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26)
卷下 (26)
1. 脈法篇
假令脈來微去大,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本大,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脈來微去大者,言浮取則微,沉取則大,為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本大者,言脈初來小,取之漸漸大,為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言浮取之微,而前小後大,為表氣不固而自汗也。下微本大者,言沉取之微,而按久益大,為里邪拒閟而關格不通;頭無汗者,乃邪入膀胱,陽氣未脫,猶可治也。蓋傷寒暴病,非雜證津液久虛之比。
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三部俱伏,而尺中時見小滑,一二至,此為陰中伏陽也。若寸口略見短小,一二至,尺中絕不至者,為損脈,見之必難治也。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緊脈皆為寒。寒邪在表,則浮緊;在裡,則沉緊。此言吐下後,脈緊為肺胃受傷,若更兼咳及利,又為水飲內伏之候,當以辛溫散水為務也。
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假令脈遲,此為在臟也。
此以浮沉遲數定表裡臟腑,而全重於遲為在臟句,故重申以明之;設脈見浮遲,雖有表證,只宜小建中和之,終非麻黃青龍所宜,以臟氣本虛故也。○凡言寸口,統三部而言。針經以寸口人迎,分別臟腑也。
問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臟?師曰:諸陽浮數,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也。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為真陽氣微,則腎中陰火挾痰飲而聚於膈上,故心懸懸,若飢狀,而虛痛,不能食也。至於寸口遲,為營中寒,營為血之本,血寒而反發熱,其義何居?蓋寸口脈遲,其陽必陷於陰分,尺中緊盛,更小待言,所以為發熱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噫而吞酸,是胃中虛火挾痰飲上逆,非墜痰降逆之藥,不足以鎮之;此言暴病與老人之胃虛痰逆噫氣不同。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營氣不足,營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營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溺。(酢醋同)
三焦因營衛不行,無所依仰,故氣不歸其部;上焦不歸,則物不能傳化,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則不能腐熟水穀;下焦不歸,則不能約制溲便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咳逆而唾腥吐涎沫,陰虛火炎可知也,加以寒慄,則衛虛不能外護,又可知矣;以脈見寸口,故其證悉在上部耳。
白話文:
脈法篇
如果脈搏來時微弱,去時變大,代表疾病在身體內部。如果脈搏來時頭小根部大,代表疾病在身體表面。脈搏上部微弱、頭小,會導致汗出。脈搏下部微弱、根部大,則會形成關格不通,小便排不出來,若頭部無汗尚可治療,有汗則病情危急。
脈搏來時微弱,去時變大,意思是說輕按時感覺脈搏微弱,重按時感覺脈搏變大,代表疾病在身體內部。脈搏來時頭小根部大,意思是說脈搏開始時小,按壓時逐漸變大,代表疾病在身體表面。脈搏上部微弱、頭小,意思是說輕按時感覺脈搏微弱,且前面小後面大,代表表氣不固,導致自汗。脈搏下部微弱、根部大,意思是說重按時感覺脈搏微弱,且按久後感覺變大,代表體內邪氣阻滯,導致關格不通,若頭部無汗,代表邪氣進入膀胱,陽氣尚未脫失,尚可治療。因為傷寒等急性病,與慢性病津液耗損的情況不同。
假如病人下痢,寸口、關上、尺中都摸不到脈,但尺中偶爾可摸到細小的脈搏,且向上跳動,這代表腎氣存在。如果摸到脈象虛弱,病情就很難治療。
三部脈都沉伏,但尺中偶爾可摸到細小而滑的脈搏,一或兩次跳動,這代表陰中伏陽。如果寸口脈略微可見短小,一或兩次跳動,而尺中完全摸不到脈搏,代表脈象虛弱,病情一定很難治療。
有人問,為何會出現緊脈?醫生回答說,假如病人沒有出汗,或者因嘔吐導致肺裡受寒,就會出現緊脈。假如病人咳嗽,坐著喝冷水,也會出現緊脈。假如病人下痢,因胃中虛冷,也會出現緊脈。
緊脈都代表寒邪。寒邪在表,脈象則浮緊,寒邪在裡,脈象則沉緊。這表示吐瀉後,脈象緊是肺胃受損的緣故,若同時有咳嗽或下痢,又代表有水飲內伏,應以辛溫藥物來散水。
寸口脈浮在表,脈沉在裡,脈數代表病在腑,脈遲代表病在臟。假如脈遲,代表病在臟。
這是用浮沉遲數來判斷表裡臟腑,其中特別強調脈遲代表病在臟,所以再次說明。如果脈象浮且遲,雖然有表證,也只適合用小建中湯等溫和的藥方來調養,而不是用麻黃、青龍等發汗的藥物,因為臟氣本來就虛弱。這裡說的寸口脈,統指三部脈象。針灸經典則以寸口、人迎來區分臟腑。
有人問,如何知道病在腑?如何知道病在臟?醫生回答說,各種陽證脈象浮數,代表病在腑;各種陰證脈象遲澀,代表病在臟。
寸口脈弱且遲,脈弱代表衛氣虛弱,脈遲代表營血寒冷。營為血,血寒則會發熱。衛為氣,氣虛會感到心中飢餓,飢餓且腹脹,不能進食。
寸口脈弱代表真陽之氣虛弱,脈微則代表腎中陰火挾痰飲聚集在膈上,所以會感到心中懸懸,像飢餓一樣,但卻虛痛不能進食。至於寸口脈遲代表營血寒冷,營血為血液的根本,血寒反而發熱的原因,是因為寸口脈遲,其陽氣一定陷入陰分,而尺中脈象緊盛,所以會發熱。
寸口脈弱且緩,脈弱代表陽氣不足,脈緩代表胃氣有餘,會打嗝、吞酸,食物難以下嚥,鬱積在膈上。
打嗝和吞酸,是胃中虛火挾帶痰飲上逆,必須用降痰降逆的藥物才能鎮壓。這是指急性病,與老年人胃虛痰逆、打嗝的情況不同。
寸口脈微而澀,脈微代表衛氣運行不暢,脈澀代表營氣不足。營衛不能互相協調,三焦就沒有依靠,身體會麻木不仁。營氣不足,會煩躁疼痛、說不出話。衛氣虛弱,會怕冷、頻頻打哈欠。三焦不歸其位,上焦不歸位,就會打嗝、吞酸;中焦不歸位,就不能消化食物;下焦不歸位,就會尿失禁。
三焦因為營衛運行不暢,沒有依靠,所以氣不能歸其位。上焦不歸位,食物不能傳輸消化,所以會打嗝、吞酸。中焦不歸位,就不能腐熟水穀。下焦不歸位,就不能約束大小便。
寸口脈微而澀,脈微代表衛氣衰弱,脈澀代表營氣不足。衛氣衰弱,面色會發黃;營氣不足,面色會發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都衰弱,則根葉枯槁,身體會寒冷發抖、咳嗽氣逆、吐出腥味唾液或泡沫。
咳嗽氣逆、吐出腥味唾液或泡沫,代表陰虛火旺。再加上寒冷發抖,代表衛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因為脈象出現在寸口,所以這些症狀都表現在上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