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上 (6)
卷上 (6)
1. 少陽篇
少陽證統而言之。邪居表裡之半。析而言之。亦有在經在腑之分。然其治總不越小柴胡隨證加減為權衡。謂其能於本經中鼓舞胃氣。上載其邪於上也。蓋少陽為樞職司開闔而轉運其樞者。全賴胃氣充滿。則開闔有權。其邪不敢內犯。胃氣不振則關鑰廢弛。邪得出入無禁矣。是少陽所主寧不重在胃氣乎。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少陽熱熾。故口苦咽乾。熱聚於胸也。目眩者。木盛生風也。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白話文:
少陽證,簡單來說就是邪氣停留在表裡之間。更細緻地說,也有在經絡和腑臟的不同位置。然而,治療方法都離不開以柴胡為基礎,依症狀加減用藥。柴胡能夠在少陽經中鼓舞胃氣,將邪氣向上引導。這是因為少陽掌管開合轉運的樞紐功能,而胃氣充足才能使開合運轉自如,邪氣便無法侵入。一旦胃氣衰弱,關竅便會失守,邪氣便可自由進出。由此可見,少陽的重點在於胃氣。
少陽病症表現為口苦咽乾、目眩。
少陽熱盛,所以口苦咽乾,熱氣積聚於胸部。目眩是因肝木氣盛而生風。
傷寒症狀為脈弦細、頭痛發熱,屬於少陽證。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容易導致神志不清,這與胃有關。胃氣和順則痊癒,胃氣不和則煩躁不安且心悸。
少陽中風,兩耳失聰、目赤胸悶煩躁,不可催吐瀉,催吐瀉會導致心悸驚恐。
少陽傷寒禁發汗。少陽中風禁吐下。二義互舉其旨益嚴。蓋傷寒之頭痛發熱宜於發汗者。尚不可汗。則中風之不可汗不待言矣。傷寒之胸滿而煩痰飲上逆。似可吐下者尚不可吐下。則傷寒之不可吐下更不待言矣。頭痛發熱。為太陽傷寒之候。以其脈不浮緊而弦細。故知邪入少陽之界矣○脈弦細者邪欲入里。
其在胃中之津液必為熱耗重複發汗而驅其津液外出。安得不譫語乎。胃和者。邪散而津回也。不和者津枯而飲結。所以煩而悸也。胸滿而煩。無形之風與有質之飲結於胸際。故非吐下所能出徒取煩悸而已○少陽上治全重在陽明。故云此屬胃。胃和則愈。乃少陽一經之要領也。
白話文:
少陽傷寒不能發汗,少陽中風不能吐瀉,這兩個原則互相補充,更顯嚴格。因為傷寒的頭痛發熱原本適合發汗,尚且不能汗,那中風更不能發汗,這自然不用多說。傷寒的胸悶、煩躁,痰飲逆流,看似可以吐瀉,但實際上也不能吐瀉,更何況一般的傷寒。頭痛發熱是太陽傷寒的症狀,因為脈象不浮緊而弦細,所以知道邪氣已經入侵少陽了。脈象弦細表示邪氣要往裡侵襲,胃裡的津液一定會被熱耗,反复發汗會把津液驅趕出去,怎麼能不神志不清呢?胃氣調和了,邪氣就會散去,津液也會回流;如果胃氣不調,津液就會枯竭,飲邪就會凝結,所以才會煩躁不安,心悸。胸悶煩躁是因為無形的風邪和有形的飲邪結聚在胸部,所以不能用吐瀉的方法,只會徒增煩躁和心悸。少陽病的治療關鍵在於陽明,所以說這屬於胃病,胃氣調和就能痊癒,這是少陽經治療的要領。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能食不嘔與胃和則愈互義脈不弦大。邪微欲解之先徵。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身熱惡風太陽證也。頸項強。太陽兼陽明證也。脅下滿少陽證也。本當從三陽合併病之例而用表法但其手足溫而加渴。外邪輻湊於小陽而向里之機已著倘更用辛甘發散之法是重增其熱而大耗其津也。故從小柴胡之和法。則陽邪自罷。而陰津不傷。一舉而兩得之矣。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發作三天後,三陽的氣血已經完全消耗,接著三陰部位會開始受到病邪侵入。然而,如果患者仍然有胃口且沒有嘔吐的情況,這表示三陰部位沒有受到病邪影響。
傷寒發作三天後,如果少陽脈變得微弱,這通常顯示病情正在緩解。
如果患者仍然有胃口且沒有嘔吐,這說明胃部功能正常,病情預期會好轉。脈搏不堅硬或過大,代表病邪的威脅正在減弱,這是病情改善的前兆。
傷寒發作四到五天後,如果出現身體發熱、畏風、頸項僵硬、脹滿以及手腳溫暖並且感到口渴的症狀,應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
