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11)
卷下 (11)
1. 溫熱病篇
仲景溫病、熱病諸例,向來混入傷寒六經例中,致使後世有以黃芩白虎湯誤治傷寒者,有以黃芩白虎證誤呼傷寒者,良由混次不分,以致矇昧千古。自長沙迄今,惟守真一人獨得其秘,則又晦其明目,不曰溫熱,而曰傷寒,何怪當世名家動輒錯誤耶!今將溫熱諸條,另析此篇,學者洗心讀之,如琅函一展,火輪劍樹頃化清涼大地也。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發熱而渴,不惡寒,提挈溫病自內而發之大綱。凡初病不惡寒便發熱煩渴,三四日間或腹滿或下利者,此溫病也。若先惡寒發熱,三四日後表邪傳裡變煩渴者,此又傷寒熱邪傳裡而顯內實也。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薰之,一逆尚引目,再逆促命期。
此條緊接上條,其下即云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見風溫之由誤發溫病汗而致者,與更感於風而成者,自是兩般。風溫之證,兼太陽、少陰,其脈尺寸俱浮,蓋腎水本當沉也,風溫載之從太陽上入,根本撥而枝葉紊矣。伏邪久郁身中,時當二月,其脈先見露矣,發則表熱太陽,裡熱少陰,將同用事,恣汗無忌,灼熱反倍,是謂風溫。風溫表裡俱見浮脈,其證自汗身重,腎水病也。多眠睡、鼻息鼾、語言難,腎本病也。腎中之候同時薦至,危且殆矣!古律垂戒云:風溫治在少陰,不可發汗,發汗死者,醫殺之也。詎意發熱之初,不及脈理,輕易發汗,早已犯此大戒乎?
既腎中風邪外出,以陽從陽,熱無休止矣。被下者,小便不利,傷其膀胱氣化,直視失溲,太陽臟腑同時絕矣。被火者,微則熱傷營氣而瘀熱發黃,劇則熱甚生風而如驚癇,時瘛瘲,火熱亂其神明,擾其經脈也。傷寒燔針灼艾,仲景屢戒,至溫證尤當戒之。被火微發黃色一叚,亂其神明,擾其經脈,重證莫重於此。稍輕誤火,少陰脈系咽喉,咽喉干痛乃至唾血,亦多死者。一逆發汗已是引日待斃,再逆則神聖莫挽矣。故治溫病,全在未發汗前,辨其脈證,補救備至,防危可也;發汗以後,凶咎卒至,亦何措其手足哉!內經刺熱論溫,榮交以後,其病內連腎;評熱論溫,專論穀氣腎中精勝,乃汗則生,腎中虛甚更熱則死,其旨至矣盡矣。仲景復出不盡之藏,論腎更視膀胱以緯之,小便傷膀胱氣化,甚則直視失溲,命門腎藏之精不能照物,神水絕矣。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太陽氣絕者,其足小可屈伸,是以中風暴證也。
絕膀胱,人不識者,故風溫扼要膀胱,若腎藏將絕,寧不膀胱先絕乎?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白話文:
溫熱病篇
張仲景將溫熱病與傷寒混雜記載,導致後世誤用黃芩白虎湯治療傷寒,或誤將黃芩白虎證診斷為傷寒。這種混亂延綿千年,直到葉天士才獨自掌握其精髓。但他仍沿用「傷寒」之名,導致當代名醫也常犯錯。 本文將溫熱病條文單獨列出,希望學者用心研讀,如同打開寶藏,頓感清涼。
太陽病發熱口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發熱口渴不惡寒,是溫病自內發病的標誌。凡初病不惡寒而發熱煩渴,三四天內或腹滿或下利,都是溫病。若先惡寒發熱,三四天後才轉為煩渴,則為傷寒表邪傳入裡而內實。
若發汗後,身體灼熱,稱為風溫。風溫病症脈象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嗜睡,鼻鼾聲重,說話困難,小便不利,甚至尿失禁,小便顏色微黃,嚴重者如被火灼傷一般,甚至出現驚癇、抽搐,如同被火熏烤一般。一次發汗就可能導致視力受損,二次發汗則危及生命。
此條承接上條,指出發汗後身體灼熱即為風溫。但因發溫病而發汗致病,與因感受風邪而致病,是兩種不同的情況。風溫兼有太陽、少陰病症,脈象寸口俱浮,因腎水本應沉潛,風溫由太陽經上犯,導致根基動搖,枝葉紊亂。邪氣久郁於體內,二月左右脈象就會有所顯露。發病時表熱屬太陽,裡熱屬少陰,兩者同時發作。大量發汗反而加重灼熱,這就是風溫。風溫表裡皆見浮脈,症狀為自汗、身重,腎水受損,嗜睡,鼻鼾,說話困難,腎臟病變,腎臟症狀同時出現,十分危險。古書告誡:風溫治療應著眼於少陰,不可發汗,發汗會致死,是醫生的錯。然而,發熱初期不察脈理,輕易發汗,早已犯了此大忌。
腎臟受邪氣侵犯,陽氣外洩,熱邪持續不斷。小便不利,傷及膀胱,氣化功能受損,甚至尿失禁;太陽經與臟腑同時受損。小便顏色微黃,傷及營氣導致瘀熱發黃;嚴重則熱邪熾盛,生風,出現驚癇、抽搐,熱邪擾亂神志,影響經脈運行。傷寒用燔針、灸法,仲景多次告誡,溫證更應忌之。小便顏色微黃是症狀之一。
神志錯亂,經脈受損,這是最嚴重的症狀。稍有不慎,就會加重病情。少陰脈絡咽喉,咽喉乾痛,甚至吐血,大多數會死亡。一次發汗就等於等待死亡,二次發汗則神仙也救不了。因此,治療溫病,關鍵在於發汗前辨別脈證,做好預防和治療,以防危急。發汗以後,凶險突然出現,也無計可施了。內經《刺熱論》中提到,溫病後期,病邪內連腎臟。
《評熱論溫》專論谷氣、腎中精氣,發汗則損傷腎氣,腎氣虛衰,則更熱,最終致死。其論述非常精闢透徹。仲景更進一步闡述了腎臟與膀胱的關係,小便不利傷及膀胱氣化,嚴重則尿失禁,命門腎藏之精氣不能照物,精氣枯竭,瞳孔放大,太陽經氣不足,太陽經氣絕,則腳不能屈伸,屬於中風暴證。
膀胱受損,很多人不明白,所以風溫的關鍵在於膀胱。如果腎藏將要衰竭,難道膀胱不會先衰竭嗎?
太陽與少陽合病,下痢者,用黃芩湯;若嘔吐者,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