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5)

1. 溫熱病篇

是少陰之經,故仲景特設通脈四逆湯,以通陰中郁沒之微陽,更加桔梗以清咽利膈也。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少陰之伏邪雖發陰經,實為熱證。邪熱充斥,上下中間,無所不到,寒下之藥不可用矣。又立豬膚湯,以潤少陰之燥,與用黑驢皮之意頗同。陽微者用附子溫經,陰竭者用豬膚潤燥,同具散邪之義,比而觀之,思過半矣。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以上心煩,知非傳經邪熱,必是伏氣發溫。故二三日間,便心煩不得臥。然但煩而無燥,則與真陽發動迥別。蓋真陽發動,必先陰氣四布,為嘔,為下利,為四逆,乃致煩而且燥,魄汗不止耳。今但心煩不得臥,而無嘔利四逆等證,是為陽煩,乃真陰為邪熱煎熬,故以救熱存陰為急也。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下利六七日,本熱去寒起之時,其人嘔渴心煩不眠,不獨熱邪煎迫,真陰兼有水飲搏陽,以故覊留不去,用豬苓湯以利水潤燥,不治利而利自止耳。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伏氣之發於少陰,其勢最急,與傷寒之傳經熱證不同。得病才二三日,即口燥咽乾,延至五六日始下,必枯槁難為矣。故宜急下,以救腎水之燔灼也。○按:少陰急下二證,一屬傳經,熱邪亢極;一屬熱邪轉入胃腑;一屬溫熱發自少陰,皆刻不容緩之證,故當急救欲絕之腎水,與陽明急下三法同源異派。

以上少陰發溫熱例。

白話文:

這是少陰經的病症。所以張仲景特別設立了通脈四逆湯,來疏通陰經中被鬱結的微弱陽氣。又加入桔梗來清利咽喉和胸膈。

少陰病出現腹瀉、咽喉疼痛、胸悶、心煩等症狀時,可以使用豬膚湯來治療。

腹瀉、咽喉疼痛、胸悶、心煩這些症狀,雖然是少陰的潛伏邪氣發作在陰經,但實際上是熱證。邪熱充滿體內,無論上下或中間都受其影響。這時不可以再用寒涼的藥物來攻下。所以設立豬膚湯,用來滋潤少陰的乾燥,和使用黑驢皮的用意頗為相似。陽氣衰微的用附子來溫經,陰液枯竭的用豬膚來滋潤,都具有驅散邪氣的功效。對比來看,就能明白其中一半的道理了。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以上,出現心中煩躁、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用黃連阿膠湯來治療。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以上出現心煩,就知道不是外邪傳入經絡的熱證,一定是潛伏的邪氣發作為溫病。所以發病兩三天就出現心煩無法入睡。但只有煩躁而沒有乾燥,就與陽氣發動的情況截然不同。因為陽氣發動時,必然先有陰氣散布全身,會有嘔吐、腹瀉、四肢冰冷,才會導致煩躁而且乾燥,汗流不止。現在只有心煩無法入睡,而沒有嘔吐、腹瀉、四肢冰冷等症狀,這就是陽氣被擾亂,屬於真陰被邪熱煎熬的情況。所以應該以救熱存陰為首要任務。

少陰病腹瀉六七天,出現咳嗽、嘔吐、口渴、心煩、無法入睡等症狀,可以使用豬苓湯來治療。

腹瀉六七天,本來是熱邪退去、寒氣開始出現的時候。這個人卻出現嘔吐、口渴、心煩、無法入睡,不只是熱邪煎熬,還兼有水飲與陽氣相搏,所以邪氣才會停留在體內不去。使用豬苓湯來利水、滋潤乾燥,不直接治療腹瀉,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的情況,必須立刻使用攻下法,可以選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潛伏的邪氣在少陰發作,情況最為緊急,和傷寒外邪傳入經絡的熱證不同。才發病兩三天就出現口乾舌燥,如果拖到五六天才開始攻下,一定會導致陰液枯竭難以處理。所以應該立即攻下,來挽救被邪熱焚燒的腎水。總之,少陰急下這兩種情況,一種是外邪傳經、熱邪極盛,一種是熱邪轉入胃腑,一種是溫熱從少陰發起。都是刻不容緩的病症,所以都應該立即挽救快要枯竭的腎水。這和陽明急下三法,都是同樣的道理,但病因和來源不同。

以上是少陰病發熱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