這些症狀中,身體發熱和畏風屬於太陽病的表現,頸項僵硬則同時涉及太陽和陽明兩個經絡,脹滿則屬少陽病的特徵。原本按照三陽合併的原則,應採取發汗的治療方法,但由於手腳溫暖且感到口渴,這表示外邪已經開始向內部發展。如果繼續使用發汗等辛甘發散的藥物,可能會加重熱症並大量損失體液。因此,採用小柴胡湯的調和法,可以有效消除陽邪,保護陰津,達到一舉雙得的效果。
傷寒時,如果陽脈顯得沈澀,陰脈則顯得緊繃,依照常理,應該出現腹部疼痛的症狀。若使用小建中湯治療後病情未見好轉,則應改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
陽脈澀陰脈弦。渾似在裡之陰寒。所以腹中急痛。腹中急痛則陰陽乖於中。而脾氣不建矣。故以小建中之緩而和其急腹痛止而脈不弦澀矣。若不瘥則弦為少陽之本脈。而澀乃汗出不徹。腹痛乃邪傳太陰之候。則用小柴胡以和陰陽而升舉。其陰分之邪為的當無疑矣。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主半表半裡之間。其邪入而並於陰。則寒出而並於陽則熱。往來寒熱無常期也。風寒之外邪挾身中有形之痰。結聚於少陽之本位所以胸脅滿也。胸脅既滿。胃中之水穀亦不消。所以默默不欲食。即昏昏之意。非靜默也。心煩者。邪在胸脅逼處心間也。或嘔或不嘔。或渴或不渴。
白話文:
少陽經主管半表半裡之間。邪氣侵入,同時影響到陰經,就會表現出寒症,同時影響到陽經,就會表現出熱症。因此出現反覆發燒,時間不固定。風寒邪氣夾雜著體內痰濁,聚集在少陽經的本位,所以才會導致胸脅部脹滿。胸脅部脹滿,胃裡的水穀也無法消化,所以昏昏沉沉不想吃飯。這不是指沉默,而是昏沉之意。心煩意亂是因為邪氣在胸脅部壓迫心臟。有時想吐,有時不想吐,有時口渴,有時不口渴。
諸多見證。各隨人之氣體不盡同也。然總以小柴胡和法為主治。而各隨見證以加減之耳。本方以柴胡為少陽一經之嚮導。專主往來寒熱。謂其能升提風木之氣也。黃芩苦而不沉。黃中帶青有去風熱之專功謂其能解風木之邪也。半夏力能滌飲。膽為清淨之府。病則不能行清淨之令致寒飲沃於內。
熱邪淫於外。非此迅掃涎沫。則膽終不溫。表終不解也。其用人參甘草補中者。以少陽氣血皆薄全賴上膏資養。則水氣始得發榮。即是胃和則愈之意用薑棗和胃者。不得使半表之邪。仍從肌表而散也。獨怪後世用小柴胡。一概除去人參。加入耗氣之藥。此豈仲景立方本意哉。
白話文:
許多臨床案例證明,每個人體質不盡相同,但治療原則都以小柴胡湯的加減運用為主。小柴胡湯以柴胡作為少陽經的引導藥物,專門治療往來寒熱症狀,它能提升風木之氣。黃芩苦寒而不沉降,黃色中帶青色,具有清熱解風的功效,能解風木之邪。半夏有化痰止嘔的作用,膽囊是清淨之府,生病時無法發揮清淨功能,導致寒飲積聚於內。
熱邪侵襲於外,如果不迅速清除痰濁,膽囊就無法溫煦,表證就無法解除。加入人參和甘草補中,因為少陽經的氣血都很薄弱,需要補氣血以滋養,才能使水氣發揮生長功能,這就是胃和則愈的道理。加入生薑和紅棗和胃,避免半表之邪繼續從肌表散發。令人奇怪的是後世使用小柴胡湯時,一律去除人參,加入耗氣的藥物,這難道是仲景立方時的本意嗎?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若胸中煩而不嘔。去人參半夏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三兩溫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胸為陽分。煩為陽邪。以陽邪留薄於胸中。故去半夏人參之助陽而加栝蔞。實以滌飲除煩也。渴為津液受傷。故去半夏之辛燥。而用栝蔞根之清潤加用人參之甘以益津也。腹中痛者為陽邪攻陰以黃芩能傷胃中清陽之氣。故去之芍藥。專主陽邪傳陰。為陰中伐木之要藥。故滯下亦咸用之設陰寒腹痛自利。又為切禁也。脅下痞硬為飲結。
白話文:
傷寒中風有柴胡症,只要出現其中一種症狀,就不用全部都符合,比如說胸中煩悶不嘔吐,就應該去掉人參、半夏,加栝蔞實一枚。如果患者口渴,就去掉半夏,加入人參。以上藥物共計四兩半,再加上栝蔞根四兩。如果患者腹部疼痛,就應該去掉黃芩,加入芍藥三兩。如果患者脅肋下有硬塊,就應該去掉大棗,加入牡蠣四兩。如果患者心悸、小便不利,就應該去掉黃芩,加入茯苓四兩。如果患者不口渴,體外微熱,就應該去掉人參,加入桂枝三兩,用溫熱的方式覆蓋取微汗,直到病癒。如果患者咳嗽,就應該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胸部屬於陽分,煩悶是陽邪作祟。陽邪滯留在胸中,所以去掉半夏、人參,用來助陽氣,加入栝蔞實,用來滌除痰飲,消除煩悶。口渴是津液受損,所以去掉半夏的辛燥之性,用栝蔞根的清潤之性,加入人參的甘味來滋補津液。腹部疼痛是因為陽邪攻擊陰氣,而黃芩會損傷胃中清陽之氣,所以去掉它,加入芍藥,芍藥專門治療陽邪侵犯陰氣,是陰中伐木的要藥,所以腹痛瀉痢也經常使用它,但如果是陰寒腹痛、自利,則不能使用芍藥。脅肋下有硬塊,是因為痰飲積聚,所以去掉大棗,加入牡蠣。
少陽部分。故去大棗之甘壅而加牡蠣以軟堅逐邪為務也。心下悸而小便不利。為水停心下。故去黃芩之苦寒。助陰而加茯苓以淡滲利水也。故不渴外有微熱者。知熱邪未入於裡。故去人參而加桂枝。溫覆取微汗以解表也。若咳者為肺氣受邪。故用大棗之益氣。生薑之上氣。而加乾薑之辛散兼五味之酸辛。以散邪斂肺也。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下之而證不罷復與柴胡以升舉之使邪不致陷入陰分也。設見腹痛煩燥等證。必當從去黃芩加芍藥法矣。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白話文:
少陽經脈受病,因此去除甘味的大棗以減少阻塞,加入牡蠣軟化堅硬之物驅逐邪氣。心下悸動且小便不利,是因為水停留在心下,所以去除苦寒的黃芩,滋養陰氣,加入茯苓以利水滲濕。如果患者不渴卻有微熱,說明熱邪尚未進入內部,所以去除人參,加入桂枝溫覆取微汗,以解表散寒。若患者咳嗽,是肺氣受邪,因此用大棗益氣,生薑上氣,再加入乾薑辛散,以及五味子酸辛以散邪斂肺。
凡是柴胡湯治療的病症而出現腹瀉,若柴胡證不減輕,再次服用柴胡湯,患者會感到蒸蒸而振,然後發熱出汗,病症就會解除。
如果腹瀉之後病症仍然沒有改善,再次服用柴胡湯以升舉陽氣,使邪氣不至於陷入陰分。假如患者出現腹痛煩躁等症狀,必須根據病症去除黃芩,加入芍藥。
原本應該發汗的,卻反而先用瀉下藥,這是逆治。如果先發汗治療,就不算是逆治。原本應該先瀉下的,卻反而用發汗藥,這是逆治。如果先用瀉下藥治療,就不算是逆治。
本表證而用表藥。汗不透故未愈當再與輕表則立解矣。醫見熱不除疑為前藥不當。反與下藥則誤矣然雖誤下。以其先曾用過表劑邪勢已殺矣故不為逆。但未盡表邪。因下藥。引入半里所以從少陽例治也。邪氣已入於腑。與里藥下之矣。其下未盡。故熱不去。當更與里藥則已。
醫見下之不愈。疑前藥未當。反與表藥則誤矣以其先前曾用過下藥里邪少殺。故不為逆但未盡餘熱。因表藥提出半表。所以亦從少陽治例也。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難。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有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傷寒病在治療過程中,如何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用藥,以及如何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病證的歸屬。
它強調了:
- 要根據病證的變化,靈活運用表裏藥,不要固執己見。
- 如果誤用藥物,但之前已經用過正確的藥物,病邪已經被抑制,就不算逆治。
- 少陽病既有表證,又有裏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 陽氣微弱,表裡俱病的證候,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這段文字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強調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陽微結者。陽分之邪。微微結聚不能傳出於表也。注作陽氣衰微。故陽氣結聚大差。果爾則頭汗出為亡陽之證。非半表半裡之證矣。果爾則陰結。又是陰氣衰微矣。既本文假令純陰結等語謂陽邪若不微結。純是陰邪內結。則不得復有外證。其義甚明。得屎而解。即前證過經十餘日。用大柴胡分提使傳之法也。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而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中風七八日。熱邪傳裡之時。因經水適來。邪氣乘虛而入血室。卻不入於胃腑也。經水適來。而即止必有瘀結。此為實證。故宜刺期門以瀉之。
