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臟結結胸痞痛

設陰結陰躁而誤下之,立變危逆。恐不至於成痞,停曰待變而死也。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脈浮而動數,雖主風熱,亦主正虛。虛故邪持日久,頭痛發熱惡寒,表終不解。醫不知其邪持太陽,未傳他經,反誤下之,於是動數之脈變遲,而在表之證變結胸矣。動數變遲三十六字,形容結胸之狀殆盡。蓋動數為欲傳之脈,變遲則力綿勢緩而不能傳,曰有結而難開之象。膈中之氣與外實之邪兩相格鬥。

故為拒痛。胃中水穀所生之精悍,因誤下而致空虛,則不能藉之以衝開外邪,反為外邪衝動其膈。於是正氣往返邪逼之界,覺短氣不足以息,更煩燥有加,遂至神明不安,無端而生懊憹。凡此皆陽邪內陷所致也。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結胸而至頸項亦強,證愈篤矣。蓋胸間邪結緊實,項勢常昂,有似柔痙之狀。然痙病身首俱張,此但項強,原非痙也,藉此以驗胸即六分緊逼。以大陷胸湯下之,恐過而不留,即以大陷胸丸下之。又恐滯而不行,故煮而連滓服之,然後與邪相當。觀方中用大黃、芒硝、甘遂,可謂峻矣;而更加葶藶、杏仁,以射肺邪而上行。

其急煮時,又倍加白蜜,以留戀潤導之而下行。其緩必識此意,始得用法之妙。

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亦字承上,見結胸證全具,更加煩躁,即不下亦主死也。煩躁曷為主死耶?蓋邪結於胸,雖籍藥力以開之,而所以載藥力上行者胃氣也。胃氣充溢於津液之內,汗之津液一傷,下之津液再傷,至熱邪摶飲結於當胸,而津液又急奔以應上。正有不盡不已之勢,胃氣垂絕,能無敗乎?此結胸諸法,見幾於早,競競以滌飲為先,務飲滌則津液自安矣。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熱實二字,形容結胸之狀,其明見邪熱填實於膈間也。前條言寸脈浮,關脈沉;此言脈沉緊更明,蓋緊脈有浮沉之別,浮緊主傷寒無汗,沉緊主傷寒結胸。則知結胸非中風下早而成也。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寒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治結胸證所用陷胸之法者,以外邪挾內飲摶結胸間,未全入於裡也。若十餘日熱結在裡,則是無形之邪熱蘊結,必不定在胸上,而非結胸明矣。加以往來寒熱,仍兼半表,當用大柴胡湯兩解表裡之熱,庶其陷胸之義無取也。無大熱與上文熱實互意。內陷之邪,但結胸間,而表裡之熱。

白話文:

如果屬於陰虛體質卻又表現出陰虛火旺的假象,如果誤用攻下藥,病情會立即轉為危險的逆症。這情況恐怕連形成胸部痞塞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因為錯治而死亡。

太陽病,脈象浮而且跳動急促。脈浮代表有風邪,跳動急促代表有熱邪,跳動急促也代表疼痛,跳動急促也代表身體虛弱。如果出現頭痛發熱、微微盜汗卻又怕冷的症狀,表示表證還沒解除。如果醫生反而使用攻下藥,會讓脈象從跳動急促轉為遲緩,胸膈內產生拒絕按壓的疼痛感,胃中空虛。這時外來的邪氣會衝擊胸膈,導致呼吸短促、煩躁不安、心中煩悶。這是陽氣內陷的表現,如果胸下因此變硬,就形成了結胸,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沒有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地方沒有汗,汗水只到脖子就停止,而且小便不順暢,身體一定會發黃。

脈象浮而且跳動急促,雖然可以代表風熱,但也代表身體的正氣虛弱。因為虛弱,所以邪氣才會長期停留,導致頭痛發熱、怕冷,表證一直無法解除。醫生如果不知道這是邪氣停留在太陽經,沒有傳到其他經絡,反而錯誤地使用攻下藥,於是跳動急促的脈象就會轉為遲緩,而原本在表的症狀也會轉變為結胸。這裡「動數變遲」四個字,幾乎完全形容了結胸的狀態。跳動急促是邪氣想要傳入的表現,脈象轉為遲緩則代表邪氣勢力減弱,無法傳入,呈現出有結塊但難以打開的現象。胸膈中的氣與外來的實邪相互抵抗。

