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25)
卷下 (25)
1. 脈法篇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令脈滑,關尺自平。陽明脈微沉,食飲自可;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沉為陰實,其人必股內汗出,陰下濕也。
翕,浮也;奄,忽也。言忽焉而浮,忽焉而沉,故為滑也。滑本陽實,陰部見陽。脈為陽邪乘陰,故股內汗出。
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者,此三焦傷也。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
按脈之動者,皆緣陰陽不和,故不能貫通三部;而虛者,受邪則動。所以動於寸口為陽動,陽動則汗出;動於尺內為陰動,陰動則發熱。如不汗出、發熱,而反形冷惡寒,此三焦真火受傷也。蓋動脈雖多見於關上,然尺寸亦常見之。本文又言「若數脈見於關上」,「若」字甚活,是舉一隅為例耳。
今世以尺寸之動,強飾為滑。殊不知動脈是陰陽相搏,虛者則動。故單見一部滑脈,是邪實有餘;多兼見二三部或兩手俱滑。以此辨之,則動滑之虛實判然矣。
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濡,陰脈與陽脈同等者,名曰緩也。
脈雖浮大而軟,按之仍不絕者為緩;若按之即無,是虛脈,非緩脈也。
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弦者,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脈緊者,如轉索無常也。
浮緊而弦者,少陽脈也。若沉緊而弦,即是裡寒陰脈矣。
脈浮而數:浮為風,數為虛;風為熱,虛為寒。風虛相搏,則灑淅惡寒也。
脈浮而數,為虛風發熱之候;證雖發熱,而本屬虛寒,是以仍灑淅惡寒。故言「數為虛,虛為寒」,明所以當用溫順散邪,不可竟行表散也。
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不解者,此為難治。
浮滑為表實,當汗出而解;今汗出不解,皆緣衛氣熱極,較常度行之過疾,所以脈反數疾,不解。況既汗出傷陰,則營亦受病,是知邪已入腑,表裡俱熱,故難治也。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瘥遲遲。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脈浮而遲,為營氣不能外行於衛分,衛中陽虛不能作汗而瘥遲,致汗濕留於肌表而身癢作瘡也。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裡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
初持脈來疾去遲,言自尺內至於寸口,為心肺盛而肝腎虛。此出疾入遲,言自筋骨出於皮膚,以脈盛於表,故曰內虛外實。初持脈來遲去疾,言自寸口下於尺內,為心肺虛而肝腎旺。此出遲入疾,言自皮膚入於筋骨,以脈盛於內,故曰內實外虛。
白話文:
脈法篇
問:脈象中,有一種叫做「翕奄沉」的,又稱「滑脈」,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沉脈代表純陰,翕脈代表正陽。陰陽二氣調和,所以脈象呈現滑利,並且寸、關、尺三部脈象平和。陽明經脈如果出現輕微的沉脈,表示飲食狀況尚可。少陰經脈如果出現輕微的滑脈,滑脈是緊張的表現,是浮脈的一種。沉脈屬陰,若脈象沉實,這個人一定會大腿內側出汗,陰部潮濕。
