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14)
卷下 (14)
1. 溫熱病篇
詳此條表證,比前較重,何以亦用白虎加人參耶?本文熱結在裡,表裡俱熱二句,已自酌重,惟熱結在裡,所以表熱不除;邪火內伏,所以惡風大渴,舌燥而煩欲飲水不止,安得不以生津解熱為急耶?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此本溫熱病,誤認寒疫而服桂枝湯也。若是寒疫,則服湯後汗出必解矣;不知此本溫熱,誤服桂枝,遂至脈洪大,大汗煩渴不解,若誤用麻黃,必變風溫灼熱自汗等證矣。此以大汗傷津,故加人參以救津液也。 ○按桂枝治自外而入傷之風邪,石膏治自內而發外之熱邪,故白虎湯為熱邪。
中暍之的方,雖為陽明解利藥,亦解內蒸之熱,非治在經之熱也。昔人以石膏辛涼,能解利陽明風熱,此證似是而實非。即如大青龍湯、越脾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等方,並與表藥同用,殊不知邪熱傷胃,所以必需。若在經之邪,縱使大熱煩渴,自有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等治法,並無藉於石膏也。所以傷寒誤用白虎黃芩,溫熱誤用桂枝麻黃,輕者必重,重者必死耳。
以上三陽發溫熱例。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病人云:「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冬月感寒,伏藏於經,至春當發,故曰以意候之。今月之內,言春分候也。若脈微弱者,其人真元素虧,必不發於陽而發於陰。以少陰之脈循喉嚨,伏邪始發熱,必上升,故先喉中痛似傷。腎司開闔,陰經之熱邪不能外發,勢必不攻其後,必下利也。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
邪熱客於少陰之經,故咽痛用甘草湯者,和緩其勢也;用桔梗湯者,開提其邪也。此在二三日間,熱邪發於經中,他證未具,故可用之。若五六日,則少陰之下利嘔逆諸證蜂起,此法又不可用矣。○陰邪為病,其發必暴,所以伏氣發於少陰必咽痛,仲景遂以緩法治之。甘草味甘,其性最緩,因取以治少陰伏氣發溫之最急者。
蓋甘先入脾,脾緩則陰火之勢亦緩,且生用力能瀉火,故不兼別味,獨用以取專功也。設不瘥,必是伏邪所發勢盛,緩不足以濟急,更加桔梗,升載其邪,使發於陽分之陰邪,盡從陽分而散,不致仍復下陷入於陰分也。倘治稍失宜,陰津為熱邪所耗,即用祛熱救陰藥,恐無及也。
○按咽痛多是陰邪搏陽之候,以陰邪為患,無有不挾龍火之勢者,所以屬少陰者多。惟陽明經病,有但頭眩不惡寒,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一條,乃風熱挾飲上攻之證,又不當與陰邪比例而觀也。至於溫病風溫,多有此證,以陰中伏有陽邪也,即直中少陰之咽痛,雖陰邪結於清陽。
白話文:
溫熱病篇
仔細分析這個條文描述的表證,比之前的狀況更嚴重。為什麼還要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呢?文中「熱結在裡,表裡俱熱」這兩句話,已經說明了病情的嚴重性。因為熱邪積聚在體內,所以體表的熱無法消除。邪熱潛伏在體內,才會導致怕風、口渴嚴重、舌頭乾燥、煩躁不安、想一直喝水。這時候,怎麼能不趕緊用生津解熱的方法來治療呢?
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卻還是口渴煩躁,而且脈搏洪大,就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這本來是溫熱病,卻被誤認為是寒疫而服用了桂枝湯。如果是寒疫,那麼服藥後出汗應該就會痊癒。但因為這是溫熱病,誤服桂枝湯後導致脈搏洪大、大量出汗、口渴煩躁不止。如果誤用麻黃,一定會轉變成風溫、灼熱自汗等症狀。這是因為大量出汗損傷了津液,所以要加入人參來補救津液。桂枝湯是用來治療從外侵入的風邪,而石膏是用來治療從內向外發散的熱邪,所以白虎湯是治療熱邪的。
中暑的標準方劑,雖然是陽明經的解熱利濕藥,也能夠解除體內的蒸熱,但並不是治療在經絡中的熱。古人認為石膏辛涼,能夠解陽明經的風熱。這個情況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就像大青龍湯、越脾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升麻湯等方劑,都和表藥一起使用,卻不知道是邪熱傷了胃。所以如果是在經絡中的邪氣,即使有大熱、煩渴,也有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等治療方法,不需要用到石膏。因此,傷寒誤用白虎黃芩,溫熱誤用桂枝麻黃,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導致死亡。
以上是關於三陽經發生溫熱病的例子。
老師說:「潛伏在體內的疾病要用心去觀察。如果這個月內有潛伏的病氣,或是以前就有的潛伏病氣,應該要觀察脈象。如果脈象微弱,會感到喉嚨痛,像受傷一樣,但不是喉痹。病人說,確實喉嚨痛,而且現在又想拉肚子。」
冬月感受寒邪,潛伏在經絡中,到了春天就會發作,所以說要用心去觀察。這個月內指的是春分時節。如果脈象微弱,說明這個人元氣虧損,病邪不會發散到陽經,而是發散到陰經。因為少陰經的脈絡循行於喉嚨,潛伏的邪氣開始發熱,一定會向上升發,所以先出現喉嚨痛,像是受傷一樣。腎臟主管開合,陰經的熱邪無法向外發散,勢必會往下走,所以不久後就會腹瀉。
少陰病,兩三天內感到咽喉疼痛,可以用甘草湯治療,如果沒有好轉,就用桔梗湯。
邪熱侵襲少陰經,所以用甘草湯來緩和病情,用桔梗湯來升提邪氣。這是在兩三天內,熱邪在經絡中發散,其他症狀還不明顯,所以可以使用。如果到了五六天,少陰經的腹瀉、嘔吐等症狀就會一起出現,這個方法就不再適用。陰邪發病一定會很迅速,所以潛伏在少陰經的邪氣發作時,一定會引起咽喉疼痛。仲景用緩和的方法來治療,甘草味甘,藥性最平和,所以用來治療少陰伏邪引起的溫病中最急迫的症狀。
因為甘草先入脾,脾氣緩和,陰火的勢頭也會緩和,而且甘草的生用又能瀉火,所以不加入其他藥材,單獨使用來發揮專門的功效。如果沒有好轉,一定是潛伏的邪氣發作得很嚴重,緩和的方法不足以應急,所以要加入桔梗,向上升提邪氣,讓陰經的邪氣從陽經發散,不會再下陷到陰經。如果治療稍微有失誤,陰津就會被熱邪耗損,即使使用祛熱救陰的藥物,也來不及了。
咽喉痛大多是陰邪和陽邪搏擊的表現。陰邪為患,沒有不夾帶火氣的,所以屬於少陰經的情況比較多。只有陽明經的疾病,會出現只是頭暈、不惡寒、能吃東西但咳嗽,而且會咽喉痛,這是風熱夾帶著水飲上攻引起的,不能和陰邪相提並論。至於溫病、風溫,也常常會出現這種症狀,是因為陰經中潛伏著陽邪。即使是直接侵襲少陰經的咽喉痛,雖然是陰邪結於清陽,也要仔細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