沒看到這些症狀,現在卻出現了變異,這就叫做災怪。又問:為什麼會吐瀉呢?答:可能是有以前服用的藥,現在才發作,所以叫做災怪。

脈象浮而且大,身體汗如油出個不停,喘氣不止,水都喝不下,身體沒有知覺,一會安靜一會躁動,這表示快要死了。還不知道哪個臟器先受到損害。如果汗出得很多、皮膚濕潤、喘氣不止,這表示肺臟先衰竭。陽氣獨自浮在上面,身體如被煙燻過、眼睛直視、頭不停搖動,這表示心臟衰竭。嘴唇發青、四肢顫抖,這表示肝臟衰竭。嘴巴周圍發黑、出柔汗、皮膚發黃,這表示脾臟衰竭。大小便失禁、胡言亂語、眼睛向上看,這表示腎臟衰竭。

陽氣獨自浮在上面,是因為陽氣太過亢盛,陰氣先衰竭。四肢顫抖、坐立不安。柔汗就是冷汗。根據五臟衰竭的症狀,有的是因為邪氣太過而死,有的是因為木臟邪氣太過而死,有的是因為子臟之氣過盛導致母臟之氣衰竭而死,有的是因為本臟之氣衰竭而死,有的是因為臟腑都衰竭而死,不能一概而論。

還不知道是哪個臟器的陰陽之氣先衰竭。如果陽氣先衰竭,陰氣後衰竭,那麼這個人死後身體一定是青色的。如果陰氣先衰竭,陽氣後衰竭,那麼這個人死後身體一定是紅色的,而且腋下溫熱,心窩下也熱。

傷寒咳嗽、氣喘,脈象散亂,這表示快要死了,因為身體已經很虛弱了。脈象陰陽俱盛,大汗不止,表示快要死了。脈象陰陽俱虛,熱還不退,表示快要死了。脈搏跳動時快時慢,表示快要死了。脈搏跳動像繩子轉動,那一天就會死。說胡話、身體微熱、脈象浮大、手腳溫熱,表示能活;說胡話、身體微熱、脈象沉細、手腳冰冷,表示活不過一天。

傷寒咳嗽、氣喘是肺的病症,脈象浮散,是肺臟衰竭的脈象。陰陽俱盛,大汗不止,表示陰陽失調。陰陽俱虛,熱還不退,表示津液已經耗盡。脈搏時快時慢,表示快要死了,如果脈搏忽大忽小,更是難以治療。脈搏跳動像繩子轉動,表示命不久矣,因為全是邪脈,正氣已經不能主導了。說胡話、身體微熱、手腳溫熱,表示症狀和脈象符合,所以能活。說胡話、身體大熱、手腳冰冷,表示症狀和脈象相反,所以快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