所以會產生拒絕按壓的疼痛感。胃中水穀精微所產生的精悍之氣,因為誤用攻下藥而導致空虛,就無法藉此來衝開外邪,反而被外邪衝擊胸膈。於是正氣與邪氣在交界處來回爭鬥,感覺呼吸短促,更加煩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無端地產生煩悶感。這些都是陽邪內陷所導致的。

結胸的症狀,脖子也會僵硬,像痙攣一樣,但使用攻下藥後會好轉。適合使用大陷胸丸。

結胸的症狀如果嚴重到連脖子都僵硬,表示病情更加嚴重。這是因為胸間的邪氣結塊太緊實,導致脖子僵硬。這種僵硬類似痙攣,但痙攣是全身僵硬,而結胸只是脖子僵硬,並不是真正的痙攣。可以藉此判斷胸部的邪氣已經非常緊迫。使用大陷胸湯攻下,又怕藥效過猛,所以可以使用大陷胸丸。又怕藥物停滯不前,所以要將藥物連渣一起煮,然後服用。這樣才能與邪氣相當。觀察藥方中的大黃、芒硝、甘遂,可以說是相當峻猛的藥物,又加上葶藶子、杏仁來將肺部的邪氣向上發散。

在急煎藥時,要加倍的白蜜,來滋潤引導藥物向下走。緩慢治療時,必須明白這個道理,才能掌握用藥的精髓。

結胸的脈象如果是浮大的,就不能使用攻下藥,如果強行攻下會導致死亡。

胸部已經結塊,本來應該使用攻下藥來打開結塊。但是如果脈象是浮大的,表示表證的邪氣還沒有完全解除,此時攻下是讓結塊更加嚴重,所以會導致死亡。這說明一次錯誤的治療,就不能再犯第二次錯誤。

結胸的症狀如果全部具備,並且伴隨煩躁不安,也會導致死亡。

這個「亦」字承接上文,表示如果結胸的症狀完全具備,又加上煩躁不安,即使不使用攻下藥,也會導致死亡。為什麼煩躁不安會導致死亡呢?因為邪氣結在胸部,雖然可以藉由藥力來打開,但是運送藥力向上行的動力是胃氣。胃氣儲存在津液之內,如果汗液傷到津液,攻下又會再傷一次津液,導致熱邪與飲邪結在胸部,而津液又急著往上補充,這樣下去,胃氣就會衰竭而導致敗亡。所以對於結胸的各種治療方法,都應該及早考慮清除體內的水飲,只要水飲清除,津液自然會恢復正常。

傷寒六七天,如果出現結胸、發熱、脈象沉而緊,而且心下疼痛,按下去像石頭一樣硬,就可以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熱實」二字形容結胸的狀態,表示邪熱填滿了胸膈之間。前面說寸脈浮,關脈沉,這裡說脈象沉緊,更能說明結胸。緊脈有浮沉之分,浮緊主傷寒無汗,沉緊主傷寒結胸。由此可知,結胸不是中風引起的,而是攻下太早所導致的。

傷寒十多天,如果體內有熱邪結聚,又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如果只是結胸而沒有忽冷忽熱的症狀,這是因為水飲結在胸脅之間。如果只是頭部稍微出汗,可以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治療結胸所用的陷胸法,是因為外來的邪氣挾帶著內飲結在胸間,還沒有完全進入體內。如果已經十多天,體內有熱邪結聚,就表示是無形的邪氣,熱邪蘊結,不一定在胸部,就不是結胸了。如果又伴隨忽冷忽熱,就兼有半表證,應該使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除表裡之熱,這樣才不違背陷胸法的意義。沒有大熱與上文的「熱實」互相呼應,說明內陷的邪氣,只結在胸間,而表裡的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