所謂的「翕」,是浮起的意思;「奄」,是突然的意思。這表示脈象忽而浮起,忽而沉下,所以稱為滑脈。滑脈本質是陽氣旺盛,卻在陰部顯現陽氣,是因為陽邪侵犯了陰,所以才會大腿內側出汗。
陰陽二氣互相搏擊,叫做「動脈」。陽氣妄動會導致出汗,陰氣妄動會導致發熱。如果身體發冷、怕冷,這是三焦受到損傷的表現。如果關脈部位出現頻數的脈象,上下無頭無尾,像豆子一樣跳動,這也叫做動脈。
凡是出現動脈,都是因為陰陽不調和,導致氣血不能順暢運行。三部脈象呈現虛弱時,如果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出現動脈。在寸口出現動脈,代表陽氣妄動,陽動會導致出汗。在尺部出現動脈,代表陰氣妄動,陰動會導致發熱。如果沒有出汗,發熱反而身體發冷怕冷,這是三焦的真陽之火受到損傷了。雖然動脈多見於關脈,但其實在寸、尺二部也常見。文章裡說「若數脈見於關上」,這個「若」字很靈活,只是舉一個例子而已。
現在的人把寸、尺部的動脈,勉強解釋成滑脈。殊不知,動脈是陰陽之氣互相搏擊、虛弱的表現才會出現,所以單獨出現一部滑脈,表示邪氣充實有餘。滑脈多半會同時出現在二、三部,或者兩手都出現滑脈。這樣判斷的話,就能清楚區分動脈和滑脈的虛實了。
陽脈浮大而柔軟,陰脈也浮大而柔軟,陰脈和陽脈的脈象相同,這種脈象叫做「緩脈」。
脈象雖然浮大,但按下去仍然柔軟,沒有消失的,叫做緩脈。如果按下去就消失,那是虛脈,不是緩脈。
脈象浮起而且繃緊,叫做「弦脈」。弦脈的形狀像弓弦,按下去不會移動。脈象繃緊,像轉動的繩索,沒有規律。
脈象浮起、繃緊又像弓弦,這是少陽經的脈象。如果脈象沉在底下,繃緊又像弓弦,那就是裡寒的陰脈了。
脈象浮起而且跳動快速,浮脈代表風邪,數脈代表虛熱,風熱相搏,就會出現發冷、怕冷的症狀。
脈象浮起而且跳動快速,是虛熱的表現,雖然發熱,但本質屬於虛寒,所以仍然會發冷怕冷。這說明數脈代表虛熱,虛熱代表寒邪,應該用溫和的方法來散邪,不能直接使用發散的藥物。
脈象浮起而且滑利,浮脈代表陽,滑脈代表實證。陽氣和實邪相搏,脈象就會跳動快速而急促,衛氣失去常度。脈象浮滑而且跳動快速,出現發熱,汗出不止的症狀,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浮滑脈代表表實,應該出汗而解。現在出汗卻不能緩解,是因為衛氣熱到極點,運行比平時過快,所以脈象反倒快速急促,無法緩解。況且已經出汗,耗傷了陰液,導致營血也受到影響,這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臟腑,表裡都熱,所以很難治療。
脈象浮起而且遲緩,臉色發紅發熱,身體發抖,這種情況六七天應該會出汗而解,如果反而發熱,表示痊癒的時間會比較慢,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產生汗液。這種人身上一定會癢。
脈象浮起而且遲緩,表示營氣不能向外運行,停留在衛分。衛陽虛弱不能產生汗液,導致病程拖延,汗液滯留在肌膚表面,就會出現身體發癢,甚至長出瘡。
醫生診脈時,病人打呵欠,沒有病。病人呻吟,表示有病。說話遲緩,表示有風邪。搖頭,表示裡部疼痛。走路遲緩,表示表證強盛。坐著就俯身,表示氣短。坐著時一腳伸直,表示腰痛。捂著腹部像懷著蛋一樣,表示心痛。
醫生說:呼吸是脈搏的起點。剛開始診脈,脈搏來得快去得慢,這是從裡向外湧出快,從外往裡回流慢,叫做「內虛外實」。剛開始診脈,脈搏來得慢去得快,這是從裡向外湧出慢,從外往裡回流快,叫做「內實外虛」。
剛開始診脈,脈搏來得快去得慢,表示脈氣從尺部向寸部湧出,是心肺強盛而肝腎虛弱。這表示從筋骨向皮膚湧出脈氣快,脈象顯現於表面,所以說「內虛外實」。剛開始診脈,脈搏來得慢去得快,表示脈氣從寸部向尺部湧出,是心肺虛弱而肝腎強盛。這表示從皮膚向筋骨回流脈氣快,脈象盛於內部,所以說「內實外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