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上 (3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3)

1. 陽明下篇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以小承氣湯,試其可下,而用大承氣湯下之矣。若下後,心中懊憹而煩,為病在氣分不解;當察其所下多少、或結或溏,然後方可定其可下不可下。設先後所下,初硬後溏,雖腹微滿,為表邪乘虛入里之徵,不可便下;須俟結定,乃可攻之。若先前所不純是燥屎,為下未盡,即當再與大承氣湯,以挾濟前藥,急驅熱邪,則煩滿立解矣。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發作有時者,邪熱攻擊,燥屎上衝也。急宜大承氣湯下之,無疑。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大下後六七日重不大便,反加煩滿腹痛,此先前所傷胃中宿食,因下後始得下歸大腸而復結也。當再攻之,則熱邪與燥屎盡去,方得解散耳。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時有微熱喘促,昏冒不能臥,胃腑熱邪內實也。以其人膀胱素有蓄熱,才病即小便不利,所以大便乍難乍易。津既滲入大腸,則膀胱愈涸,熱邪愈固,故宜急下,以救陰為務也。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反腹中滿痛,則邪不在表而在裡;惟有急下一法,庶滿去而病自解也。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腹滿時減復如故,為虛滿,當用溫藥。今雖稍減而實未嘗不滿,故為減不足言。言滿至十分,即減去一二分,不足殺其勢也。當下,無疑。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一條,辨證最微細。大便難,則非久秘,里證不急也。身微熱,則非大熱,表證不急也。故曰無表裡證。即此可驗其熱邪在中耳。熱邪在中,亦不為急;但其人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則急矣。以陽明之深絡於目,陽明熱甚,則土邪淩水;計惟急下,以救陰為務也。

以上,正陽陽明腑證。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此因過汗傷津,雖微煩不大便,而無所苦,終非熱邪固結之比。內故無熱。水穀之餘,仍隨胃氣上蒸,營衛一和,津液自溉。況大腸小腸皆屬於胃,燥則腸胃皆燥,潤則源流俱潤;所以小便今反數少,河為津液還入胃中,大便不久自行,無疑。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難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本太陽病,以吐下傷陰,故令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皆邪漸入里之機,故少與小承氣,微和胃氣,即愈。

白話文:

陽明篇下

陽明病如果用瀉法治療,病人會感到心中煩悶不安,如果胃裡面有乾燥的糞便,可以攻下,但如果腹部只是稍微脹滿,而且剛開始大便很硬,後來卻變成稀便,就不能攻下。如果確定有乾燥糞便,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可以先用小承氣湯試探看是否可以攻下,如果可以再用大承氣湯來攻下。如果攻下後,病人仍然感到心中煩悶不安,表示病邪還在氣分,沒有解除。這時要觀察病人排便的狀況,是結實還是稀溏,才能判斷是否可以再次攻下。如果病人排出的糞便先硬後軟,即使腹部稍微脹滿,這是表邪趁虛進入體內的徵兆,不能馬上攻下,必須等到糞便再次結實才能攻下。如果先前排出的不是完全乾燥的糞便,表示沒有完全排乾淨,這時應該再次給予大承氣湯,並配合之前的藥物,快速驅除熱邪,這樣煩悶脹滿的症狀就能立即解除。

病人好幾天沒有排便,而且有繞著肚臍疼痛、煩躁不安、時好時壞的狀況,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才會導致無法排便。

時好時壞的狀況,是邪熱攻擊,乾燥糞便向上衝擊所導致。應該立刻用大承氣湯攻下,沒有疑問。

大劑量攻下後,六七天仍沒有排便,而且煩躁不安沒有解除,腹部脹痛,這也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病人原本就有宿食。應該用大承氣湯治療。

大劑量攻下後,六七天仍然沒有排便,反而更加煩躁、腹脹腹痛,這是先前沒有消化完全的胃中宿食,因為攻下後才進入大腸而再次結塊。應該再次攻下,這樣才能清除熱邪和乾燥糞便,使病情得到緩解。

病人小便不順暢,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偶爾會發燒,呼吸急促,無法躺臥,這是因為有乾燥糞便。應該用大承氣湯治療。

偶爾發燒、呼吸急促、昏迷不能躺臥,是因為胃腸的熱邪太盛。因為這個人膀胱原本就有蓄熱,才會一病發就小便不順暢,所以大便才會時而困難時而容易。因為津液滲入大腸,膀胱會更加乾涸,熱邪也會更加固結,所以應該立刻攻下,以保全陰液。

發汗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出現腹部脹滿疼痛,應該立刻攻下,用大承氣湯治療。

發汗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出現腹中脹滿疼痛,表示病邪不在體表而是在體內,唯一的方法就是趕快攻下,這樣才能消除脹滿,使病情解除。

腹脹沒有減輕,即使減輕的程度也很小,應該攻下,用大承氣湯治療。

腹脹時而減輕又恢復原狀,是屬於虛性腹脹,應該用溫補的藥物治療。現在雖然稍有減輕,但實際上還是脹滿,所以說減輕的程度微不足道。意思是腹脹達到十分時,只減輕一兩分,無法消除脹滿的趨勢。應該毫不猶豫地攻下。

傷寒病六七天,眼睛看不清楚,眼珠不靈活,沒有表證也沒有裡證,大便困難,身體稍微發熱,這是屬於實證,應該趕快攻下,用大承氣湯治療。

這一條辨證最為仔細。大便困難,表示不是長期便秘,裡證不嚴重。身體稍微發熱,表示不是大熱,表證不嚴重。所以說沒有表證也沒有裡證,這就可以驗證熱邪是在體內。熱邪在體內,也不是很緊急。但是病人眼睛看不清楚,眼珠不靈活,就非常緊急了。因為陽明經絡深入到眼睛,陽明熱邪太盛,會使土邪侵犯到水,因此應該趕快攻下,以保全陰液。

以上是屬於正陽陽明腑證。

陽明病,本來就會自己流汗,醫生又再用發汗的藥物治療,病雖然好了,但還是稍微感到煩躁不安,這是因為大便一定變硬了。因為津液耗損,胃中乾燥,所以導致大便變硬。這時應該詢問病人一天小便幾次,如果一天小便三四次,今天又再排便,就知道大便不久就會排出。如果現在小便次數很少,表示津液應該回流到胃中,就知道大便不久一定會排出。

這是因為過度發汗傷到津液,雖然稍微感到煩躁,沒有大便,但沒有什麼痛苦,和熱邪固結的狀況不同。體內沒有熱邪,水穀的剩餘物質仍然會隨著胃氣向上蒸騰,使營衛調和,津液自然滋潤。何況大腸小腸都屬於胃,乾燥時腸胃都會乾燥,滋潤時腸胃都會滋潤,所以小便現在反而很少。這是因為津液回流到胃中,大便不久就會自行排出,沒有疑問。

太陽病,如果出現嘔吐、腹瀉或發汗,導致稍微煩躁不安,小便次數多,大便困難而且堅硬,應該用小承氣湯調和一下,就會痊癒。

本來是太陽病,因為嘔吐、腹瀉傷到陰液,所以會感到稍微煩躁不安,小便次數多,大便變硬,都是邪氣逐漸進入體內的徵兆。所以只要少量給予小承氣湯稍微調和一下胃氣,就會痊癒。