白話文:
當陽氣微弱結聚時,邪氣停留在陽分,無法向外傳達。這表示陽氣衰微,因此陽氣結聚的情況嚴重。若出現頭部出汗,就是陽氣耗散的徵兆,而非半表半裡的證狀。若陰氣衰微則會出現陰結,也就是陰邪內結。如果陽邪沒有微弱結聚,純粹是陰邪內結,就不會出現外在的病症,道理很清楚。如果患者大便通暢,就表示之前的病症已經超過十天,可以用大柴胡湯分提使傳的方法來治療。
對於婦女中風發熱惡寒,經期剛開始就患病,病程持續七、八天,熱退後脈搏遲緩,身體冰冷,胸脅下滿悶,有胸悶結胸的症狀,並且出現神志不清,這表示熱邪已經侵入血室,應該刺期門穴,根據病情輕重瀉血。
中風七、八天,熱邪傳入內裡的時侯,恰逢經期來臨,邪氣乘虛而入血室,卻沒有侵入胃腑。經期剛開始就停止,必然有瘀血積聚,這是實證,所以應該刺期門穴瀉血。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中風七八日。表證已罷經水不應斷而適斷復見寒熱如瘧。必經行未盡而有結血。然經既行而適斷。此為虛證。故不可瀉宜小柴胡和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傷寒熱邪在表。故經水來而不斷。雖為熱入血室。以氣分不受邪。故晝日明瞭但夜則譫語。候經盡熱隨血散自愈。不可刺期門。妄犯胃氣。及用柴胡犯上二焦也。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相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然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婦人中風已經七、八天,接著又出現寒熱交替發作,而且經期剛結束。這是因為熱邪入侵血室,導致血氣凝結,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固定。這種情況要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中風七、八天,表證已經消退,經期不應該結束,卻偏偏結束了,而且還出現寒熱交替如同瘧疾的症狀。一定是經血未盡而有血氣凝結,但經期已經結束,這屬於虛證,所以不能瀉下,要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婦人傷寒發熱,經期恰好來臨,白天精神清醒,到了晚上卻神志不清,如同看見鬼魂一樣。這是因為熱邪入侵血室,並沒有侵犯胃氣和上焦,應該會自行痊癒。
傷寒熱邪在表,所以經期來臨不會停止。雖然熱邪入侵血室,但氣分沒有受到邪氣影響,所以白天精神清醒,只有晚上會神志不清。等到經期結束,熱邪隨著血氣散去,就會自行痊癒。不可針刺期門穴,以免誤犯胃氣,也不可以用柴胡,以免犯上二焦。
血氣虛弱,腠理開張,邪氣趁虛而入,與正氣相搏,凝結在脅下,正邪相爭,導致往來寒熱,發作時間固定,沉默寡言,不願飲食,臟腑相連,疼痛難忍,邪氣在上則痛在上面,邪氣在下則痛在下面,所以才會嘔吐。這種情況要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申明上二焦熱入血室之由。尚恐如結胸狀四字。邪有不盡。故以臟腑相連。邪高痛下。暢發病情。蓋血室者衝任也。下居腹內厥陰肝之所主也。而少陽之膽與肝相連腑邪在上。臟邪在下胃口逼處二邪之間。所以默默不欲食。而但喜嘔也。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嗜臥。外證已去。其證有兩。一為邪入少陰。陽邪傳裡之候。一為表邪解散不傳之候。故見胸滿脅痛。證屬少陽。當用小柴胡無疑。倘脈尚見浮緊。雖證顯少陽。仍當用麻黃湯開發腠理。使太陽之邪。仍從營分而散也。
白話文:
說明上焦和中焦的熱氣進入血室的原因。還擔心像結胸症狀那樣,邪氣沒有完全去除。所以臟腑互相連接,邪氣上衝,疼痛向下,發展出病症。因為血室指的是衝任脈,位於腹部內,是厥陰肝所統管的部位。而少陽膽與肝相連,腑邪在上,臟邪在下,胃口被二邪夾在中間,所以患者默默不願進食,只喜歡嘔吐。
太陽病十天已經過去,脈象浮細而嗜睡,外邪已經解除了。如果出現胸部滿悶、脅肋疼痛的症狀,就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只是浮,就應該服用麻黃湯。
太陽病十天已經過去,脈象浮細嗜睡,外邪已經解除。這個病症有兩種情況:一是邪氣進入少陰,陽邪傳入裡面的徵兆;二是表邪散解沒有傳入裡面的徵兆。所以會出現胸部滿悶、脅肋疼痛的症狀,屬於少陽病證。應該服用小柴胡湯,毫無疑問。如果脈象仍然浮緊,雖然病證明顯是少陽病,但仍然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疏通腠理,讓太陽病的邪氣從營分散開。
以上少陽經證。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尚未吐下。雖脈沉緊者猶當與小柴胡湯。言表邪初陷於裡。未變為實。猶可提其邪氣外出而解。若已吐下發汗溫針。是為壞病。邪氣已全入里。正氣內傷不可用小柴胡也。然必柴胡證罷。乃為少陽里病。不可與太陽壞病例世也。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此係少陽之裡證。諸家注作心經病誤也。蓋少陽有三禁不可妄犯。雖八九日過經下之。尚且邪氣內犯胃土受傷膽木。夫榮痰聚膈土。故胸滿煩驚。驚者。膽不寧。非心虛也。小便不利譫語者。胃中津液竭也。一身盡重者。邪氣結聚。痰飲於脅中。故令不可轉側主以小柴胡和解內外。
白話文:
以上是少陽經的病症。
如果太陽病沒有解,轉入少陽,會出現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等症狀,尚未吐下,脈沉緊,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已經吐下、發汗、溫針,出現譫語,柴胡湯的病症就結束了,這屬於壞病,要根據犯何逆邪來對症治療。
即使尚未吐下,但脈沉緊,也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因為表邪初陷於裡,尚未變成實證,仍然可以提其邪氣外出而解。如果已經吐下、發汗、溫針,就是壞病了,邪氣已經完全進入裡邊,正氣內傷,就不能再用小柴胡湯。只有柴胡湯的病症結束了,才是少陽裡病,不能與太陽病的壞病混淆。
傷寒發病八九天后,出現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等症狀,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
這是少陽裡證,有些醫家注釋為心經病,是錯誤的。因為少陽有三個禁區,不可妄犯。即使過了八九天,經下之後,邪氣仍然內犯胃土受傷,導致榮痰聚膈土,所以出現胸滿煩驚。驚者,是因為膽不寧,不是心虛。小便不利、譫語,是因為胃中津液耗竭。一身盡重,是因為邪氣結聚,痰飲於脅中,所以不能轉側。主以小柴胡湯來和解內外。
逐飲通津。加龍骨牡蠣以鎮肝膽之驚。即是虛勞失精之人。感冒用桂枝。加龍骨牡蠣同意。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者。心下急。鬱郁微煩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過經十餘日。不知少陽證未罷。反二三下之。因而致變多矣。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未有他變。本當兩解表裡。但其人之邪屢。因誤下而深入。不能傳散。故必先用小柴胡。提其邪出半表然後用大柴胡為合法也。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白話文:
- 過了十多天,不知道少陽證尚未解除,病情反覆出現兩三次,導致病症更加複雜。四五天後,柴胡證仍然存在,沒有其他變化。本來應該同時解表和裡。但是病人因為誤用瀉下藥,導致病邪深入,不能散發出去。所以必須先用小柴胡湯,將病邪引導到半表,然後再用大柴胡湯纔是合理的治療方法。
第四段
-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
傷寒病已經十三天了,沒有好轉。胸脅滿悶,並且嘔吐。每天下午發熱,然後稍微腹瀉。這是典型的柴胡證。以前用瀉下藥治療,但沒有效果。現在反而腹瀉,說明醫生用丸藥瀉下,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發熱是實證,應該先用小柴胡湯解表,然後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
過經不解者。言三陽俱已傳過故其法在半表半裡之間。胸脅滿而嘔。邪在少陽也。發潮熱里可攻也。微下利。便不硬也。以大柴胡不解。表邪盪滌裡熱則邪去而微利。亦自止也。若誤用丸藥則徒引熱邪內陷。而下利表裡俱不解也。故先用小柴胡分提以解外邪。加芒硝以盪滌胃中之虛熱也。
以上少陽腑證。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此法治之。
風寒之邪。從陽明而傳少陽。起先不渴。里證未具及服小柴胡湯。已重加口渴則邪還陽明。當調胃以存津液矣。然不曰攻下。而曰以法治之。其意無窮蓋少陽之寒熱往來。明有渴證。倘少陽未罷而恣言攻下不自犯少陽之禁乎。所以少陽重解陽明之證。但云以法治之。
白話文:
過經不解者
指的是已經經過三陽經脈傳播的疾病,其症狀介於表裡之間。
言三陽俱已傳過故其法在半表半裡之間。
因為已經經過了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經脈,所以治療方法應該兼顧表裡。
胸脅滿而嘔。邪在少陽也。
胸脅部脹滿且嘔吐,說明病邪在少陽經脈。
發潮熱裏可攻也。
患者出現潮熱,可以內服藥物攻邪。
微下利。便不硬也。
大便稍微稀軟,不成形。
以大柴胡不解。表邪盪滌裡熱則邪去而微利。亦自止也。
如果使用大柴胡湯治療,無法完全解除病症,因為表邪未除,裡熱未消。只有將表邪驅除,裡熱消退,腹瀉才能自然停止。
若誤用丸藥則徒引熱邪內陷。而下利表裡俱不解也。
如果錯誤地使用丸藥,只會將熱邪引向內部,導致腹瀉不止,表裡症狀都無法解除。
故先用小柴胡湯分提以解外邪。加芒硝以盪滌胃中之虛熱也。
所以應該先使用小柴胡湯分開治療,解除外邪,並加入芒硝來清除胃中虛熱。
以上少陽腑證。
以上是少陽經脈的腑證。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此法治之。
如果服用小柴胡湯後出現口渴,說明病邪已經傳入陽明經脈,應該用陽明經脈的治療方法。
風寒之邪。從陽明而傳少陽。起先不渴。裏證未具及服小柴胡湯。已重加口渴則邪還陽明。當調胃以存津液矣。
風寒邪氣從陽明經脈傳入少陽經脈,初期不會口渴,裡證也不明顯。服用小柴胡湯後,口渴加重,說明邪氣又回到了陽明經脈。應該調理胃氣,保存津液。
然不曰攻下。而曰以法治之。其意無窮蓋少陽之寒熱往來。明有渴證。倘少陽未罷而恣言攻下不自犯少陽之禁乎。所以少陽重解陽明之證。但云以法治之。
雖然沒有說要攻下,卻說要用方法治療,這其中的道理很深。因為少陽經脈寒熱往來,表現為口渴,如果少陽經脈的病症還沒有消除就隨意攻下,不就犯了少陽經脈的禁忌嗎?所以對於少陽經脈病變導致的陽明經脈症狀,只要說以法治之就可以了。
上條少陽轉陽明證。
傷寒七八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邪氣傳裡。則躁煩不傳裡則安靜也。
上條少陽經將傳太陰證。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上條少陽經證自解候。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文字,以下是簡易直譯:
第1段:感冒發燒7、8天後沒有高燒,如果病人變得焦慮不安,這表示病情已經由表症(陽)進入到裏症(陰)。邪氣侵入身體內部,就會出現焦慮不安的情況;如果不侵入身體內部,則會保持平靜的狀態。
第2段:少陽經將要傳給太陰證的情況。
第3段:少陽病症狀在早晨4點到上午9點之間可能會自行緩解或改善。
第4段:以上是關於少陽經症狀自我恢復的時間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